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Al双金属氧化物高效催化偶联反应制备碳酸甘油酯
1
作者 申琦 孙立鹏 +4 位作者 闫昊 霍祎晨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65,共13页
为开发高效的无卤非均相催化剂用于吸附和活化CO_(2)以制备碳酸甘油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氧化镁相同的制备方法,以Al为第二金属、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Mg/Al摩尔比(1/5、1/3、1/1、3/1、5/1)的5... 为开发高效的无卤非均相催化剂用于吸附和活化CO_(2)以制备碳酸甘油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氧化镁相同的制备方法,以Al为第二金属、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Mg/Al摩尔比(1/5、1/3、1/1、3/1、5/1)的5种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_(2)和甘油偶联反应制备碳酸甘油酯,并通过XRD、SEM、N 2吸附-脱附、O_(2)-TPD、NH 3-TPD、CO_(2)-TPD、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上述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Mg/Al摩尔比为1/3的Mg 1Al 3具有最多的强碱性位点以及较多的氧空位,具有最强的CO_(2)吸附活化能力;同时,较高的中等酸性位点占比和总酸量有利于促进环氧丙烷的吸附活化及抑制甘油向副产物甘油醚的转化,提高碳酸甘油酯选择性。以Mg 1Al 3为催化剂,在温度140℃、压力2 MPa的条件下反应2 h,甘油转化率为79%,碳酸甘油酯选择性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甘油酯 氧化 环氧丙烷 mg-al双金属氧化物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去除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博 李婧雯 +2 位作者 费超 李辰 范志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0-1249,1365,共11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将LDHs负载到生物炭(BC)上,形成的生物炭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BC/LDHs)复合材料结合了BC和LDHs的优点,在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文全面探讨了BC/LDHs复合...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将LDHs负载到生物炭(BC)上,形成的生物炭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BC/LDHs)复合材料结合了BC和LDHs的优点,在去除环境污染物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文全面探讨了BC/LDHs复合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去除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BC/LDH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共热解法和水热合成法;介绍了其性能调控策略,如异质原子掺杂、化学浸渍和赋磁强化等;总结了BC/LDHs复合材料在去除染料、重金属、营养盐和抗生素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归纳了其对环境污染物去除的关键机制;最后,指出了BC/LDHs复合材料在环境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如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率、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以及材料的长期稳定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环境污染物 去除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水中铀的去除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益硕 吕欣怡 +4 位作者 龚逸 马梦月 辛燕 石瀚晋 李小燕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采用吸附技术处理含铀废水具有操作简单、绿色清洁、去除性能优异等优点,开发高效且制备简单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合成简单、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高效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潜在吸附材料,但文... 采用吸附技术处理含铀废水具有操作简单、绿色清洁、去除性能优异等优点,开发高效且制备简单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合成简单、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高效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潜在吸附材料,但文献报道的钴镁双金属氢氧化物对铀的最大吸附量仅为9.84 mg·g^(-1)且成本昂贵。本研究采用一步合成法简易制备出新型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材料,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并进行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Fe-Ba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不规则的类颗粒结构并存在一定的孔隙,主要由Fe(OH)_(3)、Ba(OH)_(2)和BaCO_(3)所组成,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碳酸根,羟基和碳酸根对铀的络合为主要的吸附机理;该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U(VI)的较优条件为温度25℃、pH=5.5、固液比0.2 g·L^(-1)、时间50 min,该条件下对含U(VI)10 mg·L^(-1)废水中铀去除率为96.52%;该吸附材料受干扰离子和腐殖酸的影响较小,处理含U(VI)10 mg·L^(-1)废水对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模型分析表明,该吸附材料对铀的去除以单层和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可达163.93 mg·g^(-1)。该吸附材料适合处理含铀5~10 mg·L^(-1)废水,且具有制备简单、无二次污染及成本低的优势,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废水 吸附材料 双金属氧化物 铁钡双金属氧化物 钴镁双金属氧化物 吸附机理 干扰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改性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汞离子的强化吸附
4
作者 李峰林 张燕娟 +3 位作者 黄祖强 梁兴唐 尹艳镇 胡华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针对污染水体中汞离子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Fe-Mo-S复合物的自发形成,将[MoS_(4)]^(2-)化学固化于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Mg-LDH)板层间,获得硫改性FeMg-LDH(S/FeMg-LDH)。以软-软配位作用的吸附机制,... 针对污染水体中汞离子难以去除的问题,本文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Fe-Mo-S复合物的自发形成,将[MoS_(4)]^(2-)化学固化于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Mg-LDH)板层间,获得硫改性FeMg-LDH(S/FeMg-LDH)。以软-软配位作用的吸附机制,将S/FeMg-LDH应用于溶液中汞离子Hg^(2+)的强化吸附。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S/FeMg-LDH进行表征,证明目标产物的成功制备。结果表明:S/FeMg-LDH对Hg^(2+)的吸附基本不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最大吸附量达55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基本不受共存Ca^(2+)、Mg^(2+)浓度的影响。由于硫活性基团通过化学键锚定于FeMg-LDH,避免其在吸附过程中流失,因此S/FeMg-LDH再生性强并可重复利用,循环4次后,Hg^(2+)去除率仍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改性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双金属氧化物改性骨源生物炭对Pb^(2+)吸附特性研究
5
作者 唐思琦 郑子龙 +3 位作者 谭玲 喻欣 刘祖文 张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123,129,共8页
以牛骨粉作为生物质原料,MgCl2和FeCl3为改性剂,通过共沉淀及共热解制备了镁铁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MFBC),用于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牛骨粉作为生物质原料,MgCl2和FeCl3为改性剂,通过共沉淀及共热解制备了镁铁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MFBC),用于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析不同实验因素对Pb^(2+)的吸附性能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与等温吸附模型分析改性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MFBC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MFBC对Pb^(2+)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表面络合、阳离子-π键、离子交换和共沉淀;以废弃骨资源为原料制备的MFB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高效吸附剂,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源生物炭 双金属氧化物 Pb^(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复合碳质材料活化过硫酸盐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芮 成先雄 +3 位作者 连军锋 刘鑫 唐佳华 姚荣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5,共6页
讨论了非均相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协同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污染物性能,钴基双金属催化剂通过2种金属的协同作用,构建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循环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克服了单金属效率低下和不稳定的问题。探讨了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复合碳... 讨论了非均相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协同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污染物性能,钴基双金属催化剂通过2种金属的协同作用,构建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循环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克服了单金属效率低下和不稳定的问题。探讨了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复合碳质材料活化过硫酸盐性能,复合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更多的含氧官能团,能够调控催化剂结构,提高电子转移速率,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同时减少钴的浸出,增强材料的重复使用性能。机理研究表明,针对不同污染物,自由基降解与非自由基降解发挥的主导作用不同,过渡金属通过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强自由基,碳基兼具自由基和非自由基降解途径。对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复合碳质材料活化过硫酸盐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钴基双金属氧化物 碳质材料 活化 过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O-L-Cys对水中Hg(Ⅱ)的去除
7
作者 徐胡娟 马楫 +5 位作者 林振锋 盛铭军 朱国营 王红专 王晓梁 郭永福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4,共8页
为提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对水中Hg(Ⅱ)的吸附效果,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gAl-LDOL-Cys复合吸附剂。利用SEM、FTIR、XPS、Zeta电位等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对水溶液中Hg(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煅烧后的层状双金属... 为提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对水中Hg(Ⅱ)的吸附效果,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gAl-LDOL-Cys复合吸附剂。利用SEM、FTIR、XPS、Zeta电位等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对水溶液中Hg(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煅烧后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O)被L-半胱氨酸(L-Cys)包裹,L-Cys分子通过与MgAl-LDO表面氧化物基团或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实现稳定插层。MgAl-LDO-L-Cys对Hg(Ⅱ)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25℃下Hg(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97.92 mg/g,且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MgAl-LDO-L-Cys在10次循环使用后,对Hg(Ⅱ)的吸附量依然可达到初始吸附量的71.9%,且在其他离子的存在下,MgAl-LDO-L-Cys对Hg(Ⅱ)依然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MgAl-LDO-L-Cys主要通过巯基、羟基、氨基和羧基等基团与Hg(Ⅱ)发生络合作用去除水中的Hg(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L-半胱氨酸 Hg(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载体催化剂上十氢萘产氢性能
8
作者 李文达 王凤丽 +3 位作者 赵俊哲 陈杰玉 刘清龙 罗明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产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更有利于形成NiAl-LDH的层状结构,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反应物与催化剂活性位的接触;载体中适量Ni的存在有利于Pt颗粒的稳定;过高的Pt负载量易导致Pt颗粒粒径明显增大;当Ni/Al摩尔比为4∶1,Pt负载量为1%(w)时,催化剂的催化脱氢活性最高,在260℃、常压下反应20 min,每克Pt原子的产氢量达到4.47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有机氢载体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十氢萘脱氢 Pt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张雪晴 黄晓婧 +5 位作者 周芷任 刘娅楠 邹立娜 荣胜忠 潘洪志 马宏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电化学传感器可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记忆效应、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金属离子可替代性、比表面积大和纳米片薄等优... 电化学传感器可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记忆效应、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金属离子可替代性、比表面积大和纳米片薄等优点。近年来,基于LDHs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广泛用于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药物、农药及其他物质的测定。综述了LDHs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基于LDHs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LDHs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Hs) 电化学传感器 分析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
10
作者 章萍 赵晨晨 +5 位作者 崔潇匀 谢冰 刘依涵 林海玉 张佳乐 谌宇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5-1974,共10页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降解四环素(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Al物质的量之比为2∶1,煅烧温度为400℃时,可形成具有优异吸附-光催化活性的Zn_(2)Al_(1)@LDO_(400)。吸附实验表明,Zn_(2)Al_(1)@LDO_(400)对TC是化学吸附限制的非均相单分子层吸附,且高温利于吸附。利用自由基猝灭实验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证实光生空穴(h^(+))、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作为活性物种参与TC的协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氧化物 四环素 吸附-光催化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去除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海燕 何文奇 +1 位作者 吴婷 黄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5,共9页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吸附剂,可实现水体中磷元素的高效去除.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及其煅烧产物(Mg/Al-LD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磷酸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以P计)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在2 h内快速增加并完成90%的吸附率,且它们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值均大于0.999)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磷酸盐吸附过程,因而可以认为Mg/Al-LDH和Mg/Al-LDO的除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来实现.②由于Mg/Al-LDH和Mg/Al-LDO的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值均大于0.994),说明溶液中的磷酸根应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在Mg/Al-LDH或Mg/Al-LDO上,它们在298 K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5和122.7 mg/g.③Mg/Al-LDO在pH为3.0~11.0范围内具有的界面正电性,以及吸附磷酸盐后部分恢复原有层状结构的能力,使得Mg/Al-LDO在宽pH范围内具有比Mg/Al-LDH更强的脱磷能力.研究显示,Mg/Al-LDH和Mg/Al-LDO可实现含磷水样的高效快速去除,从而为今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H) LDO 磷酸盐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氧化物负载对污泥生物炭吸附重金属Cd(Ⅱ)和Pb(Ⅱ)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伟雄 周佳丽 孙水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4-1253,共10页
纯污泥生物炭由于其比表面积较低等导致其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有限,需要对污泥生物炭进行改性强化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本文采用污泥生物炭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强化污泥生物炭吸附水中重金属.考察了金属组合,金属离子比例,负载金属浓度... 纯污泥生物炭由于其比表面积较低等导致其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有限,需要对污泥生物炭进行改性强化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本文采用污泥生物炭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强化污泥生物炭吸附水中重金属.考察了金属组合,金属离子比例,负载金属浓度和焙烧温度对双金属氧化物(LDO)强化污泥生物炭(ASB)吸附水中重金属的影响,进而确定双金属氧化物-污泥生物炭复合材料(LDO-ASB)的制备方法.同时对制备的LDO-ASB进行表征并与ASB相比,探讨了双金属氧化物的负载对污泥生物炭的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Mg^(2+)和Fe^(3+)组合制备的LDO-ASB较其他金属组合具有更好的Cd(Ⅱ)和Pb(Ⅱ)的吸附能力.在Mg^(2+)∶Fe^(3+)物质的量比为3∶1,Mg^(2+)的负载浓度为0.4 mol·L^(−1),焙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制备的(Mg/Fe)LDO-ASB对Cd(Ⅱ)和Pb(Ⅱ)的吸附量分别为149.72 mg·g^(−1)和183.69 mg·g^(−1),较ASB的吸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材料的表征结果显示,Mg和Fe以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铁的形态负载在污泥生物炭表面,负载后污泥生物炭表面粗糙,加大了细纹隧道,同时也增加了—OH官能团的含量,进而强化了污泥生物炭的重金属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双金属氧化物 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双金属阳极催化甲烷氧化强化电解水制氢研究
13
作者 刘雨欣 周黎明 +3 位作者 曾建立 杜泽学 吴可荆 梁斌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可通过引入甲烷至阳极侧发生氧化反应实现低电压下的电解水制氢。采用一锅水解法合成钐掺杂氧化铈(SDC)作为催化剂载体和氧离子导体,采用浸渍法负载Ni、Co、Fe等单金属及NiCo...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可通过引入甲烷至阳极侧发生氧化反应实现低电压下的电解水制氢。采用一锅水解法合成钐掺杂氧化铈(SDC)作为催化剂载体和氧离子导体,采用浸渍法负载Ni、Co、Fe等单金属及NiCo双金属作为活性位点,探究过渡金属对阳极氧化和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Ni_(0.75)Co_(0.25)-SDC作为阳极催化剂时具有最优的催化氧化和电解制氢效果。纯甲烷气氛下,SOEC在0.43 V电解电压下电流密度可达到0.4 A/cm^(2)。活性金属的协同作用在本体系下具有较大影响,在甲烷氛围下NiCo双金属的协同作用可强化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适量Co的掺杂有利于阳极的电荷转移过程,降低反应的极化电阻,增强Ni的催化活性并促进高电压下甲烷的氧化活性,从而提高电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电解水制氢 NiCo双金属 甲烷氧化 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锂脱嵌过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新衡 纪志永 +7 位作者 郭志远 刘萁 张盼盼 汪婧 刘杰 毕京涛 赵颖颖 袁俊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62-5274,共13页
锂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i/Al-LDHs)是一种适用于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的吸附剂,但其存在吸附容量偏低、吸附机理与适用条件不够清晰等问题。本工作以铝粉、氢氧化锂为原料制备Li/Al-LDHs,考察了适用条件下溶液中阴阳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 锂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i/Al-LDHs)是一种适用于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的吸附剂,但其存在吸附容量偏低、吸附机理与适用条件不够清晰等问题。本工作以铝粉、氢氧化锂为原料制备Li/Al-LDHs,考察了适用条件下溶液中阴阳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溶液组成下的提锂性能测试,结合红外光谱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明晰了锂脱嵌机理。结果表明,Li/Al-LDHs在卤水中的最大吸附容量为8.350mg/g,阳离子选择性顺序为Li^(+)>Na^(+)>Mg^(2+)>Ca^(2+)>K^(+)。Li/Al-LDHs对L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主要是基于尺寸筛分效应进行的,Li^(+)进入吸附剂层间的空位后需要等量的阴离子(Cl^(-)、SO_(4)^(2-)等)进行电荷平衡,其吸锂容量随溶液体系总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因此更适用于从高含盐量卤水中提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废旧金属铝制取Li/Al-LDHs用于盐湖卤水提锂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i/Al-LDHs) 吸附剂 高镁锂比 吸附 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合成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一梅 沈征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赤泥是铝土矿炼制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料,随着铝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赤泥年排放量已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了巨大的处置压力和污染风险,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由赤泥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当前国内外重... 赤泥是铝土矿炼制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料,随着铝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赤泥年排放量已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了巨大的处置压力和污染风险,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由赤泥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当前国内外重点关注的一个循环路径,具有大规模工业化潜力。文章论述了赤泥基LDH合成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的合成工艺有共沉淀法、煅烧水化法和机械化学合成法,合成的赤泥基LDH类型受铝土矿成分及冶炼工艺影响显著。赤泥基LDH通常被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体无机阴离子及捕获CO_(2),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无卤阻燃添加剂。赤泥基LDH还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赤泥中杂质(Fe_(2)O_(3))的引入导致局部构筑异质结构,有利于光敏电子和空穴物种的分离与传递。最后文章提出如下展望:(1)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赤泥基LDH的制备符合“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实际的大规模应用潜力,未来应大力推进合成及应用方面的研究;(2)未来应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率,增强可持续性(如引入其他废弃物作为二价金属源),提高合成专一性,以及如何降低赤泥基LDH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3)明晰LDH结构与应用效果的“构效关系”,针对赤泥基LDH非纯净体系这一特性,扬长避短,发挥异质结构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H) 吸附 催化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基Ce-La双金属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含 申萌萌 +4 位作者 楼冉 陈嘉超 陈志辉 朱雅娴 杨文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01-6209,共9页
采用铈/镧离子预负载—原位沉积的技术,将Ce-La双金属氧化物(CLBOs)纳米颗粒固载入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PAE)孔道内,制备复合纳米吸附剂CLBOs@PAE,并考察了其对酸性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3的条件下CLBOs@PA... 采用铈/镧离子预负载—原位沉积的技术,将Ce-La双金属氧化物(CLBOs)纳米颗粒固载入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PAE)孔道内,制备复合纳米吸附剂CLBOs@PAE,并考察了其对酸性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3的条件下CLBOs@PAE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且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对磷的吸附;在pH值=4、初始磷浓度为30mg/L的条件下,其最大磷吸附量可达56.71mg/g.CLBOs@PAE吸附除磷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且在18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由于负载的CLBOs纳米颗粒对磷酸盐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包括羟基配体交换和内配位络合等吸附机制),CLBOs@PAE在高浓度离子(SO_(4)^(2-)、HCO_(3)^(-)、NO_(3)^-、Cl^-)共存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除磷性能.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在进水磷浓度为5mg/L的条件下,CLBOs@PAE在达到穿透点(0.5mg/L)前有效处理能力可高达5000BV.此外,CLBOs@PAE具有良好的脱附再生性能,长期循环使用其吸附量保持相对稳定,在酸性废水除磷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树脂 Ce-La双金属氧化物 酸性废水 高效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结合水热处理制备纳米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效军 王爱平 +1 位作者 赵磊华 张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9-793,共5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产品颗粒由不规则的团聚体转化为规则的六方形片状结构,改善了晶体结晶性能,生成了分散性良好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固相法 水热处理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宝中 王汝敏 陈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 固相法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19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氧化物/石墨烯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原位生长普鲁士蓝类似物构筑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析出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宁宁 许壮 何广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对促进电解水制氢降低电耗、提高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导电泡沫镍为基底,采用冰水浴法原位生长镍铁普鲁士蓝类似物,氧化制备了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 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对促进电解水制氢降低电耗、提高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导电泡沫镍为基底,采用冰水浴法原位生长镍铁普鲁士蓝类似物,氧化制备了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表征了催化剂的OE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温度为200℃、氧化时间为2 h时,制备的催化剂中镍铁双金属氧化物高度分散在泡沫镍基底上,纳米颗粒最小,平均粒径为71 nm,可暴露的催化反应活性位点多,表现出最优的OER催化性能。该催化剂在1.0 mol/L的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仅为272 mV,并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稳定运行了40 h,表现出优异的OER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类似物 镍铁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析氧反应 碱性电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