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沉淀法制备Y_2O_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志平 李兴民 +2 位作者 杨勇 李旭 李盼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通过与固相法制备的Y2O2S∶Eu3+,Mg2+,Ti4+长余辉材料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粒度基本相同的纯相Y2O2S基质晶体,但共沉淀...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通过与固相法制备的Y2O2S∶Eu3+,Mg2+,Ti4+长余辉材料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粒度基本相同的纯相Y2O2S基质晶体,但共沉淀法样品的颗粒结构更松散。研究了Eu3+浓度对两种方法制备样品的谱线发射强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共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样品中Eu3+的5D1→7F3较高能级跃迁的587.6 nm谱线强度随Eu3+浓度的变化,发现共沉淀法更有利于Eu3+均匀进入Y2O2S基质晶格而形成有效的发光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发射光谱 Y2O2S:EU^3+ MG^2+ Ti^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的掺入对Y_2O_2S:Eu^(3+),Mg^(2+),Ti^(4+)陷阱分布和余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平 冯建伟 +2 位作者 李旭 刘玉峰 李兴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Ti4+掺杂量的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3+,Mg2+,Ti4+,其X射线衍射分析、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均不受Ti4+掺杂量改变的影响.测量了Ti4+掺杂量不同的样品的热释光谱,随着Ti4+掺杂量的增加,热释光的峰值强度先增强后减弱...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Ti4+掺杂量的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3+,Mg2+,Ti4+,其X射线衍射分析、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均不受Ti4+掺杂量改变的影响.测量了Ti4+掺杂量不同的样品的热释光谱,随着Ti4+掺杂量的增加,热释光的峰值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有了很大的变化;用PeakFit软件以一般阶动力学模型对Ti与Y2O2S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5%,2.5%和8.0%的样品进行了热释光曲线拟合,得出了它的单峰曲线并计算了与其对应的陷阱参数.陷阱分布表明:当Ti掺杂量为2.5%时,有利于合适深度陷阱的大量形成,从而使材料的发光和余辉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长余辉 Y2O2S:Eu^3+ Mg^2+ Ti^4+ 热释光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2S∶Eu^(3+),Mg^(2+),Ti^(4+)长余辉材料制备中烧结条件和助熔剂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魏雅姝 张金朝 宋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2-134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测试技术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颗粒的大小、形貌,分析了有助于晶体颗粒生长的烧结温度、气氛以及助熔剂对它的影响,还对荧光体的发光光谱、相...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测试技术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颗粒的大小、形貌,分析了有助于晶体颗粒生长的烧结温度、气氛以及助熔剂对它的影响,还对荧光体的发光光谱、相对亮度、余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体系相态纯净,有较完整和均匀的晶形,完整的晶体结构有利于提高荧光体的发光性质。制备中合适的烧结温度为1 150℃,要选择弱还原气氛。加入L i3PO4可以使晶体颗粒的晶型完整,粒径增大,并且粒度分布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2S EU^3+ MG^2+ Ti^4+ 烧结条件 助熔剂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Y_2O_2S∶Dy^(3+),Mg^(2+),Ti^(4+)白色长余辉微纳米材料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建琴 黄平 +2 位作者 崔彩娥 王磊 田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6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微纳米发光材料Y2O2S∶x Dy3+,Mg2+,Ti4+(x=0.5%,1.0%,1.5%,2.0%,2.5%),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和发射光谱、色度坐标、余辉曲线和热释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后,样品的形...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色长余辉微纳米发光材料Y2O2S∶x Dy3+,Mg2+,Ti4+(x=0.5%,1.0%,1.5%,2.0%,2.5%),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和发射光谱、色度坐标、余辉曲线和热释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后,样品的形貌为颗粒状,其粒径在150~250 nm之间;在359 nm的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在488 nm和579 nm处有两个很强的发射峰,它们分别对应于Dy3+的蓝色跃迁(4F9/2→6H15/2)和黄色跃迁(4F9/2→6H13/2),适当比例的黄光和蓝光混合可以产生白光;当Dy3+浓度为2.0%(摩尔分数)时,样品的余辉性能最佳,用254 nm的低压汞灯照射10 min后,余辉时间可达到3600 s(≥1 mcd/m2)以上,与同样温度下高温固相法或溶胶凝胶法所制备样品的相比,其余辉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长余辉发光材料 Y_2O_2S:Dy^3+ Mg^2+ Ti^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ic Study of Bauxite and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Co-Existing Al^(3+), Fe^(2+) and Ti^(4+)
5
作者 MOHAMED NAJAR P A JEURKAR J U RAMANA RAO K V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561,共7页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trophotometry and titrimetry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auxite constituents. The retention behaviors of four major constituents (Al...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trophotometry and titrimetry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auxite constituents. The retention behaviors of four major constituents (Al 3+ , Fe 2+ , Ti 4+ , Si 4+ ) in bauxite mineral have been examined on plain and modified layers of silica gel G, silica gel H and cellulose with mobile phases containing aqueous sodium chloride, formic acid and hydrochloric acid. Ternary separation of Al-Fe-Ti was achieved on chromatographic plates made of silica gel H. The pH effect and presence of impurity elements in samples, nature of stationary phases on the ternary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limits of bauxite constituents were studied. Silicon in bauxite was detected on cellulose plate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s of Al 3+ , Fe 2+ and Ti 4+ on silica gel H impregnated with sodium formate layers were achieved by titrimetry and spectrophoto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主成分 共存离子 Ti^4+ AL^3+ FE^2+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磷铝酸盐熟料特征矿相LHSS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发伟 李仕群 +3 位作者 衣朝华 王伟 刘飚 胡佳山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研究了微量Mg2+、Fe3+、Ti4+对提高磷铝酸盐水泥(phosphoaluminate cement,PALC)熟料特征矿相磷铝酸钙(LHSS)固溶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定量XRD并结合杨德尔方程和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出LHSS相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的活化能。采用定性XRD研究了... 研究了微量Mg2+、Fe3+、Ti4+对提高磷铝酸盐水泥(phosphoaluminate cement,PALC)熟料特征矿相磷铝酸钙(LHSS)固溶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定量XRD并结合杨德尔方程和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出LHSS相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的活化能。采用定性XRD研究了微量元素对PALC熟料矿物形成速率的影响。通过IR对典型试样的矿相组成及基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量Mg2+、Fe3+、Ti4+对提高LHSS相的反应速率、降低其生成活化能的效果十分显著。掺加Mg2+、Fe3+、Ti4+微量元素,使1 380℃时LHSS相形成速率常数K由0.025 min-1分别提高到0.051 min-10、.086 min-1、0.052 min-1,分别提高了104%、244%、108%,LHSS相的生成活化能由4.254×106J.mol-1分别降低到3.478×106J.mol-1、3.236×106J.mol-1和3.581×106J.mol-1,分别降低了18.2%、23.9%、15.8%。三者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031 3 mol.kg-10、.006 25 mol.kg-10、.012 5 mol.kg-1。微量Mg2+、Fe3+、Ti4+使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玻璃相,从而改善了PALC的矿相组成,提高了浆体的本征强度;还为缓减水泥生产对原料Mg2+含量严格控制的苛刻要求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M^2+、Fe^3+、Ti^4+ 磷铝酸钙(LHSS)固溶体矿相 活化能 LHSS相形成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