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Zn^(2+),Mg^(2+)掺杂Lu_2O_3∶Er^(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林香 庹娟 +1 位作者 叶颖 赵海琴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用微波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r^(3+)单掺Lu_2O_3,Li^+与Er^(3+)共掺Lu_2O_3及Li^+,Zn^(2+),Mg^(2+)掺杂Lu_2O_3∶Er^(3+)的荧光粉。实验表明金属离子Li^+、Zn^(2+)、Mg^(2+)、Er^(3+)掺杂Lu_2O_3,不影响Lu_2O_3的立方晶相。扫描电子显微镜... 用微波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r^(3+)单掺Lu_2O_3,Li^+与Er^(3+)共掺Lu_2O_3及Li^+,Zn^(2+),Mg^(2+)掺杂Lu_2O_3∶Er^(3+)的荧光粉。实验表明金属离子Li^+、Zn^(2+)、Mg^(2+)、Er^(3+)掺杂Lu_2O_3,不影响Lu_2O_3的立方晶相。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Li^+掺杂可以有效改善粉体的分散性和形貌,Li^+,Zn^(2+),Mg^(2+)共掺杂获得的粉体颗粒分布更加均匀,粒径范围为80~100 nm。379 nm激发下,Li^+与Er^(3+)共掺样品发光较单掺Er^(3+)样品在565 nm处的发光增强了4.5倍,而Li^+、Zn^(2+)、Mg^(2+)与Er^(3+)共掺样品较其发光增强5.3倍。980 nm激发下,Li^+与Er^(3+)共掺样品,Li^+、Zn^(2+)、Mg^(2+)与Er^(3+)共掺样品的发光分别比单掺Er^(3+)样品在565 nm处发光增强23倍与39倍,在662 nm处发光强度分别增强20倍与43倍。379 nm激发下,较单掺Er^(3+)的样品,掺杂Li^+的样品和Li^+,Zn^(2+),Mg^(2+)和Er^(3+)共掺的样品荧光寿命均有所增加,而Zn^(2+)、Er^(3+)共掺及Mg^(2+)、Er^(3+)共掺样品的荧光寿命则有所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高温固相法 Li^+ Zn^2+ Mg^2+掺杂Lu2O3∶Er^3+荧光粉 发光强度 上转换发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价离子分离膜及其在提锂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郑卓凡 王保国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206,216,共17页
锂、镁等低价态离子在能源存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电动汽车及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导致全球锂产品需求量激增,高效环保的提锂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低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分离机理及制备方法进行... 锂、镁等低价态离子在能源存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电动汽车及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导致全球锂产品需求量激增,高效环保的提锂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低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分离机理及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膜分离技术在提锂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热点。纳滤、电渗析等膜技术在关键的分盐、盐浓缩方面展现出优异的分离效果,但在膜通量与选择性的trade-off效应、运行过程的长期稳定性,以及装置成本等方面仍有制约瓶颈亟需突破,规模化应用仍是严重挑战。未来研究需聚焦膜材料结构优化和新工艺开发,兼具“离子筛分”与离子交换双重功能的离子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尽早突破多离子复杂溶液分离纯化技术瓶颈,对推动锂资源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离子筛 提锂 Li^(+)/Mg^(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薛超彬 王勤 +3 位作者 贺量 柯莉娜 罗万春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20-122,共3页
以菜青虫五龄幼虫为材料,冰浴匀浆,在4℃下8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经35%饱和(NH4)2SO4沉淀,经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分离,获得部分纯化的菜青虫酚氧化酶制剂.研究多种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K+、Li+和Na... 以菜青虫五龄幼虫为材料,冰浴匀浆,在4℃下8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经35%饱和(NH4)2SO4沉淀,经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分离,获得部分纯化的菜青虫酚氧化酶制剂.研究多种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K+、Li+和N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碱土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酶有激活作用,激活作用的大小顺序为Mg2+>Ca2+>Ba2+.过渡金属离子Mn2+、Co2+、Cu2+和Zn2+对酶活力的影响呈现不同的效应,Mn2+、Co2+和Zn2+对该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Cu2+浓度在0.10mmol/L内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浓度大于0.13mmol/L为抑制作用,其IC50为0.65mmol/L.重金属离子Hg2+、Cd2+和Pb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以Hg2+的激活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氧化酶活力 菜青虫 离子对 (NH4)2SO4 SEPHADEX 激活作用 Mn^2+ CO^2+ Zn^2+ Cu^2+ Hg^2+ 碱土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凝胶柱层析 碱金属离子 Mg^2+ Ca^2+ Ba^2+ 重金属离子 Pb^2+ Cd^2+ 部分纯化 Na^+ Li^+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具有高锂镁分离性能的电纳滤膜
4
作者 刘慧莉 汪婧 +5 位作者 陈加帅 宋治昊 蒋雨萌 郭志远 张盼盼 纪志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2024年第6期175-183,共9页
通过调控界面聚合水相单体并利用二次界面聚合(SIP)构建荷正电表面,制备了高选择性电渗析分离锂镁的电纳滤膜(ENFMs).采用不同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进行单次界面聚合(IP),实现了对分离膜孔径及荷电性能的调控,其中以哌嗪为水相单体时... 通过调控界面聚合水相单体并利用二次界面聚合(SIP)构建荷正电表面,制备了高选择性电渗析分离锂镁的电纳滤膜(ENFMs).采用不同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进行单次界面聚合(IP),实现了对分离膜孔径及荷电性能的调控,其中以哌嗪为水相单体时膜的Li^(+)/Mg^(2+)分离性能最优(P_(Mg^(3+)^(Li^(-)))=4.75).随后,利用SIP过程在其表面聚合不同浓度的荷正电水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M_(W)=70000),使膜表面由荷负电转为荷正电.随着PEI浓度的增加,膜表面正电荷密度显著增加,PEI质量分数为2.0%时,最优膜的Li^(+)通量为3.26×10^(-8)mol·cm^(-2)·s^(-1),选择性高达15.90,打破了传统的“Trade-off”效应,为后续盐湖卤水中Li^(+)/Mg^(2+)分离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电纳滤膜 选择性电渗析 Li^(+)/Mg^(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