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有序大孔MgFe_(0.1)Al_(1.9)O_4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乙苯与CO_2氧化脱氢的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浙齐 王特华 +2 位作者 李秀媛 张雅琴 纪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3-749,共7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具有三维有序大孔(3DOM)结构的Mg Fe0.1Al1.9O4尖晶石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苯与CO2氧化脱氢生成苯乙烯反应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程序升温还原以及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具有三维有序大孔(3DOM)结构的Mg Fe0.1Al1.9O4尖晶石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苯与CO2氧化脱氢生成苯乙烯反应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程序升温还原以及57Fe穆斯堡尔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DOM Mg Fe0.1Al1.9O4催化剂具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其大孔孔径为230 nm,孔壁平均厚度为60 nm,其中大部分Fe物种以同晶取代的方式进入到尖晶石骨架中.该催化剂在乙苯与CO2氧化脱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与具有相同化学组成的nano Mg Fe0.1Al1.9O4催化剂对比研究发现,3DOM Mg Fe0.1Al1.9O4畅通的孔道结构十分有利于反应积碳前驱物的外扩散,对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镁-铁-铝尖晶石 二氧化碳 乙苯脱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在镁合金焊接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 吴璇 +2 位作者 张喆 钱志杰 高吉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近年来,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焊接是保障镁合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搅拌摩擦焊(FSW)因其绿色环保、焊接效率高、接头性能好等优势在镁合金焊接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从工艺参数与性能... 近年来,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焊接是保障镁合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搅拌摩擦焊(FSW)因其绿色环保、焊接效率高、接头性能好等优势在镁合金焊接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从工艺参数与性能、镁合金FSW辅助技术与异种镁合金FSW研究等对国内外镁合金FSW进行了归纳,并对镁合金FSW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搅拌摩擦焊 研究现状 异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异种材料真空扩散焊界面区域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鹏 李亚江 +1 位作者 王娟 耿浩然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真空扩散焊技术对Mg/Al异种材料进行了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 (SEM)、显微硬度计及X射线衍射 (XRD)对扩散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Mg/Al异种材料真空扩散焊在加热温度Tp=4 5 0~ 4 90℃ ,... 采用真空扩散焊技术对Mg/Al异种材料进行了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 (SEM)、显微硬度计及X射线衍射 (XRD)对扩散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Mg/Al异种材料真空扩散焊在加热温度Tp=4 5 0~ 4 90℃ ,压力强度P =0 .0 8~ 0 .10MPa ,保温时间t=4 0~ 6 0min时能得到良好的扩散焊接头。扩散焊界面过渡区形成了致密的新相化合物层 ,断口形貌呈粗糙暗灰色 ,以解理断裂为主并伴有脆性的混合型断口 ,扩散界面过渡区生成了MgAl、Mg3 Al2 、Mg2 A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异种材料 显微组织 断口 真空扩散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异种材料扩散焊界面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鹏 李亚江 王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8,共4页
Mg/Al扩散焊接头界面区由铝板侧过渡层(Mg2Al3相)、中间扩散层(MgAl相)、镁板侧过渡层(Mg3Al2相)组成。SEM观察分析表明,在界面铝板侧扩散层与中间扩散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扩散空洞,不利于获得接头性能优良的扩散焊接头。随着加... Mg/Al扩散焊接头界面区由铝板侧过渡层(Mg2Al3相)、中间扩散层(MgAl相)、镁板侧过渡层(Mg3Al2相)组成。SEM观察分析表明,在界面铝板侧扩散层与中间扩散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扩散空洞,不利于获得接头性能优良的扩散焊接头。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界面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当加热温度475℃,保温时间60min及压力0.081MPa时,接头可达到最大抗剪强度18.94MPa。接头界面扩散区的显微硬度范围为260~350HM,明显存在三个不同硬度分布区,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扩散区的显微硬度及扩散区宽度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异种材料 真空扩散焊 显微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n过渡层的Mg/Al点焊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德安 吴晖 +1 位作者 陈益平 李晶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3-185,共3页
在2 mm厚AZ31B镁合金和LF6铝合金之间添加厚度为0.1 mm的纯金属Zn进行点焊试验,通过调节焊接工艺参数来提高Mg/Al接头的性能,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对Mg/Al异种材料电阻点焊接头采用拉剪试验、显微组织观察、断口扫描、能谱分析等方法进... 在2 mm厚AZ31B镁合金和LF6铝合金之间添加厚度为0.1 mm的纯金属Zn进行点焊试验,通过调节焊接工艺参数来提高Mg/Al接头的性能,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对Mg/Al异种材料电阻点焊接头采用拉剪试验、显微组织观察、断口扫描、能谱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头处添加过渡层纯Zn并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能阻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从而使得接头的力学性能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Al异种材料 电阻点焊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异种材料点焊接头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强 陈益平 +1 位作者 胡德安 程东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49,153,共3页
采用三相次级整流电阻焊机,对2mm厚AZ31B镁合金和LF6铝合金进行点焊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Mg/Al异种材料电阻点焊接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点焊熔核呈帽形,熔核组织形态以细小的等轴树枝晶... 采用三相次级整流电阻焊机,对2mm厚AZ31B镁合金和LF6铝合金进行点焊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Mg/Al异种材料电阻点焊接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点焊熔核呈帽形,熔核组织形态以细小的等轴树枝晶为主,熔核边缘存在少量的柱状晶。Mg/Al点焊中Al原子的扩散速度远远大于Mg原子,在靠近镁侧形成了Mg17Al12金属间化合物层,其硬度高达251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异种材料 电阻点焊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茜琳 鄢文 +1 位作者 王晓 李亚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2-2679,共8页
利用原位分解合成法,以轻烧MgO、Fe2O3和Al(OH)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并研究原料组成对其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时,试样中颈部连接形成较... 利用原位分解合成法,以轻烧MgO、Fe2O3和Al(OH)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并研究原料组成对其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时,试样中颈部连接形成较少,耐压强度较低;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4%~16%时,试样中生成的液相量增多,物质运输速率加大,形成的颈部连接较多,耐压强度较高;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24%时,试样中镁铁铝复合尖晶石生成带来的体积膨胀增多,增大颗粒间距,颈部连接的形成减少,试样的耐压强度减小。同时,当理论镁铁铝复合尖晶石含量为12%~16%时,多微孔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陶瓷具有较高的显气孔率(22.3%~24.6%)、较低的体积密度(2.75~2.80 g/cm^(3))和较高的耐压强度(100.6~123.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微孔陶瓷 方镁石-镁铁铝复合尖晶石 原料组成 原位分解合成法 显微结构 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优化及组织特征分析
8
作者 路尧文 赵亚东 崔红保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研究1060铝/AZ31B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特征,并采用Box-Behnken方法建立响应面模型,对焊接工艺参数偏置量ρ、转速ω、焊速v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输入过高或过低时,接头焊核区的铝、镁两种...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研究1060铝/AZ31B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特征,并采用Box-Behnken方法建立响应面模型,对焊接工艺参数偏置量ρ、转速ω、焊速v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输入过高或过低时,接头焊核区的铝、镁两种材料混合不充分,甚至会产生孔洞;搅拌针偏置量会影响受搅拌的铝和镁材料的体积,当搅拌针偏置时铝和镁材料体积不均匀,也会导致焊核区的铝和镁混合不充分。通过分析响应面模型,结果显示焊速对接头抗拉强度影响最大,优化的工艺参数为ρ=0 mm、ω=1200 r/min、v=150 mm/min,此时接头的抗拉强度较高,其预测值为95.7 MPa。在该焊接工艺参数下,接头焊核区无缺陷且材料混合充分,组织呈现出良好的机械互锁特征,且焊核区因发生动态再结晶,得到均匀细小的组织,接头的实测抗拉强度为96.1 MPa,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异种材料 搅拌摩擦焊 响应面法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和钢异种金属熔焊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旭 宋刚 刘黎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6,共4页
采用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对AZ31B变形镁合金和304钢进行搭接焊研究。通过调整焊接参数获得最佳焊接成形,并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先进测试手段观察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复合热源焊接是一种适用于Mg和Fe异种金属材料... 采用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对AZ31B变形镁合金和304钢进行搭接焊研究。通过调整焊接参数获得最佳焊接成形,并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先进测试手段观察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复合热源焊接是一种适用于Mg和Fe异种金属材料连接的有效方法,通过在过渡区域形成新相可以实现Mg和Fe的有效连接。试验还发现,由于氧化程度存在差异,镁铁焊接接头过渡区域会产生不同新相,一种是“竹节状”的MgO相,一种是连续的(Mg)x(Fe)y(O)z复合相,而两种新相的存在获得了两种不同的镁钢连接方式。在后者形成过程中,发现镁扩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fe异种材料 复合热源焊接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铬矿石中硅、铝、镁、铁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雪蓉 仇薪越 +4 位作者 赵彤彤 王玫 王长文 王琦 胡晓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7-429,共3页
采用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高温熔融铬矿石样品,以盐酸溶解熔块,合并溶液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硅、铝、镁和铁的含量。选择212.412,308.215,285.213,238.204 nm分别作为硅、铝、镁、铁的分析谱线。用铬矿石标准样... 采用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高温熔融铬矿石样品,以盐酸溶解熔块,合并溶液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硅、铝、镁和铁的含量。选择212.412,308.215,285.213,238.204 nm分别作为硅、铝、镁、铁的分析谱线。用铬矿石标准样品配制标准溶液,对标准溶液的贮存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标准曲线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SiO2、Fe2O3、Al2O3和MgO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61%~14.64%,13.62%~27.74%,9.29%~15.17%和9.87%~21.49%。采用该法对铬矿石样品进行30d的连续测定,SiO2、Fe2O3、Al2O3和MgO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51%~1.3%,0.45%~2.0%,0.50%~2.5%和1.4%~2.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铬矿石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GA的铝/镁异材FSLW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为 常新新 +3 位作者 姬书得 李峰 宋崎 牛士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59,84,I0004,共8页
为获得高质量的7075-T6/AZ31B异种合金Zn中间层-超声辅助FSLW接头,通过RBF-遗传算法对转速、焊接速度、Zn中间层厚度及超声功率四种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RBF神经网络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将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在经多次... 为获得高质量的7075-T6/AZ31B异种合金Zn中间层-超声辅助FSLW接头,通过RBF-遗传算法对转速、焊接速度、Zn中间层厚度及超声功率四种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RBF神经网络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将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在经多次迭代后可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取可执行最优解转速1037 r/min、焊接速度82 mm/min、Zn层厚度0.04 mm和超声功率1440 W进行试验验证,焊接接头拉剪载荷达到8860 N,与已报道最优接头相比提高11.4%.RBF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人工智能优化方法可准确预测并优化接头质量,且具有较大的时间及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铝/镁异材 搅拌摩擦搭接焊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檀财旺 臧乘伟 +3 位作者 张泽群 陈波 宋晓国 冯吉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分析了镁/钢异种金属的焊接性及存在问题,以搅拌摩擦焊、电弧焊、激光焊等焊接方法分类讨论了镁/钢焊接的研究现状;通过添加中间元素进行焊接调控是解决镁/钢异种金属焊接问题的关键,并对镁/钢焊接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镁/钢异种金属 焊接方法 合金元素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和不锈钢FSW对搭接接头界面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海升 沈以赴 +1 位作者 冯晓梅 陈文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6-439,共4页
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方法,设计了基于"差高-偏置"的对搭接接头,对厚度为4mm的5A06铝合金和厚度为2mm的316L不锈钢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FSW)焊接试验。通过观察焊缝金相形貌发现,焊接界面光滑平整,没有形成H... 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方法,设计了基于"差高-偏置"的对搭接接头,对厚度为4mm的5A06铝合金和厚度为2mm的316L不锈钢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FSW)焊接试验。通过观察焊缝金相形貌发现,焊接界面光滑平整,没有形成Hook钩,在焊缝靠近界面位置形成了钢颗粒增强铝基复合组织和河流状花样组织结构。通过SEM观察,铝-钢之间形成了一层厚度约为3μm的中间过渡层。显微硬度及拉伸测试结果表明,过渡层的显微硬度较高,接头的拉伸强度达到了铝合金母材强度的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 铝/钢异种材料 对搭接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演化与断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路尧文 赵亚东 +2 位作者 崔红保 罗亚龙 何洋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7-31,35,共6页
对1060铝和AZ31B镁合金进行异种材料搅拌摩擦对接焊试验,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织构分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从焊核区中心至镁侧热力影响区,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再结晶分数和大角度晶界占比逐渐降低,微观织构从<0001>‖WD逐... 对1060铝和AZ31B镁合金进行异种材料搅拌摩擦对接焊试验,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织构分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从焊核区中心至镁侧热力影响区,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再结晶分数和大角度晶界占比逐渐降低,微观织构从<0001>‖WD逐渐转变为<0001>‖TD。接头焊核区的显微硬度相较母材的增加,由于焊核区和镁侧热力影响区晶粒尺寸的差异,镁侧热力影响区/焊核区界面处显微硬度发生突变。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75.6 MPa和0.6%,接头的断裂位置为镁侧热力影响区/焊核区界面处,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异种材料 搅拌摩擦焊 组织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速对厚板铝/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摩擦产热及界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聂浩 徐洋 +1 位作者 柯黎明 邢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89,共6页
通过改变搅拌头转速对20 mm厚的铝/镁异种材料进行搅拌摩擦焊,利用K型热电偶测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搅拌头转速对摩擦产热、焊缝成形及界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转速下,板厚... 通过改变搅拌头转速对20 mm厚的铝/镁异种材料进行搅拌摩擦焊,利用K型热电偶测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搅拌头转速对摩擦产热、焊缝成形及界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转速下,板厚方向上存在温度梯度,自上而下温度逐渐降低,铝侧界面上下温差高于镁侧界面;同一厚度上相对称的两点,铝侧界面的峰值温度高于镁侧界面。随着转速的增加,摩擦产热增多,但是增幅显著减小。焊缝成形随着转速的增加逐渐变差;在转速为375 r/min时,接头镁侧界面上部存在12μm厚的连续带状Al_(3)Mg_(2)层和74μm厚的Mg+Al_(12)Mg_(17)共晶层,中部IMCs层和共晶层厚度较上部减小,下部只存在Al_(3)Mg_(2)和Al_(12)Mg_(17)IMCs层,并未发现共晶层。随着转速增加,镁侧界面处的IMCs层与共晶层的厚度显著增加,接头断裂发生在镁侧界面的Al3Mg2层和铝合金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异种材料 搅拌摩擦焊 厚板 摩擦产热 界面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