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破坏模式下临坡地基的Meyerhof承载力新解
1
作者 晏青 赵均海 张常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的平面应变强度方程,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础至坡肩的水平距离、边坡高度和基底粗糙情况等因素,提出临坡地基坡面非对称破坏模式和坡底非对称破坏模式,继而建立条形基础下临坡地基新的Meyerhof承载力解答,给出具体应... 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的平面应变强度方程,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础至坡肩的水平距离、边坡高度和基底粗糙情况等因素,提出临坡地基坡面非对称破坏模式和坡底非对称破坏模式,继而建立条形基础下临坡地基新的Meyerhof承载力解答,给出具体应用步骤并开展理论退化分析与对比验证。研究表明:考虑坡后土体强度贡献所提出的非对称破坏模式更符合临坡地基的实际破坏形态;所得临坡地基Meyerhof承载力解答与文献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均吻合良好;中间主应力可明显提高临坡地基的承载力;临坡地基承载力随边坡高度增加先减小后恒定。研究结果合理反映了土体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以及基础旁侧土体强度等工程实际情况,对临坡地基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地基承载力 非对称破坏模式 meyerhof理论 统一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穿越溶洞桩基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雷勇 李鹏甲 +4 位作者 刘泽宇 李金朝 胡伟 陈俐光 刘运思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3-1353,共11页
针对岩溶区穿越溶洞桩基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相关问题,开展了穿越溶洞桩基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室内模型试验,揭示了桩基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高度变化的规律,并将不同高度溶洞下桩基和溶洞顶板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类。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穿... 针对岩溶区穿越溶洞桩基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相关问题,开展了穿越溶洞桩基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室内模型试验,揭示了桩基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高度变化的规律,并将不同高度溶洞下桩基和溶洞顶板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类。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穿越不同洞高溶洞桩基的桩身稳定系数Φ。最后对穿越不同洞高溶洞桩基极限状态下端阻分担比及穿越洞高为10d时桩基承载过程中侧阻及端阻分担比的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溶洞顶板抗弯能力不足时,若桩-岩界面侧摩阻力较大,且顶板与周围岩体整体性好时发生固支板受弯破坏,整体性差时发生简支板受弯破坏,桩-岩界面侧摩阻力小时,发生剪切破坏或剪切与冲切的组合破坏。2)穿越溶洞桩基发生屈曲的最小洞高为6d,穿越小洞高溶洞桩基在单轴抗压强度小于桩端及桩侧极限阻力时发生桩身材料受压破坏,反之发生桩端基岩破坏。穿越大洞高溶洞桩基在屈曲失稳承载力小于桩端及桩侧极限阻力时发生桩身屈曲失稳破坏,反之发生桩端基岩破坏,且随着洞高增加,桩基屈曲失稳承载力大致呈线性降低。3)穿越溶洞桩基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桩身材料强度、溶洞高度、桩周岩体强度等多种因素,桩身材料受压破坏、桩基屈曲破坏、桩端基岩破坏3者极限承载力中的最小值即为穿越溶洞桩基极限承载力。4)极限状态下,穿越溶洞桩基端阻分担比随洞高增大而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穿越溶洞桩基桩顶荷载越大,端阻分担比越大,侧阻分担比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岩溶桩基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穿越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剪机构和破坏模式的RC剪力墙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怀亮 卢中强 +1 位作者 张大长 孙伟民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建立基于抗剪机构和破坏模式的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模型为目的,根据RC剪力墙破坏模式,剪力墙的抗剪机构可简化成倾角为θ的混凝土压杆、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3部分。基于该抗剪机构,推导了RC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以建立基于抗剪机构和破坏模式的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模型为目的,根据RC剪力墙破坏模式,剪力墙的抗剪机构可简化成倾角为θ的混凝土压杆、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3部分。基于该抗剪机构,推导了RC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15片不同配筋、不同几何尺寸和受力状态的RC剪力墙进行了承载力分析,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RC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特性,可供RC剪力墙抗剪强度验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机构 破坏模式 RC剪力墙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侧非对称破坏模式的临坡地基承载力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卫东 曹文贵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分析与计算是临坡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首先,结合临坡条形基础地基工程的特点,通过深入研究其破坏机理,借鉴现有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确定的经验,构建出考虑临坡条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式双侧性与非对称性特征的地基合理破坏模...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分析与计算是临坡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首先,结合临坡条形基础地基工程的特点,通过深入研究其破坏机理,借鉴现有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确定的经验,构建出考虑临坡条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式双侧性与非对称性特征的地基合理破坏模式;其次,在上述临坡地基破坏模式研究基础上,引进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导出反映破坏模式双侧性与非对称性以及基础与坡顶距离影响的临坡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然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分析方法,解决双侧性与非对称性引起的地基破坏几何模型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临坡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能力的确定方法;最后,采用该文及现有相关研究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文中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条形基础地基 地基极限承载力 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双侧地基破坏模式 非对称地基破坏模式 序列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破坏模式下确定均质岩基极限承载力的两种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建波 于远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剪切破坏是岩基中最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 ,常发生在完整岩体、破碎岩体和软弱岩体等均质岩基中。本文基于岩体经验强度准则和极限平衡法 ,简单介绍了理论计算岩基极限承载力的Bell解法和Hoek -Brown解法 ,以及确定岩体参数m ,s,c,φ 的... 剪切破坏是岩基中最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 ,常发生在完整岩体、破碎岩体和软弱岩体等均质岩基中。本文基于岩体经验强度准则和极限平衡法 ,简单介绍了理论计算岩基极限承载力的Bell解法和Hoek -Brown解法 ,以及确定岩体参数m ,s,c,φ 的方法。最后 ,结合规范 ,以重庆某工程为例说明了本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基 剪切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Bell解法 Hoek-Brown解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荷载下不排水土坡破坏模式判定及极限承载力估算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文红 李同录 李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3,共7页
为了确定边坡放置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采用弹-理想塑性有限元,分析了不排水土坡(φ_u=0)的坡肩上放置条形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不排水土坡地基极限承载力仍可沿用Terzaghi水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q_u=c_uN_c。不考虑重度条... 为了确定边坡放置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采用弹-理想塑性有限元,分析了不排水土坡(φ_u=0)的坡肩上放置条形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不排水土坡地基极限承载力仍可沿用Terzaghi水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q_u=c_uN_c。不考虑重度条件下,土坡地基的破坏模式类似于水平地基破坏模式,承载力系数Nc与极限分析法计算的结果一致;考虑重度条件下,可用土坡实际状态的Taylor数与其极限状态的Taylor数的差值ΔN作为判别指标,当该值较小时将发生边坡破坏模式,较大时发生地基破坏模式,找出了两种破坏模式的ΔN分界点,确定了N_c与ΔN的关系,建立起坡肩作用条形荷载下不排水土坡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基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桩端基岩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雷勇 尹君凡 陈秋南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4-780,共7页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溶洞顶板厚度和位置偏移量下桩端基岩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岩承载力随着溶洞顶板厚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到5D(D为桩径)时达到完整基岩极限承载力;随着位置偏移量的增大,基岩极限承载...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溶洞顶板厚度和位置偏移量下桩端基岩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岩承载力随着溶洞顶板厚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到5D(D为桩径)时达到完整基岩极限承载力;随着位置偏移量的增大,基岩极限承载力也随之增大;当位置偏移溶洞轴线1.0l(l为洞跨)时,基岩承载力达到完整基岩极限承载力;顶板厚度达到5D时,位置偏移对基岩承载力无影响。溶洞顶板厚度在1D^3D时,在中心荷载作用下破坏模式为冲切破坏,破坏体为一旋转体;随着荷载位置偏移量的增加,破坏模式转变为扇形冲切破坏;当位置偏移量为1.0l时,破坏模式由冲切破坏过渡到桩端基岩塑性区发展破坏;溶洞顶板厚度为4D时,在中心荷载下呈现撕裂和冲切复合的破坏模式;溶洞顶板厚度为5D时,沿溶洞轴线方向发生撕裂破坏并伴随桩端基岩塑性区发展。最后结合规范给出了完整顶板不同厚度时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桩端基岩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kV直线塔覆冰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巍 黎燕霞 李正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67,共3页
为研究我国南方电网2008年初大规模直线塔在不平衡张力下的倒塌、损毁过程及更好加固、增强双回路鼓形塔抗冰设计,借助TTA与ANSYS软件,分析了220 kV双回路鼓形塔在不均匀覆冰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确定了鼓形塔的受力薄弱区、破坏模式及极... 为研究我国南方电网2008年初大规模直线塔在不平衡张力下的倒塌、损毁过程及更好加固、增强双回路鼓形塔抗冰设计,借助TTA与ANSYS软件,分析了220 kV双回路鼓形塔在不均匀覆冰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确定了鼓形塔的受力薄弱区、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塔 不均匀覆冰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侧非对称破坏模式的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洋 郭建坤 +1 位作者 王晓谋 侯超群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工程建设领域,经常需要把条形基础设置在临坡地基上,但在现行成果中,对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没有给出具体计算方法.建立双侧非对称滑移破坏模型,将坡后土体强度进行折减,用发挥系数m来表征其强度.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叠加原理,求得... 在工程建设领域,经常需要把条形基础设置在临坡地基上,但在现行成果中,对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没有给出具体计算方法.建立双侧非对称滑移破坏模型,将坡后土体强度进行折减,用发挥系数m来表征其强度.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叠加原理,求得三个承载力系数的表达式.基于极限分析法原理,推导出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上限解.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就条形基础作用下的临坡地基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基底接触条件、基础位置、边坡高度等诸多因素对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发挥系数m随相对坡顶距呈规律性变化;其他条件均相同时,基础宽度越大,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越高;基底接触条件对于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具有显著影响;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吻合,总体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极限承载力 双侧非对称破坏模式 离心模型试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层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的模型实验设备
10
作者 纪玉诚 袁凡凡 闫澍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2年第3期15-16,共2页
土样制备工作量小,能较好的观测破坏形状及深度.适用于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的模拟实验.
关键词 地基 极限承载力 模型实验设备 层土 水平作用力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局部外接节点静载试验及极限承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映梁 祝兵 崔圣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了解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顶、底板为混凝土结构,腹杆为钢结构)外接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某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方案为背景,选取钢腹杆轴力最大节点设计、制作缩尺比为1∶3的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局部外接节点试... 为了解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顶、底板为混凝土结构,腹杆为钢结构)外接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某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方案为背景,选取钢腹杆轴力最大节点设计、制作缩尺比为1∶3的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局部外接节点试件(由混凝土弦杆、方形钢腹杆、节点板组成,原混凝土板简化为混凝土弦杆)并开展静载试验,分析外接节点试件静载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混凝土弦杆、节点板和钢腹杆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有效宽度法及撕裂面法与最大强度准则提出外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外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板拉剪断裂失效,极限承载力为设计荷载的5.71倍,承载能力满足要求;混凝土弦杆压应力沿加载方向逐渐减小,沿竖直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节点板应力沿加载方向总体上先增后减,外露节点板是节点受力的关键构件;外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由节点板和钢腹杆中较弱者控制,采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外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 外接节点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静载试验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yerhof机构的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力极限分析上限解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文波 戴国亮 +1 位作者 龚维明 赵学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33,共6页
为了研究吸力式沉箱基础上抗拔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上限解,构建出反向Meyerhof破坏模式.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引入反向地基承载力,基于Meyerhof破坏模式,将原基础下的主动区变为被动区,对数螺旋线方向相反且延伸至沉箱侧壁,建立了... 为了研究吸力式沉箱基础上抗拔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上限解,构建出反向Meyerhof破坏模式.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引入反向地基承载力,基于Meyerhof破坏模式,将原基础下的主动区变为被动区,对数螺旋线方向相反且延伸至沉箱侧壁,建立了相应的机动许可速度场,推导出理论上更为合理的吸力式沉箱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上限解.分析了上限解与黏聚力、内摩擦角、摩擦系数以及基础下地基反向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上限解,并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限解与试验值的误差最大值为28%,最小值为9%,从而证明了破坏模式的合理性及所提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式沉箱基础 meyerhof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破坏模式和二次受力影响下FRP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圣恩 武棒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8,共9页
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FRP加固RC梁存在多种破坏模式和二次受力影响等关键问题,提出采用能基本表征受压区混凝土实际应力-应变情况的Hognestad本构模型,以考虑受压区混凝土非线性应力变化。推导FRP加固RC梁受压混凝土等效应力和受压区高度... 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FRP加固RC梁存在多种破坏模式和二次受力影响等关键问题,提出采用能基本表征受压区混凝土实际应力-应变情况的Hognestad本构模型,以考虑受压区混凝土非线性应力变化。推导FRP加固RC梁受压混凝土等效应力和受压区高度各自对应的相关比值,并得出FRP拉断、钢筋屈服前、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这3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梁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推导加固梁FRP最大、最小加固量的计算公式以定义各破坏模式间的临界状态,并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和滞后应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推导的公式能有效表征加固梁的不同破坏模式及二次受力效应,所计算的承载力与试验值较吻合,可以用于RC梁加固设计和承载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加固 Hognestad本构模型 破坏模式 二次受力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软土中碎石单桩破坏模式及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谭鑫 冯龙健 +1 位作者 胡政博 赵明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9,共10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软土地基中碎石桩单桩竖向受荷破坏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引入考虑体积应变截断的塑性硬化模型模拟碎石桩体,能够较好地反映碎石桩体的非线性剪胀力学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桩土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桩体鼓胀变形、桩侧... 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软土地基中碎石桩单桩竖向受荷破坏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引入考虑体积应变截断的塑性硬化模型模拟碎石桩体,能够较好地反映碎石桩体的非线性剪胀力学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桩土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桩体鼓胀变形、桩侧土压力演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单桩破坏模式与典型荷载沉降曲线.传统单桩极限承载力公式所假设的整体剪切破坏模式仅适用于刚度较大的土体,而在软土中局部剪切破坏模式更为常见.为此,基于弹塑性介质中圆孔扩张理论推导了考虑桩体鼓胀变形及桩周土体刚度的碎石桩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比数值解验证了推导公式的有效性.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软土地基中碎石桩单桩的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可为进一步研究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圆孔扩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层状地基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差异性研究
15
作者 周爱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8-611,共4页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并对影响极限端承力发挥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若干结论,对具体工程勘察设计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层状地基 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 刚塑性体 极限平衡条件 等代自由面 抗剪强度动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彦玲 阎贵平 +1 位作者 安明喆 钟铁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5,共5页
对于连续体系的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处于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桥面板由于抗拉强度低,极易受拉开裂,导致组合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且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代替普通... 对于连续体系的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处于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桥面板由于抗拉强度低,极易受拉开裂,导致组合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且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代替普通组合梁中的混凝土桥面板,并根据RPC材料的本构关系及抗拉强度高的特点,确定以临界开裂状态作为这种新型钢,RPC组合梁的正截面破坏模式,推导了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组合截面中RPC板与钢梁的高度比、宽度比、RPC板中的配筋率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钢-RPC组合梁与同条件的普通组合梁相比,在保证负弯矩区桥面板不开裂的情况下,极限承载力仍有所提高,并且结构的抗裂性、刚度和耐久性都可得到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活性粉末混凝土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输电杆塔结构抗风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谢强 孙力 +1 位作者 林韩 陈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2-719,共8页
为研究强风荷载作用下高压输电塔结构的极限抗风承载力和破坏机理,以风灾中遭到破坏的代表性500kV输电塔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典型塔段的缩尺结构模型,进行了等效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加载破坏全过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破坏源于主材的... 为研究强风荷载作用下高压输电塔结构的极限抗风承载力和破坏机理,以风灾中遭到破坏的代表性500kV输电塔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典型塔段的缩尺结构模型,进行了等效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加载破坏全过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破坏源于主材的弯扭失稳;在加载全过程中,交叉斜撑平面外变形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针对上述特征,基于原有模型,在其交叉斜撑节点位置增设了横隔面,并按原有加载规则进行了全过程加载,以考察这种改进之后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研究发现,结构的破坏依然由主材屈曲引起,但其失稳模态由弯扭失稳趋向弯曲失稳;同时,交叉斜撑的面外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对比结果显示:结构抗风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22.1%。由于横隔面的存在,主材角钢失稳模态中扭转效应对临界承载力的不利影响被大幅降低,交叉斜撑面外变形对结构整体稳定的不利效应被显著抑制,结构的整体受力模式更趋合理,从而表明设置横隔面后的结构受力性能得到全面改善,其极限承载力和抗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抗风性能 横隔面 静力试验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断裂机制的XK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尹越 车鑫宇 +1 位作者 韩庆华 雷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6,121,共8页
采用基于微观断裂机制的空穴扩张模型(VGM)和应力修正应变模型(SMCS)对XK型相贯节点进行断裂预测,分析了有限元模型中考虑焊缝构型与否对断裂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合理考虑焊缝构型在相贯节点断裂预测中的重要性... 采用基于微观断裂机制的空穴扩张模型(VGM)和应力修正应变模型(SMCS)对XK型相贯节点进行断裂预测,分析了有限元模型中考虑焊缝构型与否对断裂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合理考虑焊缝构型在相贯节点断裂预测中的重要性,验证了VGM模型用于预测相贯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延性断裂的适用性。分析了XK型相贯节点在腹杆轴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XK型相贯节点可能在受拉腹杆与弦杆之间的焊缝处发生断裂,这种破坏模式属于强度破坏,节点极限承载力应取该断裂荷载;XK型相贯节点也可能在受压腹杆与弦杆相交处因过大的塑性变形而破坏,此时,节点极限承载力应取荷载-弦杆变形曲线的峰值荷载。XK型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与节点几何构造和腹杆受力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贯节点 极限承载力 延性断裂 微观断裂判据 破坏模式 焊缝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掘进机撑靴井壁土体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超 李涛 +1 位作者 荆国业 肖玉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7-236,共10页
竖井掘进机在土层中掘进时,如果撑靴井壁土体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会产生撑靴推进反力不足、掘进机姿态难以控制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井壁失稳,因此需要研究撑靴作用下井壁土体的极限承载力。以国内研制的首台矿山型竖井掘进机为依托... 竖井掘进机在土层中掘进时,如果撑靴井壁土体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会产生撑靴推进反力不足、掘进机姿态难以控制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井壁失稳,因此需要研究撑靴作用下井壁土体的极限承载力。以国内研制的首台矿山型竖井掘进机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掘进过程中撑靴侧壁土体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确定撑靴作用下井壁土体的破坏模式为剪切滑移破坏。基于井壁土体破坏模式,假定破坏面为对数螺旋线和直线旋转曲面的组合,分析破坏面上的应力分布。采用土体塑性极限平衡法,推导竖井掘进机撑靴作用下井壁土体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将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表明该公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对于土层中竖井掘进机撑靴的设计及井壁稳定性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掘进机 撑靴 土体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楔形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奎华 吴文兵 +1 位作者 叶良 高妍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首先根据楔形桩的受力特性,提出了楔形桩单桩破坏模式,然后从极限平衡理论出发,利用库仑土压力的推导思路,推导得到了该破坏模式下的楔形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将数值分析的结果与自编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 首先根据楔形桩的受力特性,提出了楔形桩单桩破坏模式,然后从极限平衡理论出发,利用库仑土压力的推导思路,推导得到了该破坏模式下的楔形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将数值分析的结果与自编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其他参数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楔形桩的锥角,可显著提高楔形桩的极限承载力;当外摩擦角较大时,粗糙的桩侧面也可以提高楔形桩的承载力;楔形桩尺寸也是影响单桩承载力的重要参数;该方法在工程实际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桩 锥角 极限平衡理论 承载力 破坏模式 楔形圆锥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