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etallic phase specie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17M/(10NiO-NiFe_2O_4) cermet inert anode of aluminum electrolysis 被引量:5
1
作者 赖延清 李新征 +3 位作者 李劼 田忠良 张刚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14-218,共5页
NiFe2O4-based cermet inert anodes with metallic phase compositions of Cu, Ni and 85Cu15Ni were prepared by cold pressing-sintering. Their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Na3 AIF6-Al2O3 melts. The resuits... NiFe2O4-based cermet inert anodes with metallic phase compositions of Cu, Ni and 85Cu15Ni were prepared by cold pressing-sintering. Their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Na3 AIF6-Al2O3 melts. The resuits show that the metallic phase species in cermets have no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mpurities in bath during electrolysis, the total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of impurities is almost the same, i.e. between 4.12 × 10^-4- 4.80 × 10^-4. There exists metal preferential corrosion for the cermet inert anode with metal Ni as metallic phase. For NiFe2 O4-based cermets, the cermet with metal Cu as metallic phase exhibit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e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 anode NiFe2O4 based cermet metallic phase species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vy metal free primers: Polymorphism of gadolinium and titanium in the context of GSR glass phase
2
作者 Felice Nunziat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72-275,共4页
The possibility of identifying gunshot residue (GSR) particles produced by non-toxic primers containing only titanium and zinc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using SEM/EDX analysis employed in the analysis of GSR originatin... The possibility of identifying gunshot residue (GSR) particles produced by non-toxic primers containing only titanium and zinc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using SEM/EDX analysis employed in the analysis of GSR originating from primers containing lead, barium and antimony. However, Bauer et al. demonstrated that non-toxic (TieZn) primers form a TiZn2O4 spinel crystalline structure using SEM/EDX with EBSD (Electron Back Scatter Diffraction) and TKD (Transmission Kikuchi Diffraction), whereas GSR originating from gadolinium-doped TieZn primers form a non-crystalline glass phase. Her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se different phenomena is hypothe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R Heavy metal free PRIMERS GADOLINIUM Glass phase EBSD TK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Al5052/PMMA接头界面结构与结合性能研究
3
作者 殷官超 丁纪俊 +3 位作者 张睿智 张建 罗国强 李家劲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61,共11页
目的提高Al5052/PMMA接头结合性能,研究界面结构与结合强度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激光打孔结合盐酸腐蚀对5052铝合金(Al5052)表面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多级轮廓特征的表面形貌。随后,采用液相法实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Al5052的... 目的提高Al5052/PMMA接头结合性能,研究界面结构与结合强度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激光打孔结合盐酸腐蚀对5052铝合金(Al5052)表面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多级轮廓特征的表面形貌。随后,采用液相法实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Al5052的直接连接。最后通过剪切与拉伸实验,并结合离散界面单元模型的仿真结果,系统地讨论了Al5052/PMMA接头界面结构与结合强度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对于先由激光打孔,后经盐酸腐蚀的Al5052基板,与PMMA连接后最大剪切强度为13.94 MPa,最大抗拉强度为9.35 MPa;与未激光打孔、仅盐酸腐蚀的样品相比,最大强度提高了约30%。Al5052/PMMA接头脱粘面根据其形态和失效机制可分为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区域。结论Al5052表面粗糙程度随着盐酸腐蚀处理时间增加,原激光打孔的截面形状逐渐由方变圆,纵深也随之减小。使用液相法制备黏接样品时,Al5052/PMMA接头界面轮廓在物理层面上充分咬合。接头的剪切与拉伸强度均随盐酸腐蚀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所得构效关系的结果及其分析过程,将为涉及多级尺度轮廓特征的材料界面结合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聚合物连接 表面处理 液相法 结合性能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微孔喷射法制备单分散球形Al-Si合金粒子储能材料的研究
4
作者 连云秀 许富民 董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153,共9页
金属相变材料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ulsated orifice ejection method,POEM)成功合成A30、H30、A50、H50合金粒子作为高温储热的金属相变材料。结果表明:POEM制备的粒子... 金属相变材料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ulsated orifice ejection method,POEM)成功合成A30、H30、A50、H50合金粒子作为高温储热的金属相变材料。结果表明:POEM制备的粒子呈单分散状态,具有高球形度、高纯度,表面光滑致密以及均匀的粒径分布等特点。此外,这些粒子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潜热值。其中,A30、H30、A50、H50粒子的熔化潜热为347.54、359.67、262.63、284.82 J/g,而相应的凝固潜热为366.24、377.50、256.82、296.47 J/g。经历多次热循环后,这些粒子仍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储存密度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POEM制备的Al-Si合金粒子在相变储能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为开发新型高效储能材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孔喷射法 Al-Si合金粒子 金属相变材料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基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2
5
作者 牛灿杰 叶素丹 +1 位作者 朱千聪 胡玉霞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9,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_(2),建立基于UiO-66-NH_(2)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水产品中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1.0%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提取液旋蒸浓缩后,采用pH 8.0的...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_(2),建立基于UiO-66-NH_(2)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水产品中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1.0%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提取液旋蒸浓缩后,采用pH 8.0的氨水溶液复溶,经装有30 mg UiO-66-NH_(2)的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6 mL 20%乙酸-甲醇溶液洗脱,氮吹近干复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在建立的实验条件下,5种FQs在0.005~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9 9~1.0,回收率为81.4%~104.8%,相对标准偏差为1.29%~4.93%,检出限为0.21~2.05μg/kg。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可重复使用达5次,绿色环保、经济成本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重现性及选择性,适用于水产品中多种痕量氟喹诺酮类药残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水产品 氟喹诺酮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C催化剂催化纤维素水相制乙醇
6
作者 卢霄 李宙文 +7 位作者 赵莉 张学伟 赵广迈 金开欣 李万澎 王海永 张大雷 王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3-871,共9页
使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t/Ni@C质量比的Pt-Ni@C催化剂,以纤维素加氢还原制备乙醇作为探针反应测试不同负载量的Pt对纤维素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Pt/Ni@C催化剂在200℃,5... 使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t/Ni@C质量比的Pt-Ni@C催化剂,以纤维素加氢还原制备乙醇作为探针反应测试不同负载量的Pt对纤维素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Pt/Ni@C催化剂在200℃,5.5 MPa的H_(2)环境下实现了高浓度纤维素的完全转化,当纤维素质量浓度达到50 g/L,乙醇产率为31%,乙醇质量浓度达到13.3 g/L。采用XRD、XPS、TEM、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Pt物种价态、炭的有序度以及微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催化剂被炭层包裹的Ni原子通过和表面炭层之间电子迁移作用使炭层呈现富电子状态,Pt-Ni@C的电子负表面有效地分裂了反应中间体的C-O和C-C键。相较于一般的碳基催化剂,负载少量的Pt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进一步增多,单质Pt促进了氢气的吸附活化,协同富电子表面和微量的磷酸使Pt-Ni@C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碳基金属催化剂 水相体系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相变材料储热的严寒地区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研究
7
作者 谢鹏 蔡振豪 +2 位作者 罗睿林 王靖飞 林程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6-1558,共13页
针对严寒地区大型纯电动客车冬季运行面临的续航里程严重衰减、热车时间过长等问题,本文突破传统低温热管理技术的局限,提出了基于金属相变材料储热的整车热管理解决方案。设计了面向极寒工况的铝硅合金相变储热装置,并基于整车系统仿真... 针对严寒地区大型纯电动客车冬季运行面临的续航里程严重衰减、热车时间过长等问题,本文突破传统低温热管理技术的局限,提出了基于金属相变材料储热的整车热管理解决方案。设计了面向极寒工况的铝硅合金相变储热装置,并基于整车系统仿真,分析了储热装置容量配置对车辆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储热装置具备超过235 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和429 W·h/L的体积能量密度,储能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系统的5%~20%。在-40℃环境下,增设110 kW·h的储热单元可使续航里程提升115.5%,而仅配置8 kW·h的储热装置就能将热车时间缩短65%。本文为严寒地区纯电动客车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兼具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热管理新范式,对推动高纬度地区公共交通全面电动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储存 电动客车 整车热管理 金属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夏正辉 汪丹丹 +7 位作者 丁健翔 张培根 田无边 王丽瑶 李大平 魏坤霞 魏伟 孙正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0-166,共17页
新型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因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浸渗法、机械搅拌铸造等方法制备了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成分、界面反应、制备工艺对其... 新型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因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浸渗法、机械搅拌铸造等方法制备了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成分、界面反应、制备工艺对其抗电弧侵蚀、摩擦磨损、阻尼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其在电接触、核反应堆、微波吸收和机械轴承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MAX相的性能和应用以及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就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金属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界面反应 力学性能 抗电弧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l/N_2O粉末火箭发动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哲 胡春波 +3 位作者 卢子元 胡松启 张研 徐义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采用气压驱动供粉方式,开展了Metal/N2O火箭发动机点火实验。通过分析活塞位移及燃烧室压强振荡,研究了两相流动特性。根据液滴燃烧模型,分析了燃烧室压强、颗粒滞留时间、氧燃比等因素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验证了此... 采用气压驱动供粉方式,开展了Metal/N2O火箭发动机点火实验。通过分析活塞位移及燃烧室压强振荡,研究了两相流动特性。根据液滴燃烧模型,分析了燃烧室压强、颗粒滞留时间、氧燃比等因素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验证了此种发动机的优良性能。结果表明,输送管路中固相浓度脉动幅度在颗粒粒径40μm、两相流空隙率97%、氮气流动速度27 m/s情况下小于±0.36%;Mg/N2O实验平均特征速度效率在燃烧室压强0.5 MPa情况下高达96.4%,Al/N2O实验在燃烧室0.91 MPa情况下燃烧效率达到88.5%;提高燃烧室压强、颗粒滞留时间,可提高燃烧效率,但氧燃比对燃烧效率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末 气固两相流 燃烧振荡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
10
作者 鲍伟超 郭晓杰 +5 位作者 辛晓婷 彭湃 王新刚 刘吉轩 张国军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在1900℃和30 MPa压力下制备不同组元数的过渡金属碳化物陶瓷,发现只有高熵(TiZrHfNbTa)C陶瓷形成了Al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该结构不是长程序的单相化合物(如MAX相),而是一种无周期性的碳化物和金属单原子层交叉堆叠的复合物。通过纳米至原子尺度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表征,揭示了少量Al单原子层无周期性地嵌入高熵碳化物面心立方结构的{111}面。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形成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关键因素不是Al在不同碳化物晶格中的扩散差异,而是高熵带来的热力学稳定性、晶格畸变和迟滞扩散效应等。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结构陶瓷中原子尺度微结构的设计和调控,从而获得硬度-强度-韧性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结构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陶瓷 高熵碳化物陶瓷 金属原子层分相 共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液态金属体积分数对多入口磁流体发电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彦利 黄护林 +1 位作者 王少政 鹿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380-6392,I0020,共14页
该文基于流体体积法(volumeoffluid,VOF),通过改变多入口磁流体发电通道气体的入口速度,数值研究不同气体-液态金属两相体积分数下,发电直通道中两相流场的行为机理、电磁特性和发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相流体在通道中形成周期性变化的两... 该文基于流体体积法(volumeoffluid,VOF),通过改变多入口磁流体发电通道气体的入口速度,数值研究不同气体-液态金属两相体积分数下,发电直通道中两相流场的行为机理、电磁特性和发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相流体在通道中形成周期性变化的两相流型,相间作用在垂直流向上产生的压差与液态金属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气体体积分数增加,两相流体混合的均匀性变差。通道入口气-液两相的体积分数比为3.075时,流型由入口的气-液-气分层流依次转变为弹状流、滴状流和条带状流,周期为0.0308 s,一个流型周期内空载发电通道的周期平均电磁效率最高,达83.8%;负载系数K=0.5时,气液两相在发电直通道中主要呈类环状流,两相流型的演化周期比空载时缩短,周期平均发电效率为4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液态金属两相流 磁流体动力学:相间作用 两相流型 发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与性能特点
12
作者 刘子瑞 肖和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16,共22页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相多孔预制体制备方法如固相烧结法、有机泡沫浸渍法、生物模板法、添加剂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以及复合方法如无压浸渗法、挤压铸造法及真空压力浸渗法等。分析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机理。最后展望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 多孔预制体 浸渗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报废NCA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回收金属的研究
13
作者 李彦强 王大辉 +2 位作者 陈怀敬 彭小平 宋晓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31,共8页
鉴于NCA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蕴含元素的高价值性,为提高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了采用“焙烧-水浸出”技术替代湿法回收工艺中的酸性浸出技术,并通过TG-DSC、XRD、XPS、SEM-EDS、热力学分析及ICP-OES等... 鉴于NCA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蕴含元素的高价值性,为提高废旧电池回收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了采用“焙烧-水浸出”技术替代湿法回收工艺中的酸性浸出技术,并通过TG-DSC、XRD、XPS、SEM-EDS、热力学分析及ICP-OES等方法研究回收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和影响Li、Co、Ni元素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焙烧过程发生化学转变产生新物相,并伴随有明显的失重和吸热现象。当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与KHSO_(4)质量比从1∶0.14减小到1∶1.84时,物相变化规律为Li:LiNi_(0.8)Co_(0.15)Al_(0.05)O_(2)→Li_(0.21)Co_(0.79)O和KLiSO_4;Ni:LiNi_(0.8)Co_(0.15)Al_(0.05)O_(2)→NiO和K_2Ni_2(SO_4)_3;Co:LiNi_(0.8)Co_(0.15)Al_(0.05)O_(2)→Li_(0.21)Co_(0.79)O和K_2Co_2(SO_4)_3。Ni、Co元素价态演变为Ni:+2,+3→+2;Co:+3→+2,+3。在NCA与KHSO_(4)质量比为1∶1.84,600℃下焙烧0.5 h,50℃下水浸0.5 h、搅拌速率为120 r/min、液固比(m L/g)为25∶1的条件下,Li、Co和Ni的浸出率分别为95.10%、52.68%和10.42%。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该技术避免了强酸的使用,同时通过选择性提取Li元素,提高了有价金属的整体回收率,有助于提高报废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5)Al_(0.05)O_(2) 焙烧-水浸 物相变化 金属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信号的金属化膜电容器老化状态评估方法
14
作者 许馨愉 汲胜昌 +2 位作者 郑琳子 闫昕旖 祝令瑜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2-1661,共10页
金属化膜电容器(MFC)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中较为薄弱的部件之一,准确地评估其健康状态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该文对MFC超声信号的局部放电相位分布(PRPD)谱图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健康指数公式的老化状态... 金属化膜电容器(MFC)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中较为薄弱的部件之一,准确地评估其健康状态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该文对MFC超声信号的局部放电相位分布(PRPD)谱图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健康指数公式的老化状态评估方法。首先,通过搭建超声监测试验平台采集声信号,分析MFC在老化过程中的失效机理;其次,基于自愈放电和局部放电比例的显著变化,探讨老化对PRPD谱图中放电信号分布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健康指数公式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老化状态评估,并通过试验验证所提方法与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只需采集超声信号的PRPD谱图信息即可评估MFC当前的老化程度,解决了传统方法会对系统回路造成影响、抗干扰能力弱且监测精度较低的问题,为MMC的状态监测和寿命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为MFC非电量状态监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膜电容器 超声法 局部放电相位分布(PRPD)谱图 老化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萃取钒的分析新方法
15
作者 何耀文 余莹 高英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文章建立基于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2-MIL-101(Fe)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质谱的环境水体中钒(V)分析新方法。文章将NH2-MIL-101(Fe)加入样品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利用材料的吸附位点萃取钒。反应1 min后,在真空过滤器的... 文章建立基于铁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2-MIL-101(Fe)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质谱的环境水体中钒(V)分析新方法。文章将NH2-MIL-101(Fe)加入样品溶液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利用材料的吸附位点萃取钒。反应1 min后,在真空过滤器的辅助下回收固体材料,加入3 mL的消解液(20%H_(2)O_(2)和1.5%HNO_(3),v/v)。在90℃的条件下加热20 min消解该材料,去离子水定容后上机测定。文章详细考察萃取V的影响因素,包括pH、吸附时间、吸附剂浓度、样品初始体积和元素初始浓度等。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线模型证明NH2-MIL-101(Fe)对V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吸附方式为多层吸附,对V的最大吸附量为76.9 mg/g。随后,文章考察影响吸附剂消解的因素,包括HNO_(3)和H_(2)O_(2)的浓度、消解温度及消解时间。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计算出该方法测定V的检出限为0.8 ng/L。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不仅可提高分析的灵敏度,还可有效消除共存基体的干扰。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并且已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湖水、河水和海水)中V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复合隔膜及其锂金属电池性能
16
作者 麻志微 邹淑芬 +5 位作者 曾蓉 刘颖 王林 张佳敏 那兵 柳和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0-3157,共8页
隔膜是锂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商业化聚烯烃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差、高温热收缩,难以满足高性能锂电池发展的需要。通过在醋酸纤维素(CA)溶液中原位聚合丙烯酰胺,并采用同步相分离和脱乙酰,制备了纤维素/聚丙烯酰胺(d-CA/PAM)复合隔膜。d... 隔膜是锂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商业化聚烯烃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差、高温热收缩,难以满足高性能锂电池发展的需要。通过在醋酸纤维素(CA)溶液中原位聚合丙烯酰胺,并采用同步相分离和脱乙酰,制备了纤维素/聚丙烯酰胺(d-CA/PAM)复合隔膜。d-CA/PAM隔膜具有高孔隙率(77.9%)、高电解液吸收率(273.0%)、优异的热稳定性(在200℃下不收缩)和高离子电导率(1.51 mS/cm)。d-CA/PAM隔膜组装的锂金属电池在1 C时表现出比聚烯烃隔膜更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0.1 mAh/g vs.143.0 mAh/g)和更好的容量保持率(100次循环94.3%vs.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相分离 脱乙酰 复合隔膜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孔隙率泡沫金属的偏心管式复合相变储热单元储热性能数值模拟
17
作者 李一鸣 严景好 +4 位作者 席丽娜 孙晓兵 刘鸣皋 李杰 孙小琴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1-1942,共12页
为有效提高相变储热单元的储热性能,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填充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偏心式三管相变储热器进行熔化性能及结构改进研究,重点分析了偏心率、换热温差(ΔT,传热流体温度与相变温度之差)及泡沫金属孔密度对储热性... 为有效提高相变储热单元的储热性能,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填充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偏心式三管相变储热器进行熔化性能及结构改进研究,重点分析了偏心率、换热温差(ΔT,传热流体温度与相变温度之差)及泡沫金属孔密度对储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偏心率H对三管储热器的储热性能有显著影响,低正偏心率时结构顶、底部熔化协同性好。此外,相变材料的熔化速率随着偏心率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优偏心率为2/15。与同心管结构相比,其完全熔化时间缩短12.36%。此外,与同心管结构相比,当H≤-1/15或H≥4/15时,偏心设置均会起到抑制传热作用。提高换热温差能显著提高传热速率,且随着换热温差持续增加,其单位温差对熔化的促进作用在缓慢衰减,综合来看,换热温差为10℃时,其换热效果较好。针对偏心率H=0、2/15和-4/15三种结构的储热器,换热温差由5℃升至20℃,完全熔化时间优化率提高了58.30%、59.62%和54.15%。减小孔密度有利于增强相变材料熔化过程中的自然对流传热,当ΔT=10℃且偏心率为2/15时,偏心管结构孔密度由50PPI(1 in的平均孔数,1 in=2.54 cm)减小至30PPI,熔化时间优化率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管储热装置 相变材料 金属泡沫 传热增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双摩擦铰复合型阻尼器试验研究
18
作者 段树坤 唐亮 +3 位作者 黄刚 张勇波 张旭乔 贺江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为解决传统金属阻尼器耗能形式单一问题,结合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屈服位移大、转动摩擦阻尼器屈服位移小的特征,提出一种新型金属-双摩擦铰复合型阻尼器,阐述了复合型阻尼器构造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方法,以实现小震到大震分阶段耗能目标。... 为解决传统金属阻尼器耗能形式单一问题,结合弯曲型金属阻尼器屈服位移大、转动摩擦阻尼器屈服位移小的特征,提出一种新型金属-双摩擦铰复合型阻尼器,阐述了复合型阻尼器构造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方法,以实现小震到大震分阶段耗能目标。针对复合型阻尼器力学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对比了LY160和Q355这2种钢材及不同构造形式下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应变发展、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型阻尼器耗能性能良好,相比于传统金属阻尼器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在金属屈服位移变形范围内以摩擦耗能为主,具有多级屈服特性,等效黏滞阻尼比更大。提出了复合型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并采用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可通过调整金属阻尼器与双摩擦铰阻尼器参数进行性能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抗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分阶段耗能 拟静力试验 力学性能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重金属林木生物质与骨粉共水热液相产物:解析及应用潜力初步评价
19
作者 陈岩 石成龙 +2 位作者 李璞君 肖江 陈光才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2-652,共11页
前期研究以共水热炭化技术为支撑,建立植物修复衍生生物质/骨粉(PB/BM)水热体系有效地固定了PB中重金属于固相,但液相副产物(PB/BM-L)成分和潜在利用价值未深入剖析。该研究对PB/BM-L进行成分分析,并设置对照,1%添加量和3%添加量的处理... 前期研究以共水热炭化技术为支撑,建立植物修复衍生生物质/骨粉(PB/BM)水热体系有效地固定了PB中重金属于固相,但液相副产物(PB/BM-L)成分和潜在利用价值未深入剖析。该研究对PB/BM-L进行成分分析,并设置对照,1%添加量和3%添加量的处理组进行柳树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碱性土壤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估其潜在应用价值。结果表明,PB/BM-L中重金属Cd、Zn质量浓度均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Cd≤0.1 mg.L^(-1),Zn≤2 mg.L^(-1));其富含氮(12.87^(-1)7.78 g.L^(-1))、磷(13.13-20.03 g.L^(-1))、有机碳(8.97^(-1)3.46 g.L^(-1))等;pH处于酸性范围(4.53-4.72)且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如Ca(26.61-42.85 g.L^(-1))、Mg(5.28-9.33 g.L^(-1))、Fe(5.28-9.33 g.L^(-1))等;液相产物PB/BM-L主要有机组分依次为酚(52.81%)、酮(12.21%)、吡嗪(10.09%)、酯(8.64%)、醛(5.55%)、烃(3.62%)、酸(3.11%)、胺(2.81%)、醇(0.63%)、吡啶(0.53%)等。与对照组相比,盆栽试验中3%添加量的处理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降低了土壤pH(7.96-7.84),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分别提高了2.01%和0.99%,而土壤容重降低了0.17 g.cm^(-3),提高了土壤总氮(TN)、水解氮(HN)、总有机碳(TOC)、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同时土壤碱性磷酸酶(ALP)、蔗糖酶(Suc)、脲酶(Ure)活性分别提高了81.17%、293.04%、89.57%。苏柳J172(Salix×jiangsuensis cv.‘J172’)的根、茎和叶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2.50%、26.17%、37.08%,p<0.05),且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22.64%、19.23%。综上所述,PB/BM-L在碱性、贫瘠的土地上和植物生长改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实现废弃物的二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衍生生物质 液相产物 重金属 安全性评价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拉伸对TRIP钢微观组织及成形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坡 王润铮 +4 位作者 黎旺 陈龙茂 马海坤 李青 韩鹏彪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为研究预变形对相变诱发(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马氏体转变和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探究变形TRIP钢成形性,选用TRIP590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尺寸拉伸试样(标准试样和宽试样)在0~0.12范围下进行预应变拉伸加载,... 为研究预变形对相变诱发(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马氏体转变和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探究变形TRIP钢成形性,选用TRIP590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尺寸拉伸试样(标准试样和宽试样)在0~0.12范围下进行预应变拉伸加载,对预应变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和微观组织观察,并分析预应变对宽试样各向异性和杯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使TRIP钢发生了一定的马氏体转变,且较大预应变下产生较多位错,在提升材料强度的同时降低塑性,在0.02预应变下得到最高的强塑积;较大的预应变会影响材料的各向异性,90°取向试样延伸率相对较大;杯突峰值载荷和杯突值均随预应变增加而逐渐下降。适量预应变可提高TRIP钢的综合性能,但过大的预应变会降低其成形能力,这为其组织设计和成形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马氏体相变 TRIP钢 微观组织 预拉伸 杯突胀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