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下土壤孔隙演化及其对溶质穿透特征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正宇 朱成立 +3 位作者 车子刚 嵇洪波 王策 陈晓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2-326,共15页
为揭示秸秆粉碎还田后,不同腐解进程下土壤孔隙演化及其对水分和溶质穿透特征的影响机理,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0、5、10、15 t/hm^(2))和还田时间(0、30、60 d)处理,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视觉量化了土壤孔隙结构特征演变,并基于溶质穿透试... 为揭示秸秆粉碎还田后,不同腐解进程下土壤孔隙演化及其对水分和溶质穿透特征的影响机理,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0、5、10、15 t/hm^(2))和还田时间(0、30、60 d)处理,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视觉量化了土壤孔隙结构特征演变,并基于溶质穿透试验,分析了水分-溶质迁移优先流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引起土壤孔隙/喉道特征变化,抑制水分-溶质迁移过程,田间持水率和土壤含水率上升,溶质穿透变慢,优先流现象减少,土壤水肥有效持留;随秸秆腐解至60 d,孔隙/喉道特征改变,优先流开始发育,但土壤水肥持留能力增强。秸秆还田5、10、15 t/hm^(2)初期,和CK组相比大孔隙体积占比分别减少7%、14%、50%,连通孔隙减少11%、39%、66%,表层含水率增加1%、3%、6%。腐解60 d后,和0 d相比大孔隙体积占比分别增加331%、200%、357%,连通孔隙增加33%、84%、195%,表层含水率增加6%、5%、5%,完全穿透试样所需溶质减少55%、76%、67%。基于Green-Ampt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估算了不同秸秆初始投入量在不同腐解时间下的导水特征,发现饱和导水率在秸秆还田后减小,且随秸秆腐解增大。研究可为控制大孔隙流和无效灌溉提供依据,进一步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解 孔隙结构 三维特征 大孔隙优先流 计算机断层扫描 穿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彪 邹妞妞 +2 位作者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核磁共振(NMR)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多尺度定性-定量表征黔北凤冈地区永凤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黔北凤冈地区下... 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核磁共振(NMR)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多尺度定性-定量表征黔北凤冈地区永凤1井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与黏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与黄铁矿;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与微裂缝,有机质孔与黏土矿物粒间孔最为发育。(2)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比表面积平均值为9.536 6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09 02 cm^(3)/g,介孔体积平均值为0.007 95 cm^(3)/g,宏孔体积为0.000 37~0.004 58 cm^(3)/g,平均为0.001 07 cm^(3)/g,平均孔径为3.381~5.947 nm,介孔最为发育。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与宏孔贡献,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与介孔贡献,微孔与介孔、宏孔连通性相对较差,介孔与宏孔连通性较好,孔隙形态主要为墨水瓶形、圆柱形和裂缝形。(3)研究区牛蹄塘组孔隙结构主要受TOC、黏土矿物与脆性矿物影响,TOC与黏土矿物对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介孔体积及孔隙度具有积极影响,脆性矿物则对比表面积、孔隙度、介孔体积具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有机质孔 黏土矿物粒间孔 介孔 宏孔 页岩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永凤1井 黔北凤冈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PR加氢催化剂孔道要求及其制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彩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综述了适合于C9石油树脂(C9PR)加氢催化剂孔道结构的要求、孔道结构的制备及调节方法,并提出需加快对C9PR加氢催化剂孔道结构的研究。
关键词 碳九石油树脂 贯通有序大孔催化剂 孔径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微小孔孔隙结构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谢松彬 姚艳斌 +1 位作者 陈基瑜 姚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0-176,共7页
基于系列中高煤阶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系统分析了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特征及孔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获得了测试样品的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率,获得了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与煤的微小孔孔径分布之间的转换系数C。结果... 基于系列中高煤阶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系统分析了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特征及孔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获得了测试样品的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率,获得了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与煤的微小孔孔径分布之间的转换系数C。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煤样,高煤阶煤的吸附脱附曲线有明显拐点,中煤阶煤的吸附脱附曲线拐点不明显;高煤阶煤的表面弛豫率约为0.54×10-8m/ms,而中煤阶煤集中在1.18×10-8m/ms左右;进一步求得高煤阶煤的C值为1.62×10-8m/ms,中煤阶煤的C值为3.54×10-8m/ms;利用求得的C值计算得到基于核磁法的微小孔的赝孔径分布,发现赝孔径分布与采用BJH获得的孔径分布在形态和变化趋势上都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微小孔 表面弛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Q_3黄土孔隙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谷天峰 王家鼎 +1 位作者 郭乐 李开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为了解决利用黄土SEM图像提取孔隙参数的问题,将孔隙区域的提取问题转化为孔隙像素点的分类问题,通过把整个图像的像素点分为孔隙点和骨架点,从而实现孔隙的提取。利用这种方法,对潼关Q3黄土震陷试验前后的微结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动... 为了解决利用黄土SEM图像提取孔隙参数的问题,将孔隙区域的提取问题转化为孔隙像素点的分类问题,通过把整个图像的像素点分为孔隙点和骨架点,从而实现孔隙的提取。利用这种方法,对潼关Q3黄土震陷试验前后的微结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动力作用前后的孔隙分布图,并计算了孔隙面积、面孔隙度、孔隙分形维数等参数,结果表明:震陷试验后大孔隙数量减小,中、小孔隙数量有所增加,震陷主要是由大孔隙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微观结构 图像处理 支持向量机 孔隙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随机孔隙结构的三维重构模型与细观渗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延林 曹平 +3 位作者 唐劲舟 马文豪 李树清 王卫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将多孔岩石介质的孔隙视为具有毫米量级的随机细观结构,重构岩石三维随机孔隙结构模型,在细观力学的层面上研究孔隙结构对多孔岩石渗流的影响。引入微管渗流模型,利用统计学原理和FLAC3D软件研究多孔岩石介质随机孔隙结构的重构技术和... 将多孔岩石介质的孔隙视为具有毫米量级的随机细观结构,重构岩石三维随机孔隙结构模型,在细观力学的层面上研究孔隙结构对多孔岩石渗流的影响。引入微管渗流模型,利用统计学原理和FLAC3D软件研究多孔岩石介质随机孔隙结构的重构技术和细观渗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多孔岩石孔隙率越大,流体由非稳定流过渡到稳定流的时间愈短,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具精度很高的线性关系,岩石介质透水性的孔隙率阈值nλ=4.05%,峰前多孔岩石介质的渗透系数主要受体积应力控制,且两者之间具有负指数关系。重构毫米量级的孔隙结构单元,其数值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孔隙结构 细观渗流 流固耦合 重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卢玲 石可喻 +1 位作者 袁直 何炳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17-821,共5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为单体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EGDMA)为交联剂 ,以乙酸乙酯或乙酸乙酯与十二醇的混合物为致孔剂 ,通过水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树脂 ,并对其孔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 ,... 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为单体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EGDMA)为交联剂 ,以乙酸乙酯或乙酸乙酯与十二醇的混合物为致孔剂 ,通过水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树脂 ,并对其孔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交联剂用量和致孔剂种类、用量、组成等对 PHEMA树脂的孔分布、比表面积、孔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乙酸乙酯为致孔剂时得到的孔分布较宽 ,而采用混合致孔剂时 ,孔分布较窄 ,可得到 1 0 0 0 nm左右的大孔 ;随致孔剂总用量和十二醇含量的增加 ,孔容增大而比表面减小 ;PHEMA树脂在溶度参数为 1 4.5~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树脂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孔结构 血液净化疗法 吸附剂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结构介孔-大孔材料及其实际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蕾 马天翼 袁忠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介绍了具有分级结构的大孔-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双模板法、单一表面活性剂/无模板剂一步合成法和生物模板法)及其实际应用。分级结构的介孔-大孔材料具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道结构,与具有单一孔径的材料相比,分级孔结构的材料不但更... 介绍了具有分级结构的大孔-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双模板法、单一表面活性剂/无模板剂一步合成法和生物模板法)及其实际应用。分级结构的介孔-大孔材料具有内部相互连通的孔道结构,与具有单一孔径的材料相比,分级孔结构的材料不但更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的扩散,还能保持大比表面积和一定的孔道尺寸,因此在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分离、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太阳能转化利用、电化学催化及药物的传输和缓释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大孔材料 分级结构 吸附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的C60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细观结构损伤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红秀 樊亚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0-215,共6页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对20~600℃下C60高性能混凝土(HPC)和掺0.2%聚丙烯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PPHPC)的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及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及劣化衍化的影响,揭示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技术,对20~600℃下C60高性能混凝土(HPC)和掺0.2%聚丙烯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PPHPC)的细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及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及劣化衍化的影响,揭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及聚丙烯纤维改善其高温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平均孔径不断增加,裂缝长度、宽度、面积及周长均有所发展,内部细观结构不断劣化,抗压强度随之降低;400℃高温作用后,PPHPC内部孔隙数量较HPC有所增加;X-CT图像直观表明PPHPC劣化滞后于HPC,PPHPC孔隙增长率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均较HPC低;受火温度与缺陷率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掺聚丙烯纤维可以改善HPC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细观结构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高温损伤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载体对VOCs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欢 尹树孟 +4 位作者 周国明 赵宇鑫 单晓雯 张健中 刘全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VOCs催化氧化催化剂载体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包括金属氧化物载体、柱撑黏土载体(PILCs)、三维有序大孔材料(3DOM)载体、分子筛等载体用于VOCs催化氧化反应,并分析了载体结构特征、孔道结构、表面物理化... 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VOCs催化氧化催化剂载体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包括金属氧化物载体、柱撑黏土载体(PILCs)、三维有序大孔材料(3DOM)载体、分子筛等载体用于VOCs催化氧化反应,并分析了载体结构特征、孔道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活性组分的分散作用等对催化反应效果的影响,从而为高性能催化氧化催化剂载体的设计、研发及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载体效应 VOCs脱除 柱撑黏土载体 三维有序大孔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娜 康永尚 +3 位作者 李喆 王金 孙良忠 姜杉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3-974,共12页
为系统分析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其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压汞孔隙度等数据。利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分煤级着重探讨煤级、煤体结构、镜质组、灰分等因素对煤岩孔隙度以及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结... 为系统分析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其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压汞孔隙度等数据。利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分煤级着重探讨煤级、煤体结构、镜质组、灰分等因素对煤岩孔隙度以及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R_(o,max)是储层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低煤级区煤岩孔隙度对R_(o,max)的变化最为敏感,且孔隙度平均值随成熟度升高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低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变化区间大于高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的变化区间。中低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煤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高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镜质组含量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灰分产率与孔隙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在低煤级区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与孔隙度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是孔隙度评价的重要参数;而在中高煤级区,二者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煤岩大中孔比例和储层平均渗透率随平均孔隙度的增高而增高,孔隙度大小尤其是孔隙度随煤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煤级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煤级 煤体结构 镜质组含量 灰分产率 大中孔比例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大孔复合孔结构硅胶整体柱的制备与孔径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茜 李宏旭 +3 位作者 高焕新 王仰东 唐颐 谢在库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26-1031,共6页
使用正硅酸甲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盐酸双模板体系制备了具有贯通的双连续大孔、骨架由六方有序介孔组成的介孔/大孔复合孔结构硅胶整体柱材料,考察了对产物双孔分布的调控方法。通过 N_2吸附、压汞法、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 使用正硅酸甲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盐酸双模板体系制备了具有贯通的双连续大孔、骨架由六方有序介孔组成的介孔/大孔复合孔结构硅胶整体柱材料,考察了对产物双孔分布的调控方法。通过 N_2吸附、压汞法、X 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随模板剂聚乙二醇和三嵌段共聚物加入量的增加,产物的大孔孔径逐渐减小(平均孔径由5.1μm减小至0.1μm),且三嵌段共聚物加入量的变化对产物介孔结构的有序性有重要影响;通过选择具有不同聚氧丙烯链长的三嵌段共聚物作为模板剂,能有效控制产物的有序介孔孔道大小,平均孔径在3.4~5.1 nm 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大孔材料 硅胶整体柱 孔径控制 双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作用下滑带细观结构演变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鹏举 鲁莎 +3 位作者 唐辉明 孙思璇 张子涵 缪明昊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179,共11页
库岸滑坡受到库水升降作用影响,内部渗透压力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动态渗透压力会导致滑带结构与强度产生劣化,进而影响滑坡整体稳定性。为揭示滑带在渗透作用下的结构演变特征,通过室内渗流试验结合CT扫描技术获取了黄土坡滑坡滑带在... 库岸滑坡受到库水升降作用影响,内部渗透压力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动态渗透压力会导致滑带结构与强度产生劣化,进而影响滑坡整体稳定性。为揭示滑带在渗透作用下的结构演变特征,通过室内渗流试验结合CT扫描技术获取了黄土坡滑坡滑带在不同渗流条件下的细观结构特征,采用Avizo软件量化滑带细观结构参数,定量分析了不同渗透条件下滑带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滑带的渗透系数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下降,且水力梯度越大最终试样的渗透系数越小;连续的CT重构图像显示渗流过程中部分黏土团聚体发生解体,大孔隙被附近的细颗粒逐渐充填,试样结构的宏观均一性增强;统计数据表明滑带土的表观孔隙率由5%下降到了1%,等效直径小于80μm的孔隙占比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增多,而等效直径大于80μm的孔隙占比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减少。结果证明周期性渗透作用会影响滑带内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细观上表现为大孔隙被小颗粒充填,导致渗流通道变得细长而弯曲,孔隙的有效连通性被削弱,宏观上表现为渗透系数随渗流时长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作用 滑带 细观结构 孔隙 黄土坡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黄土动态液化和静态液化机理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超 钟秀梅 +4 位作者 刘钊钊 刘富强 江志杰 王谦 陶冬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4,共9页
饱和黄土在不同外荷载作用下其液化机理具有显著差异。为研究饱和黄土动态液化和静态液化机理的差异性,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和静三轴试验,研究岷县永光饱和黄土动态液化后的动应力与轴向动应变关系、动孔隙水压力比与轴向动应变关系,分... 饱和黄土在不同外荷载作用下其液化机理具有显著差异。为研究饱和黄土动态液化和静态液化机理的差异性,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和静三轴试验,研究岷县永光饱和黄土动态液化后的动应力与轴向动应变关系、动孔隙水压力比与轴向动应变关系,分析其静态液化后的偏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孔隙水压力比与轴向应变关系,并结合液化前、后的SEM试验结果,研究动、静态液化对饱和黄土结构特征的影响,探讨两种液化机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黄土在循环动荷载作用下,土骨架强度逐渐丧失,孔隙变形不断发展,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直至出现具有流滑特征的动态液化;而在单调静荷载作用下,土体内的架空孔隙逐渐被压缩,落入孔隙中的土颗粒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加,直至出现静态液化;动态液化后饱和黄土的表观孔隙面积比静态液化后的更小,孔隙均一性比静态液化后的更好,孔隙排列比静态液化后的更无序,孔隙结构相对于静态液化后更加复杂;两种液化机理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加载导致的细观结构变化过程差异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式不同。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液化灾害及液化诱发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黄土 孔隙水压力 黄土液化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无烟煤微细观孔裂隙结构随温度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勇 孟巧荣 +1 位作者 高力 张永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0-307,共8页
基于高精度显微CT技术,对不同温度条件下?7 mm×10 mm晋城无烟煤的微细观孔裂隙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MATLAB与AVIZO相结合对孔裂隙进行三维重构,并对其三维孔裂隙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无烟煤在常温到600... 基于高精度显微CT技术,对不同温度条件下?7 mm×10 mm晋城无烟煤的微细观孔裂隙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MATLAB与AVIZO相结合对孔裂隙进行三维重构,并对其三维孔裂隙特征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无烟煤在常温到600℃的低温热解条件下,(1)温度低于200℃时,在热破裂的作用下,孔裂隙结构缓慢变化;200℃后无烟煤发生热解,孔径大于1000μm的裂隙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单条裂隙的最大直径和体积逐渐增加。300℃时,裂隙数量最多,温度达到600℃时,裂隙相互搭接连通,裂隙数量最少,单条裂隙直径最大,体积最大,裂隙发育贯通,连通性最好。(2)随着温度的升高,晋城无烟煤孔隙度呈上升趋势,100~200℃和400~600℃,孔隙度增加较快;分形维数呈现3个阶段,常温~300℃分形维数快速增大,300~500℃缓慢减小,500~600℃又增大。(3)300℃是无烟煤低温热解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温度,该温度,大裂隙相互贯通,孔隙度为36.7%,孔裂隙的表面积分形维数达到最大2.236,渗透性已经达到完全渗透的指标,所以,对于无烟煤来说,注热增渗可以考虑加热到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热解 微细观孔裂隙结构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氧化石墨烯为硬模板合成多级孔MCM-22分子筛(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素华 程谟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550,共5页
为了促进传质,以氧化石墨烯为硬模板对MCM-22分子筛的孔结构进行调整,水热合成具有微孔/介孔/大孔结构的MCM-22分子筛,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IR、氮气吸脱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 为了促进传质,以氧化石墨烯为硬模板对MCM-22分子筛的孔结构进行调整,水热合成具有微孔/介孔/大孔结构的MCM-22分子筛,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IR、氮气吸脱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级孔MCM-22分子筛中含有大量的非分子筛本身的40~260 nm孔径的介孔/大孔。然后,我们提出了一个简易的多级孔结构的形成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22 多级孔结构 介孔/大孔 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E孔隙模型细观结构特征分析与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鹏飞 李显 +1 位作者 阙云 蔡沛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04,共6页
为揭示三维层面花岗岩残积土内大孔隙分布特征,选取福州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得到CT扫描图像,并进行三维重构,提取了土壤内相关大孔隙参数,选取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对大孔隙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分... 为揭示三维层面花岗岩残积土内大孔隙分布特征,选取福州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得到CT扫描图像,并进行三维重构,提取了土壤内相关大孔隙参数,选取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对大孔隙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中不同试样的连通孔隙数量差异性较大,但由于孔隙形成原因类似,孔隙结构之间差异性较小,且孔隙半径多介于1~4 mm之间;不同位置的土壤内部孔隙拓扑空间结构差异性较大,部分孔隙的配位数可达40以上,但深度对其影响较小;对比不同处理方法可知,二维图像处理得到的孔隙平均直径最小,孔隙差异性较大,孔隙网络模型处理得到的孔隙平均直径最大,孔隙分布较为均匀;而三维重构处理和孔隙网络模型处理平均孔隙体积相差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计算机断层扫描 孔隙结构 三维重构 大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型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18
作者 吴燕飞 陶凯 +3 位作者 白文静 曹大丽 李笑迎 梁云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34,45,共5页
用三亚乙基四胺(TETA)作为固化剂,通过双酚A环氧树脂在聚乙二醇(PEG)介质中的聚合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整体型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固定PEG1000与PEG2000的质量比为6∶1,分别研究了环氧树脂与PEG的比例关系和TETA的用... 用三亚乙基四胺(TETA)作为固化剂,通过双酚A环氧树脂在聚乙二醇(PEG)介质中的聚合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整体型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固定PEG1000与PEG2000的质量比为6∶1,分别研究了环氧树脂与PEG的比例关系和TETA的用量对整体型大孔聚合物孔结构的影响,用FT-IR、SEM、BET和MIP对整体型大孔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改变环氧树脂与PEG的比例关系或者TETA的用量都可以调控大孔聚合物的孔结构,其孔径为0.1~1μm。孔径最小的整体型大孔聚合物比表面积最大,约84.4m^2/g,但孔径较大的整体型大孔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性能更好,吸附量高达113.1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型 环氧树脂 大孔聚合物 孔结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APP开发在土体孔隙细观两相渗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沛辰 阙云 李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7-214,共8页
为揭示土体孔隙结构对细观渗流机理的影响,并探寻一种简便、高效的研究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市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以水-气两相耦合问题为例,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虚拟仿真APP开发技术研究土体孔隙中细观渗流规律。结... 为揭示土体孔隙结构对细观渗流机理的影响,并探寻一种简便、高效的研究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市某地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作为研究对象,以水-气两相耦合问题为例,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虚拟仿真APP开发技术研究土体孔隙中细观渗流规律。结果表明:水-气两相渗流过程存在大孔隙优先流特征,且“绕流”现象一般易于出现在孔隙成圆度较高部位。受水、气相参数的限制,部分死角孔隙形成了只含气相的封闭空间。两相渗流速度主要受孔道迂回程度控制,孔径大、弯曲程度低的孔隙中渗流速度相对较大,且存在明显的“优势通道”。发生“绕流”现象部位的流速远小于其周围的渗流流速。土体孔隙两相渗流压力场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仿真APP可将复杂的理论和物理场封装起来,使科研工作者面对友好的自定义界面,可极大提高科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孔隙结构 细观渗流 水-气两相耦合 计算机断层扫描切片 APP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介-宏孔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锦昌 田继军 +3 位作者 贺小标 李璐 贾晨晨 张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8-1029,共22页
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为探究其储层介-宏孔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以研究区芦草沟组钻井岩心为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分形理论、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储层特征、孔... 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为探究其储层介-宏孔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以研究区芦草沟组钻井岩心为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分形理论、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研究区芦草沟组储层是一套以长英质碳酸盐岩(A岩)、长英质黏土岩(B岩)、灰/云质细粒长英沉积岩(C岩)、混积岩(D岩)为主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溶孔,此外还发育有剩余粒间孔、晶间孔、微裂缝;2)研究区芦草沟组储层孔隙分布复杂,孔径分布曲线呈现多峰形,介孔提供了大部分孔容和比表面积;高压压汞计算的宏孔分形维数均值和氮气吸附计算的介孔分形维数均值分别为:2.864 7、2.507 5,介孔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3)有机质丰度有利于A岩、B岩和C岩宏孔孔隙结构的发育,会导致C岩介孔和D岩孔容、比表面积减小;有机质演化程度对A岩介孔、B岩和C岩介孔起到建设作用,对C岩宏孔、D岩介-宏孔有破坏做用;4)脆性矿物含量越高C岩介孔和D岩孔容比表面积越大,而A岩、B岩宏孔、C岩宏孔孔容、比表面积减小;黏土矿物对A岩介孔、C岩介孔及D岩的孔隙系统发育起到建设作用,对B岩宏孔和C岩宏孔有破坏作用。孔隙结构的发育主要受有机质(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演化程度)和矿物组份(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不同岩性、不同尺度的孔隙发育影响因素各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宏孔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氮气吸附 分形维数 Pearson系数 芦草沟组 二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