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 at the Micro-and/or Nano-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
1
作者 Li-Fang Yang Jun-Jie Chen +7 位作者 Ling-Yu Chen Si-Qi Jin Tao-Xiong Fang Si-Jia He Liang-Jun Shen Xin-Jian Huang Xiao-Hang Sun Hai-Qiang Deng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I0001,共17页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SECE)is a branch of single-entity electrochemistry.It can directly characterize entities/particles with single particle resolution through random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SECE)is a branch of single-entity electrochemistry.It can directly characterize entities/particles with single particle resolution through random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and electrodes in a solution,and obtain rich physicochemical information,thus becoming one of the frontiers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Interestingly,the(micro/nanoscale)sensing electrodes have evolved from a polarizable liquid/liquid(mercury/liquid)interface to a solid/liquid interface and then to a liquid/liquid interface(i.e.,an interface between two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ITIES),as if they have completed a cycle(but in fact they have not).ITIES has become the latest sensing electrode in the booming SECE due to its polarizability(up to 1.1 V at the water/a,a,a-trifluorotoluene interface)and high reproducibility.The four measurement modes(direct electrolysis,mediated electrolysis,current blockade,and charge displacement)developed in the realm of SECE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 have also been fully realized at the miniature ITIES.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se four modes at the 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sic concepts,operating mechanisms,and latest developments(e.g.,discovery of ionosomes,blockade effect of Faradaic ion transfer,etc.),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this emerg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 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 Charge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材料含椭圆热夹杂的平面应变问题解析解
2
作者 刘俊 Feodor M.Borodich +1 位作者 吕鼎 金晓清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3,共14页
以含椭圆热夹杂的结合双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解析求解和算例讨论。根据Eshelby提出的夹杂分析方法,推导了椭圆夹杂受热本征应变作用引起的弹性场封闭解析解。受Dundurs参数启发,当前解析解引入了1个新的材料参数(范围-1... 以含椭圆热夹杂的结合双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解析求解和算例讨论。根据Eshelby提出的夹杂分析方法,推导了椭圆夹杂受热本征应变作用引起的弹性场封闭解析解。受Dundurs参数启发,当前解析解引入了1个新的材料参数(范围-1~1)和5个类张量表达式来简洁表达,使之便于实际应用。针对典型的圆形夹杂问题,解析解在形式上可以得到极大简化,且根据得到的解析解给出了双材料界面上位移、应变和应力的跳跃条件。通过调整双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当前解可以退化为全平面或半平面含椭圆热夹杂的解析解。本文的数值解与已发表文献中的数值解的一致性证实了所推导解析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热夹杂 完美结合界面 双材料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的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分析
3
作者 傅露莹 林潮宁 +2 位作者 程家林 杜效鹄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上重力坝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抗剪断强度参数的时变模型,应用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实现了对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性的动态评估。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上重力坝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抗剪断强度参数的时变模型,应用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实现了对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性的动态评估。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考虑工程参数的真实变化,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能对工程的安全系数进行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抗滑稳定 安全系数迭代解法 分区有限元界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条件下高盐溶液蒸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
作者 吴志根 吴少文 +1 位作者 颜子涵 齐孝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45,共9页
已有研究表明,外加电场能显著改变纯水蒸发过程和蒸发速率。为了探究外加电场对高盐溶液微观结构和蒸发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纯水和LiCl、KCl和CaCl23种盐溶液在平行液面(x方向)和垂直液面方向(z方向)上布置外加电场来... 已有研究表明,外加电场能显著改变纯水蒸发过程和蒸发速率。为了探究外加电场对高盐溶液微观结构和蒸发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纯水和LiCl、KCl和CaCl23种盐溶液在平行液面(x方向)和垂直液面方向(z方向)上布置外加电场来观察其蒸发过程。模拟计算分析了电场对蒸发速率、水分子取向、氢键以及水合离子的影响,并且观察比较了电场下不同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结果显示,与纯水相反,平行液面的电场能显著提高盐溶液中自由水分子的占比,当平行液面电场强度从0变为0.3 v·nm-1时,LiCl、KCl和CaCl2溶液中用于评价蒸发的自由水分子占比分别增加了48%,38%和56%,高盐溶液蒸发速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溶液 溶液蒸发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气液界面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剂对氰化体系下黄铁矿溶解行为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前飞 高鹏 +3 位作者 杨洪英 佟琳琳 张裕海 袁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22-3831,共10页
本文针对氰化过程金精矿中黄铁矿与氰化物作用特性,对比研究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钠对黄铁矿的预氧化处理效果,并对黄铁矿溶解特性、氰化物消耗、硫氰酸根离子浓度及氧化渣表面物质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能抑... 本文针对氰化过程金精矿中黄铁矿与氰化物作用特性,对比研究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钠对黄铁矿的预氧化处理效果,并对黄铁矿溶解特性、氰化物消耗、硫氰酸根离子浓度及氧化渣表面物质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能抑制黄铁矿的氰化溶解,当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时,氰化物的消耗量减少51.72%,硫氰酸根离子的生成量减少75.97%,同时氰化体系中的氧环境得到改善。但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时,氯化物的释放导致氰化物的消耗量增加10.34%。SEM-EDS及XPS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剂的使用导致黄铁矿表面形成了不与氰化物作用的FeO、FeSO_(4)和Fe_(2)(SO_(4))_(3),从而抑制了黄铁矿氰化溶解,优化了氰化提金系统的浸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氰化浸出 氧化剂 溶液化学 界面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盐溶液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体变与渗透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考飞 张可能 贺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针对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材料在干湿循环作用及复杂化学环境下的性能演化问题,开展了盐溶液入渗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膨润土掺入比、盐溶液浓度对压实混合土材料体变特征与渗透特性的影响... 针对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材料在干湿循环作用及复杂化学环境下的性能演化问题,开展了盐溶液入渗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膨润土掺入比、盐溶液浓度对压实混合土材料体变特征与渗透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压汞试验揭示了试样收缩变形与渗透系数变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压实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试样累计收缩变形逐渐增大,收缩趋势随入渗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渗透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且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增大混合土中膨润土掺量可以提高试样化学相容性,减少胀缩变形并减小渗透系数。压汞试验表明,盐溶液入渗及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土体孔隙“双峰”分布特征减弱,土体中的大孔数量及孔径减小,小孔略有增多;随着入渗的盐溶液浓度增加,小孔变化不明显,而土体总孔隙率及大孔数量减小,进而导致土体收缩变形增大、渗透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膨润土 干湿循环 渗透系数 盐溶液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场对调湿盐溶液-空气界面及粒子作用影响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雷冰洁 殷勇高 范芳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4,共8页
为探索静电场作为强化气液界面能质传递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静电场强化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传递的微观机理.以质量分数为50%的溴化锂溶液为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强度为0~1 V/nm的静电场作用下界面结构特性、粒子间相... 为探索静电场作为强化气液界面能质传递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静电场强化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传递的微观机理.以质量分数为50%的溴化锂溶液为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强度为0~1 V/nm的静电场作用下界面结构特性、粒子间相互作用及输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静电场可以增加气液界面区域厚度,影响水分子取向,从而增加水分子参与到能质传递过程中的概率;外加静电场还可以减弱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小表面张力,破坏界面层氢键结构,从而减弱相际能质传递阻力.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气液界面水分子自扩散系数增大,从而强化相际能质传递.因此,外加静电场通过调控界面结构及分子行为,成为调湿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强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能质传递 电场强化 溶液除湿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刚体-界面元方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绪航 刘晓青 杜效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将坝体及坝基系统分界为可变形滑动界面、刚性滑动块体和刚性基床三部分,建立了基于滑动界面应力变形协调、分区刚体静力平衡的分区刚体—界面元分析方法,其未知量仅包含分区刚体变形及滑动界面上的接触力。结合基于极限平衡方程的迭代... 将坝体及坝基系统分界为可变形滑动界面、刚性滑动块体和刚性基床三部分,建立了基于滑动界面应力变形协调、分区刚体静力平衡的分区刚体—界面元分析方法,其未知量仅包含分区刚体变形及滑动界面上的接触力。结合基于极限平衡方程的迭代解法,可快速准确求解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局部滑面未知情形,可通过搜索求解最危险滑动面。该方法可同时满足上限极限分析的运动许可条件和下限极限分析的应力许可条件,克服了现有规范分析方法通过假定来满足下限极限分析条件的缺点。最后通过某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深层抗滑 分区刚体 界面元 安全系数迭代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的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振振 张彦斌 +2 位作者 张双 宋黎明 李耀光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8,共8页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算得到了方位特征集、自由度和耦合度;然后,根据机构的几何特征,基于姿态变换矩阵和动平台投影方程,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并对比了MATLAB和SOLIDWORKDS的仿真结果,验证了逆解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将运动学逆解方程转化为最小化求解问题,构建出了适合优化算法的运动学正解模型,并利用MATLAB的软件交互界面(GUI)功能,开发出用于计算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的软件,分别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人工蜂群算法(ABC)和P-ABC算法,对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P-ABC算法单次求解时间在0.5 s内,求解误差级别为10-20,相对于ABC算法,运行时间缩短了50.02%;而相对于POS算法,其求解精度提高了10个数量级。P-ABC算法能够用于求解该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研究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求解模型 方位特征集 粒子-人工蜂群算法 软件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排水边界下抽水引发的弱透水层固结解
10
作者 江留慧 李传勋 +1 位作者 吴文兵 梅国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9-1486,共8页
为探究更能反映实际透水能力的排水边界对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影响,首先,通过引入孔压随时间指数衰减的连续排水边界,建立连续排水边界下潜水层水位变化引发的下卧弱透水层一维固结模型;其次,采用分离变量法获得其模型普遍... 为探究更能反映实际透水能力的排水边界对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的影响,首先,通过引入孔压随时间指数衰减的连续排水边界,建立连续排水边界下潜水层水位变化引发的下卧弱透水层一维固结模型;其次,采用分离变量法获得其模型普遍解析解答以及水位瞬时下降和水位单极等速下降2种特殊降水模式的解析解;然后,通过特定条件下解析解的退化初步验证本文解析理论的正确性;最后,以水位单级等速下降为例,利用本文解计算不同界面参数下弱透水层的固结曲线,着重分析界面参数对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沉降曲线与室内试验沉降曲线对比,最大误差为13%,进一步说明连续排水边界更贴合实际透水边界;界面参数越大(排水边界透水性越好),孔压消散速率越快,固结速率越快,越早完成固结,但其并不影响最终固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下降 土力学 连续排水边界 界面参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汞法的液冷花岗岩微观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土兵 苏巨振 +1 位作者 庄登登 李夕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在开采高温储层的过程中,微观特征变化重要影响深部热储层人工裂隙网络的建立。因此,研究该过程中微观特征的变化对深部地热能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液体冷却(包括酸冷却和水冷却)处理高温花岗岩,模拟向高温储层注酸情况,以... 在开采高温储层的过程中,微观特征变化重要影响深部热储层人工裂隙网络的建立。因此,研究该过程中微观特征的变化对深部地热能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液体冷却(包括酸冷却和水冷却)处理高温花岗岩,模拟向高温储层注酸情况,以获取相应条件下的花岗岩试样。随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谱(SEM-EDS)和高压注汞法对样品进行测试。SEM-EDS结果显示,水冷却几乎不会影响元素的组成,酸冷却导致氧、硅和金属元素减少。在两种情况下,都观察到了孔隙和裂缝的形成。此外,与水冷却相比,酸冷却的样品表面更加不平整、疏松和粗糙。注汞法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液冷花岗岩样品的孔隙率、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有增加,但分形维数呈相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与水冷却相比,酸冷却条件对花岗岩的腐蚀作用使各项参数的变化更加显著,在酸冷却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孔隙,提供更好的运输空间,使孔隙结构的复杂性降低。在高温储层的地热能有效提取方面,酸冷却具有更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微观结构 液体冷却 土酸溶液 注汞法 花岗岩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复合材料板材的耐水酸碱性能研究
12
作者 韩庆 韩玮 +4 位作者 刘海波 刘延峰 杨超 王少强 咸贵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腐蚀环境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复合材料的性能退化是影响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为获得CFRP板材在腐蚀溶液中的耐久性能,将CFRP板材浸泡在水、酸与碱溶液中长达150 d.通过水吸收、热力学测试与微观结构分析获得CFRP板材的长期... 腐蚀环境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复合材料的性能退化是影响材料与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为获得CFRP板材在腐蚀溶液中的耐久性能,将CFRP板材浸泡在水、酸与碱溶液中长达150 d.通过水吸收、热力学测试与微观结构分析获得CFRP板材的长期性能演化.结果表明:树脂板与CFRP板材在水、酸与碱溶液中的水吸收行为类似.在酸溶液中,树脂板与CFRP板材均获得较高的水吸收量,这是因为酸溶液促进了树脂的松弛作用,为水分子的进一步侵入提供了更多的扩散空间.此外,树脂的水解作用降低了树脂板与CFRP板材水吸收量.长期的加速老化导致CFRP板材拉伸强度退化高达29.7%,玻璃化转变温度退化高达12.4%.CFRP板材拉伸强度的退化主要由树脂的塑化与水解、纤维与树脂界面的脱粘所导致.碱溶液加速纤维与树脂界面脱粘、树脂水解,这导致碱溶液浸泡下的CFRP板材拉伸强度退化远大于水与酸溶液,其纤维与树脂界面完整性最差,纤维表面没有树脂残留.CFRP板材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退化主要受控于树脂的塑化.酸溶液下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退化程度远大于水与碱溶液,这是因为酸溶液下CFRP板材拥有更高的吸水率,导致树脂发生更严重的塑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复合材料 腐蚀溶液 性能演化 树脂塑化与水解 界面脱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冲击下的交错液柱形态演化数值研究
13
作者 王建国 关奔 +1 位作者 边泽乐 吕光锐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0-3441,共12页
采用时空守恒元与解元方法对平面激波冲击交错排列的3液柱形态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展示了平面激波冲击3液柱后的波系结构及界面形态演化过程,发现液柱间的通道增强了激波间的相互作用,使下游液柱迎风面上压力分布不均,导致其迎风面在较短... 采用时空守恒元与解元方法对平面激波冲击交错排列的3液柱形态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展示了平面激波冲击3液柱后的波系结构及界面形态演化过程,发现液柱间的通道增强了激波间的相互作用,使下游液柱迎风面上压力分布不均,导致其迎风面在较短时间内从弧面演化为平坦表面.测量了下游液柱的迎风面极点位移和宽度,观察到上游两液柱间通道的变窄趋势使得气流对下游液柱迎风面极点的冲击减弱,降低了其迎风面极点位移速度.通过测量3液柱整体的无量纲宽度、高度和质心位移,发现第二通道宽度在气流与界面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第二通道宽度减小,气流对界面的作用能力增强,上游液柱后部凹陷的演化速率加快,第一通道侧的尖端逐渐消失,3液柱整体的无量纲宽度由减小到增大的转折点提前,而后期的无量纲质心位移速度减慢.在第二通道宽度较大的算例中,上游液柱仍保持了较为对称的结构特征.而在第二通道宽度较小的算例中,上游液柱在波系演化阶段便显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不再展现出对称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交错排列液柱 波系演化 界面变形 时空守恒元与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进程与相变界面预测模型的解析研究与实验——以太阳能级多晶硅为例
14
作者 朱徐立 谢连发 +1 位作者 黄丹辉 陈民恺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3-1324,共12页
在封闭的定向凝固过程中,监控和预测凝固进程和相变界面形态是业内的难点。文章采用解析法对太阳能级多晶硅定向凝固过程进行求解,获得一种高精度凝固进程数学模型,由易于测得的散热温度和凝固时间推算凝固高度、瞬时凝固速率和熔体温... 在封闭的定向凝固过程中,监控和预测凝固进程和相变界面形态是业内的难点。文章采用解析法对太阳能级多晶硅定向凝固过程进行求解,获得一种高精度凝固进程数学模型,由易于测得的散热温度和凝固时间推算凝固高度、瞬时凝固速率和熔体温度分布;通过求解Poisson(泊松)方程,建立三维的相变界面模型,揭示了熔体侧壁热流密度q值是影响界面形态的关键因素,为凝固工艺过程控制提供定量分析依据。以Si3303工业硅为原料,采用YITIPV型真空铸锭炉进行大尺寸(0.90 m×0.90 m×0.35 m)铸锭实验。对于几何对称的相变界面,凝固进程数学模型与实验曲线的最大偏差为4.43%;而对于不规则的相变界面,最大偏差为8.68%,根据实验结果修正了凝固进程模型。通过检测杂质含量、电阻率和少数载流子寿命等参数,并比较4种铸锭的典型相变界面形态,验证了三维相变界面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可以为多晶硅提纯、其他金属、非金属的精密铸造和晶体生长工艺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定向凝固 数学模型 解析解 相变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汞界面交换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起超 方凤满 李志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系统研究了燃煤型城市长春市汞界面交换通量.根据区域污染源的汞排放通量,大气汞干、湿沉降通量,水面、地面汞的挥发量以及由径流输出的汞量,初步估算了城市汞的收支平衡.长春市燃料燃烧排放的汞量为425.6kg/a,地面扬尘向大气输出汞5.5k... 系统研究了燃煤型城市长春市汞界面交换通量.根据区域污染源的汞排放通量,大气汞干、湿沉降通量,水面、地面汞的挥发量以及由径流输出的汞量,初步估算了城市汞的收支平衡.长春市燃料燃烧排放的汞量为425.6kg/a,地面扬尘向大气输出汞5.5kg/a,大气干沉降通量为11.72kg/a,湿沉降通量23.09kg/a,地面、水面汞挥发通量9.46kg/a,径流输出通量3.8kg/a.从汞的全球循环和区域循环的角度看,整个建成区的城市系统是汞的源,而城市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又具有汇的特征,水体、土壤、植物中汞的累积明显,汞污染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交换 通量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红枫湖地区农田土壤—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少锋 冯新斌 +1 位作者 仇广乐 付学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采用动力学通量箱法(DynamicFluxChamber)与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测汞仪联用技术对贵州红枫湖地区土壤-大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地区土壤-大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变化范围为-8 6ng215 3ng·m-2·h-1,平均... 采用动力学通量箱法(DynamicFluxChamber)与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测汞仪联用技术对贵州红枫湖地区土壤-大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地区土壤-大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变化范围为-8 6ng215 3ng·m-2·h-1,平均27 4±40 1ng/m2·h(n=255);且土壤与大气界面间的汞交换是双向的:既有土壤汞的释放,又有大气汞的沉降,主要以土壤汞的释放为主(n释放=253,n沉降=2n)。土壤汞的释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气温、光照强度有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0 83、0 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动力学通量箱法 大气界面 交换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汞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6
17
作者 党民团 刘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综述了环境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特点,分析了中国现阶段汞污染的现状,提出加强燃煤汞污染的控制、削减工业汞使用量、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是治理我国汞污染当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污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电双脉冲LIBS技术快速测量水中痕量汞元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谦 熊威 +1 位作者 陈钰琦 李润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1-524,共4页
用木片吸收水溶液,将水溶液样品转变为固体样品,从而解决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直接分析水样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并首次采用光电双脉冲LIBS技术来增强激光等离子体中汞的原子辐射。实验绘制了用单脉冲LIBS技术和光电双脉冲LIBS... 用木片吸收水溶液,将水溶液样品转变为固体样品,从而解决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直接分析水样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并首次采用光电双脉冲LIBS技术来增强激光等离子体中汞的原子辐射。实验绘制了用单脉冲LIBS技术和光电双脉冲LIBS技术所得到的汞的校正曲线并得出这两种技术中汞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4和0.3mg.L-1。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光电双脉冲LIBS技术与传统的单脉冲LIBS技术相比,其253.65nm处原子辐射信号强度增强了约50倍,汞的检出限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一次测量的时间短于5min。由于汞原子辐射随放电时间的延长衰减较慢,增加电脉冲脉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汞原子发射的时间积分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光电双脉冲LIBS技术对汞元素的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S 水溶液 光电双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溶液中低汞锌电极及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保佳 王素琴 +3 位作者 尹鸽平 王月芳 解晶莹 史鹏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1,共7页
利用收集气体、动电位扫描、恒电流极化及模拟电池放电等方法研究了磁性溶液中二元至五元锌合金和(?)缓蚀剂对于降低汞含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以Zn-0.05%In-0.05%Pb一0.02%Al-0.02%Bi合金粉作为锌(?)辅以0.1%~0.2%(占锌粉质量)的医药... 利用收集气体、动电位扫描、恒电流极化及模拟电池放电等方法研究了磁性溶液中二元至五元锌合金和(?)缓蚀剂对于降低汞含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以Zn-0.05%In-0.05%Pb一0.02%Al-0.02%Bi合金粉作为锌(?)辅以0.1%~0.2%(占锌粉质量)的医药中间体缓蚀剂,可将锌电极汞含量从4%降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溶液 低汞锌电极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部法向载荷解析解修正与定量实验验证 被引量:14
20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1 位作者 秦红玲 林卫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3-218,共6页
给出了识别结合部的2个重要表征参数(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的方法,修正了结合部法向总载荷公式。以XHK5140型自动换刀计算机数控立式镗铣床上的结合部为研究对象,以测试试件的实验结果为基准,按照振型相似定性比较、固有频率定量比较... 给出了识别结合部的2个重要表征参数(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的方法,修正了结合部法向总载荷公式。以XHK5140型自动换刀计算机数控立式镗铣床上的结合部为研究对象,以测试试件的实验结果为基准,按照振型相似定性比较、固有频率定量比较的原则,对结合部法向与切向接触刚度的理论解进行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振型与实验的振型皆一致,理论与实验固有频率的相对误差在-9%~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特性参数 解析解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