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耻感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
作者 张丽 刘伟志 尹倩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 目的 评估病耻感与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不同层次的高校抽取1 312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控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比较PTSD组和非PTSD组在病耻感上的差异。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TSD组(n=139)大学生的病耻感高于非PTSD组(n=139,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病耻感对PTSD各症状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过度警觉和反应性症状的影响最大。结论 PTSD大学生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病耻感,从而进一步加重PTSD症状。应关注病耻感对大学生PTSD症状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耻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邵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都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从预防教育、应对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和动态监测与干预四个层面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应激的干预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心理应激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内卷焦虑”心态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曦 马汉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8,共18页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凸显的“内卷焦虑”心态持续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内卷焦虑”心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对国家...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凸显的“内卷焦虑”心态持续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内卷焦虑”心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度能显著降低其“内卷焦虑”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与心理压力对于其“内卷焦虑”具有正向的交互效应。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从个体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专业学习层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认同度,从学校层面加强思政教育和公共参与,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并注重国情教育和思想引领,是纾解大学生群体“内卷焦虑”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红玉 任洁 +1 位作者 熊娜娜 刘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纳入1423名大学生,采用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患者健康问卷-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躯体化症状量表-8(SSS-8)、饮食失调筛查问卷(S...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纳入1423名大学生,采用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患者健康问卷-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躯体化症状量表-8(SSS-8)、饮食失调筛查问卷(SCOFF)、压力知觉量表(PSS-10)、简版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16)分别测评生活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程度、躯体症状、进食障碍、压力知觉、情绪调节困难;用自编自伤风险筛查问卷筛查有无自伤观念和行为。结果:样本中大学生SF-12精神和躯体生活质量得分<50分的比例分别为81.7%和47.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与SF-12精神生活质量得分正向关联(β=0.04,P<0.05),PSS-10(β=-0.27,P<0.001)、PHQ-9(β=-0.25,P<0.001)、DERS-16(β=-0.23,P<0.001)和GAD-7(β=-0.11,P<0.001)的得分与SF-12精神生活质量得分负向关联。SSS-8(β=-0.45,P<0.001)得分与SF-12躯体生活质量得分负向关联。结论:研究显示大学生中生活质量较低的比例较高;压力知觉、抑郁、情绪调节困难和焦虑水平越高,精神生活质量越低,躯体不适症状越严重,躯体生活质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祝捷 尚博睿 +3 位作者 周林 刘华煊 洪晓彬 梁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完成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收集,包含基线的自评24小时活动行为(身体活动、久坐及睡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间隔2个月后的自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在24小时活动指南方面,男性、低年级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活动指南方面的依从情况更好。女性以及高年级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更高。此外,活动指南依从反向显著预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对24小时活动依从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应制定相关健康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久坐、确保充足睡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活动行为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肥胖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共情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夏学仓 高小惠 +1 位作者 房少洁 刘超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共情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22年8月对河北省某大学的1383名学生进行在线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以及基本共情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使用最小二乘法... 目的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共情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22年8月对河北省某大学的1383名学生进行在线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以及基本共情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使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分析共情心理是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共情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结果共回收问卷1383份,有效问卷1348份,问卷有效率为97.5%。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共情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解释变量分别为共情心理、睡眠质量以及学业压力。结论共情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建议合理开展提升共情心理能力的活动,关心学生的睡眠时长,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水平 共情心理 随机森林模型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的服务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勇 石元伍 +1 位作者 解马清云 孙九烨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0,共7页
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提升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的服务设计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挖掘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4... 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提升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的服务设计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挖掘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4个准则层和14个子准则层进行权重排序。提出了四种服务设计策略,包括锻炼“自信满满”的自我思考能力、打造“以人为本”的心理咨询氛围、建立“权威高效”的线上交流平台、构建“患者至上”的服务友好形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平台,通过打造“心言”APP进行应用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咨询问题,为提升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提供了策略性指导和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咨询 体验感 服务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47
8
作者 刘贤臣 唐茂芹 +3 位作者 胡蕾 王爱祯 陈琨 赵贵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8-150,共3页
本研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了560名学生。研究发现学生PSQI平均得分为5.26±2.38,13.93%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8.01%vs8.40%x ̄2=10.54,P<... 本研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了560名学生。研究发现学生PSQI平均得分为5.26±2.38,13.93%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8.01%vs8.40%x ̄2=10.54,P<0.01)。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抑郁分(SDS)、生活事件、焦虑分(SAS)、睡觉迟、健康状况差、男性和体育活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睡眠质量 相关因素 影响因素 卫生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名大学生阅读治疗前后SCL-90评定初步分析 被引量:65
9
作者 高文凤 宫梅玲 +4 位作者 王连云 刘云 姜倩 郑澄碧 孙爱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观察阅读疗法 (Bibliotherapy)前后大学生 SCL- 90的变化。方法 :选择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 ,一个为阅读治疗班 (阅疗班 )进行三个月的阅疗 ,另一个为对照班不进行阅疗。阅读治疗前后采用 SCL- 90、SDS、SAS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 目的 :观察阅读疗法 (Bibliotherapy)前后大学生 SCL- 90的变化。方法 :选择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 ,一个为阅读治疗班 (阅疗班 )进行三个月的阅疗 ,另一个为对照班不进行阅疗。阅读治疗前后采用 SCL- 90、SDS、SAS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结果 :阅疗班与对照班相比三个月后阅疗班学生其 SCL— 90总分及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t=1.0 3- 4 .79,P<0 .0 1) ,阅疗班阅读治疗后其 SCL- 90总分降低值 (14 .84± 7.0 8)多于对照班三个月后的总分降低值 (4 .88± 2 .5 2 ) ,有统计学意义 (t=8.81,P<0 .0 1)。阅疗班阅疗后的 SDS、SAS总分低于阅疗前 (t=3.2 0 ,t=2 .89,P<0 .0 1) ,对照班三个月前后的 SDS、SAS总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阅读治疗 SCL-90评定 SAS SDS 精神病性 统计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 阅读疗法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朱鹤 石凡超 +7 位作者 安澜 殷晓莎 付梅花 王昱丹 周艺林 杨芳 姚燕 张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社交网络 大学生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杨春潇 张大均 +1 位作者 梁英豪 胡天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9-945,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了解潜在调节变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Springer),筛选出以中国大学生为...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了解潜在调节变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Springer),筛选出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实际社会支持)或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量领悟社会支持)测量社会支持,并分析了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关系的相关文献,共92篇文献(包含99个独立样本,44225名大学生)纳入研究,使用meta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总体效应值以及影响两者关系的可能调节变量。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总体上呈负相关(r=-0.29,95%CI=-0.30^-0.28,P<0.001),其中,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高于实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r=-0.36、-0.27;Q=95.91,P<0.001)。在实际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与抑郁的相关高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抑郁的相关(r=-0.23、-0.19、-0.20;Q=25.65,P<0.001);在领悟社会支持来源中,朋友支持与抑郁的相关高于家庭支持、其他人支持与抑郁的相关(r=-0.29、-0.26、-0.26;Q=7.41,P<0.05)。女生在总体社会支持与抑郁、实际社会支持与抑郁、家庭支持与抑郁上均高于男生(Q=7.44、26.69、3.91、8.94、4.55,均P<0.05)。结论:中国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密切。受社会支持类型的影响,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比提供的实际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更紧密,并且提供的实际社会支持类型不同以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来源不同也影响到其与抑郁的相关程度,此外,个体的性别特征也影响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 META分析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4
12
作者 姚斌 汪勇 王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 ,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对 135 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SCL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 ,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对 135 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SCL 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 13.6 % ,经分类比较 ,低年级、来自单亲家庭、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较差及有心理问题不愿求助于他人的同学SCL 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得分较高。结论 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痛苦的同学占总数的 13.6 % ,低年级、来自单亲家庭、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心理特征 心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 被引量:417
13
作者 王建中 樊富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 :研究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通过分层抽样在北京市选取 2 3所高校 ,测评了有效样本 5 2 2 0个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 -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 3分的学... 目的 :研究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通过分层抽样在北京市选取 2 3所高校 ,测评了有效样本 5 2 2 0个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 -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 3分的学生占 16 5 1% ,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这一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总体上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 ,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 ;女生、二年级学生以及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北京 大学生 心理卫生状况 SCL-90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0
14
作者 殷恒婵 卢敏 +1 位作者 王新利 陈雁飞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6,56,共7页
对3 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 对3 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这3个因素所起的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压力、人际关系、情绪,但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压力 人际关系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瑜伽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傅芳香 王桂忠 +1 位作者 胡永红 杨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0,共5页
目的:舞蹈瑜伽课程将瑜伽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相融合,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探讨舞蹈瑜伽教学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7周的舞蹈瑜伽练习,对照组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 目的:舞蹈瑜伽课程将瑜伽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相融合,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探讨舞蹈瑜伽教学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7周的舞蹈瑜伽练习,对照组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测试实验前和实验后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结果:(1)实验组体重、BMI和腰围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体重和腰围实验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实验组肺活量和仰卧起坐显著提高(P<0.01或P<0.001),且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显著提高(P<0.001),劈叉显著降低(P<0.001),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实验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劈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4)实验组的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四项指标显著降低(P<0.01),且四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实验组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显著提高(P<0.01或P<0.001)。结论:17周舞蹈瑜伽教学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舞蹈瑜伽 女大学生 健康体适能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付奕 于芳 刘定一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122,125,共4页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朱风书 颜军 +1 位作者 许克云 陈爱国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0,共5页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检验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实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检验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实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被试在身体素质、身体自尊、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SCL-90总均分上,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均显示,在身体素质、PSPP总分、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和总均分中,中小强度组优于对照组。在假设模型中,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或者同时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结论: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3条路径:一为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二为体育锻炼通过心境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健康;三为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路径影响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自尊 心境 心理健康 强度 女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被引量:359
18
作者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4-679,共16页
自恢复高考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 自恢复高考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所测心理问题的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负相关,年代可以解释9个因子4%至36%的变异;25年来9个因子均值分别下降了1%至13%,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变化较明显。这说明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2)25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上,而且重点大学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90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横断历史研究 元分析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网瘾干预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立 陈玉娟 +1 位作者 张岩 贾富池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58,共4页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32名网络成瘾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喜欢羽毛球运动的16人为实验组,剩余16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同时对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诊断...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32名网络成瘾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喜欢羽毛球运动的16人为实验组,剩余16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同时对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监测其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实验组运动处方干预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和心理症状诊断各因子得分都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可见,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戒除网瘾、获得健康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运动处方 网络成瘾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缺乏父母陪伴经历、被忽视及躯体虐待对大学新生情绪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晓晶 郭万军 +11 位作者 康玉坤 格桑泽仁 李娜 王英梅 谭正萍 刘昌波 罗莹 冯佳 徐秋杰 陈婷 马小红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究儿童少年期缺乏父母陪伴及被忽视和躯体虐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某综合性大学9736名新生进行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评价情绪问题,自编问卷调查不同... 目的探究儿童少年期缺乏父母陪伴及被忽视和躯体虐待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对某综合性大学9736名新生进行调查,以6条目Kessler心理痛苦量表(the 6-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6)评价情绪问题,自编问卷调查不同儿童少年时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经历,5条目被抚养人忽视问卷和一个被殴打条目调查被忽视、躯体虐待经历。根据生源地将新生分为农村生源组与城市生源组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生源组新生缺乏父和/或母陪伴的月份数高于城市生源组(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对农村生源K6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女性(标准化β’=0.139,P<0.001)、被忽视(标准化β’=0.237,P<0.001)及躯体虐待(标准化β’=0.076,P<0.001);而城市生源组K6量表评分影响因素则包括女性(标准化β’=0.091,P<0.001)、仅缺乏父亲陪伴(标准化β’=0.050,P<0.001)、被忽视(标准化β’=0.169,P<0.001)及躯体虐待(标准化β’=0.095,P<0.001)。结论儿童少年期被忽视及被殴打在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源组中均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大学新生的情绪问题,而在儿童少年期缺乏父和/或母亲陪伴的经历中,只有仅缺少父亲陪伴的经历在城市生源组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应选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更系统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父母陪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