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新武 杨庆红 +2 位作者 李超 郭诚 赵大林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为温带湿润气候,地形平缓,古地形坡度小于1°,平均水深小于6.5 m,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且供给充足。②研究区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砂岩域与长石岩屑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发育多种反映水动力较强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以钟形和箱形为主,地震剖面上可见低幅叠瓦状前积特征。③研究区V1小层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距离远,宽度窄,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最远延伸距离可达20.10 km,平均长度为10.06 k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宽度为64~420 m,平均宽度为219.65 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均厚度约9.42 m。综合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和浅水沉积样式的刻画,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后期新钻井的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叠瓦状前积 古气候 古水深 古物源 明化镇组下段 垦利6-1油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中-上二叠统海相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孤峰组-大隆组页岩为例
2
作者 张琴 邱振 +8 位作者 梁峰 刘雯 孔维亮 王玉满 庞正炼 高万里 蔡光银 曲天泉 江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84,共15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孤峰组、吴家坪组三段和大隆组一段等3套海相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新层系。基于大量岩心测试数据,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发育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开发策略,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孤峰组、吴家坪组三段和大隆组一段等3套海相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新层系。基于大量岩心测试数据,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发育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开发策略,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①3套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均为II_(1)型,成熟度(R_(o))均大于2.0%,生烃潜力大。孤峰组以硅质页岩相与钙质页岩相为主,吴三段和大一段则以硅质页岩相和混合质页岩相为主,页岩的脆性指数均分布在70%以上。②3套页岩均以有机质孔为主要孔隙类型,且孔径以介孔为主。吴三段层理缝发育,连通系数最好,孔隙度与含气量最高;孤峰组孔隙度高,连通系数居中,含气量较高;大一段层理缝不发育,连通系数和孔隙度最低,但含气量较高。③相比川南龙马溪组,3套页岩具有“三高一薄一深”的特征,即高TOC、高脆性、高含气量,但单层厚度较薄,埋深更大,需建立针对性开发技术。3套页岩层系页岩气富集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开江—梁平海槽东南段以及城口—鄂西海槽的城口—奉节—利川—石柱一带。研究成果为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深层页岩气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二叠统 孤峰组 吴家坪组三段 大隆组一段 储层特征 页岩气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城13-1气田渐新统陵三段沉积物源综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白振华 李胜利 +2 位作者 苏燕 马行陟 李茂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392,共9页
物源体系分析是确定储层沉积的成因类型、空间展布与演化规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古地貌、重矿物、岩屑成分和结构与地层倾角测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对琼东南盆地崖城13-1气田渐新统陵三段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研究区陵三段... 物源体系分析是确定储层沉积的成因类型、空间展布与演化规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古地貌、重矿物、岩屑成分和结构与地层倾角测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对琼东南盆地崖城13-1气田渐新统陵三段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研究区陵三段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主要来自北西方,碎屑沉积物以石英含量高的岩屑长石质石英砂岩与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并根据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有酸性岩浆岩、变质岩以及再改造的沉积岩等。由于物源区距研究区距离适中,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容易产生机械破碎的大块碎屑,故此种母岩特征是研究区陵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成因及沉积特征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城13-1气田 陵三段 物源分析 重矿物 地层倾角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起琮 李文厚 +1 位作者 赵靖舟 罗静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延长组长1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陵三段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性及流动单元划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胜利 于兴河 +5 位作者 姜平 李茂 李茂文 晋剑利 黄国政 黄月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6,共7页
崖13-1气田陵三段是河控与潮控的辫状三角洲,主要储层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其中河口坝的储层物性比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好,席状砂与远砂坝的物性相对较差,而各类正韵律河道与反韵律的砂坝... 崖13-1气田陵三段是河控与潮控的辫状三角洲,主要储层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其中河口坝的储层物性比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好,席状砂与远砂坝的物性相对较差,而各类正韵律河道与反韵律的砂坝决定了各垂向流动单元储层韵律特征。气田内的隔夹层与不同规模的海泛面相关,隔层以前三角洲泥为主,分布稳定,而夹层以分流间湾与水下分流间湾泥为主,分布较局限。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及断层的分布,可以把气田区分为两个大区及6个流动单元,而南II、南III区仍可有较好的储层,但由于构造上处于低部位,含气前景还需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气田 陵三段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旷红伟 高振中 穆朋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1套砂泥岩互层沉积,前人关于清一段沉积相和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以及岩屑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碎屑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分布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1套砂泥岩互层沉积,前人关于清一段沉积相和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以及岩屑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碎屑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分布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指数)、泥岩颜色分区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石南31井区清一段沉积时期的物源不是单一方向的,而是随时间推移,物源方向有所变化。碎屑百分含量分析发现清水河组一段第二砂层组第1砂层(K1q21-1)和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3砂层(K1q11-3)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和北方;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1砂层(K1q11-1)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南方的物源消失,物源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清一段晚期地层发生掀斜运动,导致古地理面貌由早期的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砾岩的厚度分布、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及泥岩颜色分区也反映了相似的特征。综上所述,石南31井区在清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存在两个方向的物源:一为东南方向,一为北方,而且在一定时期,两个方向的物源各有一定的影响范围。由早到晚,北方物源由北向南逐渐深入,到晚期影响了整个研究区,早期东南方物源也为主要物源,到晚期退出了研究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31井区 下白垩统 清水河组一段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断陷金县1-1低凸起东斜波沙三段泥岩古地层压力恢复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凯 刘震 +2 位作者 朱文奇 周心怀 张荣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欠压实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而泥岩孔隙度演化记录了其地层压力的变化过程。根据现今泥岩压实剖面特征建立欠压实泥岩孔隙度计算模型,利用"回归反推"方法恢复成藏期沙三段欠压实泥岩古孔... 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欠压实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而泥岩孔隙度演化记录了其地层压力的变化过程。根据现今泥岩压实剖面特征建立欠压实泥岩孔隙度计算模型,利用"回归反推"方法恢复成藏期沙三段欠压实泥岩古孔隙度增量,然后根据泥岩孔隙度压实模型恢复欠压实泥岩在成藏期的总古孔隙度,最后通过改进的Phillip-pone公式计算成藏期古地层压力并恢复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金县1-1低凸起东斜坡成藏期沙三段烃源岩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古流体动力由南向北逐渐增强,压力系数分布呈现东南部低西北部高的特点,古流体压力的强弱变化规律对油气运移及有利目标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县1-1低凸起东斜坡 沙三段 烃源岩 泥岩古孔隙度 古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段砂砾岩体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曹刚 邹婧芸 +1 位作者 曲全工 侯加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64,共9页
东营凹陷永1块古近纪沙四段沉积时期砂砾岩体厚度大,内部多期叠置,非均质性极强,其有效储层发育规律认识不清导致开发生产效果差。基于岩心观察,结合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系统分析了... 东营凹陷永1块古近纪沙四段沉积时期砂砾岩体厚度大,内部多期叠置,非均质性极强,其有效储层发育规律认识不清导致开发生产效果差。基于岩心观察,结合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永1块沙四段砂砾岩体为陆上和水下兼具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明显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且二者间存在联系。沉积条件决定了不同沉积微相中的岩石相组合,而岩石相组合的成分又影响着储层物性的优劣。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中粒序层理含砾砂岩相和块状中粗砂岩相较发育,且物性较好,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前扇三角洲中的细粉砂岩相较发育,但物性较差,不能作为有效储层的优势发育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永1块东北部的扇体中部辫状水道微相中,以含砾砂岩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有效储层 扇三角洲 沙四段 1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页岩含油性控制因素与页岩油富集模式
9
作者 游祖辉 赵建华 +7 位作者 蒲秀刚 刘可禹 张伟 王志昊 时战楠 韩文中 官全胜 王纪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61,共19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页岩油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高压压汞、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探讨了页岩油富集的地质...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页岩油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高压压汞、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探讨了页岩油富集的地质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歧北次凹沙三段一亚段主要发育纹层状中粒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细粒混合质页岩、层状细粒混合质泥岩、层状中粒混合质泥岩、层状粗粒长英质泥岩和块状中粒混合质泥岩6种典型岩相。②泥/页岩TOC介于0.23%~2.57%,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Ⅲ型为主,沙三段一亚段页岩最高热解峰温(T_(max))介于435~463℃,整体处于成熟阶段。③主要发育颗粒间孔、晶体间孔、黏土矿片间孔、粒内溶蚀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6种类型的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小孔喉的黏土矿片间孔、溶蚀孔和大孔喉的晶体间孔、微裂缝中。④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储层类型和沉积构造耦合构成的微观“源-储”组合是歧北次凹沙三段一亚段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⑤纹层状中粒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细粒混合质页岩和层状细粒混合质泥岩具备良好的源-储组合关系,是研究区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微观“源-储”组合 页岩油 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 歧北次凹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藏产能特征分析——以四川盆地河坝场构造飞三气藏河坝1井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数球 刘传喜 刘正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82,共7页
针对川东北河坝区块飞仙关组三段气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河坝1井的测试和试采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异常高压气藏的类型和开采动态特征。研究认为,用试采资料求得的气井无阻流量小于1/5产量配产就能充分发挥地层能量,气井弹性产率高、稳... 针对川东北河坝区块飞仙关组三段气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河坝1井的测试和试采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异常高压气藏的类型和开采动态特征。研究认为,用试采资料求得的气井无阻流量小于1/5产量配产就能充分发挥地层能量,气井弹性产率高、稳产期长、最终采收率高。同时还验证了用井口压力推算井底压力的可靠性,指出了异常高压气藏的开采特征以及开采中所要关注的问题,为开发类似气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气藏产能 河坝1 飞三气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微相及平面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炳睿 田景春 +5 位作者 张翔 刘旭钢 曹桐生 杨辰雨 古娜 李映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6-192,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高能心滩、低能心滩、泛滥平原微相。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横向对比及垂向演化研究;进而,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编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河道及泛滥平原的展布特征。研究成果为未开发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17井区 下石盒子组 1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T_3x^(1~2)油气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世华 李汶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21,共3页
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首先确立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和排烃阶段,再利用计算的不同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量,砂岩、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 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首先确立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和排烃阶段,再利用计算的不同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量,砂岩、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最终认为不同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都为晚三叠世中期,从而为确定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圈闭的有利时期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生烃 排烃 主要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精细对比及沉积特征探讨——以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临25-1断块馆二上段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晓玮 姜在兴 宋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以惠民凹陷大芦家临25-1断块馆二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河流相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方法以及其沉积特征进行探讨。针对研究区开发中存在的小层对比不清,有利储层分布不明确的问题,以标准层划分层位,以沉积旋回法、河流叠加砂体对比原则划分... 以惠民凹陷大芦家临25-1断块馆二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河流相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方法以及其沉积特征进行探讨。针对研究区开发中存在的小层对比不清,有利储层分布不明确的问题,以标准层划分层位,以沉积旋回法、河流叠加砂体对比原则划分沉积单元,建立精细小层对比格架;通过观察分析取心井岩石成分、沉积构造等一系列特征,结合测井曲线资料,揭示研究区内小层沉积微相及其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大芦家地区临25-1断块馆二上段小层叠加样式包括间歇叠加、连续叠加、侵蚀叠加三种类型;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发育点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四种微相;早期主要是河道砂体沉积,点坝砂体连片分布,晚期北部的决口扇沉积发育较明显,二者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临25-1断块 馆二上段 曲流河 小层对比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中石英的成因及对储层品质的指示意义——以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周缘龙马溪组龙一_(1)亚段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郭雯 董大忠 +3 位作者 李明 孙莎莎 管全中 张素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5-74,共10页
石英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矿物之一,其成因及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同页岩气储层的可压裂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但目前对于其成因机制及对页岩气储层品质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 石英是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矿物之一,其成因及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同页岩气储层的可压裂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但目前对于其成因机制及对页岩气储层品质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_(1)亚段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5个典型野外露头剖面37块页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阴极发光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石英显微形貌观察;结合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厘清石英的硅质来源;分析石英的成因机制,定量表征不同成因石英的占比及变化;进而探讨了石英对页岩气储层品质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龙一_(1)亚段页岩发育陆源碎屑石英、生物遗骸转化形成的自生石英、黏土矿物转化形成的陆源石英次生加大部分和黏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微米级石英颗粒共4类石英。②其中陆源石英指示陆源碎屑输入;生物石英形成大量的粒间孔,同时构成坚硬的格架避免原生孔隙的压实,为有机质的注入提供空间,对有机质孔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储层的脆性与可压裂性,并且生物石英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成正比;黏土矿物转化石英形成于成岩作用中期,通常成为胶结物减少储层孔隙,同时增加储层的硬度与密度。③生物成因石英在龙一_(1)亚段底部占总石英含量的50%~80%,并且向上生物成因石英数量逐渐减少,陆源石英与黏土矿物转化石英数量逐渐增多。结论认为,龙一_(1)亚段最底部厚度为2~4 m的页岩段生物石英含量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页岩气储集能力与可压裂性最好,是最优质的页岩气储层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硅质来源 成因机制 页岩气 储集层品质 四川盆地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_(1)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Ⅰ油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雷霄 胡余 +2 位作者 梁文锋 廖纪佳 廖明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共12页
通过岩石学、测井相特征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层主要为滨岸相沉积,共识别出前滨、临滨两种亚相,前滨滩坝、临滨滩砂、临滨泥和海泛泥4种微相。前滨滩坝发... 通过岩石学、测井相特征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层主要为滨岸相沉积,共识别出前滨、临滨两种亚相,前滨滩坝、临滨滩砂、临滨泥和海泛泥4种微相。前滨滩坝发育于潮间带,岩性主要为肉红色陆源碎屑质生屑灰岩、灰白色钙质砂岩,块状构造,层理不明显,垂向上为下细上粗的反韵律,自然伽马呈低幅枣核状、锯齿形或箱形;临滨滩砂和临滨泥发育于潮下带,岩性主要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泥质条带,波纹层理,常见生物扰动构造,在自然伽马曲线上,滩砂呈中幅漏斗型,临滨泥呈高幅钟形;海泛泥发育于水体加深、水动力减弱的区域,为一套广泛分布的细粒沉积物,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透镜状层理,常见生物扰动构造,自然伽马呈高幅锯齿形、钟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组二段I油组 海相地层 碎屑岩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山1段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16
作者 段志强 夏辉 +3 位作者 王龙 高伟 范倩倩 师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主力气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砂体厚度薄且变化快,储集层分布预测难度大,制约气田的产能建设。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砂体刻画和薄储集层预测,探讨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明确有利储集层分...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主力气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砂体厚度薄且变化快,储集层分布预测难度大,制约气田的产能建设。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砂体刻画和薄储集层预测,探讨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明确有利储集层分布区。结果表明:古地貌与古流向共同控制三角洲砂体的分布,溶蚀相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体,局部微幅度鼻隆构造为天然气富集区。综合砂体展布规律、储集层物性、成岩作用、构造特征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类标准,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识别出2个Ⅰ类储集层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庆阳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山西组 1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1段成岩相发育规律及其对物性的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芸冰 屈红军 +1 位作者 杨欢 赵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山西组山1段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划分成岩相类型,分析了各成岩相的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研究区山1段储层...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山西组山1段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划分成岩相类型,分析了各成岩相的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研究区山1段储层砂岩填隙物以伊利石、高岭石及硅质为主,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根据研究区成岩作用特征,采用胶结物类型+孔隙类型的复合命名方式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为6种类型,储层物性明显受成岩相控制,高岭石+石英加大粒间溶蚀相物性最好,为储层有利区预测的最有利相带,研究区中西部神6—榆42之间井区水下分流河道主砂带呈南北条带状展布,泥质胶结压实相物性最差,不能形成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储层物性 山西组山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海泛面进行垂向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以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陵三段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平 李胜利 +3 位作者 李茂文 李茂 黄国政 黄月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以层序地层划分为基础,把崖13-1气田主力产层陵三段划分为8个四级层序,并以四级层序的海泛面为控制边界,在气田南区与北II区划分出8个垂向流动单元,而在北I区划分为7个垂向流动单元。崖13-1气田东南部广海海泛对南部地区影响更大,使南... 以层序地层划分为基础,把崖13-1气田主力产层陵三段划分为8个四级层序,并以四级层序的海泛面为控制边界,在气田南区与北II区划分出8个垂向流动单元,而在北I区划分为7个垂向流动单元。崖13-1气田东南部广海海泛对南部地区影响更大,使南区与北II区多沉积了一套海泛面泥岩隔层,导致这两个区块垂向流动单元比北I区多出一个。这一流动单元划分方案得到了气田压力测试的验证,对今后气田开发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气田 陵三段 流动单元 海泛面 四级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缘J_1b^1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磊 王宗俊 +2 位作者 王盘根 商志垒 郭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6,共8页
发育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滴水泉地区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J_1b^1)是一套新发现的油气储集层,细化该层段的储层沉积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和储量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以滴南凸起东部滴20井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岩芯描述入... 发育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滴水泉地区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J_1b^1)是一套新发现的油气储集层,细化该层段的储层沉积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和储量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以滴南凸起东部滴20井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岩芯描述入手,综合测井及露头测量资料,提出了"标志层约束,微相为基础,近距自旋回,远距定量库"原则,完成了成因砂体的空间对比,探讨了滴南凸起东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砂砾岩储集层为典型的由山间水流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且具有"小平原,大前缘"的特征;微相类型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一段储层属于卡拉麥里山前沉积,物源供给充沛,多形成近源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体形态则主要受控于古地貌特征和物源供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水泉地区 八道湾组一段 扇三角洲 沉积特征 空间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10-1油田火山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新武 尹楠鑫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3-688,共6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10-1油田沙三中亚段发育了较大规模的火山岩(古近纪),影响了油藏的分布。所钻遇火山岩的录井资料表明,该油田火山岩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文章综合利用测、录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火山岩进行了识别,确定了...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10-1油田沙三中亚段发育了较大规模的火山岩(古近纪),影响了油藏的分布。所钻遇火山岩的录井资料表明,该油田火山岩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文章综合利用测、录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火山岩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它们的识别标志;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火山岩的高值响应,结合火山岩单井钻遇情况,对研究区火山岩空间分布进行了可靠的限定,明确了该层位火山岩平面、剖面及三维分布规律。综合火山岩岩性、产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研究区内火山岩为沿莱北断层裂隙式喷发形成。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井位部署提供了指导依据,对于深层火山岩的识别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垦利10-1油田 沙三中亚段 火山岩 测井响应 地震响应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