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邱才飞 邵彩虹 陈霞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基质,提高地稔育苗的效率和成苗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质理化性状和地稔扦插苗的成活率、茎叶生长量、叶片SPAD值、根系发生、根系活力、干物质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及成苗质...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稔扦插苗生长的基质,提高地稔育苗的效率和成苗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质理化性状和地稔扦插苗的成活率、茎叶生长量、叶片SPAD值、根系发生、根系活力、干物质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地稔扦插苗生长及成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显示,废白土调配基质(PF_(4)处理)的pH值、容重与田土(CK_(1))、肥∶土∶沙=1∶2∶2(PF_(1)处理)、肥∶土∶沙=2∶2∶1(PF_(2)处理)、肥∶土∶沙=1∶3∶1(PF_(3)处理)相比更低,但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硅的含量较高,与商品扦插土(CK_(2))相比,各项指标较为接近;地稔扦插苗的生长情况表明,成苗率由大到小依次为PF_(4)>PF_(2)>CK_(2)>PF_(1)>PF_(3)>CK_(1),茎叶生长量中茎长、茎粗、分枝数、SPAD值、单叶面积、LAI、根系活力和干物质量均表现为PF_(4)>PF_(2)>CK_(2)>PF_(1)>PF_(3)>CK_(1)。综上,使用废白土调配基质的扦插苗成苗率高、根系质量好、生长迅速且较健壮,可作为地稔规模化育苗的专用基质,而有机肥∶田土∶河沙=2∶2∶1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地稔育苗基质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稔 生长年限 养分需求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地菍材料生长形态差异评价分析
2
作者 张宏志 胡逍 +4 位作者 陈遇遇 邓倩 颜淑珍 皮红丽 李达 《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以15个不同地区的地菍为试验材料进行生长形态差异评价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所调查的地菍种质资源进行初步分类,进而为地菍在园林中的应用与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显示:(1)广东白... 本文以15个不同地区的地菍为试验材料进行生长形态差异评价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所调查的地菍种质资源进行初步分类,进而为地菍在园林中的应用与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显示:(1)广东白云地区地菍材料叶片较狭长,同时具有盛花期花量较大的特征;(2)广东增城地区材料花径较大、花色较暗淡且植株较高;(3)广西钦州、广西防城港、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地区地菍材料花朵颜色较红较鲜亮且气孔面积较大;(4)广西桂林、福建龙岩、广西柳州、福建漳州、广西梧州、广东揭阳、广西贵港、广西河池、广东河源地区地菍材料花朵颜色较暗淡且植株高度较矮.综上,这些不同地区地菍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其应对于不同造景需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地菍 形态学分析 观赏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雨菲 莫烨云 +5 位作者 李笑笑 杨秋莉 林惠旅 黄海芳 林美莹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75,共12页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n=10)及造模组(n=80)。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养6周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0.05 g/kg,空白组小鼠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连续注射5 d后,分别在末次注射72 h及1周后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将连续2次FBG≥16.7 mmol/L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DN模型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高脂饲料+0.5 g/kg二甲双胍)及TFMD高(高脂饲料+1.2 g/kg TFMD)、中(高脂饲料+0.8 g/kg TFMD)、低(高脂饲料+0.6 g/kg TFMD)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周。给药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生理状况,每周检测FBG。给药10周后,使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小鼠24 h尿液,剪尾采血检测各组小鼠FBG,计算各组小鼠肾脏指数;同时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尿蛋白(UP)和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及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PTGS2、ACSL4蛋白的表达量;制作各组小鼠肾脏组织HE及PAS染色切片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N模型组小鼠体重、GSH和SOD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FBG、肾脏指数、MAU、UP、SCr、BUN及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PTGS2、ACSL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光镜下可见严重损伤,表明DN模型构建成功。与DN模型组相比,TFMD能改善DN小鼠的消瘦状况,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小鼠肾脏指数及FBG(P<0.01;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体内UP、MAU、SCr、BUN水平(P<0.01),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水平(P<0.05),TFMD组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DN模型组相比,TFM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GSH和SOD活性(P<0.05;P<0.01),极显著或显著降低MDA水平(P<0.01;P<0.05),显著或极显著下调肾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相关蛋白PTGS2、ACSL4的表达(P<0.05;P<0.01),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减缓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其产物堆积。[结论]TFMD可明显延缓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小鼠DN的发生发展进程,其机制与调控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调控PTGS2/ACSL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总黄酮 糖尿病肾病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脂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种子发芽率及植株耐阴性研究
4
作者 汪弘毅 丁华娇 +1 位作者 任璐娜 陈晓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探究地菍种子萌发特性及植株耐阴性,研究以清水浸泡为对照,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50、100、200 mg/L)和6-苄氨基嘌呤(6-BA)(1、5、10、20 mg/L)浸泡地菍种子,分析不同激素及浓度对地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此外,研究对地菍苗进... 为探究地菍种子萌发特性及植株耐阴性,研究以清水浸泡为对照,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50、100、200 mg/L)和6-苄氨基嘌呤(6-BA)(1、5、10、20 mg/L)浸泡地菍种子,分析不同激素及浓度对地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此外,研究对地菍苗进行遮光处理,测量了0%、50%、70%、90%遮光率下地菍的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0 mg/L GA3和20 mg/L 6-BA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率分别达到83.6%和83.2%;70%遮光率处理下地菍的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及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90%遮光率时叶绿素含量最高。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GA3与6-BA浸种能有效促进地菍种子萌发,且地菍具有典型的耐阴植物特性,70%遮光率为其最适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发芽率 耐阴性 激素 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总黄酮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笑笑 杨秋莉 +6 位作者 柯金城 林惠旅 刘呈香 杨媛媛 农丕豪 蒋寒婷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39-3953,共15页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试验将HepG2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TFMD高...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试验将HepG2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TFMD高、中、低剂量组(25、50、100μg/mL TFMD)及铁死亡抑制剂组(2μmol/L Fer-1),每组6个复孔。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0.25 mmol/L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24 h建立细胞模型,TFMD低、中、高剂量组和铁死亡抑制剂组HepG2细胞分别用相应浓度的TFMD和Fer-1处理24 h。细胞毒性试验测定细胞活力;利用相关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TFMD对NAFLD体外模型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通过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ROS)水平。体内试验采用高脂肪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TMFD高、中、低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组,每组10只。判定造模成功后即给予相应药物干预,PPC组灌胃给予PPC(0.07 g/kg BW),TMF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TMFD(0.33、0.50和0.75 g/kg BW),共干预6周,空白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期结束后,利用相关试剂盒检测NAFLD大鼠血清中的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NAFLD大鼠肝脏中MDA、Fe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利用HE和油红O分别染色观察NAFLD大鼠肝脏病理变化,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NAD(P)H醌脱氢酶1 (NQO1)、RelA(NF-κB P6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蛋白表达。[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FLD模型组HepG2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TG、TC和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ROS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与NAFLD模型组相比,TFMD各剂量组及Fer-1组HepG2细胞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TG、TC和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ROS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FLD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C、TG、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NAFLD模型组相比,TMFD各剂量组及PPC组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上升(P<0.01;P<0.05),LDL-C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TG和T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FLD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出现大量的脂肪空泡,排列错乱不均,肝细胞内脂肪变性程度严重,肝细胞中出现大量的红色脂滴,脂滴体积变大并有一定的聚集趋势。TMFD各剂量组和PPC组肝细胞形态齐整,脂肪变性程度显著下降,肝脏中红色脂滴的数量减少,体积变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FLD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CAT活性和T-AOC极显著下降(P<0.01),MDA和Fe^(2+)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NAFLD模型组相比,TFMD各剂量组和PPC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TFMD各剂量组及PPC组大鼠肝脏中MD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T-AOC极显著或显著上升(P<0.01;P<0.05),CAT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Fe^(2+)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AFLD模型组大鼠肝脏中PPARγ、PGC-1α、Nrf2、NQO1和GPX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Keap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NAFLD模型组相比,TFMD各剂量组和PPC组大鼠肝脏中PPARγ、PGC-1α、Nrf2、NQO1和GPX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Keap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TFMD对NAFLD的干预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脂质过氧化失衡、铁代谢紊乱,进而抑制肝脏中相关细胞发生铁死亡相关,TFMD通过调节PPARγ/PGC-1α/Nrf2信号通路,延缓NAFLD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总黄酮 非酒精性脂肪肝 铁死亡 PPARγ/PGC-1α/Nrf2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NQO1/GPX4信号通路探究地菍总黄酮改善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李笑笑 唐雨菲 +4 位作者 杨秋莉 莫烨云 林惠旅 刘呈香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9-2420,共12页
【目的】探究地菍总黄酮(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体内铁死亡效应的抑制效果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肾小球足细胞(MPC5)进行体外试验,以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建立体外DN模型。将细胞分为6个处理组: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D... 【目的】探究地菍总黄酮(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体内铁死亡效应的抑制效果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肾小球足细胞(MPC5)进行体外试验,以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建立体外DN模型。将细胞分为6个处理组: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DN模型组(60 mmol/L葡萄糖)、TFMD低(60 mmol/L葡萄糖+25μg/mL TFMD)、中(60 mmol/L葡萄糖+50μg/mL TFMD)、高(60 mmol/L葡萄糖+100μg/mL TFMD)剂量组以及铁死亡抑制剂组(Fer-1,60 mmol/L葡萄糖+2μmol/L Fer-1)。利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OS)水平。使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小鼠DN模型进行体内试验,将60只小鼠分为6个处理组:对照组、DN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0.5 g/kg)及TFMD高(1.2 g/kg)、中(0.8 g/kg)、低(0.6 g/kg)剂量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MAU)、尿总蛋白(TUP)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SOD活性、GSH、MD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中铁离子含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中足细胞线粒体病理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rf2、NQO1、GPX4蛋白表达量。【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N模型组MPC5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MDA、ROS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与DN模型组相比,TFMD各剂量组及Fer-1组MPC5细胞存活率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MDA、ROS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GSH含量、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N模型组小鼠MAU、TUP、SCr、BUN、MDA含量及血清和肾脏组织铁离子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SOD活性、GSH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DN模型组相比,TFMD各剂量组小鼠MAU、TUP、SCr、BUN、MDA水平及血清和肾脏组织铁离子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和GSH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TFMD能改善足细胞线粒体相关病理损伤,不同程度改善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N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Nrf2、NQO1、GPX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DN模型组相比,TFMD各剂量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NQO1、GPX4蛋白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TFMD对小鼠DN的干预作用与调节机体铁代谢及改善机体脂质过氧化失衡相关,通过激活肾脏组织中Nrf2/NQO1/GPX4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足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总黄酮 糖尿病肾病 Nrf2/NQO1/GPX4信号通路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地菍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遇遇 李达 +4 位作者 许生平 于姣阳 胡逍 龙雨希 张宏志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用细蛭石、粗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4种基质进行10种不同配比,以当年生未木质化地菍嫩枝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采用根系分析仪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其生长状况,分析不同基质对地菍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基质等比... 用细蛭石、粗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岩4种基质进行10种不同配比,以当年生未木质化地菍嫩枝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采用根系分析仪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其生长状况,分析不同基质对地菍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基质等比混合的处理,地菍插穗的生根性状表现最好,生根率、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及分叉数分别达89%、250.07 cm、42.94 cm^(2)、1.51 cm^(3)、568.13根和507.50个。(2)地菍扦插宜选用蛭石等质地疏松的材料为基质,避免选用泥炭土。(3)单因素试验中细蛭石和泥炭土扦插苗的生根率最高(100%),其次为粗蛭石(93.75%),珍珠岩基质生根率最低(81.25%)。(4)细蛭石扦插苗根的平均长度最大(301.56 cm),平均表面积最大(53.69 cm^(2)),平均根尖数最多(488.06根),平均分叉数最多(600.88个),且与其他基质扦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透水、透气性较好的细蛭石有利于地菍扦插苗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扦插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方洁 潘俊杰 +2 位作者 吕群丹 周君美 程科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目的: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对民族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及其常见易混种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临床药效。方法:分别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广西等地采集地菍及其7种常见易混种多花野牡丹M.affine、野牡丹M.cand... 目的: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对民族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及其常见易混种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临床药效。方法:分别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广西等地采集地菍及其7种常见易混种多花野牡丹M.affine、野牡丹M.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毛菍M.sanguineum、少花柏拉木Blastus pauciflorus、锦香草Phyllagathis cavaleriei和秀丽野海棠Bredia amoena样品95份,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获取ITS2序列,同时下载GenBank相应物种的ITS2序列30条。使用Gene Tool软件分析ITS2序列长度、GC含量和变异位点等情况,利用Clustal X和MEGA 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聚类树。结果: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ITS2序列长度为224~236 bp,GC含量为60.6%~69.2%;地菍只有1种单倍型,种内K2P遗传距离显著小于其他7个易混种;邻接(NJ)进化树中地菍可与其他物种成功区分。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成功鉴定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可为地菍的生产、使用和监管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地菍 ITS2序列 DNA条形码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地菍对油茶根系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炘亮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套种地菍对油茶和土壤造成的影响,选取10年生油茶作为试验材料,在其林间种植地菍,以油茶的地下部分干鲜质量,油茶根部碳、氮、磷元素含量,土壤的pH、导电率、毛管孔隙度、容重、含水率和土壤的碳、氮、铁、铝、钾等13种元素含量... 为研究套种地菍对油茶和土壤造成的影响,选取10年生油茶作为试验材料,在其林间种植地菍,以油茶的地下部分干鲜质量,油茶根部碳、氮、磷元素含量,土壤的pH、导电率、毛管孔隙度、容重、含水率和土壤的碳、氮、铁、铝、钾等13种元素含量作为测定指标,测定种植和未种植地菍的油茶林各指标,结果显示(1)套种的油茶根部磷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套种(P=0.0012);(2)套种的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未套种(P=0.03);(3)套种的土壤铜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未套种(P=0.0169),有效磷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套种(P=0.0053);(4)套种地菍的油茶体内磷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氮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铜元素含量与土壤钾、铁、磷、有效磷元素含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锌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铜、钾和铁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表明,油茶林套种地菍会对油茶根部磷元素含量、土壤含水率、有效磷和铜元素含量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但这些指标对油茶生长产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地菍 作物栽培 套种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正丁醇萃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丽 罗泽萍 +1 位作者 周焕第 杨秀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地菍正丁醇萃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DM)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制备DM模型小鼠,地菍正丁醇萃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地菍正丁醇萃取物60,40,20 g·kg-1... 目的研究地菍正丁醇萃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DM)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制备DM模型小鼠,地菍正丁醇萃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地菍正丁醇萃取物60,40,20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格列苯脲0.4g·kg-1,每天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则以等体积纯化水灌胃,连续10 d,观察小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肝脏、肾脏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菍正丁醇萃取物给药组小鼠血糖、TC、TG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脏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地菍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降低DM小鼠空腹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果实红色素的分离及组成初步鉴定 被引量:19
11
作者 石冬梅 林友文 李柱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本文对福建产地果实红色素利用纸层析法、紫外 可见光谱法等技术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地果实红色素的两个主要成分初步推测为芍药定 3 葡萄糖苷 (Pn 3 glu)和芍药定 3 芸香苷 (Pn 3 rut)。
关键词 地菍 果实红色素 分离 野牡丹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口服液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荣香 李宏良 +3 位作者 陈丽 雷凯君 侯思捷 黄泳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51-2753,共3页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进行造模。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出血时间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凝血时间低于模型组(P<0.05),但中、低剂量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剂量组(P<0.05)。2模型组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IFN-γ及IFN-γ/IL-4值升高为主(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仅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IL-4、IFN-γ及IFN-γ/IL-4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菍口服液对于提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及改善出血症状有较好疗效,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通过降低ITP小鼠INF-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使Th1/Th2细胞恢复平衡,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口服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艹念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松梅 蒋道松 龚泽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202-6205,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艹念多倍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地艹念无菌试管苗丛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对地艹念组培苗丛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经纯化和鉴定后,分析地艹念多倍体的... [目的]探索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艹念多倍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地艹念无菌试管苗丛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对地艹念组培苗丛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经纯化和鉴定后,分析地艹念多倍体的外部形态和叶片气孔特征。[结果]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对地艹念处理14 d的诱导率达28%,明显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对地艹念染色体的加倍率影响显著。采用不定芽技术切取变异株顶芽继代5次后,可得到纯合四倍体地艹念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56。与正常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地艹念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巨大型特征。[结论]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处理地艹念试管苗丛芽21 d,可获得最好的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秋水仙素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硼肥对人工栽培地稔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邱才飞 钱银飞 +2 位作者 陈华玲 彭火辉 邵彩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地稔人工栽培中Ca、Mg、B 3种元素对地稔生长的影响,为地稔人工栽培中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野生地稔为材料,试验设Ca、Mg、B肥单独施用、两两配施和3种肥料混施处理,设不施Ca、Mg、B肥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处... 【目的】研究地稔人工栽培中Ca、Mg、B 3种元素对地稔生长的影响,为地稔人工栽培中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野生地稔为材料,试验设Ca、Mg、B肥单独施用、两两配施和3种肥料混施处理,设不施Ca、Mg、B肥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对地稔的生长指标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Ca、Mg、B肥均可有效增加地稔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开花量、结果数和干物量,其中Ca肥、Mg肥有利于地稔地上部茎叶的生长,而B肥有利于提高地稔的开花量、结实率和果实产量。【结论】Ca、Mg、B肥利于地稔的生长,配合施用对促进地稔生长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稔 Ca肥 Mg肥 B肥 人工栽培 生长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的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丹 马青云 +3 位作者 刘玉清 丁中涛 周俊 赵友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40-944,共5页
为了研究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对比文献等方法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槲皮素3-O-刺槐二糖苷(2),8-C-... 为了研究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对比文献等方法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槲皮素3-O-刺槐二糖苷(2),8-C-吡喃葡萄糖基-5,7,3',4'-四羟基黄酮(3),3-O-β-D-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4),6-C-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5),3-hydroxy-22(29)-hopen-23-oic acid(6),2,3-di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7),3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8),姜糖酯B(9),3-O-β-D-galactopyranoside-glycerol1-alkanoates(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二十八烷醇(13),二十四烷酸(14)以及三十四烷(15)化合物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黄酮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黔产地稔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麻秀萍 张明昶 +2 位作者 徐文芬 黄仕清 络金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7,共3页
为了摸索地稔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贵州惠水产地稔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地稔中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其中,5月(开花期)和9月(果熟期)采地稔药材中的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3.24%和3.10%,1月最低,为1.10%... 为了摸索地稔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贵州惠水产地稔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地稔中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其中,5月(开花期)和9月(果熟期)采地稔药材中的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3.24%和3.10%,1月最低,为1.10%,但由于9月地稔药材的产量较高,因此,以9月作为地稔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稔 多糖含量 苯酚-硫酸比色法 采收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地锦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朝阳 许桂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6,97,共3页
采用铺地锦的腋芽作外植体进行组培和快繁研究。结果表明,用MS+BA0.5mg·L-1+NAA0.05mg·L-1是较为理想的分化培养基,繁殖系数为5左右,而生根培养用1/2MS+IBA0.6mg·L-1生根效果较好。在炼苗中,移栽基质以珍珠岩+泥炭(1∶1... 采用铺地锦的腋芽作外植体进行组培和快繁研究。结果表明,用MS+BA0.5mg·L-1+NAA0.05mg·L-1是较为理想的分化培养基,繁殖系数为5左右,而生根培养用1/2MS+IBA0.6mg·L-1生根效果较好。在炼苗中,移栽基质以珍珠岩+泥炭(1∶1)可促进小苗后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地锦 组培 植株再生 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心芩总黄酮体外抗小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超 张婷 +1 位作者 姚慧珍 胡景鑫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9期1680-1682,共3页
目的:研究地心芩总黄酮(Melastomadodecandrumflavonoids,MDF)清除氧自由基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以黄嘌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研究MDF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分别以NAPD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肝... 目的:研究地心芩总黄酮(Melastomadodecandrumflavonoids,MDF)清除氧自由基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以黄嘌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研究MDF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分别以NAPD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产物,研究MDF抗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MDF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其IC50为46·4mg/L;能抑制小鼠肝匀浆自氧化,能有效地抑制NAPD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肝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并呈浓度依赖作用。结论:MDF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能预防性对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性损伤,对肝线粒体的氧化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地苍总黄酮 线粒体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两种优良的“铺地”植物 被引量:27
19
作者 夏汉平 刘世忠 敖惠修 《中国园林》 2002年第4期78-80,共3页
介绍两种具有铺地特性的“铺地”植物:铺地锦和铺地木蓝,包括它们的植物学特征、分布与生态特性、繁殖栽培方法及主要用途,特别强调了它们作为园林绿化植物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和潜在价值,以期能引起园林绿化工作者的注意。
关键词 “铺地”植物 铺地木蓝 园林绿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稔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菁 朱丹 +2 位作者 杜雨涵 陈华巧 于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6期9-10,共2页
[目的]建立地稔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以Na NO2-Al(NO3)3-Na OH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500 nm,测定地稔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浓度在0.01~0.07 mg/m L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 [目的]建立地稔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以Na NO2-Al(NO3)3-Na OH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500 nm,测定地稔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浓度在0.01~0.07 mg/m L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相对标准偏差为0.56%。[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地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稔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