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里下河地区暴雨洪水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单帅 刘融融 薛海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33,共4页
里下河地区地势平缓,河网错综复杂,水势传播较慢,易发生超警戒洪水过程。为研究里下河地区梅雨期降雨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法、距平分析法和降雨水位逐时过程图法,针对里下河地区2023年梅雨期暴雨洪水过程,通过与历史梅雨期降雨... 里下河地区地势平缓,河网错综复杂,水势传播较慢,易发生超警戒洪水过程。为研究里下河地区梅雨期降雨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法、距平分析法和降雨水位逐时过程图法,针对里下河地区2023年梅雨期暴雨洪水过程,通过与历史梅雨期降雨进行对比,全面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梅雨期暴雨洪水特征。结果表明,里下河局部地区无降雨与极端降雨情况并存,在最大1天降雨中存在特大暴雨,最大3天降雨中出现特大暴雨的地方占8.4%。短时间强降雨加上里下河地区河网地势特征是发生超警戒洪水过程的主要原因。洪水过程下沿江抽排及五大港抢排对里下河地区水位变化有较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梅雨期 暴雨洪水 P-Ⅲ曲线 距平分析 笼罩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3年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玮 程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6-1133,共8页
基于1961—2013年江淮流域梅汛期(6—7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对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分位极端降水阈值多在50 mm以上,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湖北东部到安徽南部一带... 基于1961—2013年江淮流域梅汛期(6—7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对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分位极端降水阈值多在50 mm以上,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湖北东部到安徽南部一带;平均极端降水强度与阈值大小的空间分布相似。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整体呈现由安徽南部向四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降水量约占梅汛期降水总量的1/4~1/3。从季节内分布上看,极端强降水站次在梅汛期呈单峰型分布,各候间差异明显,其中6月第5候到7月第2候最多。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以及极端降水量占梅汛期总降水量百分比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且上升趋势显著;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站次的这种上升趋势均在1980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梅汛期 变化趋势 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996年江淮梅雨的剖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曾奎 张欣 杨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0,共6页
1996年江淮梅雨梅期长,梅雨量大,梅雨期暴雨频繁,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性的洪涝年。作者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急流、中高纬阻塞形势、超长波及长波的增衰演变等的研究,分析了1996年梅雨期的划定,并通过对历史上... 1996年江淮梅雨梅期长,梅雨量大,梅雨期暴雨频繁,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性的洪涝年。作者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急流、中高纬阻塞形势、超长波及长波的增衰演变等的研究,分析了1996年梅雨期的划定,并通过对历史上4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总量M值(梅雨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环流特征 旱涝周期 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00
4
作者 吴志伟 江志红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华北干旱与洪涝强度相当,华南前汛期降水和华北雨季总体呈趋旱的趋势,而江淮梅雨呈趋涝的趋势;华南前汛期降水年际变化最为显著,江淮梅雨次之,华北雨季最弱,年代际变化的情况正好相反;从同期500 hPa高度场来看,华南前汛期降水多少与其北侧有无低值系统向南发展关系密切,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均与副高相关显著,不同在于前者还和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后者受其西北侧中高纬地区的环流影响较大;从前期海温来看,华北雨季与大西洋西部和北太平洋海温关系比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更为密切,江淮梅雨与中国近海海温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而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孟加拉湾附近海温相关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 华北雨季 旱涝 特征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汛期强降水过程与月内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晓雯 梁萍 +1 位作者 何金海 穆海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2-731,共10页
利用1981 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选取长江中下游32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了该类强降水过程与月内(10~30天)低频降水的联系,并重点讨论了形成该类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机... 利用1981 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选取长江中下游32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了该类强降水过程与月内(10~30天)低频降水的联系,并重点讨论了形成该类强降水过程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月内低频振荡周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基本位于降水低频振荡的峰值阶段。(2)梅汛期(6 7月)月内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北进,高低空急流发展加强。在强降水过程发生期,高中低层配置出现垂直方向上的最佳耦合;而台汛期(89月)低频降水峰值位相前期,西太副高东退南撤,低空急流逐渐南落至长江中下游东南部,与高空急流相配合,为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梅汛期东北亚低频位势高度低值区南下,与中纬太平洋西传的低频波列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同时西太副高发展加强,造成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峰值位相南高北低的低频位势高度分布,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台汛期伴随从热带西太平洋到日本海低频波列的西北向移动,菲律宾东北部的低频气旋及其北侧低频反气旋的降水峰值位相分别移至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亚地区,导致暖湿、干冷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进而造成强降水过程。(4)菲律宾以东洋面低频强对流可作为梅汛期和台汛期强降水过程发生的前期热带信号,提前低频降水峰值位相1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10~30天低频振荡 梅汛期 台汛期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sby波列传播效应在梅汛期强降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秀文 李勇 周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0-1077,共8页
根据1981-2010年30年梅汛期(6-7月)46个代表站的逐日实测降雨量和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归纳出强降雨天气气候特征;通过对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对影响江淮流域强降雨的500hPa主要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850hPa风场等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根据1981-2010年30年梅汛期(6-7月)46个代表站的逐日实测降雨量和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归纳出强降雨天气气候特征;通过对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对影响江淮流域强降雨的500hPa主要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850hPa风场等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强降雨的概念模型和中期预报着眼点。针对近30年来出现的10次长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Rossby波的下游效应分析,得出Rossby波列自西向东明显传播将有利于江淮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Rossby波能量的下游效应可为中期预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汛期 强降雨 气候特征 Rossby波下游效应 中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邱辉 熊莹 +1 位作者 邢雯慧 王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为更好地认识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的暴雨特性,利用长江流域701个测站多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主汛期期... 为更好地认识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的暴雨特性,利用长江流域701个测站多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美国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主汛期期间,长江流域有2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和3个降水中心,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和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水系、嘉岷流域。②主汛期期间,长江流域具有入梅早、出梅晚、梅雨量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极端性强,暴雨阶段性分布明显、各阶段强雨区重叠度高等特征。③6~7月,欧亚中高纬度为稳定的两脊一槽双阻型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长时间持续异常,多次北跳未成,导致切变线和梅雨锋长时间维持在长江干流沿线附近;来自南海及太平洋上的东南气流异常强盛,加上极地冷涡活跃、高空冷槽活动频繁,导致了长江中下游暴雨频繁。④8月,欧亚中高纬度转换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四川盆地附近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偏强,受多个西南涡及多轮冷空气的影响,加上地形和台风的助力作用,导致8月中旬嘉岷流域的极端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位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特征 降水异常 梅雨期 大气环流 2020年长江洪水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1180和1181年浙江金华地区梅汛期降水的重建
8
作者 陈胤华 张克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3,共5页
利用古代日记资料发掘历史气候信息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方法。根据南宋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记录的金华(婺州)公元1180年和1181年5—6月份逐日天气记录,利用金华1954—2012年实测月雨量和雨日资料的统计规律,重建了1180年和1181年金... 利用古代日记资料发掘历史气候信息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方法。根据南宋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记录的金华(婺州)公元1180年和1181年5—6月份逐日天气记录,利用金华1954—2012年实测月雨量和雨日资料的统计规律,重建了1180年和1181年金华地区5—6月份梅汛期雨量,并结合《日记》反映的天气过程,确定了这2年金华的出入梅时间,结果表明1180年和1181年入梅较现代偏早,1180年5—6月份雨量比现代偏小,梅雨期略偏短,1181年则雨量偏大,梅雨期明显偏长。上述结论对这2年历史文献记载的旱涝灾情提供了直观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辛丑日记》 梅汛期 降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