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的需要量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汉超 叶元土 +3 位作者 蔡春芳 吴韬 陈科全 浦琴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69-3477,共9页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3、21.11、25.24、29.87、34.58 mg/kg。将40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饲喂1种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特定生长率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9.94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45 mg/kg;具有最小饲料系数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10.16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5 mg/kg。饲料中添加Cu后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脊椎骨长/体长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Cu添加量为5、15、20 mg/kg的组脊椎骨重/体重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呈下降趋势,并在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未添加Cu的组(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团头鲂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且该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未添加Cu和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P〈0.05)。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9.62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17 mg/kg;具有最大脂肪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10.15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4 mg/kg。综合考虑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得到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Cu的需要量为25.17-25.6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阶段 团头鲂 需要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被引量:3
2
作者 贺蓉 罗伟 +1 位作者 吴金凤 郑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4-35,共2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试验1设预防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和空白组,用注射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试验2设PSB处理组和对照组,用浸泡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对照组死亡率90%~100%, PS...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试验1设预防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和空白组,用注射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试验2设PSB处理组和对照组,用浸泡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对照组死亡率90%~100%, PSB处理的各试验组为70%~90%;试验2 中PSB浸泡组的平均死亡率20%,对照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团头鲂 细菌性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Toll样受体3基因的克隆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建国 朱作言 汪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6-993,共8页
关键词 团头鲂 TOLL样受体3 基因克隆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火根 汪成竹 陈昌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2,共4页
利用从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后,通过测定... 利用从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团头鲂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团头鲂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致病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嗜水气单胞菌 柱状黄杆菌 温和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