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作者 魏戌 尹煜辉 +10 位作者 王旭 于若文 章轶立 孙凯 王辉 谢世明 李琰 秦晓宽 尹逊路 李玲慧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354-2362,共9页
背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慢性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疾病防治效率的关键问题,亟需找出其薄弱点以便于精准优化与有效提升。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 背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慢性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疾病防治效率的关键问题,亟需找出其薄弱点以便于精准优化与有效提升。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社会中慢性肌肉骨骼疾病负担加重及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方法2024年9月—2025年1月,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有关基层骨健康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查阅、梳理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导纲要,初步了解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估的研究现状,归纳分析影响评价结果的维度框架。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文献与政策,经半结构化访谈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筛选优化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研究邀请了来自全国21个地区、不同专业领域的24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达100.0%,权威程度为0.906,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提示研究结果可信。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资源配置、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与保障,权重分别为0.198、0.490、0.312。“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维度的权重值最高(0.490),提示应将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基层骨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任务。此外,人才培养、服务效率、医疗协作等维度的指标权重也相对较高,对提升服务能力意义重大。结论本研究形成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评估我国基层骨健康医疗服务能力现状及卫生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骨健康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服务能力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刘薇 李艳辉 +3 位作者 吴金玉 马爽 朱宇华 李瑞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9-391,451,共4页
自2008年开始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开展了一定的治未病服务实践,本文选取两个案例,分析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对比当前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仍面临支持体系不健全、供给能力不充足以及... 自2008年开始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开展了一定的治未病服务实践,本文选取两个案例,分析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对比当前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仍面临支持体系不健全、供给能力不充足以及智能应用不成熟等问题。因此,通过完善支持体系、提高供给能力和推进智能应用等建议,优化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医治未病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服务是否改善了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基于两种模式的考察分析
3
作者 张园 胡亚琼 刘义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7,共16页
当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个体健康水平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的健康产出效果,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社会功能”四维度构建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 当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个体健康水平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的健康产出效果,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社会功能”四维度构建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久期分析”构建“多维健康绩效指数”并进行指数因素分解。基于两种典型医养结合模式,运用湖北省多地的动态追踪调查数据测度老年人健康绩效水平及组群差异发现: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后,第一,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总体上有小幅改善,但心理健康改善不显著,社会功能呈现一定程度负向变化。其中,医内设养模式下,老年人生理健康维度维持相对稳定、社会功能维度降幅较明显,养内置医模式下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第二,老年人健康状态稳定性有所增强,医内设养模式在健康状况维持率方面较为突出,养内置医模式在健康深度、规模变化方面也有较好表现。第三,心理健康对多维健康绩效指数贡献度最高,生理健康的贡献度最低,养内置医模式下各维度贡献率变化相对而言较小。第四,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下,多维健康绩效指数具有组群差异和异质性。对此,从精准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供需适配性、建立多方位心理慰藉和社会功能修复体系、建立多主体利益共享和激励机制、提供细分群体的靶向式医养结合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服务 医内设养模式 养内置医模式 多维健康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路定珍 王萱萱 +1 位作者 胡丹 陈家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3-1108,共6页
背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措施的开展已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载体,要实现社区首诊,重点在于社区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城市地区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探讨... 背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措施的开展已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载体,要实现社区首诊,重点在于社区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城市地区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探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372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使用课题组既往开发的基层医生卫生服务能力体系指标,选取其中医疗服务部分的指标为依据设计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处置,医疗服务协同,社区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等5个方面的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具备情况。结果:共回收问卷2473份,将涉农区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从本次调查中剔除101份,实际参与分析问卷为2372份,问卷有效率为95.91%。2372名社区医生中,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占67.7%(1606名),其次是大专学历,占24.6%(583名)。年龄以30~44岁为主,共1391名占58.6%。有1860名(78.4%)、1686名(71.1%)、1400名(59%)1276名(53.8%)、1330名(56.1%)社区医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处置,医疗服务协同,社区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方面,社区医生在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方面尤其是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能力、社区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等能力具备方面相对薄弱。结论:我国社区医生队伍素质总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具备情况较好,社区医生医疗服务存在短板与不足,各地区应从完善政策和加强培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板”集中“补钙”,使其能承担起社区医疗服务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区 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能力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基于医疗机构的考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雨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0,94,共4页
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并以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结合在医疗机构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调查设计和方法,并进行了调查结果... 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并以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结合在医疗机构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调查设计和方法,并进行了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探讨了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现状、趋势、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档案信息化 数字化 医疗机构 协同创新 健康管理 数据挖掘 知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亚琳 刘力滴 +4 位作者 陈正勇 刘长明 杨梓钰 曹毅 廖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4302-4307,共6页
背景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研究显示,医联体建设可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各整合要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基层医... 背景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研究显示,医联体建设可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各整合要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并探究医联体背景下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结构化问卷对成都市参与了医联体建设的3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员配置、门诊和住院服务、医联体建设情况等,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放及回收问卷。以在岗职工数、注册全科医生数、床位数、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病床使用率6项指标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采用秩和比法将381家机构的服务能力分为3档,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3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位在岗职工数为54(48)人,中位注册全科医生数为4(8)人,中位床位数为50(50)张,中位门急诊人次为49460(60317)人次,中位入院人次为1440(2071)人次,中位病床使用率为68.43%(45.18%)。依据秩和比,服务能力被评价为好、中、差的机构分别有61家(16.0%)、260家(68.3%)、60家(15.7%)。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建筑面积及与医联体内机构合作开展教学查房、远程读片情况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好,机构建筑面积及医联体帮扶方式中的教学查房、远程读片会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服务能力 影响因素分析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姜晓利 彭海波 +8 位作者 许凌烽 徐娜 尹呈良 孟文奇 柳松艺 尹文强 陈钟鸣 马东平 于倩倩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1237,共7页
背景2016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54... 背景2016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5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共4000名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首诊性维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的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8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8%。其中,乡镇卫生院签约居民为2086名(5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773名(45.9%);三个地区的首诊性维度总得分为3.49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您的签约机构周六、周日开门吗”(3.74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在非营业期间,如果您在晚上生病了,您的签约机构会有医生或护士出诊吗?”(3.0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机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身体健康、是否确诊慢性疾病是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较好,但还需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引导签约居民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通过明确非工作日出诊流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平台建设、发挥医疗保障制度杠杆作用等措施推动居民基层首诊,进而提升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首诊性 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办与民办差异视角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园 董晶晶 +1 位作者 连楠楠 刘云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2-828,共7页
背景近几年,关于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缺乏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评价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方法2020... 背景近几年,关于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缺乏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评价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陕西省西安市、湖北省宜昌市、浙江省绍兴市共4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共选取25家养老机构老年人1106名。通过SERVQUAL模型构建包含可靠性、及时性、保障性、规范性、移情性5个维度和15项二级指标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计算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满意度综合评价值分别为41.66、38.82分,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5项二级指标评分均在40.00分以上,民办养老机构13项二级指标评分在40.00分以下。结论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规范性、移情性维度评分差异较大,可靠性、及时性、保障性维度评分差异较小,这为发现不同维度下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问题、促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卫生保健差异 卫生系统机构 医养结合服务 公办机构 民办机构 卫生设施 私立 SERVQUAL模型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及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现状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录玲 刘素珍 李航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9,共7页
背景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就医需求多样化及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居家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居家医疗服务,四川省作为老年医疗居家护理服务的试点地区,当前开展主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讨机... 背景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就医需求多样化及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居家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居家医疗服务,四川省作为老年医疗居家护理服务的试点地区,当前开展主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讨机构状况及服务开展现状十分必要。目的调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及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居家医疗的规范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7个城市、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该机构的一般资料、人力资源、居家医疗开展情况及阻碍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结果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职医务人员10~316名,中位数为40(40)名;医务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的平均比重为(84.9±11.3)%;初级及以下职称医生占比的中位数为45.5%(24.2%),初级及以下职称护士占比的中位数为71.9%(34.2%);医护比为0.43~2.63,平均为(1.44±0.50)。机构不同所在地与是否参与等级医院评审、有兼职医护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不同服务区域与机构名称、是否参与等级医院评审、有住院床位、医护占比、医护比、医护职称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1所(82.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开展居家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对居家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一定影响(P<0.05)。26所(5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医疗服务时长<3年,31所(60.8%)机构服务最多的对象为≥60岁的老年慢病患者,35所(68.7%)工作量≤1~2 d/周,服务途径以家庭医生签约为主(98.0%)。开展居家医疗服务阻碍因素排名前三的是人力资源不足、无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状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区域有所差别。居家医疗服务在四川省开展较广泛,但在服务形式、服务时间、工作量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建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重视目前面临的问题,完善居家医疗服务相关标准和规范,重视慢病管理和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居家护理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资源 居家医疗服务 卫生服务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帆 徐晓珊 苏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6,共6页
分析中国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形成原因,并对该制度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孕育与萌芽、确立与初创、巩固与发展三个阶段,并从行政任务、主体利益、传统文化、技术革新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发展... 分析中国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形成原因,并对该制度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孕育与萌芽、确立与初创、巩固与发展三个阶段,并从行政任务、主体利益、传统文化、技术革新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发展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有益经验,得出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健康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协同治理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和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医疗卫生服务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于本海 高英俏 张东风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分析2013-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探究环境因素对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数据,在剔除人均地区生产... 目的:分析2013-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探究环境因素对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数据,在剔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总抚养比和政府卫生支出影响后,评价其效率。结果:三阶段DEA测算得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为0.837、0.948、0.882,综合效率地区排名表现为中部(0.946)>东部(0.919)>西部(0.764)>东北(0.638),Malmquist指数测得2013-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各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技与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医疗水平较低的地区应通过改善人才培养与医疗资源配置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DEA 服务效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MALMQUIST指数 卫生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临桂医共体建设中资源-医疗-医保系统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继宏 劳颖谦 +4 位作者 谢福生 唐宇婷 杨兆城 郭振友 刘梦青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测量广西临桂医共体的资源-医疗-医保系统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其建设实效与改革经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医共体2018年~2022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监测系统”部分填报数据,采用CRITIC赋权法和复合系... 目的:测量广西临桂医共体的资源-医疗-医保系统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其建设实效与改革经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医共体2018年~2022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监测系统”部分填报数据,采用CRITIC赋权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量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提供与医保基金使用子系统有序度和医共体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医疗服务提供子系统有序度从2018年0.12027增长到2022年0.27731,医疗资源配置和医保基金使用子系统有序度均呈现改革前(2020年)下降改革后上升趋势,2022年医疗资源配置子系统有序度最低(0.18245),医疗服务提供子系统有序度最高(0.27731),2018年~2022年医共体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从无序(协同度<0)向有序(0<协同度<0.3)发展趋势。结论:县域内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均呈现不同程度提升,但医共体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低度协同阶段,需加强医共体运行制度执行合力与协同效应提升子系统间协同发展水平,促进医共体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服务能力 制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普及水平能够提高我国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吗?
13
作者 翟金龙 傅书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5-1228,1301,共5页
目的:研究互联网普及水平与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27个省份面板数据(除北京、上海、天津和西藏),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 目的:研究互联网普及水平与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27个省份面板数据(除北京、上海、天津和西藏),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并利用半参数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11~2022年乡镇医疗机构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率与技术进步率均值分别为1.00、0.99和1.01;全国和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水平对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偏导图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水平对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偏导图为“倒U”型。结论:我国各地区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呈现较大差异,互联网普及水平对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水平 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半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53
14
作者 彭博 张鹏俊 +6 位作者 吴司南 张勇 谭玲玲 许扬 杨汀 杨国儒 王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13-1520,共8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潍坊市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13家。由纳入机构的负责人填写网络问卷,内容包括该机构对慢性呼吸...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潍坊市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13家。由纳入机构的负责人填写网络问卷,内容包括该机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糖尿病、高血压的筛查、健康档案建立(建档)、随访、健康教育、医务人员管理培训情况。计算不同类型慢性病在各管理环节中的开展机构比例,并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情况与糖尿病、高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27.1%(13/48),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2.1%(1/48)、4.2%(2/48),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4.6%(7/48),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4.6%(7/48)、16.7%(8/48)、0,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2.5%(6/48)、4.2%(2/48),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11.4%(47/413),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3.9%(16/413)、3.6%(15/413),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6.8%(28/413)、4.1%(17/413),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1.4%(47/413)、10.9%(45/413)、5.8%(24/413),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5.3%(63/413)、10.9%(45/413)、3.1%(13/413),亦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相比,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管理开展范围较小。建议全面开展基层医生专业教育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及肺功能检查,广泛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继续加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呼吸系统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涵 吴炳义 董惠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分析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6个地级市37所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公办公营、民办民营和公办民营),在各...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分析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6个地级市37所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公办公营、民办民营和公办民营),在各类型养老机构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1 158例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山东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需求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生活照料需求、健康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心理归属、价值需求和养老机构基本信息7个项目。本研究选取的指标主要来源于一般情况、健康需求和养老机构基本信息3个项目。结果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曾从事职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13.1%,152/1 158)老年人所属养老机构未配备医务人员,其中7.0%(81/1 158)是公办公营,3.7%(43/1 158)是民办民营,2.4%(28/1 158)是公办民营。40例(3.5%,40/1 158)老年人所属养老机构未配备护理人员,其中2.2%(25/1 158)是公办公营,1.3%(15/1 158)是公办民营。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配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配备率低于民办民营、公办民营养老机构(P<0.05)。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过去1年内体检次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需求:29.4%(340/1 158)的老年人很希望体检,52.8%(612/1 158)的老年人希望体检,17.8%(206/1 158)的老年人表示不太关心。拿药地点:66.7%(772/1 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内诊室拿药,33.3%(386/1 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外的药房或医院拿药。住院地点:50.7%(587/1 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内住院,49.3%(571/1 158)的老年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外的医院住院。结论医疗资源配置在不同类型养老机构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需求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养老机构应该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实现"医养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医疗服务 卫生服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自由就医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研 唐文熙 +2 位作者 孙晓伟 胡瑞 张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8-680,共3页
通过回顾我国居民自由就医政策的实施与发展,探讨居民自由就医政策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居民自由就医促使了医疗机构的大规模的个体化发展,促使居民趋高就医,降低了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而随着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的开展,居... 通过回顾我国居民自由就医政策的实施与发展,探讨居民自由就医政策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居民自由就医促使了医疗机构的大规模的个体化发展,促使居民趋高就医,降低了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而随着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的开展,居民的自由就医不利于医患沟通的稳定,不利于整合服务路径的管理。居民就医流向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居民对整合卫生服务的理解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效果的体现,居民会逐步转变就医理念,从而理性顺序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就医 医疗机构 卫生服务体系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黎晓奇 张新庆 +2 位作者 高文慧 秦太铮 李红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8-490,共3页
为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对14个省份的基层医疗机构法定负责人、基层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5816份,并组织专家对10个省份开展了实地调研。调查表明,无论是东部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 为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对14个省份的基层医疗机构法定负责人、基层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5816份,并组织专家对10个省份开展了实地调研。调查表明,无论是东部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正稳步推进,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均等化。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基层技术人才缺乏,资源分布不均等,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标准化建设效果的发挥。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发展机制,合力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完善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标准化建设 卫生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现状分析——基于经常性卫生费用视角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洁 李媛媛 +5 位作者 李菁 王佩 万健 张利英 张曼萍 卞淑芬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现状。方法:以天津市2017年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为基础,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费用概况、筹资结构、功能流向和受益人群。结果:2017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为71.50亿元,占全... 目的:分析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现状。方法:以天津市2017年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为基础,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费用概况、筹资结构、功能流向和受益人群。结果:2017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为71.50亿元,占全市经常性卫生费用的9.83%;其中,治疗服务费用占78.33%,主要依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案进行补偿;预防服务费用占21.67%,主要依靠政府方案进行补偿。结论:政府落实投入责任,群众基层就医负担大幅减轻;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成效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常性卫生费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本医疗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估标准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锦泉 张丹 +4 位作者 林汉城 赵志广 逯建华 单复香 曾华堂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2期24-27,共4页
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或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基于此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估标准进行了探讨。该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指标,内容包括基础质量、过程质量和终末质量... 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或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基于此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估标准进行了探讨。该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指标,内容包括基础质量、过程质量和终末质量。基础质量评价要素包括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人员及岗位培训、经费保障及管理等。过程质量评价要素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传染病报告、监测与管理,预防接种服务,死因监测与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与管理,职业病报告与管理,精神疾病报告与管理,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妇女儿童保健等。终末质量为上述评价要素的服务效果。根据标准深圳市于2010年对随机抽查的8家医疗机构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公共卫生服务 质量评估 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现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荣 金曦 +2 位作者 杜立燕 胡文玲 汪金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年第10期66-70,共5页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提供及服务能力,了解不同类别助产机构服务特点、优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地市,对44个地市全部助产服务机构(3021所)2008—2010年产科服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文仅对农村地...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提供及服务能力,了解不同类别助产机构服务特点、优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地市,对44个地市全部助产服务机构(3021所)2008—2010年产科服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文仅对农村地区(县和县级市)助产机构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了2494所机构。在全部助产机构分娩的新生儿中,县级综合性医院占38.5%,县妇幼保健院占21.8%,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31.7%。有35.0%的助产机构不能提供基本产科服务,21.7%仅能够提供基本产科服务,仅43.2%的机构能够提供综合产科服务。仅60%左右的县级机构和14.6%的基层医疗机构能24小时提供6种产科相关急救服务。全部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病例中,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占18.3%。孕产妇死亡以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最高,占54.3%。结论:县级综合性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是农村地区助产服务的主要力量。农村地区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应当加强对基层助产机构的管理,杜绝其超范围执业。明确各类助产机构功能定位,加强机构之间协作,建立农村地区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医疗卫生机构 助产机构 产科 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