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输注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死亡率的影响:一项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研究
1
作者 齐霜 刘鹏飞 +1 位作者 李天佐 乔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对短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IMIC)-Ⅳ数据库筛选脓毒症休克患者2697例,筛选标准为Sepsis 3.0标准。根据入ICU后24 h内的液体复苏早期是否接受白蛋白输注治疗,将...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对短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IMIC)-Ⅳ数据库筛选脓毒症休克患者2697例,筛选标准为Sepsis 3.0标准。根据入ICU后24 h内的液体复苏早期是否接受白蛋白输注治疗,将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两组:白蛋白组(n=598)和非白蛋白组(n=2099)。白蛋白组接受白蛋白输注及其他常规治疗;非白蛋白组不输注白蛋白,仅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入ICU后28 d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入ICU后90 d死亡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白蛋白组比较,白蛋白组入ICU后28 d死亡率明显降低(OR=0.771,95%CI 0.618~0.961,P=0.021),两组入ICU后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2,95%CI 0.690~1.053,P=0.138)。亚组分析显示,与非白蛋白组比较,血乳酸<4.6 mmol/L(OR=0.681,95%CI 0.487~0.952,P=0.025)、血尿素氮<9.1 mmol/L(OR=0.677,95%CI 0.461~0.996,P=0.048)或SOFA<8.5分(OR=0.596,95%CI 0.383~0.925,P=0.021),白蛋白组入ICU后28 d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与不输注白蛋白比较,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可降低入ICU后28 d死亡率,但90 d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白蛋白 液体复苏 死亡率 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IV构建及评估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严丹阳 谢茜 +3 位作者 付翔杰 徐道妙 李宁 姚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IV,MIMIC-IV)中选取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全子集回归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构建预测模型的变量。分别用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共纳入14240例脓毒症患者,28 d和1年病死率分别为21.45%(3054例)和36.50%(5198例)。高龄、女性、高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高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SAPS II)、心率快、呼吸频率快、脓毒症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高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长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高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由PT、呼吸频率、体温、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脏疾病、脓毒症休克、SAPS II及年龄8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28 d和1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717(95%CI 0.710~0.724)和0.716(95%CI 0.707~0.72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及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MIMIC-IV建立的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患者预后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近期和远期死亡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发生早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舒 许珊 +1 位作者 秦开秀 罗盛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3-969,共7页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emoglobin/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atio,HRR)与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监护...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emoglobin/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atio,HRR)与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监护数据集(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Database,MIMIC)-Ⅳ中所有CABG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2组。比较分析2组一般资料,并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HRR对CABG术后AKI风险的预测价值。亚组分析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结果:共5 623例患者纳入研究,AKI组4 342例,非AKI组1 281例。AKI组患者入院时HRR水平明显低于非AKI组(P<0.001)。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HRR是预测CABG术后AKI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OR=0.92,95%CI=0.88~0.96,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在模型Ⅲ中(调整潜在混杂因素),HRR水平降低仍然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发现HRR与AKI发生的相关性在大多数协变量中相似。结论:低HRR水平是CABG术后AKI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手术 急性肾损伤 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 相关性研究 重症监护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