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渔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龙腾 高宏泉 刘子飞 《农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7-63,共7页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各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实施渔村振兴战略等促进渔民增收振兴渔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民 家庭收支结构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增收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海燕 李志荣 李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18-4921,共4页
介绍了北京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促进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增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村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志娟 顾馨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70-8271,8289,共3页
以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村农民增收模式为例,探索实现农民增收机制,主要内容: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自我保护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三化"并举、"三品"联创的现代高效农业,建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产业机制... 以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村农民增收模式为例,探索实现农民增收机制,主要内容: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自我保护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三化"并举、"三品"联创的现代高效农业,建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产业机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渌阳湖村 农民增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与建议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佳 芦千文 +1 位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4期47-50,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受到的影响较大,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农业经营性收入与耕作周期相关,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影响程度高于小农户。农村非农产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经营餐饮、零售、住宿、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农村居民户经营收入减收风险较大。对此,论文提出了减轻疫情影响、确保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村居民收入 稳定增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业机械化、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韦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82-384,共3页
广西是一个传统的西部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却始终处于欠发达状况。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城镇化程度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文章还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 广西是一个传统的西部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却始终处于欠发达状况。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城镇化程度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文章还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城镇化发展使农民增收的对策,提出通过农业机械化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城镇化发展促使农民收入实现稳定性、持续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城镇化 农民增收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互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明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408-21411,共4页
立足农民中心视角,从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受教育水平、组织化程度及品牌化意识4个方面系统分析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理;并以湖南湘西自治州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联度及互动作用进... 立足农民中心视角,从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受教育水平、组织化程度及品牌化意识4个方面系统分析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理;并以湖南湘西自治州为例,通过建立数量模型,对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联度及互动作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商品流通业 农民增收 互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竹业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 被引量:5
7
作者 蒋三乃 《世界竹藤通讯》 2004年第2期36-40,共5页
在调查近年来中国竹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增加农民收入中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几年来竹业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竹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竹林资源培育、竹产业化开发、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中国竹业发展的对策... 在调查近年来中国竹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增加农民收入中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几年来竹业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竹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竹林资源培育、竹产业化开发、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中国竹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竹业经济 发展现状 农民收入 资源培育 产业化开发 政策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金融视角
8
作者 邓平 《当代经济管理》 2008年第6期54-56,共3页
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收入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多元问题。文章作者从金融发展视角提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路,主要包括:加大支农贷款力度,改进支农方式;加大金融对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支持... 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收入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多元问题。文章作者从金融发展视角提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路,主要包括:加大支农贷款力度,改进支农方式;加大金融对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支持;加大金融对农村企业的金融支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金融发展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冲击与农村居民增收稳定性--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芦千文 崔红志 刘佳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9,共10页
推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需要了解农村居民增收的稳定性程度以及潜在风险所在。文章以线上调研数据为依据,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实例,揭示了农村居民增... 推动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需要了解农村居民增收的稳定性程度以及潜在风险所在。文章以线上调研数据为依据,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实例,揭示了农村居民增收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农村居民增收的潜在风险,认为农村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短板、农民工低持续就业能力的短板、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短板、农村经营服务保障短板是导致农村居民增收潜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村居民收入 持续增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制度转型若干问题探讨
10
作者 刘世庆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0年第6期17-19,共3页
平稳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已成为当前关系我国改革开放成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头等大事 ,笔者对此进行了三方面讨论。指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渐进式”方式 ,逐步完成从过去的现收现支向先积累后使用的制度转型 ,这一过程... 平稳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已成为当前关系我国改革开放成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头等大事 ,笔者对此进行了三方面讨论。指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渐进式”方式 ,逐步完成从过去的现收现支向先积累后使用的制度转型 ,这一过程的突出矛盾现在集中爆发为社会保障基金严重不足。而关于社会保障基金补偿的依据 ,作者认为 ,不仅是人们现在基本认同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利润上交国家从而造成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欠帐 ,从更根本的角度看 ,更应该归结为现收现支向先积累后使用的体制转型所致。“欠帐”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职工 ,而且包括集体职工和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支 保值增值机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业创造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探索
11
作者 覃巍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探寻建立基于就业创造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基于就业创造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展开了分析,...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探寻建立基于就业创造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基于就业创造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展开了分析,并指出了建立基于就业创造的农民增收长效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确保农民拥有同样的市场机会、建立农村法律保障体系、建立符合就业创造需要的农村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304就业创造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促进消费内生性增长
12
作者 郑必清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8,共5页
同任何事物的成长一样,消费增长有它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欲望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使二者的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工资份额可能会给企业增加一些压... 同任何事物的成长一样,消费增长有它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欲望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使二者的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工资份额可能会给企业增加一些压力,但这是良性压力,企业应很好地加以运用,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发展潜力。是消费增长的内生力。要遏制当前消费率继续下滑的趋势,提高居民消费率和社会最终消费率,从内生性角度而言,就是要着力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为此,应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内生性增长 居民收入 工资增长机制 良性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增收的影响路径与效果研究——基于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的调查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铭昊 刘强 +4 位作者 吴伟光 高一江 潘灵强 周凯 秋植炜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54,共13页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带动作用"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直接增收效果分别为73.2%和126.8%,工资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7.3%和120.4%,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6.6%和120.9%;(2)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作用"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1.5%和3.3%,工资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7.5%和9.6%,技术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8.2%和9.2%;(3)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直接影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2.9%和9.2%。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和引导小农参加各种形式的林业经营组织,构建并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2)强化林业技术培训和小农受教育程度,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3)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小农增收 增收路径 利益联结机制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高原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成 赵占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0-252,共3页
马铃薯是青海省湟中县在高原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一直沿用的畜耕人工手溜的落后种植方式,存在着投工多、效率低、产量低、收入少等问题。为此,湟中县试验推广了高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创... 马铃薯是青海省湟中县在高原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一直沿用的畜耕人工手溜的落后种植方式,存在着投工多、效率低、产量低、收入少等问题。为此,湟中县试验推广了高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适应高原地区特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实施要点,取得了提高效率、节种节肥、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马铃薯 机械种植 技术要求 增产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灌溉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农民增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平 李瑾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6,共3页
我国现有1.2亿hm^2的耕地,其中可灌溉耕地面积为5600万hm^2,可灌溉耕地生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分别占全部总产量的75%和90%,农业灌溉的发展对于较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存在... 我国现有1.2亿hm^2的耕地,其中可灌溉耕地面积为5600万hm^2,可灌溉耕地生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分别占全部总产量的75%和90%,农业灌溉的发展对于较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存在着产权模糊,政府管理成本高,投资渠道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顺,浪费严重等缺陷,针对于此,提出了加快灌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灌溉领域的公私合作,完善水价形成和水费征管机制,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及其效益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涛 王广胜 闫建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9-54,共6页
从忻州地区多年来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的实际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发展机械化桔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的必要性技术要求及综合效益。对其增产增收机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技术效益的主要因素和解决的关键措... 从忻州地区多年来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的实际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发展机械化桔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的必要性技术要求及综合效益。对其增产增收机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技术效益的主要因素和解决的关键措施,得出结论: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一项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粉碎 直接还田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泽浩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第4期10-13,共4页
分析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界定农业产业化与农民收入的内涵;分析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提出了构建利益分配机制与运转约束机制、运用农业科技降低农... 分析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界定农业产业化与农民收入的内涵;分析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提出了构建利益分配机制与运转约束机制、运用农业科技降低农业成本、延长产业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增收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广州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启华 邓艳 +1 位作者 许丽萌 谢丽娟 《南方农村》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广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农民收入的四大特征,指出了农民增收面临的六大障碍,提出了建立广州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光利 刘骏 +4 位作者 李林峰 张金霞 王士苗 王金艳 周晓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43-44,共2页
从研究概况、增收机理、配套措施等方面对焦作市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宽窄行 探墒沟播技术 研究概况 增收机理 配套措施 河南焦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