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电商持续赋能间接参与农户的增收机制
1
作者 关昕 胡志全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61,共12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农村电商对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间接参与电商视角,利用陕西、贵州、江苏、山东、河北、安徽6省609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农村电商对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间接参与电商视角,利用陕西、贵州、江苏、山东、河北、安徽6省609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基准回归、中介效应两步法,检验农村电商对未通过电商销售产品的农户是否具有溢出效应,探究农村电商助推间接参与电商农户的增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对间接参与农户仍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不具备电商销售技能的农户可通过与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缔结合作关系的方式间接参与电商,进而享受数字红利。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电商通过规模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整合、促进非农就业与降低滞销风险三种方式,提升间接参与电商的农户家庭收入。按区域看,间接参与电商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河北省、山东省等传统农区尤为显著,对河北省农户的增收效应最强,对江苏省和陕西省农户没有直接影响。按收入类型看,间接参与电商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工资性收入提升效果最明显,对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提升效果最弱。鉴于此,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户增收,需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辐射带动机制,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完善农业规模化经营制度,保障土地流转,提升电商服务能力;实施区域适配政策,优化农产品利润分配;激活财产性收入提升潜力,提高非农就业能力,优化多元收入增长机制;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扶持与示范引领,建立农户电商转型赋能机制,助力间接参与农户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间接参与 溢出效应 增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村居民增收——异质性、传导机制与政策协同
2
作者 杨亚娟 徐嘉杰 李睿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I0065-I0068,共11页
鉴于农村居民增收在三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借助2011—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扎实地推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 鉴于农村居民增收在三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借助2011—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扎实地推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这一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对不同来源类别的收入有着显著差异,其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对工资性收入更为显著,而在中西部、对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作用则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民增收的驱动途径主要通过提升非农就业水平、缓解涉农融资约束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以实现。结合宽带中国的实施,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协同是提升金融科技驱动作用的重要外部条件,政策协同配合能够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在金融帮扶和科技溢出等方面的驱动作用,从而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更为良好的金融环境。研究结果对评估金融科技发展对经济的推动效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并为提升农村居民增收手段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农村居民 收入增加 机制分析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农民稳定增收——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80,共14页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研讨数字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的关系至关重要。利用2014—2021年中国2377个县域的宏观数据以及2022年四川省微观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民稳定增收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第一,自2020年后,中国农民稳定增...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研讨数字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的关系至关重要。利用2014—2021年中国2377个县域的宏观数据以及2022年四川省微观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民稳定增收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第一,自2020年后,中国农民稳定增收具有波动趋势,且区域、省域与县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稳定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依然任重道远。第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欠发达县域的农民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新途径。第三,数字经济借助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与移动支付的普及,间接赋能产业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第四,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民稳定增收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将产生差异化的经济效应。结合研究结论,以深化东西部协作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改革举措,能够夯实中国数实融合中的产业增收道路,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苏艳红 黄国勤 +1 位作者 刘秀英 刘隆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分析了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并从间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农田减灾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其增产增收的机理。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玉米 大豆 间作 增产增收 效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油菜茬玉米净作机械化播种机械选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池忠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61-1264,共4页
为了研究丘陵区玉米机械化播种的可行性和选择适宜的机械进行播种生产,试验选择丘陵区油菜茬收获后净作夏玉米,在免耕和旋耕播种的模式下比较4种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生产。结果表明:在免耕模式下,带脚助力播种机播种效率高,比CK1增产5.... 为了研究丘陵区玉米机械化播种的可行性和选择适宜的机械进行播种生产,试验选择丘陵区油菜茬收获后净作夏玉米,在免耕和旋耕播种的模式下比较4种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生产。结果表明:在免耕模式下,带脚助力播种机播种效率高,比CK1增产5.07%,节本增效1111.2元/hm2。在旋耕模式下,播种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动力播种机>手推式播种机>带脚助力播种机>电子精量播种机。电子精量播种机播种比CK2增产4.03%,节本增效895.65元/hm2;带脚助力播种机播种增产2.97%,节本增效873.60元/hm2;手推式播种机播种增产1.25%,节本增效626.25元/hm2;动力播种机播种减产2.49%,节本增效431.2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效率 效益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安徽省农民增收贡献率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汪洋 刘东林 +5 位作者 刘涛 曹成茂 程银彬 李诚 张勇 常志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3-410,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得出安徽省2005~2015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11项指标,并查阅统计年鉴得到与指标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有无比较法和柯布... 【目的】定量分析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归纳得出安徽省2005~2015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11项指标,并查阅统计年鉴得到与指标相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有无比较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分别测算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收的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同时引入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运用SPSS 22.0和Eviews 8.0具体分析2005~2015年安徽省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并确定生产函数模型。【结果】2005~2015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直接贡献率稳定在9.50%左右,最高年份贡献率达10.25%,2010~2015年和2006~2015年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25.22%和29.40%,证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建议】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建立新型农业机械维修体系,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增收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贡献率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的交互动态响应分析——基于吉林省统计核算数据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玉波 杨淑杰 +1 位作者 邬伟三 许清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1998—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 为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1998—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别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8345,关系比较密切;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会上涨1.4561%;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为更好地促进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增收 灰色关联分析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及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忠林 韩立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机制作用与政策推动的结果,目前正呈现出流转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动机现代化的特点。从国内各地的实践看,土地流转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流转中的交易成本,推动了流转市...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机制作用与政策推动的结果,目前正呈现出流转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动机现代化的特点。从国内各地的实践看,土地流转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流转中的交易成本,推动了流转市场体系的形成,减少和控制了流转双方的矛盾纠纷。同时,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实践还阐释了它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现行土地制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布局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市场机制 规模经营 粮食安全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 被引量:51
9
作者 白人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对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 ,要抓好 5个结合 ,即推进农... 对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提出农民增收的根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 ,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 ,要抓好 5个结合 ,即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结合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调控力度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中国 产业结构调整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渔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龙腾 高宏泉 刘子飞 《农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7-63,共7页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各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实施渔村振兴战略等促进渔民增收振兴渔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民 家庭收支结构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增收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原因从收入分配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汪同三 蔡跃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0-25,43,共7页
当前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根源是现行收入分配机制中存在的扭曲。从宏观层面,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高储蓄率,而高储蓄率必须由高投资和高净出口来平衡支撑。从微观层面,初次分配中高利... 当前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根源是现行收入分配机制中存在的扭曲。从宏观层面,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高储蓄率,而高储蓄率必须由高投资和高净出口来平衡支撑。从微观层面,初次分配中高利润、低工资的局面和企业自身的逐利动机共同推动了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这种格局必将长期带来产能过剩、产业逆向选择等不良后果,最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利用相关宏观指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对上述观点提供了数据和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经济运行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机制 消费储蓄结构 投资膨胀 净出口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海燕 李志荣 李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18-4921,共4页
介绍了北京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促进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机理探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谋洲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7-161,共5页
乡村旅游被普遍看作乡村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然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同样面临许多限制条件。要使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的本地化、... 乡村旅游被普遍看作乡村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然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同样面临许多限制条件。要使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促进乡村旅游的本地化、加强乡村旅游的组织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乡村旅游的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民 增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共同富裕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25
14
作者 涂圣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5,共12页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缩小城乡差距更具现实紧迫性,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民收入的总量增速、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持续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健...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缩小城乡差距更具现实紧迫性,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民收入的总量增速、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持续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面临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不畅、“统分结合”制度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农民增收潜能、农民收入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家庭非经营性支出增长过快、外部冲击加大等障碍和挑战。为此,应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倍增为主攻方向,构建起成长性、安全性、均衡性“三位一体”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强化惠农政策协同效应、要素改革富民效应、先进技术赋能效应、社会保障兜底效应、城乡一体融合效应,畅通产业振兴促增收、壮大集体促增收、深化改革促增收、优化补贴促增收等路径,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水平的同时有效化解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共同富裕 增收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增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村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志娟 顾馨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70-8271,8289,共3页
以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村农民增收模式为例,探索实现农民增收机制,主要内容: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自我保护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三化"并举、"三品"联创的现代高效农业,建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产业机制... 以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村农民增收模式为例,探索实现农民增收机制,主要内容: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自我保护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三化"并举、"三品"联创的现代高效农业,建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产业机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渌阳湖村 农民增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探讨及验证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陆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5-30,共6页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的根本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 ,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并得出最终结论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农民就业竞争力 ,推进农...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的根本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 ,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并得出最终结论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农民就业竞争力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非农收入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民收入 农村劳动力 中国 农民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与建议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佳 芦千文 +1 位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4期47-50,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受到的影响较大,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农业经营性收入与耕作周期相关,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影响程度高于小农户。农村非农产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经营餐饮、零售、住宿、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农村居民户经营收入减收风险较大。对此,论文提出了减轻疫情影响、确保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村居民收入 稳定增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翻番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人朴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新形势下破解农民增收困难,必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当前,农民增收正由依赖人畜力向依赖农机转变,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农机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和带头人,也是农村居民收入较... 新形势下破解农民增收困难,必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当前,农民增收正由依赖人畜力向依赖农机转变,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农机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和带头人,也是农村居民收入较高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增收 改造传统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业机械化 增加农民收入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彦红 严霖元 刘云 《中国农机化》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土地要规模经营,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体制要求,在政府大力扶持下,走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经济性 市场化 社会化 集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方向 创新机制 实现超级稻研究和推广的新跨越 被引量:3
20
作者 危朝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3-64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科学家吸取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超高产育种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利用相结合"的中国超级水稻育种技术路线,获得一批超高产水稻育种材料,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科学家吸取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超高产育种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利用相结合"的中国超级水稻育种技术路线,获得一批超高产水稻育种材料,并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新品种。中国超级稻今后发展要转变观念,科学把握超级稻的发展方向。发展超级稻主要是提高中国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以超级稻带动全国水稻的增产增收,带动水稻生产向高产、优质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分稻区组建多学科、多单位联合协作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完善研究协作机制,要创新示范推广工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要整合资源,努力发挥项目的综合优势和叠加效应,实现超级稻研究和推广的新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创新机制 高产优质 增产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