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2
作者 谢晔 孙晟轩 +1 位作者 沈光思 周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Dubberley B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双螺纹螺钉(Herbert螺钉)或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的肱骨小头-滑车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94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4.2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B型65例,IIB型52例,IIIB 19型例。手术采用切开复位行单纯Herbert螺钉内固定或LCP固定。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内外旋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0~46个月(平均28.6个月)。LCP组手术时间较Herbert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伸直角度、屈肘角度、前臂旋转功能Herbert组优于LCP组,MEPS LCP组较Herbert组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B型,采用外侧或后侧入路,螺钉及钢板均可选择。对于IIB型以及IIIB型,后侧入路更具优势,钢板可提供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Dubberley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螺钉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术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林苏滨 孙晟轩 +1 位作者 周海斌 谢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优劣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优劣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评估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同时,综合分析近5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肘关节镜下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优劣进行探讨。结果 共纳入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获得了满意的复位和愈合。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3个月和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VAS评分和DASH评分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包括2例肘关节功能受限,均经过康复治疗得到缓解。文献综述显示,肘关节镜下治疗Mai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微创、减少软组织损伤、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部分复杂性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其疗效有限。结论 肘关节镜下治疗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和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患者术后康复的管理。此外,对于复杂性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应进行合理的手术选择和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镜 桡骨头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崔伟 孙育良 +3 位作者 刘婧 顾韬 石华刚 邓轩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1月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臂引导下置入通道螺钉。结果置入通道螺钉75...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1月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在C臂引导下置入通道螺钉。结果置入通道螺钉75枚,其中骶髂螺钉36枚,逆行耻骨支螺钉39枚。每枚骶髂螺钉透视(32.2±4.6)次,每枚耻骨支螺钉透视(40.3±11.7)次,手术时间(154.2±43.8)min,术中出血量(30.5±8.7)ml。均无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1例术后耻骨支螺钉钉道感染,清创取出内固定。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2±3.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8%(30/32)。CT判断螺钉穿透0级73枚,1级1枚,2级1枚。32例随访6~42个月,(16.3±6.1)月,按Majeed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9%(31/32)。结论经皮骶髂螺钉联合逆行耻骨支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操作容易,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折内固定 骨钉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头加压螺钉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
6
作者 符玉亮 曹源 +2 位作者 崔增桢 白梁宇 吕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1,共7页
目的 比较使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70例粉碎性桡骨头颈骨折资料,桡骨颈骨折合并桡骨头碎裂为2块44例,3块26例,其中31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 目的 比较使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70例粉碎性桡骨头颈骨折资料,桡骨颈骨折合并桡骨头碎裂为2块44例,3块26例,其中31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9例解剖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2组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肘关节及前臂运动范围、并发症及再手术原因。结果 2组各1例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行桡骨头置换,其余68例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随访时间20~135个月,平均66.7月,其中<36个月14例,36~60个月18例,>60个月36例。末次随访MEPS评分85~100分,中位数100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P=0.762)。螺钉组旋后优于钢板组(78.5°±5.0°vs.76.2°±4.6°,t=2.010,P=0.049),2组屈、伸、旋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12.9%(4/31) vs. 46.2%(18/39),P=0.003],二次手术率低[6.5%(2/31) vs. 30.8%(12/39),P=0.012],因硬件激惹症状引起的二次手术率低[3.3%(1/31) vs. 25.6%(10/39),P=0.026]。结论 对于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采用钢板及螺钉均可取得良好的长期疗效,螺钉内固定可降低术后二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螺钉 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俊 高辉 +1 位作者 侯鹏程 周江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受伤方式、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情况、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等。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并根据是否出现针道感染、肘内外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分为正常组(84例)和并发症组(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的手术时间为(56.62±8.95)min,术中出血量为(2.34±0.36)mL,住院时间为(4.93±1.15)d。疗效优52例、良33例、可6例、差3例,疗效优良率为90.43%(85/94)。随访期间出现钉道感染4例,肘内翻1例,肘外翻2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僵硬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10/94)。单因素分析显示,BMI、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儿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角骨折外斜线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任雯 向国林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23年10月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9例下颌角骨折,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 目的:探讨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23年10月通过在外斜线上进行内固定治疗的39例下颌角骨折,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合并多发骨折、合并下颌第三磨牙、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咬合关系不佳等因素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6例(15.38%)术后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2例钛钉漂移,2例骨折缝增大,1例内固定折断,1例骨折端错位;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合并多处骨折、术后感染及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佳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在外斜线上固定下颌角骨折失败率仍较高,对于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需要术前仔细评估确定方案,术后注意预防伤口感染,坚持颌间牵引调整咬合,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张永强 叶翔凌 +5 位作者 阮怀敏 谢文冠 林源洵 邝铭业 张志明 黄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其损伤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在临床治疗中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手术标准。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尺骨冠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目的是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利用三维有限... 目的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其损伤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在临床治疗中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手术标准。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尺骨冠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目的是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尺骨冠突骨折模型后,应用相关有限元软件建立T型钢板(A)、L型钢板(B)、拉力螺钉(C)这三种不同内固定术后的模型,予以模拟手术后情况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在加载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骨折线上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节点位移均数表现为C>B>A。结论应用T型钢板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L型钢板及拉力螺钉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尺骨冠突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联合“钢筋混凝土技术”治疗肱骨病理性骨折1例
10
作者 田庆华 吴春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3-80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右肱骨疼痛伴活动不能1个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6.89×10^(12)/L,白细胞总数5.13×10^(9)/L,血小板计数186×10^(9)/L,ALT21 U/L,AST3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右肱骨疼痛伴活动不能1个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6.89×10^(12)/L,白细胞总数5.13×10^(9)/L,血小板计数186×10^(9)/L,ALT21 U/L,AST33 U/L,白蛋白36.82 g/L,尿素氮3.5 mmol/L,肌酐64μmol/L,血钾3.12 mmol/L,血钙2.14 mmol/L,PT11.7 s,APTT33.9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99,D-二聚体0.5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经皮骨成形术 介入内固定术 肱骨病理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梁利川 刘列华 +4 位作者 赵晨 罗磊 李培 高永健 周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辅助引导的观察组的和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的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7~69岁(52.1±8.8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7~69岁(50.9±13.2岁)。两组患者的病例数及男女比例、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行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3d的CT资料,根据Gertzbein-Robbins评分,评价置钉的优良率。记录术前及术后1d、3d、1个月的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0.71±9.52min vs 117.62±16.63min,P<0.05)、术中出血量(67.14±18.75mL vs 139.52±28.01mL,P<0.05)和透视次数(9.14±2.27次vs 18.86±2.86次,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置入150枚螺钉,其中136枚位置优良;观察组共置入126枚螺钉,其中124枚位置优良,观察组螺钉置入优良率更高(98.4%vs 90.7%,P<0.05)。两组术后1d(2.67±0.57分vs4.00±0.70分,P<0.05)、术后3d疼痛VAS评分(1.19±0.68分vs 1.95±0.59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0.76±0.43 vs 1.10±0.53,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的Cobb角(6.08°±1.49°vs 6.09°±1.05°;6.26°±1.46°vs 6.28°±1.14°;6.78°±1.38°vs 6.91°±1.31°)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90.14±1.56)%vs (90.06±1.69)%;(89.62±1.56)%vs (89.44±2.12)%;(88.87±1.72)%vs (88.92±1.88)%]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透视次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机器人辅助 经皮复位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一波 罗张风 +5 位作者 田宇 蒋帅 谢龙辉 邵怡雯 李莉 饶利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D组应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导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曝光次数、影像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3D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01),影像学评价显示,3D组螺钉间距、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夹角平均低于传统组,3D组螺钉分布面积比与螺钉至颈皮质距离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未见股骨头坏死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定位技术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精度和复位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3D打印 数字定位 经皮穿刺导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式的坚固内固定髁突头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13
作者 孙俊辉 蓝朵朵 +5 位作者 王栋 徐瑶 王泽宇 张晨晨 张凯 徐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对3种方式的坚固内固定髁突头部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首先构建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髁突头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单侧向拉力螺钉、双侧向拉力螺钉、侧向拉力螺钉+钛板3种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 目的对3种方式的坚固内固定髁突头部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首先构建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髁突头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单侧向拉力螺钉、双侧向拉力螺钉、侧向拉力螺钉+钛板3种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在相同力学条件时,3种坚固内固定方式下颌骨髁突力学特点及变化情况。结果单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方式下,髁突骨折非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位移分别为71.03 MPa、4.72 mm,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位移分别为78.45 MPa、4.50 mm,骨折缝的最大等效应力为3.27 MPa。双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方式下,髁突骨折非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位移分别为70.52 MPa、4.00 mm,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位移分别72.49 MPa、3.85 mm,骨折缝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33 MPa。侧向拉力螺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方式下,髁突骨折非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位移分别为67.26 MPa、2.66 mm,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位移分别为69.66 MPa、2.50 mm,骨折缝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18 MPa。结论侧向拉力螺钉+钛板坚固内固定髁突头部骨折的方式最为符合生物力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头部骨折 坚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王汉龙 林志成 +1 位作者 吴毅峰 杨声坪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27,共5页
目的 评价身痛逐瘀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于术后... 目的 评价身痛逐瘀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于术后采用常规治疗,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持续治疗时间:5个疗程,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3周,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但B组更低;血浆FIB、D-D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不同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水平比较有差异,其中两组术后1、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术前,术后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术后1个月;B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术后3个月,且B组术后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A组;两组术后1、3、6个月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A组术后3、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且B组术后3、6个月后凸Cobb角均低于A组;术后3个月两组ODI、VAS、RDQ功能障碍评分降低,且B组更低;术后1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相比,B组更高(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身痛逐瘀汤可改善凝血功能及功能障碍,降低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促进椎体生理结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身痛逐瘀汤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下颌骨骨折和口鼻瘘的诊疗
15
作者 文玟 韦雨露 +5 位作者 黄红 涂美丽 李文静 潘艳 王小玲 相亦飞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口鼻瘘是一种由牙周炎所导致的牙科疾病,主要可引起口臭、流脓性鼻液等呼吸道症状。一贵宾犬从高处坠落后出现下巴歪斜、触摸疼痛等症状,经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最终诊断为下颌骨骨折并伴有口鼻瘘。采用下颌骨外固... 口鼻瘘是一种由牙周炎所导致的牙科疾病,主要可引起口臭、流脓性鼻液等呼吸道症状。一贵宾犬从高处坠落后出现下巴歪斜、触摸疼痛等症状,经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最终诊断为下颌骨骨折并伴有口鼻瘘。采用下颌骨外固定术、口鼻瘘修复术进行治疗,术后住院观察期间患犬未出现不良症状。文章对犬下颌骨骨折以及口鼻瘘的手术治疗过程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口鼻瘘 下颌骨外固定术 口鼻瘘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犬右前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
16
作者 刘小凡 刘瑞良 +2 位作者 隋国光 周道 李锦田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对1例因被抛扔导致右前肢桡尺骨远端骨折的患犬,采用内固定的手术进行治疗,从各个方面介绍这个病例的具体情况(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结果表明,该犬采用常州道格Mini骨板,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固定,效果良好,术后第1天该犬就能正常站立、... 对1例因被抛扔导致右前肢桡尺骨远端骨折的患犬,采用内固定的手术进行治疗,从各个方面介绍这个病例的具体情况(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结果表明,该犬采用常州道格Mini骨板,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固定,效果良好,术后第1天该犬就能正常站立、第4天可正常行走,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通过这个病例的研究,证明采用内固定的手术疗法可使骨折更好地愈合、治疗也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罗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安志辉 陈月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065-1207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结合有限切开钛板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结合有限切开钛板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术前术后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ohler、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经皮撬拨手法固定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稳定性可靠,跗骨窦入路较外侧L形切口入路创伤小,可有效避免皮缘坏死和感染的发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钛板固定 复位内固定 “L”形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治疗Sanders ⅢAB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红元 孔德伟 +7 位作者 刘粤 龚璐璐 赵一丁 孔德策 汪嘉琪 王治 杨铁毅 范鑫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1,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不同模型骨块及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在700 N纵向载荷下,两组模型骨块最大位移以及骨块与内固定最大应力均集中于后距关节面内固定与骨折线相交处。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与环形钢板模型骨块整体位移相近。相较于环形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骨块及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更小,位移与应力变化情况更接近完整跟骨模型。结论 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固定时,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两种固定方式均能提供良好稳定性。三维组架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环形钢板,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三维组架螺钉 环形钢板 骨块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向后与后向前螺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天一 侯国进 +5 位作者 周方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田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421,共7页
目的比较三踝骨折手术时后踝骨折前向后与后向前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2年10月因后踝骨折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共376例资料。按骨折块厚度分为2个亚组,小骨折亚组为骨折块厚度<17 mm(螺钉螺纹长... 目的比较三踝骨折手术时后踝骨折前向后与后向前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2年10月因后踝骨折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共376例资料。按骨折块厚度分为2个亚组,小骨折亚组为骨折块厚度<17 mm(螺钉螺纹长度)共167例,大骨折亚组为骨折块厚度≥17 mm共209例。每个亚组根据后踝骨折螺钉内固定方向不同分为前向后组与后向前组,小骨折亚组前向后74例,后向前93例;大骨折亚组前向后88例,后向前121例。对比末次随访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测量术后第1天以及末次随访X线片骨折块在骨折线方向上的位移(Dn)和垂直于骨折线方向上的位移(Dt),计算术后骨折块移位,即末次随访Dn+Dt与术后第1天Dn+Dt之差。结果术后第1天X线显示,小骨折和大骨折亚组前向后组对比后向前组Dn和D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全组随访12~85个月,平均19.3月。在小骨折亚组,术后骨折块移位后向前组[(0.11±0.19)mm]优于前向后组[(0.19±0.21)mm](P=0.011),AOFAS评分也优于前向后组[(80.2±8.4)分vs.(76.2±8.6)分,P=0.003];在大骨折亚组,术后骨折块移位后向前组[(0.11±0.18)mm]与前向后组[(0.12±0.19)mm]无统计学差异(P=0.630),AOFAS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84.1±7.8)分vs.(82.8±7.6)分,P=0.246]。结论后踝骨折前向后与后向前拉力螺钉内固定在复位效果上无明显区别。对于骨折块厚度<17 mm者,后向前固定疗效优于前向后固定;对于骨折块厚度≥17 mm者,前向后固定与后向前固定在疗效上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拉力螺钉 内固定 前向后 后向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