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优选截留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曾祥平 刘杰 +3 位作者 丁文川 曾晓岚 张玉 罗万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对农村农业污水的截留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该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支撑智能化控制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研究在前期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截污治污体系截流井采用基于总磷(... 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对农村农业污水的截留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该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支撑智能化控制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研究在前期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截污治污体系截流井采用基于总磷(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对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截留效果最好的基础上,针对环湖截污治污体系现状条件下,采用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对应的优选截留率进行研究,探讨了重现期和雨峰系数的影响,并就选择性截留后枯、平和丰水年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湖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当干渠发生溢流时,存在优选TP浓度阈值,当截留TP浓度大于等于该阈值的径流时,可以使溢流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最小,此时截留径流量与总径流量的比值即为优选截留率。(2)随重现期的增大,TP浓度阈值的设定值整体呈减小趋势,所截留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减小,优选截留率减小。(3)随雨峰系数增大,TP浓度阈值的设定值增大,优选截留率变化不大。(4)考虑基于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的环湖截污系统截留作用后,滇池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湖系数:枯、平、丰水年COD分别为0.09、0.14、0.23;总氮分别为0.10、0.22、0.31;TP分别为0.07、0.12、0.19,均较不考虑环湖截污系统截留作用时显著降低。(5)采用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在枯、平及丰水年均可有效提升截污干渠末端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浓度,增强处理工艺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选截留率 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 农村农业污水 截污体系 滇池流域 重现期 雨峰系数 入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面风流调控下粉尘双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龚晓燕 童丹丹 +3 位作者 樊江江 彭高高 李珍 赵少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0,共7页
为解决煤矿综掘面局部通风方式下,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不能根据掘进过程实际需求动态调控,造成巷道内粉尘严重积聚的问题,利用流场模拟试验方法,分析获取出风口风流参数变化下粉尘浓度的回归数据,以掘进机司机位置处呼尘及回风侧全尘质... 为解决煤矿综掘面局部通风方式下,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不能根据掘进过程实际需求动态调控,造成巷道内粉尘严重积聚的问题,利用流场模拟试验方法,分析获取出风口风流参数变化下粉尘浓度的回归数据,以掘进机司机位置处呼尘及回风侧全尘质量浓度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风流调控下的粉尘浓度双目标优化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并选取理想解作为最优风流调控方案;利用自主研制的风流调控装置分析井下测试及降尘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最优风流调控,出风口距工作面5和10 m时,回风侧全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38.55%和42.11%;掘进机司机位置呼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26.05%和27.29%,为实现综掘面安全高效通风降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风流调控 优化模型 粒子群算法 粉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大电网中并列运行的水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最优时间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常黎 张甫 Dalen T Chiang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本文采用了调节时间最优的性能指标,并运用极大值原理求出了最优BangBang控制曲线,研究的结果表明,水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最优时间控制能够使机组在调节过程中水压偏差小于某一规定值,同时使功率调节过程的时间最短。
关键词 水轮 发电机 功率 控制 大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热电站接入的电力系统双层双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剑 林耀玮 +3 位作者 阎发友 乌睿 谭颖 熊小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3-32,共10页
为提升含太阳能光热电站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的跟踪能力和抗扰性能,降低风电和负荷功率等不确定因素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思想,提出一种包含长时间尺度滚动优化层和短时间尺度动态调整层的优化调度方法。上层以含光热... 为提升含太阳能光热电站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的跟踪能力和抗扰性能,降低风电和负荷功率等不确定因素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思想,提出一种包含长时间尺度滚动优化层和短时间尺度动态调整层的优化调度方法。上层以含光热电站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通过多步滚动求解制定长时间尺度调度计划。下层以跟踪和修正上层调度计划为目标,并在短时间尺度滚动优化平滑功率波动的基础上,引入光热电站的储热调整,进一步应对风电和负荷短时间尺度的功率波动。基于改进IEEE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双层环节协调配合,所提调度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风电和负荷的短时功率波动,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电站 模型预测 优化调度 双层控制 双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山选矿厂生产控制参数的研究
5
作者 曹月林 孙业长 +1 位作者 王昌民 李生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5-36,共2页
通过对凹山选矿厂全年生产报表数据的统计分析 ,分别建立了精矿质量指标 (选矿比、精矿品位、精矿回收率 )与原矿品位、台时处理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并对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 ,对指导凹山选矿厂生产、保证精矿质量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最佳化控制 选矿厂 生产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氮氧化物排放预测模型及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明明 于浩洋 +4 位作者 吕俊复 于孝宏 李文瑞 李存怀 魏光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为了降低CFB机组的NOx排放,需要对炉内生成的NOx浓度进行准确估计并应用到控制中,对此,建立精确实用的机理控制模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降低炉内燃烧所生成的NOx与SNCR的优化控制,利用该模型对炉内...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为了降低CFB机组的NOx排放,需要对炉内生成的NOx浓度进行准确估计并应用到控制中,对此,建立精确实用的机理控制模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降低炉内燃烧所生成的NOx与SNCR的优化控制,利用该模型对炉内外NOx综合控制进行优化。通过对NOx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以CFB锅炉燃烧产生的燃料型NOx为主体,应用数学建模与仿真的方法,以给煤量、风量等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炉膛出口CO浓度预测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与即燃碳模型为输入,建立可以用于控制的炉膛出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利用上述方法建立了炉膛出口CO浓度预测模型和炉膛出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并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求取及仿真,针对炉内燃烧控制与SNCR脱硝配合不佳,导致NOx排放水平较高的问题,根据所建立的炉膛出口NOx浓度预测模型,提出了炉内外NOx综合控制技术路线,设计了基于NOx浓度预测模型的一二次风量优化控制与SNCR优化控制思路。仿真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度,满足实际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并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所设计的炉内外NOx综合控制技术路线与一、二次风量优化控制思路可以为今后循环流化床机组NOx低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氮氧化物 NOx浓度预测模型 机理模型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光热电站接入的多源联合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7
作者 朱子琪 张维涛 +3 位作者 祁秋民 张文松 张舒凯 李鑫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5,共9页
光热电站具有良好的可调节特性,能够弥补常规机组调节能力不足,促进风电、光伏消纳。然而,光热电站的可调节能力受到太阳能直射辐射情况以及蓄热装置初始蓄热量的影响,增加了光热电站接入下多源联合系统协调优化难度。为此,提出了含光... 光热电站具有良好的可调节特性,能够弥补常规机组调节能力不足,促进风电、光伏消纳。然而,光热电站的可调节能力受到太阳能直射辐射情况以及蓄热装置初始蓄热量的影响,增加了光热电站接入下多源联合系统协调优化难度。为此,提出了含光热电站接入的多源联合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光热电站功率调节特性、能量储存运行特性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多源联合机组组合滚动优化及反馈校正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思路,提出了含光热电站接入的多源联合系统滚动优化模型及相应的优化方法,进而得到含光热电站接入的多源联合系统优化控制方案;最后,以某含光热电站接入的新能源送端电网为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挖掘光热电站有功调节能力、促进风光电消纳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电站 风光电 多源联合 滚动优化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