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马尾松木材脱脂率预测
1
作者 郭佳伦 钟浩珉 +1 位作者 赵俊博 陈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目的】脱脂处理是提升松木制品性能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脱脂率检测方法耗时且破坏试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无损的脱脂率检测方法,基于木材表面颜色变化,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脱脂率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氨气-水蒸气在高... 【目的】脱脂处理是提升松木制品性能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脱脂率检测方法耗时且破坏试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无损的脱脂率检测方法,基于木材表面颜色变化,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脱脂率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氨气-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对马尾松木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条件对木材表面颜色参数和脱脂率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利用3种不同的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Sigmoid核函数、径向基函数)构建基于SVR的脱脂率预测模型,并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模型。【结果】经氨气-水蒸气热处理脱脂后,马尾松表面明度(L^(*))和黄蓝指数(b^(*))低于未处理木材,红绿指数(a^(*))则高于未处理木材。随着氨水质量分数和处理温度的增加,L^(*)、a^(*)和b^(*)呈逐渐降低趋势,总色差(ΔE^(*))逐渐增大,脱脂率随之提高。在180℃、较高氨水质量分数的处理条件下,ΔE^(*)达到最大值58.89,脱脂率达到最高值70.00%。颜色参数与脱脂率呈局部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最高为0.713。在以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SVR模型中,预测含脂率和脱脂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23和4.315,决定系数分别为0.847和0.823,该预测模型可应用于脱脂率检测的前期筛选。【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SVR的马尾松木材脱脂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脱脂率检测的前期筛选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检测过程的快速、简便和无损化。本研究为马尾松木材脱脂率检测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回归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脱脂 马尾松 颜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注射甲维盐制剂对松材线虫病林间防效的综合评价
2
作者 宋高飞 张标强 +4 位作者 童浩 蓝文丰 张治昊 汤陈生 蔡守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了明确高压注射2%甲维盐乳油对林间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分析了注射甲维盐后林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体内残留量的时间动态变化及甲维盐对树体内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种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注射甲维盐对寄主... 为了明确高压注射2%甲维盐乳油对林间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分析了注射甲维盐后林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体内残留量的时间动态变化及甲维盐对树体内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种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注射甲维盐对寄主马尾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从不同层面综合评价了甲维盐对林间松材线虫病的直接和间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维盐注干18个月后,试验区马尾松植株保存率超过98%。注射甲维盐1 a后,马尾松树体内树干和枝条均可检测到残留,在树体上部、中部及冠层枝条呈下降趋势,树体下部在试验期间呈上升趋势且马尾松体内残留量均高于LC_(95)(0.05μg·g^(-1));注射甲维盐后,室内外马尾松植株体内松材线虫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室内马尾松幼苗体内松材线虫数量下降61.02%,林间松材线虫高携带单株(≥5000)和低携带单株(<5000)体内松材线虫携带量分别减少93.01%和71.09%;注射甲维盐能显著提升马尾松植株体内ROS水平(P<0.05),室内接种松材线虫的马尾松幼苗、林间松材线虫高携带量和低携带量的马尾松个体的ROS水平分别为对照的7.96、1.90和6.59倍;马尾松中抗性相关微生物Penicillium的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松材线虫携带量高和低的马尾松体内较对照分别提升19.12%和3.15%。研究结果表明了树干注射甲维盐2%乳油可显著林间降低马尾松植株体内的松材线虫数量,并提升寄主马尾松的活性氧水平及Penicillium属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马尾松 2%甲维盐乳油 残留量 ROS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大脑神经元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何九军 陈文东 王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探讨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NE)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大脑神经元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PNE低剂量组、PNE中剂量组和PNE高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用PNE(200 mg/kg、400 mg... 【目的】探讨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NE)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大脑神经元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PNE低剂量组、PNE中剂量组和PNE高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用PNE(200 mg/kg、400 mg/kg、800 mg/kg)进行灌胃干预。食饵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生物显微技术观察大脑皮层结构的变化,比色法检测大脑皮层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脑皮层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大脑皮层中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结果】PNE使衰老小鼠食饵迷宫试验的错误次数及总测试时间明显降低(P<0.05),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大脑皮层SOD、CAT、GPx、ChAT活性显著升高,IL-1β、TNF-α和MDA含量及AChE活性显著降低(P<0.05)。此外,PNE干预后,小鼠大脑皮层Nrf2、HO-1、p-AMPK/AMPK表达显著增加(P<0.05),Keap-1、p-mTOR/mTOR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PNE能够改善D-半乳糖致衰小鼠大脑神经元损伤并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分泌、调节AMPK/mTOR和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针提取物 衰老 大脑 D-半乳糖 AMPK/mTOR信号通路 Nrf2/HO-1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更新对马尾松采伐迹地凋落物及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傅成杰 应宇馨 +1 位作者 高伟 巫智斌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17-20,共4页
探明采用不同营林树种对马尾松林改造更新后的养分平衡机理,可为亚热带人工林造林树种选择和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在马尾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植的马尾松、杉木及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地转换后对凋落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性影... 探明采用不同营林树种对马尾松林改造更新后的养分平衡机理,可为亚热带人工林造林树种选择和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在马尾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植的马尾松、杉木及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地转换后对凋落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林转换为木荷林可提高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土壤有机碳及有效磷质量分数;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土壤碳磷比(C/P)、碳氮比(C/N)及有效磷显著上升;连作马尾松时,凋落物总碳(TC)、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显著增加,凋落物C/N和氮磷比(N/P)下降;林地转换后马尾松和木荷受氮(N)元素的影响,杉木则受磷(P)的限制。与马尾松林相比,转换为木荷林加快了凋落物分解速率,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转换为马尾松和杉木则提高了土壤TC、TN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松林改造 养分循环 马尾松 杉木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邓莉丽 刘青华 +2 位作者 周志春 高凯 骆定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 【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方法】对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进行检测,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进行主坐标(PCoA)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M策略和随机取样策略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分析不同核心种质的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确定最适合的构建方法。【结果】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5.54,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1.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_(IC))为0.90,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结构分析将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分为4个亚群,主坐标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根据遗传多样性参数和抽样数量综合考虑,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以最小的种质数保留原有种质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为最佳的取样策略。利用该策略得到了72份核心种质,其保留了原有种质100%的等位基因数,N_(e)、I、期望杂合度(H_(e))、PIC等遗传参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5.67%、94.96%、98.12%和100.00%,将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有种质进行t检验、PCo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结论】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构建的72份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去除了遗传冗余,有利于抗性马尾松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可为优异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抗松材线虫病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木材脱脂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韦怡伶 杨明伟 +3 位作者 马轩 吴志刚 李利芬 余丽萍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由于其树脂含量过高,通常需要经过脱脂处理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简要介绍了马尾松松脂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对其脱脂原理,以及松脂对木材利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尾松的...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由于其树脂含量过高,通常需要经过脱脂处理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简要介绍了马尾松松脂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对其脱脂原理,以及松脂对木材利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尾松的脱脂方法,包括物理法中的干燥脱脂法、溶剂萃取法、溶剂汽相法和微波爆破法,以及化学法中的碱液皂化法和酸性脱脂法。最后,对马尾松脱脂研究的趋势和不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马尾松脱脂技术的迭代进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脂 发展趋势 脱脂原理 脱脂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后植被自然恢复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7
作者 胡澳 赵毅辉 +5 位作者 吴继来 吴艳萍 李同欣 严一博 叶建丰 王懿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9-1200,共12页
【目的】研究遭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危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分布特征,揭示采伐后自然恢复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为有机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2023年3—6月在浙... 【目的】研究遭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危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分布特征,揭示采伐后自然恢复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为有机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2023年3—6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与临安区,采用空间替代时间调查法,以未遭受危害的马尾松林为对照(ck),设置4种植被恢复类型:中度采伐恢复5 a(ML_(5))、中度采伐恢复15 a(ML_(15))、重度采伐恢复5 a(HL5)和重度采伐恢复15 a(HL_(15)),比较不同采伐强度采伐后自然恢复下马尾松次生林各土层(0~10、1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究其机制。【结果】①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且随着土层加深其质量分数相应降低,ML15的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为33.53 g·kg^(−1),ck的20~40 cm土层中水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最低,为136.55 mg·kg^(−1)。②相同采伐强度下的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各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随着其自然恢复年限增加而提高,其中各土层间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最大,15 a的各土层高于5 a各土层的2.6倍以上;③ML_(15)的0~10 cm土层中各活性有机碳组分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最高,且均显著高于ck(P<0.05);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及其与硝态氮、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度采伐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随自然恢复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质量分数增加,适度采伐马尾松纯林并让其自然恢复可促进土壤碳库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马尾松次生林 采伐 植被自然恢复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年生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与种源区划 被引量:67
8
作者 刘青华 金国庆 +3 位作者 张蕊 储德裕 秦国峰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61,共7页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并分别纸浆材和锯材筛选出19个和6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生长 形质 木材基本密度 地理变异 种源区划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优树子代遗传评价及选择 被引量:8
9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4 位作者 傅忠华 俞白楠 杨宗武 傅玉狮 潘琼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1 0 7%。1 7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东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5 51 %。表 6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遗传距离 综合评价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模型及采伐年龄的确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韦新良 郭仁鉴 赵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5 3 0 94798( 1 -e- 0 0 0 6 1 86A) 0 787890 ;林分平均胸径D=5 7 665 30 4 ( 1 -e- 0 0 1 7344A) 0 85781 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 6882 71 ( 1 -e- 0 0 2 6 333A) 0 60 4 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43a ,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经济成熟龄为 40a ,采伐年龄为 40~ 45a。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天然林 成熟年龄 采伐年龄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幼树根系固氮细菌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莉华 周建 周政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离到142个菌株。其中一株经鉴定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并对其中26个菌株进行了回接实验,有9个菌株回接成功。固氮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A`10、A`13、G1、g2w四株菌的固氮效能为每消耗1g葡萄糖分别固定氮2.10—3.50mg、4.20—5.13mg、3.66—6.83mg和1.93—2.6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固氮细菌 固氮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马尾松与湿地松针叶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1
12
作者 申长茂 段文贵 +1 位作者 岑波 谭健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产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针叶中提取精油,探索了松针投料量和提取时间对产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松针投料量700 g,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佳条件下马尾松和湿地松针叶的产油率分别为0.45%和0.19%。用气相色谱(GC...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产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针叶中提取精油,探索了松针投料量和提取时间对产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松针投料量700 g,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佳条件下马尾松和湿地松针叶的产油率分别为0.45%和0.19%。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分别对两树种的针叶精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从马尾松针叶精油中分离出6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9%;从湿地松针叶精油中分离出73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3%。两树种针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别。马尾松针叶精油中α-蒎烯的含量约为湿地松的2.6倍,但其β-蒎烯含量低于后者。单萜和倍半萜是构成马尾松和湿地松针叶精油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松针 精油 化学成分 马尾松 湿地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建筑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5 位作者 梁庆松 陈国金 傅忠华 潘琼蓉 王炳章 傅玉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中选出 8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遗传变异 建筑材 优良家系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唐雨 张瑜 +1 位作者 袁久志 马跃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对松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对松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naringenin,1)、花旗松素(taxifolin,2)、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3)、山柰酚(kaempferol,4)、柑橘查耳酮(chal-conaringenin,5)、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酪醇(tyrosol,8)、杜鹃醇(rhododendrol,9)。结论化合物1、2、5~9为首次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马尾松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g·L^-1时上升幅度明显加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0g·L^-1 PEG处理下,广东信宜种源POD活性下降幅度达43.90%,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23.99%和27.06%。随着水势下降,各种源针叶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淳安种源上升幅度较大,200g·L^-1 PEG处理时增加了42.78%,300g·L^-1 PEG处理增加了49.01%,相比之下,广东信宜种源只分别增加了19.49%和37.15%,上升幅度较小。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广东信宜种源下降幅度较大。综合评价认为,不同种源马尾松耐旱性存在着较大的种内遗传变异性,贵州都匀和浙江淳安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强,而广东信宜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马尾松 种源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速与压强对马尾松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祝强 费本华 +2 位作者 赵荣军 万辉 陈桂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1.3×10-6到1.0×10-5m3.s-1的流速条件下,测量马尾松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在所使用的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与样品两端的空气压强差呈现线形与非线形的关系,其非线形的分量随空气流速或压强差的增大而增强。空气流速或压强差... 在1.3×10-6到1.0×10-5m3.s-1的流速条件下,测量马尾松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在所使用的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与样品两端的空气压强差呈现线形与非线形的关系,其非线形的分量随空气流速或压强差的增大而增强。空气流速或压强差对样品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有影响,在6个所测量的试样中,5个试样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相对差在3.1%到5.7%之间,而1个试样的相对差则达到了34.2%。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应该使用不同的气体流速(气体压强差)测量木材样品的气体渗透系数,用所测得的这些结果的几何平均值或以流速与压强差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气体渗透系数,并指明测量气体渗透系数时不同的气体流速或压强差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渗透系数 流速 马尾松 边材 Kruskal-Walli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生长性状与生长应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2 位作者 朱永侠 黄振英 邵卓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8,共8页
选取3块不同立地条件的马尾松试验林(沙河集纯林、八公山纯林和混交林),从中选取具有3种树干形态(直立、倾斜和弯曲)的马尾松共24株,测定其立木生长性状,随后采用钻孔法测定不同周向位置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如... 选取3块不同立地条件的马尾松试验林(沙河集纯林、八公山纯林和混交林),从中选取具有3种树干形态(直立、倾斜和弯曲)的马尾松共24株,测定其立木生长性状,随后采用钻孔法测定不同周向位置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力,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如下: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主效应周向相对位置对生长应力指示值(GSI)影响在0.001水平上显著;周向相对位置和树高分段的二元交互效应对GSI影响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效应对GSI影响均不显著;2)偏相关分析研究中,在直立树干所有自变量与GSI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倾斜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自变量与GSI之间偏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弯曲树干中,周向相对位置与GSI之间正偏相关系数也在0.05水平上显著。综合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树干形态,立木的高径比、倾斜角、冠形因子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研究认为,可以通过间伐降低直立树干和弯曲树干的高径比,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马尾松立木的轴向表面生长应力,通过控制倾斜角和冠性因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倾斜树干轴向表面生长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性状 生长应力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化学信号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永成 刘青华 +3 位作者 周志春 徐六一 陈雪莲 郝焰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尾松防御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针叶内一些信号分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马尾松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严格程序选育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3、7、15、30天时针叶内H2O2、O-·2、NO和...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尾松防御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针叶内一些信号分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马尾松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严格程序选育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3、7、15、30天时针叶内H2O2、O-·2、NO和Ca2+等信号分子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易感马尾松体不同部位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而高抗马尾松体内未发现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3和7天,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显著升高;但高抗马尾松在接种后15天,针叶内H2O2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仍继续升高,在接种后30天,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约为高抗马尾松的1.77倍。高抗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1~15天也显著升高,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变化趋势一致;接种后30天,高抗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较前期显著下降,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仍继续增加。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接种松材线后1~15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在接种后30天才显著高于对照。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每个时间点,针叶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高抗马尾松。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Ca2+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升-降-升-降"趋势,但高抗马尾松除在接种后第1、15天针叶内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易感马尾松外,其他时间点皆保持在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Ca2+含量在任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H2O2、O-·2和Ca2+均迅速升高,作为信号分子诱导防卫反应,且高抗马尾松能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的含量,最终恢复到正常生理代谢水平,而易感马尾松不能有效控制,多余的ROS和Ca2+会对植株产生毒害。接种松材线虫后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不明显,但易感马尾松体针叶内内在每个时间点均积累了过多的NO,不利于植株正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 高抗 易感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松花粉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桂香 罗小菊 刘映良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4,共5页
为加快对马尾松松花粉多糖的开发利用,探究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组合。试验以贵阳成熟马尾松林松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破壁技术及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探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4个不同因素对马尾松松花粉多... 为加快对马尾松松花粉多糖的开发利用,探究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组合。试验以贵阳成熟马尾松林松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破壁技术及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探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4个不同因素对马尾松松花粉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松花粉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马尾松松花粉多糖提取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和温度,二者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相差不大,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最小;马尾松松花粉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10(g∶m L)、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5℃、提取3次,提取率为11.246 3 mg/g。因此,通过此工艺组合,可提高松花粉多糖的提取率,对马尾松松花粉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花粉 多糖 提取工艺 单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纸浆材材性变异和采伐林龄的确定 被引量:18
20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万伏红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15,共8页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至19.3m;管胞长宽比变异与管胞长度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密度髓心附近较大,由髓心向外递减至最小值后再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基本密度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递减,最大值位于树干基部。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的38.75%(1~3轮)递增到22轮处的48.98%,净增10.41%;木素、多缩戊糖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由髓心附近的28.35%,14.32%和6.6%递减到树皮附近的24.7%,10.24%和1.22%,3者依次净减3.65%,4.08%和5.38%。马尾松木材幼龄期约14~18a,幼龄期前天然林管胞长度、长宽比和浸提后的基本密度大于人工林,幼龄期后则正好相反。基于不同树龄材性的变化,马尾松短周期纸浆林最低采伐林龄不得低于1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木材性质 采伐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