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Innovation Over the 70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C
1
作者 Meng Pengf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5-224,共10页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entral leader-group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in terms of its value 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entral leader-group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in terms of its value target,ideological construction,working style,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s.This proces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ive stages:the founding stage in Mao Zedong’s era,the development stage in Deng Xiaoping’s ear,the promotion stage in Jiang Zemin’s times,the deepening stage under Hu Jintao’s leadership,and the stage of further innovation by Xi Jinping in the new era,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developm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ity and 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progress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经典学习观探赜——以延安学习运动为例
3
作者 高奇 张香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探求真理和指引实践的力量源泉,也是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学好用好经典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必修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探求真理和指引实践的力量源泉,也是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学好用好经典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必修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由知向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经典学习观。在新时代,认真理解和掌握这一学习观,对于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创新经典著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经典著作的内生动力,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解决中国当前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经典著作 学习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风险中推进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以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张海燕 吴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3,325,326,共16页
在应对重大风险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抗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应对重大风险的历史契机,不仅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且深化了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在理论前提上,重大风险本... 在应对重大风险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抗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应对重大风险的历史契机,不仅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且深化了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在理论前提上,重大风险本身的特性、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毛泽东思想在应对重大风险中臻于成熟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理论建构上,毛泽东思想在应对重大风险中臻于成熟遵循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以认识中国革命规律、提出新观点修正完善既有理论、推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建设的逻辑路径。在理论成效上,毛泽东思想在应对重大风险中臻于成熟主要体现在形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核心理论”,从哲学思想、军事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文艺思想等多方面展开的内容体系。探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不仅能够为新时代应对重大风险提供历史经验,而且能够深化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研究,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重要的历史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毛泽东思想 党的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述评
5
作者 张端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是该学科的学术支撑,是持续推动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 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是该学科的学术支撑,是持续推动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方面。学者们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有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但同时,学术界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结概括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审视和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以来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基本特质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4
6
作者 邸可达 王翔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进境和新标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出场是基于对世界局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淬炼,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进境和新标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出场是基于对世界局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淬炼,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旧质生产力”的一种具有质态意义的新跃迁,即是对于“旧质生产力”的创新性发展和历史性超越,彰显出原创性、人民性、创造性、现代化、生态化和整体性的基本特质。在新的时空场域中,从加强党的领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及倡导“四个尊重”、改善社会软性环境等出发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新质生产力 出场逻辑 基本特质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机理:一个探索性的分析理路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志康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M0003,M0004,共18页
新质生产力的当代出场,源自“源”与“流”一脉相承的理论支撑、“内”与“外”良性互动的实践奠基、“时”与“势”有机结合的现实催化,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交织的结果。作为守正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 新质生产力的当代出场,源自“源”与“流”一脉相承的理论支撑、“内”与“外”良性互动的实践奠基、“时”与“势”有机结合的现实催化,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交织的结果。作为守正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点在“新”,关键点在“质”,落脚点在“生产力”,突破点在“因地制宜”,着力点在“全面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增添了“新内容”,构成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新标识”,而且,提供了新时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指南”和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困局的“新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经济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现实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理路
8
作者 万军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1,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具有求真和致用的鲜明特质,担负着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双重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文化传统等结合起来,汲取中国史学的思想遗产,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史学类型,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相生相长。客观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方向导引,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厚重的学理支撑,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指向
9
作者 张琦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始终贯穿于党的文艺实践之中,并在历史变迁与实践考量中发轫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人民文艺”当代指向。把握人民至上科学内涵、重返文艺理论发展现场,探究中国共产党“人民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阐发其逻辑指向的实践张力,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江山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逻辑解析
10
作者 张爱斌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9,共16页
“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鲜明地反映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主体地位特征。国家长治久安、政党长期执政需要赢得人民的... “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鲜明地反映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主体地位特征。国家长治久安、政党长期执政需要赢得人民的认同,应对国家风险、推动社会健康发展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地位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命脉,这三个维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本、执政之魂、执政之体,同时是“人民江山论”的政治根基、实践力量与绵延血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江山论 以人民为中心 执政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内涵、逻辑及路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立云 孔祥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新型生产关系就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性质和状况要求,且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揭示新型生产关系“新”在何处,分别从新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新的劳动资... 新型生产关系就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性质和状况要求,且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揭示新型生产关系“新”在何处,分别从新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新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生产关系、新的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生产关系三个层面予以阐释。进一步分析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主要基于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建议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维度,健全完善促进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的制度体系;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维度,健全完善促进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的治理体系。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机制转换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曙光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M0003,共15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拓展,对我们理解未来新型经济增长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同时也必将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红利(市场化红利)、开放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以及房地产红利,共同推动了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未来中国必然要从粗放型增长(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内涵式增长)转型。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六大机制”或曰“六大效应”,即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要素配置效应、组织变革效应和公共政策效应。未来中国要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动能转换中采取“弹性模式”而不是“刚性模式”,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化体制改革,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增长模式 动力机制转换 增长理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13
作者 臧秀玲 金英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责任思想,继承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责任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政党责任观主要包括“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责任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的时代责任观、“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责任观、“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的世界责任观、“党要管党”的政治责任观等内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 政党责任观 现代化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14
作者 何明 汪敬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总结“是什么”,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 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总结“是什么”,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相关研究存在不足。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文献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时代课题的历史性回应,同时也能给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启示。研究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视,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塑造,二是在特定时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和使命的必然要求,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认识发挥着思想基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革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意蕴和路径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诗宇 丁晓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理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跃升、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思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导引、思想指引和主体牵引,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蹄疾步稳,进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 逻辑 意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绍东 邱博昊 李靖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聚焦于构建以科技创新为统领的全面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聚焦于构建以科技创新为统领的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载体方能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即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形式。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实践路径应从三个层面着手:在所有制层面,应建立信息、知识、数据等新质生产资料的共有共享机制;在分配方式层面,应健全市场化的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在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层面,应构建全程协同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代优秀精神产品的总和,体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蕴含的规律性原则,体现着马克思精神生产活动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要对伟大精神生产成果进行谱系化传承,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引导力,在党的自我革命的推进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与学习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穿透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驱动阅读:全面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利国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全面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在阅读动因上看是为应对复杂的内外局势;在阅读内容上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哲学、军事、文艺和经济等各种马列著作;阅读方式上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阅读、强调个人自主性阅读和... 全面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在阅读动因上看是为应对复杂的内外局势;在阅读内容上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哲学、军事、文艺和经济等各种马列著作;阅读方式上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阅读、强调个人自主性阅读和建立较为明确的阅读制度等方式来阅读;在阅读效果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动因、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呈现出组织驱动阅读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期 中国共产党 马列著作 阅读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斌 马红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为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组织起来”的号召,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在借鉴吸收农民传统互助形式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采取自愿结合、等价交换、典型引领、劳武结合等方法逐渐将分散... 全面抗战时期,为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组织起来”的号召,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在借鉴吸收农民传统互助形式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采取自愿结合、等价交换、典型引领、劳武结合等方法逐渐将分散的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践证明,组织起来进行互助合作在克服根据地劳畜力短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改善群众生活上呈现出显著的效果。总结太行、太岳根据地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历史经验,对当今组织农民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农业生产 组织起来 互助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蕴
20
作者 邢晓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9,共14页
从哲学图景分层次、针对性、系统性地探究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内蕴的方法论是个崭新的研究范式,生动诠释了哲学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从哲学图景分层次、针对性、系统性地探究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内蕴的方法论是个崭新的研究范式,生动诠释了哲学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表征为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与革命性三个“有机统一”;也具有意识形态领域哲学方法论的特殊性,表征为辩证性、人民性、实践性等“三大品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阐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思想是什么、怎么看的世界观、历史观问题;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指导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及认识论等“三论一法”哲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理论 哲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