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现代化的变革转向:从资本到人本 被引量:2
1
作者 乔玉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然而,随着世界历史深入发展,资本逻辑的内在否定性逐渐凸显,其主导的现代化已达到自身内在张力的极限。因此,现代化的主导逻辑亟需变革与转向,以克服资本的内生性矛盾,满足人的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出场是现代化主导逻辑从资本向人本转变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大落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人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时代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逻辑 人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梅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探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视阈。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向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精神生产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理论研究的精神生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代优秀精神产品的总和,体现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蕴含的规律性原则,体现着马克思精神生产活动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要对伟大精神生产成果进行谱系化传承,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引导力,在党的自我革命的推进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与学习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穿透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不断增强伟大精神生产成果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党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到自为:对“世界历史”概念的三重理解
3
作者 董瞩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世界历史”概念经常在三个层次上被理解和使用。第一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世界史”学科所使用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总和的“泛称”,即自在的“世界历史”概念。第二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哲学所... “世界历史”概念经常在三个层次上被理解和使用。第一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世界史”学科所使用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总和的“泛称”,即自在的“世界历史”概念。第二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历史哲学所使用的概念。这个层次上的“世界历史”所指称的不是一个自在的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而是在“历史学与哲学相统一”的视域下,反映“世界历史”在“概念”的自觉寻求和反思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即自觉的“世界历史”概念。第三个层次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使用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形成的前提是资本逻辑催生的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它涉及资本逻辑导致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类为解决矛盾而扬弃资本逻辑的世界历史过程。人类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概念首要是自为的,它对于在当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历史学 历史哲学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田鹏颖 张晋铭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9,共12页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世界历史是生产关系、交往方式、基本历史、文明交流、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下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在习近平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与生态五位一体...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世界历史是生产关系、交往方式、基本历史、文明交流、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下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在习近平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与生态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下构建超阶级、超国家和超民族人类价值的总布局总路径。因此全面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以此为角度加以切入,我们才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备系统整体的考量,才能在国际国内实践中自觉贯彻习近平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想要中国建设成何种世界"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习近平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学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回顾思想史上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尤其是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关于世界历史的产生、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世界... 回顾思想史上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尤其是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关于世界历史的产生、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结果等许多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唯物主义、人学、整体性、实践性、非欧洲中心论等五大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演变 内容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仁平 傅小玲 +1 位作者 刘荣春 肖接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0-36,共7页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阶段,建立以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宏观层次来...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阶段,建立以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宏观层次来看,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内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外扩大开放,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地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生产力 跨越式发展 新型工业化 中国 对外开放 哲学 世界历史理论 市场经济 科教兴国 社会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韦斌 唐伟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区别与其他世界历史论而成为科学,是因为它体现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对于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世宏 朱颖洁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0,共5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1)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2)在民族平等的全球视野中考察世界历史的构成;(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动态过程,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4)联系社会制度的演...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1)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2)在民族平等的全球视野中考察世界历史的构成;(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动态过程,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4)联系社会制度的演变,研究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这些建构方法对于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和研究当今全球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建构方法 实践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个案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敬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共11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解释框架,把中国近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之哲学回应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也是深入考察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独特而有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近代哲学 哲学回应 解释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欣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10,127,共11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向的生产主线与横向的交往主线。多支线是构成或依附于两条主线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细节线索,包括跨文化贸易、环境变化、物种传播、疾病传染、移民、战争、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等。世界历史就是在双主线与多支线所体现出的各种动力的交互推动下演进的。这个编撰线索体系本身是历史发展合力的具体反映,需要不断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充实,同时也成为进一步的宏观理论构建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线 多支线 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全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亚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660-663,共4页
19世纪中期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兴起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波浪潮时 ,马克思就敏锐提出和运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 ,从哲学本体论上批判性地反思和审察了全球化在物质实践、认知视野、人的本质和社会存在等诸方面所引发的历史性... 19世纪中期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兴起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波浪潮时 ,马克思就敏锐提出和运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 ,从哲学本体论上批判性地反思和审察了全球化在物质实践、认知视野、人的本质和社会存在等诸方面所引发的历史性变革及其发展走势 ,这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地认识和积极地应对 2 1世纪在更高层次上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6,共9页
当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时,国家治理便不可能将视野困滞于一国内部而忽视国家的外部性。以世界历史视野作为理论自觉,马克思国家理论揭示了谋求支配别国政权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基本规律,论证了殖民的非正义性与落后国家追求国家自主的... 当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时,国家治理便不可能将视野困滞于一国内部而忽视国家的外部性。以世界历史视野作为理论自觉,马克思国家理论揭示了谋求支配别国政权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基本规律,论证了殖民的非正义性与落后国家追求国家自主的应然性,阐明了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致性,强调了利用世界历史的复杂情势之于国家独立与进步的意义。马克思国家理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启示性。在实践前提下,应夯实国家自主性并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关键是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及创新体制;在现实动力上,应在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下主动抵御和防范各类输入性风险;在历史使命上,应善于把握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在引导世界历史的横向展开中实现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具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理论 世界历史 国家自主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拓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书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由民族的、国家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由民族的、国家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拓展了这一理论。这种继承、丰富和拓展首先表现在重新认识资本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这三个方面;其次,这种继承、丰富和拓展还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同世界各国交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继承与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文明发展新道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浩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107,共8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而弥足珍贵。它为我们揭示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东方社会主义文明、世界历史的整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强大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而弥足珍贵。它为我们揭示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东方社会主义文明、世界历史的整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工业文明 马克思主义 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看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兼谈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格锋 罗雄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8,共9页
马克思基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生命有机体,并从人的实践理论、劳动异化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维度对它的发生机理和发育发展原理进行把握。在此理论分析框架内,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可得到合理说明。随着欧... 马克思基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生命有机体,并从人的实践理论、劳动异化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维度对它的发生机理和发育发展原理进行把握。在此理论分析框架内,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可得到合理说明。随着欧洲市场的发育、深化和世界性扩张,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大众消费的持续增长,引发了大众商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形成了市场需要跟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这种矛盾运动孕育了技术革新的内在需要,这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工业化道路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赶超式发展,必须要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取决于大众消费需求的拉动,而在“世界历史”时代,对生产和需求的考察,都必须着眼于国际性分工和经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世界历史”时代 中国工业发展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的现代化新发展——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乔玉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终极目标。在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资本与理性合力揭开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序幕,使人类步入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但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终极目标。在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资本与理性合力揭开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序幕,使人类步入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但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愈发囿于资本逻辑的内生性矛盾,并已达到其世界历史效能的极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最新成果,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全新模式,在主体、动力、价值和目标方面为全球现代化实践作出了新的历史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逻辑主导现代化模式的垄断地位,使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现代化属性不断向纵深延展,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奠定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历史意义——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许士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作为历史的运动、人的解放、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构想辩证统一“内容的系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必然,也是世界历史由“霸权主义世界秩序”向“新... 作为历史的运动、人的解放、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构想辩证统一“内容的系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必然,也是世界历史由“霸权主义世界秩序”向“新时代世界秩序”转换的时代呼唤,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逻辑和新时代社会发展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中国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智慧”,是世界历史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具有理论继承和实践创新的双重特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历史意义在于为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开辟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道路提供了新选择,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则在于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转变,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守正创新——基于世界历史视域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9,共7页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觉融入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趋势、发展道路、交往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守正创新,彰显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从历史趋势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契合了马...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觉融入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趋势、发展道路、交往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守正创新,彰显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从历史趋势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契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想追求,使其在由“理论愿景”上升为“现实运动”的基础上,展现出磅礴的文明伟力,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面貌;从发展道路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确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选择特殊道路迈向社会主义文明的可能性,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依托,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路向;从交往方式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中国智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性方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两极相联”的辩证思想,开启了人类文明关系的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文明理论 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武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8,共17页
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够获得一种超越传统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以及超越“刺激—反应论”“传统/现代二元论”“帝国主义论”等既有解释模式的新阐释视角,而且可以深刻揭示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 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够获得一种超越传统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以及超越“刺激—反应论”“传统/现代二元论”“帝国主义论”等既有解释模式的新阐释视角,而且可以深刻揭示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动和推进路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动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创造”、新中国成立后的“奠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提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等历时态梳理得到精进把握,其推进路径则可经由学术论断层面的“宏大历史叙事”得以结构性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大历史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