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ormation of Marx’s Critical View
1
作者 Liu Xiaohua Huang Mingl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0-217,共8页
Marx’s spirit of pursuing truth,his hatred of exploitation system and sympathy for laborers prompted him to move from the young Hegelian school to fehbaism and eventually to communism,and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Marx’s spirit of pursuing truth,his hatred of exploitation system and sympathy for laborers prompted him to move from the young Hegelian school to fehbaism and eventually to communism,and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dealism to thorough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n the world view.To do so,he constructed his own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criticism and targeted the social practice,providing ideological weap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reasonable social forms.Thereby,the unit of"critical weapon"and"weapon of criticism"was accomplished historically and logically,fulfil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critical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s critical view GERMINATION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及其思想飞跃
2
作者 佘梅溪 刘同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197,共9页
青年马克思曾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但大学时代以后马克思思想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就一直处于潜隐状态。直至1844年底,马克思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分析了浪漫主义小说《巴黎的秘密》,再次与浪漫主义相遇。从这次相遇的情况来看,马克思同浪漫主... 青年马克思曾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但大学时代以后马克思思想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就一直处于潜隐状态。直至1844年底,马克思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分析了浪漫主义小说《巴黎的秘密》,再次与浪漫主义相遇。从这次相遇的情况来看,马克思同浪漫主义在如何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对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出现了“精神”还是“实践”的分歧。马克思不满于浪漫主义拔高精神实现绝对同一性的路径,反对浪漫主义无视现实物质力量而停留在思辨领域的唯心史观。马克思将否定辩证法带入现实,以实践为中介超越了浪漫主义反讽。通过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马克思阐发了物质生产实践推进历史前进的思想,指明了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浪漫主义 《巴黎的秘密》 《神圣家族》 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8,共11页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反哲学”和“非哲学”的真实所指,并从马克思关于哲学与生活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变革性理解出发,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哲学的合法性提供根本性辩护,并彰显其哲学观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 独立哲学的外观 生活实践的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东 刘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哈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运用到存在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思考中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外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与生态审美观 被引量:18
5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9,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审美观 主客二分 唯物实践观 异化的扬弃 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观念的多维透视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冒大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8,共6页
马克思立足实践,从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来认识和把握财富。从主体维度把握财富,马克思发现了财富的本质内涵,即"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从客体维度把握财富,马克思揭示了财富的双重逻辑,即财富的物质内容与社会... 马克思立足实践,从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来认识和把握财富。从主体维度把握财富,马克思发现了财富的本质内涵,即"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从客体维度把握财富,马克思揭示了财富的双重逻辑,即财富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展开。马克思透视财富观的两种维度不仅具有经济学说史上的变革性意义和方法论价值,同时也具有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有机统一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财富观 实践 物质内容 社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观的他者向度及其当代超越性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实践”并非是一个其义自明的概念,它需要一定的理解框架,对马克思实践观当代超越性的解读亦是如此。马克思实践观对近代哲学所进行的变革以及它在当代哲学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广泛而深刻的,仅从“他者”向度来看,一方面它在西方哲学史上... “实践”并非是一个其义自明的概念,它需要一定的理解框架,对马克思实践观当代超越性的解读亦是如此。马克思实践观对近代哲学所进行的变革以及它在当代哲学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广泛而深刻的,仅从“他者”向度来看,一方面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对近代主体哲学的超越,另一方面它在与当代哲学对话过程中先期范导了哲学的当代转向,这是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所具有的超越性之具体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观 他者向度 当代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本质是失之偏颇的。马克思宗教观最核心的內容,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方式与特点,都与由物质生产和物质... 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本质是失之偏颇的。马克思宗教观最核心的內容,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方式与特点,都与由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国家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是宗教存在与演变的最深刻的根源。根据上述马克思的宗教观,合手逻辑的结论是:人们对宗教的理解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宗教观 宗教的功能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喜道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8-771,共4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从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观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民主观较熊彼特民主观的高位格品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卫良 胡文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马克思民主观与熊彼特民主观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在民主议题上两条完全不同的水道,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民主观,有助于还原民主的实质,澄清人们在民主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为确证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提供思路。从本质上说,熊... 马克思民主观与熊彼特民主观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在民主议题上两条完全不同的水道,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民主观,有助于还原民主的实质,澄清人们在民主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为确证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提供思路。从本质上说,熊彼特民主观是一种"经济政治学"民主观,马克思民主观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民主观,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秉持唯物史观与人民主体立场。熊彼特的民主观在方法论上以现代生产的经济技术形式抽空了民主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和人民主体立场;马克思民主观则始终秉持唯物史观与人民主体立场,故其在民主结论、民主起点、民主方法及民主场域上,较熊彼特民主观有着高位格的理论品质。而从实践层面考察,马克思民主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模式较熊彼特民主观指导下的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民主模式,在民主形式、民主对象与民主传播上也具备高位格的实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民主观 熊彼特民主观 高位格 理论品质 实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实践与人的本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敬华 万宝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传统哲学没有把属人世界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产物,他们的"人的本质"思想也就难免陷入抽象实体化的窠臼。立足于现实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解释世界的实体化的... 传统哲学没有把属人世界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产物,他们的"人的本质"思想也就难免陷入抽象实体化的窠臼。立足于现实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解释世界的实体化的知识论思维方式,揭示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历史生成性,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正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使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家"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点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3-151,共9页
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新哲学观的解读是激进的,其核心论点是强调马克思哲学与整个西方学院哲学传统的彻底断裂。正是马克思新哲学观彻底的革命性质,促使这种激进的解读成为最合适的表述方式。
关键词 阿尔都塞 马克思哲学观 哲学道路 革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利益观及其对深化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盛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2-101,共10页
马克思利益观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从人本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再到专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资本和雇佣劳动角度来对个人利益和整个人类的解放进行分析五个阶段。马克思利益观认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个人对物质利... 马克思利益观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从人本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再到专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资本和雇佣劳动角度来对个人利益和整个人类的解放进行分析五个阶段。马克思利益观认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利益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个人利益的实现要处理好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个人利益的实现既不是极端的个人利己主义也不是盲目的自我牺牲,个人利益的实现是"现实的个人"即劳动大众的合理利益实现。马克思利益观对于利益本质、作用、实现方式、利益冲突、个人利益实现中要反对的两种倾向及利益的实现就是劳动大众合理利益的实现的揭示,对于当前深化改革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公民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利益观 理想主义 理性主义 人本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实践感性观及其审美现代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学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3-88,共6页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对象化和人的全面解放思想的美学特质 ,建基于其实践、能动和历史性的实践感性观之上。这使他不仅完成了从感性认识论美学向人类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感性学美学转换 ,超越了他以前的旧哲学美学 ,而且以其对感性本质...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对象化和人的全面解放思想的美学特质 ,建基于其实践、能动和历史性的实践感性观之上。这使他不仅完成了从感性认识论美学向人类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感性学美学转换 ,超越了他以前的旧哲学美学 ,而且以其对感性本质的深刻把握直入审美现代性问题性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感性观 审美现代性 当代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三重向度及特质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爱平 黄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05,共13页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以大历史观看,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相伴而生,但迄今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从公共参与的视角率先对“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和“如何...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以大历史观看,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相伴而生,但迄今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从公共参与的视角率先对“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和“如何参与”这三个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廓清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谁来参与”明确了包括港澳的公众个人、社会团体、行政机关等的多方参与主体;“参与什么”涵盖了港澳在全球事务、全国事务、跨境事务和地方事务中的参与内容;“如何参与”则体现为港澳参与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民生和行政管理等功能领域的具体方式。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内在特质,体现出由个体行动者的自觉参与向组织行动者的法制化参与逐步拓展、由“外”向“内”对国家治理的多层级事务体系渐次融入、由单一参与向包容性参与渐进迭变的历史演进轨迹。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政策环境下,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内涵和样态值得持续观察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 国家治理体系 公共参与 大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实践维度
16
作者 林丹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 对于马克思著作中与文化相关的论述,进行原原本本且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地加以研究,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认识。"经济-政治"、"科技-生态"、"休闲-幸福"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当代形态的重要实践维度,立足现代实践格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基本价值、时代精神、当代成果、中国问题和中国表述的结合中,阐明这三个实践维度的精神特质、基本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现代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观 当代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下的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
17
作者 睢党臣 胡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5,共3页
马克思的自然观认为,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的角度,可以通过人的物化劳动即资本和技术弱化资源约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的角度,应注重自然资源的占有、分配、使用等关系... 马克思的自然观认为,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的角度,可以通过人的物化劳动即资本和技术弱化资源约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的角度,应注重自然资源的占有、分配、使用等关系,既要注重不同部门的横向资源分配,也要注重部门内部的纵向资源分配。通过建立内生资源增长模型,合理安排资源分配制度和促进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及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速度能够削弱由资源引发的增长阻力,实现人、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资源约束 增长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本性与“实践观”
18
作者 孙亮 洪燕妮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7期25-29,共5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哲学研究中被悬置掉的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讨论。应当重新在学界深入讨论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哲学研究中被悬置掉的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讨论。应当重新在学界深入讨论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物质本体论” “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历史环境和具体规定性——兼评实践美学论者的一些观点
19
作者 马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21,共11页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将实践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并依此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坚持了马克...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将实践这一重要范畴引入美学,并依此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最重要的还是看其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诞生是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改造"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扬弃"的中介环节,他对实践范畴含义的理解及阐释,也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再到辩证唯物的成熟发展过程。马克思既看到了费尔巴哈比黑格尔正确的地方:唯物主义的感性对象性原则;又看到了黑格尔比费尔巴哈的深刻和高明之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作用,即人们通过意识和实践创造对象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观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唯物辩证科学实践观。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其他中产阶级哲学实践观的根本区别点应当明确: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直接现实性;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普遍性。进而可以总结其实践观至少具有如下具体规定:第一,实践是"革命的"活动;第二,实践是具有"批判意识"的活动;第三,实践是辩证的运动发展过程。基于以上论述认为,不能将存在论、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环境 具体规定性 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所开创的现代新哲学:关于人类世界的哲学
20
作者 苗启明 刘天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4,共6页
马克思运用西方近代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科学精神,在哲学的根基上批判和搁置了他那个时代的抽象的宇宙精神和形而上学的物质观,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唯物主义人类世界的哲学。这一哲学的内在层次,是从存在物“互为对象”上升到人类世界的... 马克思运用西方近代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科学精神,在哲学的根基上批判和搁置了他那个时代的抽象的宇宙精神和形而上学的物质观,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唯物主义人类世界的哲学。这一哲学的内在层次,是从存在物“互为对象”上升到人类世界的关系规定性,进而到实践关系、生产实践活动和以此为基础的、经过唯物史观上升到唯物主义人类世界的哲学。它主要指以唯物主义态度对人类世界的哲学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现代哲学理念 “新唯物主义” 人类世界 关系规定论 实践关系论 唯物主义人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