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生产中的价值辩证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审思和理论回应
1
作者 王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AI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不仅重塑了劳动方式,更在生产领域引发深刻的辩证效应:一方面,开拓了价值创新的可能空间;另一方面,也衍生了劳动主体消解与价值秩序重构的深层矛盾。AI深度介入生产流程并参与决策优化的这种辩证特性,致使工业革命时... AI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不仅重塑了劳动方式,更在生产领域引发深刻的辩证效应:一方面,开拓了价值创新的可能空间;另一方面,也衍生了劳动主体消解与价值秩序重构的深层矛盾。AI深度介入生产流程并参与决策优化的这种辩证特性,致使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双重挑战——人机协作模糊价值创造主体边界,技术迭代催生价值来源多元化认知冲突。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活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源泉”为理论基础展开了系统性回应:其一,坚守劳动者主体地位,即便智能系统分担脑力劳动,但价值创造的终极动能仍源于人的创造性实践;其二,通过重构“人机”协作的劳动价值阐释方式,强化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其三,辩证审视资本逻辑与技术理性的互动机制,建立技术伦理与分配正义的双重约束。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人工智能可突破资本增殖的工具局限,转化为解放生产力、优化社会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支点,为实现技术赋能与劳动解放的辩证统一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劳动 价值辩证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的当代诠释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12
2
作者 岳奎 刘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关系着世界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文明的演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动人的劳动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其基本原理...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关系着世界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文明的演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动人的劳动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其基本原理依然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强的阐释力,对奠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理论基础、澄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源泉问题、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化劳动资料在劳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劳动效率、促进了人的劳动发展,为实现劳动解放创造了现实可能。同时,这一变革也导致了资本增值逻辑的整体强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劳动悖论,如生产智能化和劳动权利丧失的悖论、劳动解放和劳动剥削加重的悖论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通过树立人与技术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以实现劳动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新质生产力 劳动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玮 郝晋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5-7,12,共4页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修正,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 价值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9
4
作者 何炼成 姚慧琴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对经济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进行了有价值的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家之见。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劳动 价值创造 中国 科技创新 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雷声 顾海良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8,89,共8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们走向了历史深处,并通过方法整体性和逻辑整体性的探寻,把握到了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唯物史观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数字劳动——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伯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从以一般劳动为核心的机器劳动到以一般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劳动,当代资本主义依然处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域之中。劳动主体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构成生产性劳动的前提,只有带来数字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劳动。数字商品是由... 从以一般劳动为核心的机器劳动到以一般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劳动,当代资本主义依然处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域之中。劳动主体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构成生产性劳动的前提,只有带来数字资本增值的数字劳动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劳动。数字商品是由数字劳动者基于互联网平台对由数字终端用户产生的数据原料进行价值提炼后所形成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数字资产。数字劳动本身通过释放数字劳动的创造力,能够创造出比自身数字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使数字资本能够通过占有他人的数字劳动来获得自身生产力的增长。数字劳动者是受雇于数字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数字资本对数字劳动的剥削就发生在数字商品的创造过程中,数字劳动是资本的剥削逻辑在虚拟数字空间的延展。因此,对数字劳动的探讨,仍需回到价值生产领域之中,借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与方法,确证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数字劳动的本质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数字资本 数字劳动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韦斌 唐伟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区别与其他世界历史论而成为科学,是因为它体现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对于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兼谈如何科学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被引量:5
8
作者 邱海平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新的低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学界爆发了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大论战。与以往不同,发展和创新、怀疑和否定,构成了这一轮大论战的双重旋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新的低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学界爆发了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大论战。与以往不同,发展和创新、怀疑和否定,构成了这一轮大论战的双重旋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中国被置于十字路口。破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本质,正确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运用马克思经济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泽尔产权剩余思想与价值剩余、信息剩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丁贵 田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思想分别源自马克思、巴泽尔和作者创设,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之间联系广泛却又存在多维差异,这种比较研究具有生动的现实意义和新颖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与产权逻辑、... 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思想分别源自马克思、巴泽尔和作者创设,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之间联系广泛却又存在多维差异,这种比较研究具有生动的现实意义和新颖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与产权逻辑、信息逻辑关系的提炼,资本逻辑突出的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基础上的劳资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产权逻辑信奉的是权力是否界定拥有,信息逻辑强调的是信息力量对利益分配的决定作用,三种逻辑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现实意义上强调对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说明需要多种逻辑的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巴泽尔 价值剩余 产权剩余 信息剩余 剩余价值理论 产权理论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经济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炼成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8期4-7,共4页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对流通领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问题有关论述中,可以得出两个基本原理:一是流通过程不创造价值,只是实现价值;二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劳动属于物质生产劳动,它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文章指出,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对流通领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问题有关论述中,可以得出两个基本原理:一是流通过程不创造价值,只是实现价值;二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劳动属于物质生产劳动,它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文章指出,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新问题,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经济论 剩余价值 知识经济 流通领域 商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昌用 章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2,共5页
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需要有现实性才能确立其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来自对所处时代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及演绎,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它的历史... 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需要有现实性才能确立其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来自对所处时代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及演绎,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市场经济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价值介入研究方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佳解 黎昔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马克思在诠释异化劳动四种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运用了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价值介入研究方式旨在将价值预设与经验材料有机结合,克服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立。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的价值预设,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特质。... 马克思在诠释异化劳动四种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运用了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价值介入研究方式旨在将价值预设与经验材料有机结合,克服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立。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的价值预设,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特质。这种批判特质不仅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而且对认识当今社会也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价值介入 法兰克福学派 研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风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宝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现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以及由它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精神交往关系等等的一切社会关系,而且,他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现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以及由它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精神交往关系等等的一切社会关系,而且,他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描述了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理想的交往关系,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原则与社会性原则的统一、物质性原则与历史性原则的统一、价值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的统一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实践性原则与社会性原则 物质性原则与历史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立场、论证方法和理论逻辑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林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5,共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劳动人民立场出发来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学说。"劳动创造价值"就是这一立场在理论上的集中反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当代西方经济学在价值源泉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归根结底是由两种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劳动人民立场出发来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学说。"劳动创造价值"就是这一立场在理论上的集中反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当代西方经济学在价值源泉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归根结底是由两种学说的不同立场和价值取向造成的,西方学者说劳动价值论存在所谓论证方法和理论逻辑上的缺陷,源自于其所持立场的局限,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而试图将各种非劳动因素视为价值创造源泉以及离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来任意扩展"劳动"概念的做法,不仅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和歪曲,而且也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长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贬低为对短期现象或现行政策的解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立场 论证方法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50年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1,共5页
50年来,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大范围讨论约有五次,包括涉及“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生产劳动”等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的前三次讨论,20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价值创造源泉”问题、世纪之交由深化劳动... 50年来,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大范围讨论约有五次,包括涉及“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生产劳动”等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的前三次讨论,20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价值创造源泉”问题、世纪之交由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再掀热潮的后两次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完善的今天,只有结合新的实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黑格尔伦理共同体思想的超越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国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2,共8页
黑格尔“伦理共同体”中的“国家意志至上性”并没有摆脱“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与对峙局面。马克思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视角出发,站在“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的原则高度,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共同体思想。... 黑格尔“伦理共同体”中的“国家意志至上性”并没有摆脱“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与对峙局面。马克思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视角出发,站在“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的原则高度,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看来,对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变革是化解“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矛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人类解放的康庄大道敞开在人类面前,并激励着人们不断地为之奋斗。就今天来说,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人们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黑格尔伦理共同体思想 个体 共同体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冠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6-154,共9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古典价值论 科技劳动价值论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供求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孝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共6页
马克思的供求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求理论的建立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最终完成。马克思关于供给与需求及其关系、市场供求与市场价值、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市场供求与市场竞争等问题的论述是供求理论的重要内... 马克思的供求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求理论的建立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最终完成。马克思关于供给与需求及其关系、市场供求与市场价值、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市场供求与市场竞争等问题的论述是供求理论的重要内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的供求理论 ,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对于完善市场机制运行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供求理论 市场价值 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 市场供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中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朝栋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共3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坚持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 ,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形成中的作用或贡献也作了科学阐述和客观评价。其中 ,节省活劳动和降低商品价值量是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或贡献之一。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生产要素 商品价值量 作用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