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轨迹及其阶段特征探论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建华 文晓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5 1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虽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提供了必要前提;十月革命后的两年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孕育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发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后,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虽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提供了必要前提;十月革命后的两年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孕育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发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大致经历了萌发期、攀升期、形成期、巩固期、推进期、奋进期、曲折期、挫折期、徘徊期、开拓期、丰富期、发展期等12个阶段。从孕育期到发展期的各个阶段分别呈现了自然、应然、使然、必然、阶进、骤进、升进、冒进、负进、求实、夯实、盈实、务实的显著特征,总体上是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转换演绎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大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通史 思想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为教育设定的人学前提 被引量:10
3
作者 舒志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不论对教育的内涵给予怎样的解释,不可回避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既要重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又要避免反教育行为的出现,以造成人的异化处境,这使教育的人学探讨成为极其重要的议题。对此,回归马克思的观点和立场是十分有... 不论对教育的内涵给予怎样的解释,不可回避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既要重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又要避免反教育行为的出现,以造成人的异化处境,这使教育的人学探讨成为极其重要的议题。对此,回归马克思的观点和立场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马克思通过经济学批判,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前提,对人是教育对象的内涵与实质作出现实的、历史的分析,要求教育适应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存在方式变革的需要,辩证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历史性特征,展现马克思探索人的教育问题的存在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教育思想 教育人学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如何让“生活”更美好?——重思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其超越了"环境决定论"和"观念决定论"的狭隘教育逻辑,将"教育"视为反映和改变"社会存在"的一种重要关系、机制,以及"人"为实现自身使命的一种"社... 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其超越了"环境决定论"和"观念决定论"的狭隘教育逻辑,将"教育"视为反映和改变"社会存在"的一种重要关系、机制,以及"人"为实现自身使命的一种"社会行动"。要走出受阶级和财富约束甚至决定的"社会教育"类型的前提和重要内容,必须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彻底的改变。这意味着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教育"本身并非是适应"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是具有直接的能动性。教育的对象无疑是"人",同时人又存在于"社会之中"。这样一来,要为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服务,必须重新思考马克思有关"社会教育"的真知灼见,正视、关注和改造"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彻底改变限于"现代分工""现代科学""理性逻辑"意义的教育工具主义和教育功利主义,让教育真正回归"社会解放"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教育思想 社会教育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述评——基于1980—2015年的数据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祺午 岳金凤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0-14,共5页
通过对1980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历程与趋势,研究主题和领域,主要的研究力量分布与水平等内容,发现国内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研... 通过对1980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历程与趋势,研究主题和领域,主要的研究力量分布与水平等内容,发现国内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成为研究的重要载体,但文献数量总体偏少,研究组织不系统,持续开展研究的作者比较少,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实践与应用等问题研究不足。未来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应向学科化方向发展,要加强科研合作,加大相关科研组织机构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研究力量 研究成果 研究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成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5-79,共5页
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目的,以此为基础构筑职业教育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综合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实施的主要形式,半工半读是职业教育理想的学习模式。其启示在于:引发职业教育观的转变,形成职业教育整体观和... 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目的,以此为基础构筑职业教育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综合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实施的主要形式,半工半读是职业教育理想的学习模式。其启示在于:引发职业教育观的转变,形成职业教育整体观和职业技能训练观;使职业教育目的由职业技能的培养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使职业教育内容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倡导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职业教育思想 综合技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旨趣 被引量:5
7
作者 舒志定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6,共7页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教育思想 人的教育 教育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体育思想各成长阶段的发展特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惠玲 许仲槐 +1 位作者 冯卫 李惠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毛泽东同志伟大一生中的体育生活及体育思想,经历了体育意识的潜发阶段、体育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阶段,构成了完整的毛泽东体育思想。后来,相继有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阶段。为在新时期用系统和发展的观点再认识毛泽东体育思想,本文... 毛泽东同志伟大一生中的体育生活及体育思想,经历了体育意识的潜发阶段、体育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阶段,构成了完整的毛泽东体育思想。后来,相继有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阶段。为在新时期用系统和发展的观点再认识毛泽东体育思想,本文从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的前后阶段的发展特征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由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构成,到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认识了新中国体育始终代表着和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性,显示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对体育的论点和指示一脉相承,展现了在新时期毛泽东体育思想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灿烂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体育思想 体育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发展教育 三个代表 成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子思想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长泰 易玉屏 夏金星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16期81-84,共4页
君子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有突出的地位,其特点是人文理性强势彰显,既表现出对天道、社会和个体身心修养的关切与关注,也体现对人自身个性的削减和对创造性的压抑。君子思想中缺少培育科技理性的因素,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 君子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有突出的地位,其特点是人文理性强势彰显,既表现出对天道、社会和个体身心修养的关切与关注,也体现对人自身个性的削减和对创造性的压抑。君子思想中缺少培育科技理性的因素,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其直接结果是培养了中国读书士人为官出仕的作风,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而迟缓的工商业很难激发职业教育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思想 人文理性 科技理性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 被引量:4
10
作者 舒志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4,157,共9页
面对各种教育正义理论,我们如何取舍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这需要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虽然马克思没有单独撰写文章专题阐述教育正义论题,但是马克思潜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生存命运,坚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为教... 面对各种教育正义理论,我们如何取舍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这需要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虽然马克思没有单独撰写文章专题阐述教育正义论题,但是马克思潜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生存命运,坚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为教育正义理论创立了思想前提,也使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和其它教育正义理论有了清晰的边界,主要表现在马克思转换了理解教育正义的前提、建构了评判教育正义的依据以及谋划了教育正义的实现路径,由此显示马克思完成了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教育思想 正义理论 教育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黎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8年第1期77-88,141-142,共14页
马克思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即人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掌握生产的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知识,发挥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身心解放,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从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主体性,获... 马克思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即人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掌握生产的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知识,发挥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身心解放,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从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主体性,获得身心解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整的人”三个方面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从劳动教育的自我意识意蕴、情感意蕴、审美意蕴、自由意蕴等维度全面地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精神意蕴。劳动教育的路径涉及到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由时间的获取,自由劳动的生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融合。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的,富有精神意蕴、整体性和创新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教育思想 精神意蕴 现代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成长的非连续性——基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成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35,共4页
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考察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师成长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遭遇"、"唤醒"和"告诫"都能中断教师成长的连续性,使教师... 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考察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师成长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遭遇"、"唤醒"和"告诫"都能中断教师成长的连续性,使教师成长进入到非连续性阶段,由此应推动教师在震荡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开启教师成长的新阶段。要使教师走出"舒适地带",即中断教师成长的连续性,就要营造丰富的、合作的学校文化环境,培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并促使教师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成长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非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学术为志业”到“以真理为标准”——韦伯与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艳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7-183,共7页
韦伯与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两位巨擘,是德国良心的代表与德国学术思想传统的承继者与创造者,韦伯被雅斯贝尔斯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并为雅斯贝尔斯强力推荐了学术职业,两位思想家虽然都有未完成的德国大学学术生涯,但都以追... 韦伯与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两位巨擘,是德国良心的代表与德国学术思想传统的承继者与创造者,韦伯被雅斯贝尔斯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并为雅斯贝尔斯强力推荐了学术职业,两位思想家虽然都有未完成的德国大学学术生涯,但都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学术研究为志业;都主张以大学制度和学术权威来捍卫传统大学理念和引领大学发展;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方面坚持以教学与科研来激发学生追求精神成长和成才;在学术价值观和学术职业发展的理解与认同方面遵循以真理为标准。因此,对韦伯与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进行基于共同的学术旨趣的比较,以期对当下大学的目的、责任与使命进行反思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志业 真理标准 马克思 韦伯 雅斯贝尔斯 高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批评生态的当下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艾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7,共7页
马克思的学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核心价值指向是和谐,是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和谐是当代文化的根本性价值诉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高度重视构建与之... 马克思的学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核心价值指向是和谐,是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和谐是当代文化的根本性价值诉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高度重视构建与之相协调、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期望解决当前文学批评生态的严重"失衡"问题,需要学界充分借鉴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神指向,建构具有丰富辩证智慧的在人本性基础之上的和谐批评生态,使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真正的先进文化。而在这之中,在唯物史观视野之内,人、人的建设,无疑也就成为了当前文学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当然,它也是当下和谐批评生态建构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批评生态 和谐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当代教育者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红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当代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挑战赋予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以新的要求。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体本质、价值、实践和全面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当代教育主体的时代特性和要求,重新审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新变化,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核... 当代教育者主体面临的新挑战赋予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以新的要求。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体本质、价值、实践和全面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当代教育主体的时代特性和要求,重新审视当代教育者主体性新变化,重构当代教育者主体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体性、创新实践的主体性和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主体性,才能增强当代教育者主体功能,发挥当代教育者主体作用,激发当代教育者主体的活力,推进"立德树人"和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体思想 当代教育者主体 主体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庆忠建筑教育思想与建筑史博士点30年回顾——纪念恩师诞辰109周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庆洲 《南方建筑》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本文介绍了龙庆忠教授的坎坷人生和执教的业绩,重温了龙老的建筑教育思想,回顾了建筑历史博士点30年的成果,提出了继承先师建筑教育事业的措施。
关键词 龙庆忠教授 建筑教育思想 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特色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更新教育观念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现代化 ,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与先导。新的教育观念主...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现代化 ,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与先导。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 :个体充分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德智并重的培养观、人才培养的创新观念、个性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教育观念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克教育哲学对我国大学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素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洛克教育哲学在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而传统体育思想的缺陷与不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及体育教学行为。显然,洛克教育哲学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观及体... 洛克教育哲学在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是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而传统体育思想的缺陷与不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及体育教学行为。显然,洛克教育哲学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观及体育教学模式的启示是深刻的:体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为了生活、基于生活和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教育哲学 传统体育教学思想 影响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引领高校师德建设 被引量:13
19
作者 罗丽君 刘丹 +1 位作者 乔德吉 赵玉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人民群众日益凸显的高质量教育诉求,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而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人民群众日益凸显的高质量教育诉求,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而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文化自信与民族智慧,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高校应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时代特征与内涵目标,以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道德自觉与培育师德文化为途径加强师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等学校 师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的逻辑进路、主要论域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罗加福 陈晔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3,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一直是常论常新的议题。文章在综述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材料,使用新视角,展开对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的全景考察。研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是反映其社会历史理论整体逻辑的体育观点的集合。这一理论坚持历史唯...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一直是常论常新的议题。文章在综述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材料,使用新视角,展开对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的全景考察。研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是反映其社会历史理论整体逻辑的体育观点的集合。这一理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身体—劳动”方法论范式,在“人的存在”问题域中探寻从“人的劳动”通往“人的解放”的身体实现形式。体育的本质就是审美地以身体感性实现人的本质占有的活动形式,是每个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标志。马恩体育观涉猎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等主要论域,在关于身体与劳动、体育的审美和教育功能、体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精彩的论述。其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第一次深刻阐明了身体与劳动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身体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体育对于无产阶级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意义。马恩关于体育的思想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身体、关注身体与人的关系的时代,对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哲学最终转向身体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观对今天正确理解体育的本质,全面把握体育的当代价值和功能,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身体—劳动”范式 马恩体育观 价值和功能 体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