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药海枫藤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翟书华 张光飞 +2 位作者 王德斌 刘开庆 苏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59-2361,共3页
[目的]分析海枫藤在野生状态下的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成熟的野生海枫藤植株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结果]海枫藤最大荧光(Fm’)、最大光... [目的]分析海枫藤在野生状态下的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成熟的野生海枫藤植株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结果]海枫藤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 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均与光强有关,其中,Fv/Fm、ΦPS II、qP的日变化随光强变化呈单谷曲线,NPQ及ETR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0-650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范围内,ETR随光强增加而增大,之后随光强增加明显下降;NPQ随光强增加而增大,ΦPS II、qP随光强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高光强不利于海枫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日变化 海枫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枫藤花粉块的聚合方式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庆 王德斌 +1 位作者 翟书华 陈子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995-11996,12182,共3页
[目的]揭示海枫藤花粉块的聚合方式。[方法]以海风藤离体花粉块为材料,通过常规石蜡制片技术、花粉离体萌发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花粉块的聚合方式。[结果]海风藤的花由5个花萼和5个白色花瓣组成,每个花粉囊里有1个花粉块,花粉块中每... [目的]揭示海枫藤花粉块的聚合方式。[方法]以海风藤离体花粉块为材料,通过常规石蜡制片技术、花粉离体萌发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花粉块的聚合方式。[结果]海风藤的花由5个花萼和5个白色花瓣组成,每个花粉囊里有1个花粉块,花粉块中每个花粉母都有独立的花粉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海风藤花粉粒长约100~180μm、宽约50μm,与单粒花粉粒的长与宽基本吻合;海枫藤花粉粒呈不规则形,外壁无明显饰纹,无萌发孔,花粉管从独立花粉上长出,未见到四合花粉。[结论]海枫藤花粉块是由单粒花粉聚合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枫藤 花粉块 单粒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岐端 木全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5-18,共4页
从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 (schneid.)Tsiang et P.T.Li)的茎皮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思茅藤甙(Epigcoside)Ⅰ和已知化合物Ⅱ。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Ⅰ(+)—儿茶素-3-O-α-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甙... 从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 (schneid.)Tsiang et P.T.Li)的茎皮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思茅藤甙(Epigcoside)Ⅰ和已知化合物Ⅱ。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Ⅰ(+)—儿茶素-3-O-α-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甙((+)-catchin—3-O-α-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思茅藤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