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pReduce计算模型的气象资料处理调优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润芝 沈文海 +4 位作者 肖卫青 胡开喜 杨昕 王颖 田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8-628,共11页
云计算技术使用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实现了并行计算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解决了单机服务器计算能力低的问题。基于长序列历史资料所计算得出的气候标准值对于气象领域实时业务、准实时业务及科学研究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长序列历史... 云计算技术使用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实现了并行计算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解决了单机服务器计算能力低的问题。基于长序列历史资料所计算得出的气候标准值对于气象领域实时业务、准实时业务及科学研究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长序列历史资料数据量大、运算逻辑较复杂,在传统单节点计算平台上进行整编计算耗时非常长。该文基于Hadoop分布式计算框架搭建了集群模式的云计算平台,以长序列历史资料作为源数据,基于MapReduce计算模型实现了部分整编算法,提高计算时效。同时,由于数据源本身具有文件个数多、单个文件小等特点,对数据源存储形式及数据文件大小进行改造,分别利用SequenceFile方式及文本文件合并方式对同一种场景进行计算时效对比测试,分别测试了10个文件合并、100个文件合并两种情况,使时效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reduce 计算 HADOOP 历史资料整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的计算量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奇伟 龙学汉 +3 位作者 苗轶如 王益明 涂郁潇颖 汤梦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0,共12页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 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同时兼顾开关损耗与稳态性能,但是其矢量确定方法与占空比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因此,本文面向电压源型PMSM驱动系统,提出一种可降低计算量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将第一最优矢量备选范围缩小至上一控制周期所采用的第一有效矢量及其相邻的两个矢量,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第一有效矢量,从而将比较次数从六次减小至三次。然后将剩余两个矢量与零矢量作为第二备选矢量,分别以q轴电流无差拍为条件计算占空比,再依次代入代价函数,确定使代价函数最小的矢量组合与占空比。最后,分别搭建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控制在平均计算时间仅为15.3μs的前提下,可取得6.57%的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及±0.4 N·m的转矩脉动,与其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最优的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计算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选择 占空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和轴压对液电脉冲等离子体破岩效果影响规律的计算模型
3
作者 杨宏伟 刘科柔 +4 位作者 张辉 杨博远 马德新 杨志 刘军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液电脉冲等离子体破岩是一种新型高效破岩技术,目前围压和轴压环境下该技术的破岩规律尚不明确。结合试验和应力波分布计算模型,对不同围压和轴压影响下液电脉冲等离子体破岩效果进行研究。建立液电脉冲等离子体冲击波下岩石内部应力波... 液电脉冲等离子体破岩是一种新型高效破岩技术,目前围压和轴压环境下该技术的破岩规律尚不明确。结合试验和应力波分布计算模型,对不同围压和轴压影响下液电脉冲等离子体破岩效果进行研究。建立液电脉冲等离子体冲击波下岩石内部应力波分布计算模型,分析花岗岩岩样内的应力波峰值分布特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耦合不同围压和轴压环境下花岗岩、页岩和砂岩岩样的超声波参数测试试验,揭示围压和轴压对液电脉冲等离子体破岩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电脉冲等离子体冲击下,岩样内部均同时出现了压缩、剪切和拉伸应力;轴压对于破岩效果的影响更大;围压和轴压增大时,岩石内部的应力波峰值均增大,表明液电脉冲等离子体在井下应力环境下将具较好的破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电效应 等离子体 应力波 计算模型 岩石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慢小无人机红外辐射特性工程计算模型
4
作者 唐晗 曾兴容 +10 位作者 刘传明 罗亚江 李宗峰 何实 杨林 夏丽昆 刘炼 李晓君 袁小春 洪闻青 张应旭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26-1233,共8页
低慢小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尺寸体积小,反射环境辐射情况复杂,导致对其红外辐射特性仿真计算困难。本文引入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构建低慢小无人机的自身辐射、反射环境辐射的工程计算模型,开发低慢小无人机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程... 低慢小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尺寸体积小,反射环境辐射情况复杂,导致对其红外辐射特性仿真计算困难。本文引入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构建低慢小无人机的自身辐射、反射环境辐射的工程计算模型,开发低慢小无人机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程序,并结合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对大疆精灵4Pro无人机的红外辐射强度实测数据,从不同观测角度、不同波段(中波、长波)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慢小无人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红外辐射特性 工程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黏土干缩裂隙表面形态量化下的深度计算模型
5
作者 董辉 王威 +2 位作者 姚英杰 刘高志 徐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8-1603,共16页
黏土失水产生裂隙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裂隙破坏了土体完整性,降低了土体强度、渗透性等力学特征,是引发滑坡、堤坝失稳等岩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掌握干缩裂隙深度发展的变化规律,是探究裂隙深度影响边坡入渗模式并确定边坡稳定的关键环... 黏土失水产生裂隙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裂隙破坏了土体完整性,降低了土体强度、渗透性等力学特征,是引发滑坡、堤坝失稳等岩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掌握干缩裂隙深度发展的变化规律,是探究裂隙深度影响边坡入渗模式并确定边坡稳定的关键环节,为此,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得到裂隙开裂过程的表面和深度之间变化关系,探索土体表面粗糙度对饱和红黏土干缩裂隙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深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裂隙表面形态特征,干缩有效裂隙大致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转折型3类,其中,直线型和曲线型裂隙分别占总数的54%和29%;随着土体表面粗糙度增加,表层裂隙发育速度增大75%且发生转折概率增大8%,得到相同深度下有效裂隙形态变化特征;饱和红黏土的裂隙表面面积、长度、距离与深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3、0.87。根据裂隙表面几何形态特征参数,以多元非线性回归和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建立裂隙深度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均能控制在15%内,可为裂隙深度研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干缩裂隙 表面形态 裂隙深度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计算的动车组PHM模型处理框架
6
作者 李燕 王辉 +2 位作者 杨春辉 李超旭 赵士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2,共6页
针对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实时海量数据解析处理与模型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计算的动车组PHM模型处理框架。首先分析动车组车载数据处理流程,然后基于Spark Streaming给出动车组PHM模型... 针对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实时海量数据解析处理与模型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计算的动车组PHM模型处理框架。首先分析动车组车载数据处理流程,然后基于Spark Streaming给出动车组PHM模型处理的总体框架。针对实时海量数据解析处理,首先分析解析前的车载数据结构,定义解析后的车载数据结构,然后设计通用化数据解析组件,给出流计算实现方式。针对模型计算,详细给出PHM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包括模型的基本信息、输入、输出和逻辑主体等,根据此定义设计模型通用组件,实现模型的快速研发、高效计算和统一应用。通过动车组PHM系统的有效应用,证明了该框架可以很好地满足海量数据的实时计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计算 模型 形式化 组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磁滞模型参数解析计算
7
作者 常勇 包广清 +1 位作者 陈俊全 杨巧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8,共14页
针对传统磁滞建模方法未考虑电工钢片等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中自身的能量变化,导致在实际复杂磁化环境工况中对铁磁材料磁滞特性的模拟精度受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的磁滞模型参数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外加磁场与钉扎点对应的可... 针对传统磁滞建模方法未考虑电工钢片等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中自身的能量变化,导致在实际复杂磁化环境工况中对铁磁材料磁滞特性的模拟精度受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的磁滞模型参数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外加磁场与钉扎点对应的可逆磁场的关系,然后通过矫顽力随磁滞回环峰值的变化曲线确定分布函数W(h)与不同磁场强度峰值的钉扎分布密度,根据钉扎分布密度与外加磁场强度峰值的关系计算钉扎场强及其所占权重,建立能量磁滞模型,将模型离散方程转化为连续方程,进行矢量化,并给出基于能量磁滞模型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解析方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最后利用不同频率下测量的实验数据与解析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解析方法计算精度保持在95%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识别速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钢片 能量磁滞模型 钉扎分布密度 可逆磁场强度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计算模型
8
作者 仝培周 陈猛 崔秀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08,116,共6页
为了研究高温作用后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RTPF)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对20℃、105℃、250℃、400℃和600℃作用后的RTPF混凝土(纤维质量分数1.2 kg/m^(3))进行静动态压缩试验,分别建立温度和应变率影响模型,并提出了温度-应变率... 为了研究高温作用后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RTPF)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对20℃、105℃、250℃、400℃和600℃作用后的RTPF混凝土(纤维质量分数1.2 kg/m^(3))进行静动态压缩试验,分别建立温度和应变率影响模型,并提出了温度-应变率耦合作用下的抗压强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RTPF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应变率约为40 s^(-1)、60 s^(-1)、80 s^(-1)、100 s^(-1)和120 s^(-1)时600℃作用后抗压强度分别比常温时降低56.07%、54.40%、53.48%、54.08%和52.93%;相同温度下RTPF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相同温度下120 s^(-1)时抗压强度比静态抗压强度增加32.04%~61.94%。不同应变率下的抗压强度温度影响模型中三次多项式型、分段函数型和幂函数型模型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71~0.998;而不同温度下的应变率影响模型中对数型、幂函数型和强度-应变率依赖型模型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50~0.999;结合温度和应变率模型建立温度-应变率耦合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误差为-2.64%~6.96%,可用于计算高温后RTPF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回收轮胎聚合物纤维 高温损伤 冲击压缩 抗压强度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控制模式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模型
9
作者 唐爱红 尚宇菲 +3 位作者 童泽军 马路路 王子涵 郑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902-5914,I0012,共14页
新型电力系统潮流多变、潮流倒送、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不仅可以进行功率可靠传输,还可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多种灵活调节需求。该文构建有效反映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各元器件工作特性的等效电路,推导反映调控变流器... 新型电力系统潮流多变、潮流倒送、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不仅可以进行功率可靠传输,还可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多种灵活调节需求。该文构建有效反映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各元器件工作特性的等效电路,推导反映调控变流器输出电压与被控母线电压、被控线路有功潮流和无功潮流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基于功率注入法分别推导并构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实现电压调节功能的潮流计算模型和实现潮流调控功能的潮流计算模型;提出电压调节和潮流调控多控制模式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方法;基于PSASP软件构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多控制模式的用户自定义模型,验证所构建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模型和所提潮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电力变压器 等效电路 功率注入法 潮流计算模型 潮流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AI大模型计算范式洞察
10
作者 熊先奎 王程晨 蔡文豪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6,共7页
现代大模型规模随扩展定律持续扩大,近万亿的模型参数量带来了算法、硬件、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困境。Transformer架构固有的计算效率低下问题愈发凸显,引发了研究人员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实现路径的深入思考。一方面,针对现有自回归Transf... 现代大模型规模随扩展定律持续扩大,近万亿的模型参数量带来了算法、硬件、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困境。Transformer架构固有的计算效率低下问题愈发凸显,引发了研究人员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实现路径的深入思考。一方面,针对现有自回归Transformer架构,已形成注意力机制、低精度量化、参数共享等算法改进方向,以及集群系统优化、硬件系统升级等工程改进方向,另一方面,下一代AI大模型计算范式正朝着不以next token prediction为核心的方向演进,具体包括两类路径:一是从更高抽象层次进行预测的扩散和联合嵌入预测架构,二是从物理第一性原理和计算基材特性出发构建的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和能量模型。同时,新型计算范式与新型计算基材相结合,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AI算法软件与硬件割裂的局面,成为迈向AGI的高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计算范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设计影响因素及长度计算模型综述
11
作者 何永明 王繁 隋胜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共9页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确定是合流区几何参数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合流区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为探究加速车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合理设置加速车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影响因素和长度计算模型两方面对加速车道设计相关研究进...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确定是合流区几何参数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合流区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为探究加速车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合理设置加速车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影响因素和长度计算模型两方面对加速车道设计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梳理了间隙接受理论模型、车辆汇入理论模型、交通仿真模型、Breakdown概率模型、可靠度理论模型、回归模型等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概括了加速车道评价指标和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研究表明:现有的相关规范在大型车行驶特性、驾驶员驾驶特征和异质交通流条件等方面的考虑尚不全面,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避免间隙接受理论的缺陷,未来可采用简单、易操作的Breakdown概率模型和可靠度理论模型或可重复性强的交通仿真模型,联合数据驱动方法对加速车道长度进行研究,使之更具普遍适用性,保障长度的可靠性。加速车道长度优化、渐变段设计、客货分离的专用加速车道设计、高速公路主线同侧连续入口最小间距等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加速车道 长度计算模型 设计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模型网络分析:计算传播视野下的舆情文本挖掘新进路
12
作者 张媛 刘兴澳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研究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文本挖掘方法——“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以解决传统舆情文本挖掘方法在动机过强、人工介入过多、主题粗糙等方面的局限,为舆情治理、风险识别和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 [研究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文本挖掘方法——“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以解决传统舆情文本挖掘方法在动机过强、人工介入过多、主题粗糙等方面的局限,为舆情治理、风险识别和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及计算转向的学术进展,通过比较分析论证ANTMN较之现有方法的创新优势。[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NTMN遵循“主题建模”“网络分析”与“社区检测”的三步法,以“纯归纳取向”获得客观性,以“混合计算取向”超越传统方法的静态局限。ANTMN还在舆情传播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即在经验现象中提出舆情传播问题、在数据驱动中解析舆情传播机制、在趋势预测中建构舆情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传播 主题模型网络分析 舆情文本挖掘 计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LNG水上泄漏后果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评价
13
作者 谢澄 孙兰心 +3 位作者 郝国柱 汪瑞 朱明昌 黄立文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下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LNG水上泄漏后果成为其推广营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对LNG地面泄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而与地面相比,水面与LNG之间存在剧烈的热交换过程...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下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LNG水上泄漏后果成为其推广营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对LNG地面泄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而与地面相比,水面与LNG之间存在剧烈的热交换过程,其对LNG泄漏后果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LNG水上泄漏水面传热模拟方法,耦合多相流模型、湍流扩散模型和燃烧模型等,利用大型LNG水上泄漏试验Falcon-1号试验和Phoenix-1号试验数据,引入相对偏差(FB)、几何平均偏差(MG)、几何平均方差(VG)、相对均方误差(MRSE)、归一化的均方误差(NMSE)和FAC2等统计学参数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对LNG水上泄漏后果计算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NG水上泄漏水面传热模拟方法对LNG水上泄漏扩散和燃烧后果进行模拟时,各定量评价统计指标的取值均能满足模型有效性评价标准的要求,该模型未来可有效应用于LNG水上泄漏后果仿真模拟中,对LNG燃料内河营运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其安全保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水上泄漏 液化天然气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 统计偏差分析 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混凝土螺栓连接力学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模型
14
作者 熊海贝 武喆 +2 位作者 欧阳禄 王治方 陈佳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8,共15页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保证木-混凝土混合结构中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为研究常用工程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别选用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和云杉-松木-冷杉(Spruce Pine Fir,SPF)...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保证木-混凝土混合结构中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为研究常用工程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别选用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和云杉-松木-冷杉(Spruce Pine Fir,SPF)规格材-混凝土螺栓连接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了27组单调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归纳并对比了两类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典型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大小与螺栓屈服模式相关,CLT-混凝土螺栓连接相较于SPF-混凝土螺栓连接更易发生双铰破坏,且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具有更好的延性.基于对两类连接力学性能差异的影响机理分析,考虑钢垫板对承载力的影响,并引入CLT等效截面,提出了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承载力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12.18%,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混凝土混合结构 螺栓连接 破坏模式 力学性能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Reduce:新型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编程模型 被引量:113
15
作者 李成华 张新访 +1 位作者 金海 向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5,共7页
MapReduce是Google提出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编程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处理。Ma-pReduce模型受函数式编程语言的启发,将大规模数据处理作业拆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运行的Map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去执行,生成某种格式的中间文件,再由若干... MapReduce是Google提出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编程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处理。Ma-pReduce模型受函数式编程语言的启发,将大规模数据处理作业拆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运行的Map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去执行,生成某种格式的中间文件,再由若干个Reduce任务合并这些中间文件获得最后的输出文件。用户在使用MapReduce模型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时,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编写Map和Reduce函数上,其它并行计算中的复杂问题诸如分布式文件系统、工作调度、容错、机器间通信等都交给MapReduce系统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编程难度。MapReduce日益成为云计算平台的主流编程模型。Apache Hadoop项目提供开源的MapReduce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reduce 并行计算编程模型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还是认知努力的损害?抑郁症努力奖赏动机评估及计算模型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秀娟 马毓璟 +2 位作者 谭斯祺 李芸 刘文华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动机损害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患者常表现出异常的奖励评估或体验等行为。理解抑郁症患者努力奖赏动机活动中不愿意付出努力的类型——是不愿意付出身体努力还是不愿意付出认知努力,对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 动机损害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患者常表现出异常的奖励评估或体验等行为。理解抑郁症患者努力奖赏动机活动中不愿意付出努力的类型——是不愿意付出身体努力还是不愿意付出认知努力,对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缺少研究探讨努力类型(身体或认知努力)对研究认识的影响,同时,计算模型方法具有能够精细评估动机相关变量的优势,这一方法在该领域中并未得到普及应用。通过实验方法区分评估抑郁症患者“认知努力”和“身体努力”这两种不同的努力决策,并结合计算模型的数据分析方式,从努力奖赏动机这一角度探索抑郁症动机损害行为,对揭示这一损害潜在的认知神经基础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快感缺失 动机损害 身体努力 认知努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凤旭 张涵宇 +3 位作者 路斯棋 赖海涛 杜雪 郑岩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82,共18页
扩散模型是受分子热力学启发而来的一类新的生成模型,具有训练稳定、对模型设置依赖性弱等优点。近年来,扩散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项任务,并且取得了相比于以往生成模型更多样、更高质量的结果。目前,扩散模型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热门的... 扩散模型是受分子热力学启发而来的一类新的生成模型,具有训练稳定、对模型设置依赖性弱等优点。近年来,扩散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项任务,并且取得了相比于以往生成模型更多样、更高质量的结果。目前,扩散模型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热门的基准方法。为更好地促进扩散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对扩散模型进行综述:首先对比了扩散模型与其他生成模型的优劣,介绍了扩散模型的数学原理;随后,从扩散模型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介绍了相关学者近年来所做的改进工作,以及扩散模型在多种视觉任务上的应用实例;最后,探讨了扩散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 分数扩散模型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图像生成 生成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的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田 侯正猛 +4 位作者 张盛友 方琰藜 陈前均 李晓琴 孙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混凝土裂缝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具有挑战性。为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的内在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CDP)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Sidoroff损伤理论,建立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定... 混凝土裂缝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具有挑战性。为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的内在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CDP)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Sidoroff损伤理论,建立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行为,有利于深入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及其损伤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并且在损伤演化过程中发现了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交叉点,对应的损伤分别为0.57和0.62。损伤交叉点是损伤演化曲线从快速发展转向缓慢发展的一个临界点。不同强度混凝土在损伤交叉点前后的损伤演化规律一致。在交叉点前,强度越高,对应的损伤越小;交叉点之后则呈现相反的情况。基于以上发现,根据突变性判据的内涵,将发现的损伤交叉点作为混凝土出现裂缝区域性贯通的临界判据,对应的损伤被解释为量化混凝土裂缝区域性贯通的损伤阈值。进一步地,利用已验证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加载位移下RC构件的损伤状态和裂缝贯通区域进行系统分析,验证损伤阈值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可为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混凝土损伤分析和裂缝模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 压缩损伤 拉伸损伤 裂缝贯通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均质椭球体模型重力及梯度异常 正演计算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季雨 孙鸿博 +4 位作者 梁霄 倪红玉 黄显良 李文尧 韩润生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1,共10页
在有限均质椭球体的特殊情况——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普适性的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的重力异常V z及其重力梯度V xz、V yz、V zz、V zzz的积分计算公式,并用Matlab开发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数据并... 在有限均质椭球体的特殊情况——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具普适性的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的重力异常V z及其重力梯度V xz、V yz、V zz、V zzz的积分计算公式,并用Matlab开发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数据并绘出了各分量的重力异常剖面图与等值线图,通过与已公开的球体、旋转椭球体模型的典型算例进行比对,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三轴不等长椭球体与球体、旋转椭球体虽具有相似的重力异常变化规律,但数值特征受形态参数影响显著,验证了三轴不等长椭球体模型在表征复杂地质体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其既继承了球状体的基本场特征,又能通过三轴差异精确刻画实际地质体体积、质量分布等关键参数引起的重力异常场细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体模型 重力异常 正演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路基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力计算模型及其在冻胀病害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田飞 刘济华 +1 位作者 岳祖润 张翊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1033,I0018,共13页
基于地源热泵的人工供热方法是寒区路基冻害防控的一种新措施。该文建立路基专用热泵的稳态热力计算模型,用于热泵选型匹配与优化设计。建立主要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的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制冷剂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基于地源热泵的人工供热方法是寒区路基冻害防控的一种新措施。该文建立路基专用热泵的稳态热力计算模型,用于热泵选型匹配与优化设计。建立主要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的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制冷剂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子模型间耦合方法,基于Python语言编制程序。首先,选择压缩机和制冷剂类型,拟定供热温度和集热温度;然后,依次调用4个子程序,以部件目标参数的计算值与拟定值是否相等为收敛判据,以制冷剂状态参数的计算值与拟定值是否相等为终止判据。循环计算收敛时对应的部件结构参数即为优化结果。文中选择准池铁路某冻害路基设计供热方案,验证程序可靠性。结果表明,热泵性能达到预设水平,保证了路基供热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路基 地源热泵 计算模型 压缩机 冷凝器 蒸发器 供热性能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