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和时态GIS对三江平原1952—2012年间的61 a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5个主要行政区的降水量序列在时间整体上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在时间序列内部存在不同突变趋...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和时态GIS对三江平原1952—2012年间的61 a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5个主要行政区的降水量序列在时间整体上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在时间序列内部存在不同突变趋势,存在以28、22、15、6 a 4个时段为主周期的波动状态;整个三江平原降水量序列在时间整体上变化趋势也不明显,但在时间序列内部表现出突变趋势,即1955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至1979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1997年又呈下降趋势,存在与各行政分区主周期相同的波动状态。空间上,三江平原降水量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1952—1954年从北到南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变化趋势,而1955—1978年从北到南呈现两端多中间少的变化趋势,1979—2012年也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变化趋势。5个主要行政区及三江平原1952—1954年和1997—2012年两个时段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均少于1955—1996年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展开更多
以沣河流域内秦渡镇水文站1956-2016年实测径流数据为基础,分析年内变化特征;用M-K方法对沣河年际、丰水期、枯水期3个时期的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再用滑动t检验突变点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沣河年径流量在1956-2016年中整体呈减少趋势,...以沣河流域内秦渡镇水文站1956-2016年实测径流数据为基础,分析年内变化特征;用M-K方法对沣河年际、丰水期、枯水期3个时期的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再用滑动t检验突变点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沣河年径流量在1956-2016年中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175.71×10^(4) m ^(3)/a;径流年内分配在20世纪70、80年代较为集中,主要在7-9月,全年占比达43.87%,2006年以后年内分配较为均匀;沣河年径流量在1982年发生突变;丰水期在1977和1985年各发生1次突变,其中1977年的丰水期径流量全年占比从15.2%增加至64.4%;枯水期在2001年发生1次突变。研究结果可以为沣东、沣西新城的防洪和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陕西省斗门水库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和时态GIS对三江平原1952—2012年间的61 a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5个主要行政区的降水量序列在时间整体上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在时间序列内部存在不同突变趋势,存在以28、22、15、6 a 4个时段为主周期的波动状态;整个三江平原降水量序列在时间整体上变化趋势也不明显,但在时间序列内部表现出突变趋势,即1955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至1979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1997年又呈下降趋势,存在与各行政分区主周期相同的波动状态。空间上,三江平原降水量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1952—1954年从北到南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变化趋势,而1955—1978年从北到南呈现两端多中间少的变化趋势,1979—2012年也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变化趋势。5个主要行政区及三江平原1952—1954年和1997—2012年两个时段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均少于1955—1996年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文摘以沣河流域内秦渡镇水文站1956-2016年实测径流数据为基础,分析年内变化特征;用M-K方法对沣河年际、丰水期、枯水期3个时期的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再用滑动t检验突变点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沣河年径流量在1956-2016年中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175.71×10^(4) m ^(3)/a;径流年内分配在20世纪70、80年代较为集中,主要在7-9月,全年占比达43.87%,2006年以后年内分配较为均匀;沣河年径流量在1982年发生突变;丰水期在1977和1985年各发生1次突变,其中1977年的丰水期径流量全年占比从15.2%增加至64.4%;枯水期在2001年发生1次突变。研究结果可以为沣东、沣西新城的防洪和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陕西省斗门水库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