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sarium mangiferae侵染对凯特杧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柳凤 欧雄常 +2 位作者 詹儒林 韦继光 常金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8-1241,共4页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急速上升,且在整个试验阶段明显高于健康处理,脱落酸含量在试验后期不断升高;分析发现,F.mangiferae侵染能够显著影响杧果顶芽内源激素的含量,改变IAA/ABA和GA3/ABA的平衡,致使杧果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畸形病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畸形病 FUSARIUM mangiferae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芒果品种果实品质及类胡萝卜素代谢差异分析
2
作者 任桂霖 魏靖 +1 位作者 陈紫玉 王梓然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目的】旨在了解不同芒果品种之间内在品质及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差异。【方法】选取红象牙、金煌芒、澳洲芒、水仙芒、泰国青芒、桂七芒和台农一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可溶性糖、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色差、果形指数等生理指标,并利用靶向... 【目的】旨在了解不同芒果品种之间内在品质及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差异。【方法】选取红象牙、金煌芒、澳洲芒、水仙芒、泰国青芒、桂七芒和台农一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可溶性糖、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色差、果形指数等生理指标,并利用靶向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学,对7个芒果品种进行类胡萝卜素代谢物分析。【结果】在7个芒果品种中,台农一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7.87%;水仙芒的可溶性糖最高,为29.52 mg/100 g;桂七芒果形指数均大于其他芒果;澳洲芒和水仙芒单果重和果实硬度均高于其他芒果品种;在色差比较中,水仙芒的明亮度最高,台农一号的红绿色最高,桂七芒的黄蓝色和彩度最高。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分析发现,在红象牙芒-vs-泰国青芒、金煌芒-vs-泰国青芒、澳洲芒-vs-泰国青芒、桂七芒-vs-泰国青芒和台农一号-vs-泰国青芒中分别发现28、29、31、24和31种差异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其中,β-隐黄质均为差异最显著的代谢物;在水仙芒-vs-泰国青芒共发现23种差异代谢物,紫黄质肉豆蔻酸酯为差异最显著的代谢物。不同芒果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发现,台农一号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32.616μg/g FW;金煌芒的八氢番茄红素含量(26.316μg/g FW)和玉米黄质含量(4.714μg/g FW)均最高;而澳洲芒的紫黄质肉豆蔻酸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10.945μg/g FW。【结论】在7种供试品种中,台农一号具有相对较好的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17.87%)及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β-胡萝卜素32.616μg/g FW)。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芒果果实品质及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特征差异,为芒果果实内在品质形成的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一定参考,并为芒果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果实品质 代谢组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芒果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和研究概况
3
作者 黄国弟 李日旺 +4 位作者 陈永森 罗世杏 李翔 苏美花 郭丽梅 《南方园艺》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本文从种质圃建设、种质资源数量和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总体情况,将广西在芒果种质鉴定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显现。从芒果种质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分子育种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 本文从种质圃建设、种质资源数量和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总体情况,将广西在芒果种质鉴定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显现。从芒果种质资源在常规育种中的利用、分子育种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芒果种质资源利用创新的成果和现状,同时,从全国芒果品种育成情况对广西芒果种质资源保存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利用创新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农1号’芒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糖分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武红霞 邢姗姗 +4 位作者 王松标 姚全胜 詹儒林 马蔚红 马小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1-1815,共5页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台农1号芒果果实属于单S型生长曲线,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果实成熟软化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蔗糖快速积累.(2)酸性转化酶活性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维持最高,完熟时略有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在果实发育前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蔗糖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在整个发育期一直很低且较稳定.(3)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PS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均与SPS、SS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酸性转化酶活性的降低,且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增加是引起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糖积累 转化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21
5
作者 武红霞 王松标 +4 位作者 姚全胜 詹儒林 马小卫 马蔚红 高中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0-2192,共3页
以‘Zillate’芒果为材料,研究避雨栽培对其芒果产量、果实外观、果皮色泽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区芒果单株产量比露地栽培区高43.3%,病虫果率明显低于露地栽培区,避雨栽培显著提高果皮亮度,但降低果皮的色彩浓度;内在品... 以‘Zillate’芒果为材料,研究避雨栽培对其芒果产量、果实外观、果皮色泽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区芒果单株产量比露地栽培区高43.3%,病虫果率明显低于露地栽培区,避雨栽培显著提高果皮亮度,但降低果皮的色彩浓度;内在品质如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区,而可滴定酸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避雨栽培 套袋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洋 姚全胜 +2 位作者 苏俊波 洪亚楠 雷新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1-576,共6页
根据已知物种NBS抗病类基因(RGA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芒果品种金煌基因组DNA中分离得到了10条同源序列(pp-1~10,GenBank登录号为HM446507~16)。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RGAs在200~300 bp区间存在较大变异,Pi值都在0.4以上。同源性分析... 根据已知物种NBS抗病类基因(RGA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芒果品种金煌基因组DNA中分离得到了10条同源序列(pp-1~10,GenBank登录号为HM446507~16)。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RGAs在200~300 bp区间存在较大变异,Pi值都在0.4以上。同源性分析表明这些序列的同源性差异范围从11.0%~98.4%,离散值范围为1.6~100.7,10条RGAs可以分为2大类。蛋白序列分析表明,pp-01~10都具有开放读码框,编码的蛋白含有典型的NBS抗病类基因所拥有的P-loop和Kinase-2a结构域,通过同源进化分析可将其分为TIR-NBS-LRR和CC-NBS-LRR 2类,与已知物种同源性范围为20%~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NBS 抗病类基因 同源克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袋时期对台农1号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松标 武红霞 +3 位作者 邢姗姗 姚全胜 詹儒林 马蔚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1期1890-1894,共5页
研究不同套袋时期对台农1号芒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果实病虫果率提高,果实表面光洁度降低;不同套袋时期均显著降低果皮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苷含量以早套袋处理... 研究不同套袋时期对台农1号芒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果实病虫果率提高,果实表面光洁度降低;不同套袋时期均显著降低果皮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苷含量以早套袋处理低于晚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果皮亮度以不同套袋时期显著高于未套袋处理,色彩浓度以晚套袋和未套袋处理略高于早套袋处理,色度角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果实内在品质,不同套袋时期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综合来看,台农1号芒果以第2次生理落果后尽早套袋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套袋时期 色素 色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禄”芒果果实采后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邢姗姗 姚全胜 +5 位作者 魏长宾 马小卫 王松标 武红霞 詹儒林 周毅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7-1881,共5页
为了解芒果果实香气成分采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吉禄"芒果果实采后第3、6、9 d的香气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吉禄"芒果果实在采后3个时期共检测到3... 为了解芒果果实香气成分采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吉禄"芒果果实采后第3、6、9 d的香气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吉禄"芒果果实在采后3个时期共检测到36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果实采后第3、6、9 d,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9.47%、88.48%和92.71%,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44%、5.86%和4.63%。1R-α-蒎烯是"吉禄"芒果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采后第9天的相对含量达到7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采后 香气成分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果实转录组数据组装及基因功能注释 被引量:8
9
作者 武红霞 许文天 +4 位作者 罗纯 姚全胜 王松标 马小卫 詹儒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91-2198,共8页
以红芒6号为试材,对生长发育各时期果皮与果肉样品提取RNA后等量混合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68 419 722个reads,包含6 157 744 980个核苷酸序列信息,平均读长90 bp,序列信息全部登陆NCBI数据库(SRP035450)。对reads进行拼接,共获得124 ... 以红芒6号为试材,对生长发育各时期果皮与果肉样品提取RNA后等量混合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68 419 722个reads,包含6 157 744 980个核苷酸序列信息,平均读长90 bp,序列信息全部登陆NCBI数据库(SRP035450)。对reads进行拼接,共获得124 002个Contig片段,进一步组装获得54 207个Unigene片段,平均长度为838 bp,阈值小于10-5的序列中共有42 515(78.43%)个unigenes被注释到公共蛋白数据库。其中,35 198个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GO类别的44个功能组,14 619个Unigene匹配到25类COG功能组,23 741个Unigene被富集到128个KEGG代谢通路,包括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物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等。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的芒果功能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转录组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种质资源果实重要经济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马蔚红 姚全胜 孙光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资源圃内的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外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芒果的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果肉质地、果肉颜色、纤维、香味等...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种质资源圃内的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外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芒果的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食率、果肉质地、果肉颜色、纤维、香味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具有小果型、椭圆形(包括长椭圆、宽椭圆形)、质地中等细滑、清香等性状的品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果实bHLH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斌 文定青 +4 位作者 武红霞 邹明宏 刘恒 王松标 赵巧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bHLH家族作为植物中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真核生物生长发育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芒果果实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87个bHLH家族蛋白,其中酸性蛋白所占比例较大,大部分为不稳定蛋白,且均为不含信号肽的亲水... bHLH家族作为植物中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真核生物生长发育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芒果果实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87个bHLH家族蛋白,其中酸性蛋白所占比例较大,大部分为不稳定蛋白,且均为不含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除CL10714.Contig1为膜结合转录因子外,其余均不含跨膜结构。芒果bHLH蛋白结构域有多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较高,87个芒果bHLH蛋白中73个(83.91%)具有E-box结合功能。GO分析发现芒果bHLH蛋白共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功能的17个亚类。进化树分析发现芒果bHLH蛋白与拟南芥有较高的保守性,并基于进化树对部分bHLH蛋白的功能进行了预测。本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芒果bHLH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bHLH家族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华蕊 陈业渊 +3 位作者 高爱平 朱敏 邓穗生 尼章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729-735,共7页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贵妃、紫花及爱文3个芒果品种的2龄嫁接植株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芒果品种Pn日变化基本一致,呈典型的中午降低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光能利用率...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贵妃、紫花及爱文3个芒果品种的2龄嫁接植株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芒果品种Pn日变化基本一致,呈典型的中午降低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光能利用率(LUE)、水分利用率(WUE)、表观量子效率(AQY)的日变化规律是早、晚高,中午低;芒果光补偿点在18.62~22.43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1069~1318μmol.m-2.s-1之间;芒果CO2补偿点为17.6~79.65μmol/mol,饱和点为1620~1645μmol/mol;芒果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在25~2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光合特性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杧果着色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红霞 马小卫 +5 位作者 王松标 许文天 罗纯 姚全胜 詹儒林 高中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比较2个不同生态区杧果果实着色的差异,并探讨着色差异的内在机理。【方法】试验于2012年比较了‘台农1号’杧果在四川攀枝花和广东雷州2个生态区的果皮颜色、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差异。【结果】四川攀枝花... 【目的】比较2个不同生态区杧果果实着色的差异,并探讨着色差异的内在机理。【方法】试验于2012年比较了‘台农1号’杧果在四川攀枝花和广东雷州2个生态区的果皮颜色、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差异。【结果】四川攀枝花地区高海拔、昼夜温差大,较低降雨量,该生态区‘台农1号’杧果果皮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雷州地区,着色较好,果皮色度角显著低于雷州地区。花色苷合成基因Mi PAL、Mi C4H、Mi CHS1、Mi F3H1、Mi DFR和Mi UFGT的相对表达量以攀枝花地区显著高于雷州地区,其中Mi C4H、Mi CHS1、Mi F3H1、Mi DFR和Mi UFG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雷州地区的130、228、63、2.7和4.3倍。【结论】四川攀枝花地区海拔高、辐射强和昼夜温差大等生态因子有利于诱导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尤其是Mi PAL、Mi CHS1、Mi DFR和Mi UFGT的表达,促进‘台农1号’果皮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 着色 生态条件 花色苷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和比叶面积的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小卫 王松标 +5 位作者 姚全胜 武红霞 詹儒林 周毅刚 邢姗姗 刘丽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901-905,共5页
研究64份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比叶面积(SLA)的差异。结果表明,芒果品种间叶片δ13C、SLA差异均显著。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31‰~-26.50‰,平均值为-27.90‰,最高品种为桂热82,最低品种为粤西1号;叶片SLA的变... 研究64份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比叶面积(SLA)的差异。结果表明,芒果品种间叶片δ13C、SLA差异均显著。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31‰~-26.50‰,平均值为-27.90‰,最高品种为桂热82,最低品种为粤西1号;叶片SLA的变化范围为57.16~132.61 cm2/g,平均值为97.67 cm2/g。δ13C和S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资资源 叶片δ13C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鉴定亲缘关系非常近的芒果栽培品种(英文)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新华 李杨瑞 +2 位作者 郭永泽 欧世金 李荣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用ISSR技术鉴定7个吕宋芒品种(系)和柳州吕宋芒。从30个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建立DNA指纹图谱用于区分吕宋芒品种(系)。分析DNA指纹图谱,发现这6个引物中每个引物都能区分吕宋系列品种(系),表明ISSR-PCR技术对芒果品种(系... 用ISSR技术鉴定7个吕宋芒品种(系)和柳州吕宋芒。从30个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建立DNA指纹图谱用于区分吕宋芒品种(系)。分析DNA指纹图谱,发现这6个引物中每个引物都能区分吕宋系列品种(系),表明ISSR-PCR技术对芒果品种(系)的鉴定非常有效,能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品种(系)。基于69条多态性条带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吕宋芒和其它供试的7个品种(系)同源性低,而这7个品种(系):高州吕宋芒、湛江吕宋芒、田阳香芒、金钱芒、柳州吕宋芒、粤西一号、攀西红吕宋同源性较高,可归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ISSR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谢江辉 刘成明 +1 位作者 马蔚红 雷新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9-653,共5页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55的水平上将38个品种分成3组,该结果与传统上以胚型为依据进行品种类群划分比较吻合。发现了多个与胚性密切相关和1个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并就部分品种的系谱关系、胚性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遗传多样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解德宏 张翠仙 +5 位作者 张永超 尼章光 陈于福 张发明 柏天琦 赵秀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果肉抗氧化成分测定及其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晓博 胡文忠 +1 位作者 姜爱丽 刘程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以海南金龙芒果为材料,测定了其果肉中总酚、类黄酮、V_C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4种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并对比了果肉与总酚、类黄酮、V_C及GSH对·OH、DPPH·和O_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四种物质含量依次为60、30、80及12... 以海南金龙芒果为材料,测定了其果肉中总酚、类黄酮、V_C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4种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并对比了果肉与总酚、类黄酮、V_C及GSH对·OH、DPPH·和O_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四种物质含量依次为60、30、80及12 mg/100 g;芒果果肉对三种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对·OH的清除能力优于其他抗氧化剂,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于除V_C外其他三种抗氧化剂,相反,对O_2^-·的清除能力则弱于四种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抗氧化剂 含量 自由基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叶片主要养分含量及营养诊断适宜值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彭智平 杨少海 +2 位作者 操君喜 张壮塔 张政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49,共3页
对广东省芒果产区215个叶片样本的N、P、K、Ca、Mg含量及相应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芒果高产树与低产树的叶片N、P、K含量差异不明显,巳、Mg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低产树养分的离散变异程度明显高于高产树,高产树叶片的N、P、K... 对广东省芒果产区215个叶片样本的N、P、K、Ca、Mg含量及相应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芒果高产树与低产树的叶片N、P、K含量差异不明显,巳、Mg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低产树养分的离散变异程度明显高于高产树,高产树叶片的N、P、K、Ca、Mg含量处于相对适宜水平,低产树的叶片养分含量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高产树的叶片养分对产量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依靠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认为芒果营养诊断值为:N1.60%~1.88%、P0.140%~0.180%,K0.72%~0.98%,Ca1.43%~2.15%、Mg0.147%~0.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养分含量 叶片营养诊断 适宜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婧波 詹儒林 +3 位作者 柳凤 李国平 赵艳龙 常金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0-1039,共10页
【目的】为了解杧果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凯特’等4个杧果品种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IR)、定殖率(CR)、相对频率(RF)、多样性指数... 【目的】为了解杧果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凯特’等4个杧果品种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IR)、定殖率(CR)、相对频率(RF)、多样性指数(H')及相似性系数(Cs)为指标衡量试验结果。【结果】从480块新鲜杧果组织中分离得到53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16个分类单元,其中14个属于子囊菌(Ascomycota),2个属于担子菌(Basidiomyco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杧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杧果的优势种,相对频率分别为20.75%、18.87%和18.87%。【结论】杧果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且具有品种和组织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