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Li-Mn-Ni composite oxides as lithium ion sieve precursors in acidic medium
1
作者 马立文 陈白珍 +2 位作者 石西昌 张文 杨喜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14-318,共5页
A series of spinel Li-Mn-Ni composite oxides with theoretical chemical formula of LiNixMn2-xO4 (0〈_x〈_1.0) were synthesized by liquid phase method. Their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 A series of spinel Li-Mn-Ni composite oxides with theoretical chemical formula of LiNixMn2-xO4 (0〈_x〈_1.0) were synthesized by liquid phase method. Their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 The stability of these Ni-substituted spinel oxides prepa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in acidic medium as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 can be brought into the spinel framework completely to form well-crystallized product when x〈_0.5 and the optimized synthesis temperature is 800℃. LiNi0.4Mn1.6O4 prepared at 800℃ can maintain the spine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ith Li extraction ratio of 30.37%, Mn extraction ratio of 8.78% and Ni extraction ratio of 1,82% during acid treatment. The incorporated Ni not only inhibits the dissolution of Mn, but also reduces the extraction of Li due to the lattice con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sieve Li-Mn-Ni composite oxide structur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锂离子筛复合材料用于页岩气废水提锂的研究
2
作者 任玉春 赵丹丹 +5 位作者 龚韬 付辰 周飞 吴征莲 付永胜 黄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4-1552,共9页
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锂吸附材料,从四川盆地页岩气废水(Shale Gas Wastewater,SGW)中回收锂资源,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急剧上升,研究通过固相反应合成H_(1.33)Mn_(1.67)O_(4)(HMO),并将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造粒剂... 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锂吸附材料,从四川盆地页岩气废水(Shale Gas Wastewater,SGW)中回收锂资源,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急剧上升,研究通过固相反应合成H_(1.33)Mn_(1.67)O_(4)(HMO),并将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造粒剂,制备复合材料CTS/HMO。在SGW中,CTS/HMO对锂的吸附质量比达到7.83 mg/g,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质量比仅下降1.25%,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动力学研究显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等温吸附试验结果显示,CTS/HMO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其为单层吸附。选择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CTS/HMO对锂的良好选择性,这归因于HMO尖晶石结构的离子筛效应。在固定床过滤试验中,流速为0.104 mL/min,床层总容积为7.7 cm^(3)时,该材料约在2950 min后达到饱和,显示出良好的吸附寿命;对不同流速下的固定床吸附进行Thomas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较低流速下的吸附质量比较大。研究表明,CTS/HMO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工业级锂吸附剂,适用于从SGW中提取锂资源,可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锂资源回收 页岩气废水 壳聚糖 锰系锂离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氟共掺杂锰系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对锂的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解文鹏 姚素玲 +1 位作者 付元鹏 董宪姝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634,共9页
研究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Fe/F共掺杂锰系离子筛HMFeO-F,通过XRD、SEM、FT-IR、BET等手段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掺杂配比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0 h、锂锰物质的量比1/... 研究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Fe/F共掺杂锰系离子筛HMFeO-F,通过XRD、SEM、FT-IR、BET等手段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掺杂配比对离子筛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0 h、锂锰物质的量比1/2、Fe、F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5%、10%条件下,HMFeO-F对锂的吸附容量为31.57 mg/g,吸附过程中锰溶损率仅为4.52%,相较于未掺杂时降低61%,同时磁性Fe_(3)O_(4)的引入使材料磁回收率达90.2%;经过5次循环试验后,HMFeO-F的平衡吸附容量仍可达25.87 mg/g,锰溶损率保持在5%以内;针对锂质量浓度为12.98 mg/L的某煤矸石酸浸液,用HMFeO-F吸附锂,锂吸附率可达99%。采用该离子筛提取煤矸石中的锂不仅为提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而且有望实现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酸浸液 锰系锂离子筛 铁氟共掺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筛-壳聚糖晶胶制备及其提锂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赫欣 赵宏飞 郭瑞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8-1196,共9页
锂离子筛(LIS)具有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是液态锂资源提锂领域最具前景的吸附剂,但其通常呈粉末状,在工业应用中受限制。本文采用具有高亲水性的天然产物壳聚糖(CS)晶胶作为载体负载LIS,制备LIS-CS-X复合晶胶吸附剂用于吸附提锂。当... 锂离子筛(LIS)具有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是液态锂资源提锂领域最具前景的吸附剂,但其通常呈粉末状,在工业应用中受限制。本文采用具有高亲水性的天然产物壳聚糖(CS)晶胶作为载体负载LIS,制备LIS-CS-X复合晶胶吸附剂用于吸附提锂。当壳聚糖浓度为2.5wt.%、交联剂浓度为8wt.%、冷冻温度为-20℃时制得的壳聚糖晶胶作为载体负载LIS,当LIS添加量为CS载体质量的75%时,LIS-CS-X复合晶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负载稳定性。对锂离子的平衡吸附容量为21.5mg/g,经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的吸附量能够保持在初次吸附量的95%左右,对Li^(+)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和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壳聚糖 冷冻晶胶 复合吸附剂 盐湖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型钛基锂离子筛的制备及锂吸附性能
5
作者 王珍珠 何争光 +3 位作者 和兵 梁柯 白亦薇 贾宇鑫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4,共13页
钛基锂离子筛具有较强的Ti—O键使其具有结构稳定、耐酸碱性能好等优点,经常被用作盐湖提锂的吸附材料,但传统单一锂源合成的粉末锂离子筛存在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低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采用Li_(2)CO_(3)和LiNO_(3)作为混合锂源,与纳... 钛基锂离子筛具有较强的Ti—O键使其具有结构稳定、耐酸碱性能好等优点,经常被用作盐湖提锂的吸附材料,但传统单一锂源合成的粉末锂离子筛存在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低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采用Li_(2)CO_(3)和LiNO_(3)作为混合锂源,与纳米TiO_(2)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改性锂离子筛前驱体(LTO),酸洗后得到硝酸锂改性的粉末钛基锂离子筛(HTO-X),在HTO-X基础上又进行成型研究,合成了颗粒型钛基锂离子筛(PVB-HT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探究了PVB-HTO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吸附机理,通过锂离子吸附实验,对其吸附和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TO-X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大的吸附速率,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使用0.2 mol/L盐酸酸洗后得到的改性HTO-X的Li^(+)平衡吸附容量为35.82 mg/g,吸附速率较未改性前提高了75%,PVB-HTO的Li+平衡吸附容量为32.32 mg/g,经过20次循环后Li+吸附率仍保持在92%以上,钛的溶损率在0.15%以下。改性后的锂离子筛(HTO-X和PVB-HTO)在锂离子吸附容量、吸附速率和循环性能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卤水锂回收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锂离子筛 锂吸附容量 吸附速率 盐湖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6
作者 刘平 王晨 +2 位作者 韩庆文 苗攀 马家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吸附法是提取液体锂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锰基离子筛吸附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锰基离子筛仍然存在制备方法复杂、Mn溶损率高等技术问题。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_(4)Mn_(5)O_(12)·Li_(2)MnO_(3)锰基复合前驱体,对合成的... 吸附法是提取液体锂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锰基离子筛吸附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锰基离子筛仍然存在制备方法复杂、Mn溶损率高等技术问题。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_(4)Mn_(5)O_(12)·Li_(2)MnO_(3)锰基复合前驱体,对合成的前驱体进行了XRD、SEM、TEM、XPS、热重、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表征,研究了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对液体中Li+的吸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Li_(4)Mn_(5)O_(12)与Li_(2)MnO_(3)以多相共生的方式结合,构建的半包覆结构增加了锂离子筛的稳定性。而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吸附Li+符合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的吸附容量为26.51 mg/g,五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仅损失3.82%,而未包覆的锂离子筛吸附容量损失高达12.6%。同时,五次循环后Mn溶损率仅为0.83%,明显低于未包覆锂离子筛(2.06%)。本工作制备的半包覆锰基复合锂离子筛有望用于液体锂资源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复合锂离子筛 半包覆结构 Mn溶损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高效锂离子筛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彭珊 石瑀 +3 位作者 章佳豪 王乾坤 谢洪珍 许晓阳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针对钛系锂离子筛在实际应用中锂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慢和吸附剂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以碳酸锂、二氧化钛、乙酸锂为原料,采用改进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筛,对合成后的锂离子筛前驱体的表观形貌、晶相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国内某盐湖卤... 针对钛系锂离子筛在实际应用中锂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慢和吸附剂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以碳酸锂、二氧化钛、乙酸锂为原料,采用改进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筛,对合成后的锂离子筛前驱体的表观形貌、晶相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国内某盐湖卤水为原料,开展锂离子筛性能测试,着重考察了锂离子筛的杂质离子选择性、循环吸附性能及钛溶损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锂离子筛前驱体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合成煅烧温度699℃、■比值0.45、煅烧时间24 h,■比值0.2:1,此时锂离子筛对卤水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7.42 mg/g;经多次循环吸附-解吸试验后,锂离子筛工作吸附量为8 mg/g(市面吸附剂30 min吸附量均为6 mg/g左右),Li^(+)解吸率约85%;杂质离子选择性较好,Li/Na=4.5、Li/K=25、Li/Mg=13、Li/Ca=40,杂质离子分离系数排序为α_(Li/K)>α_(Li/Mg)>α_(Li/Na)>α_(Li/Ca);锂离子筛中钛的溶出属于偏钛酸锂结构性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吸附容量 吸附剂稳定性 吸附速率 助熔剂 离子选择性 溶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作粘结剂的锂离子筛粉体的高性能造粒研究
8
作者 王珞聪 李天玉 +2 位作者 彭文娟 陈亦力 莫恒亮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用于盐湖提锂的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粉体的尺寸属于微纳米级别,需要对其进行颗粒化成型才能填柱使用。针对β-H_(2)TiO_(3)的实际应用工况(碱性环境提锂,酸性环境脱锂),采用可耐酸碱的聚砜(PSF)作为粘结剂对β-H_(2)TiO_(3)... 用于盐湖提锂的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粉体的尺寸属于微纳米级别,需要对其进行颗粒化成型才能填柱使用。针对β-H_(2)TiO_(3)的实际应用工况(碱性环境提锂,酸性环境脱锂),采用可耐酸碱的聚砜(PSF)作为粘结剂对β-H_(2)TiO_(3)粉体进行滴粒成型。通过探究PSF用量、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15)用量、凝胶浴温度及滴粒针孔直径对β-H_(2)TiO_(3)-PSF颗粒性能的影响,确定滴粒成型的配方及工艺。获得的β-H_(2)TiO_(3)-PSF颗粒对Li^(+)的体积吸附容量为4.70g/L,堆积密度为0.455kg/L,且该材料在循环100次后,体积吸附容量仍为原来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系锂离子筛 造粒 粘结剂 致孔剂 盐湖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改性钛系锂离子筛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蒙蒙 徐德刊 +5 位作者 黄继龙 唐志兰 张许 谭超 王肖虎 彭文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5,共9页
针对钛系锂离子筛(H_(2)TiO_(3))在周期循环过程中存在溶损,导致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研究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改变晶格结构来提升稳定性。采用球磨混料,经过高温固相反应和离子交换,制备了镍改性钛系锂离子筛(Ni-HTO),探究了镍掺杂对吸附... 针对钛系锂离子筛(H_(2)TiO_(3))在周期循环过程中存在溶损,导致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研究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改变晶格结构来提升稳定性。采用球磨混料,经过高温固相反应和离子交换,制备了镍改性钛系锂离子筛(Ni-HTO),探究了镍掺杂对吸附剂的结构、吸附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在盐湖提锂领域中的适用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Ni掺杂有效降低了偏钛酸离子筛中Ti^(4+)的溶出;此外,镍改性离子筛的(002)晶面间距有所减小,对Li+的吸附选择性显著提升,其中Li^(+)对Mg^(2+)的分离因子达到了281.23,且饱和吸附量为30.5 mg/g。成型后的颗粒吸附剂(Ni-HTO)用于拉果错盐湖卤水提锂测试,经20次循环吸附,对Li+的吸附容量保持在9.55 g/L左右,平均Ti^(4+)溶损率由改性前的0.68%降低至0.20%,且平均选择性显著提升,表明其具备优异的吸附性能、循环稳定性及选择性。综上,镍改性钛系锂离子筛在盐湖提锂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钛系离子筛 掺杂 稳定性 盐湖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对H_(1.6)Mn_(1.6)O_(4)锂离子筛提锂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蔡修贤 周冰冰 +1 位作者 刘肖 李凤华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9-7216,7236,共9页
尖晶石型锰基锂离子筛(LMOs)可实现海水和卤水中锂的高效选择性提取,但其循环过程中脱锂时易造成Mn^(2+)的溶损,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水热法合成了Al掺杂的尖晶石型Li1.6Mn_(1.6)O_(4)(LMO)前驱体,经酸洗后得到Al掺杂的尖晶石型锂离子... 尖晶石型锰基锂离子筛(LMOs)可实现海水和卤水中锂的高效选择性提取,但其循环过程中脱锂时易造成Mn^(2+)的溶损,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水热法合成了Al掺杂的尖晶石型Li1.6Mn_(1.6)O_(4)(LMO)前驱体,经酸洗后得到Al掺杂的尖晶石型锂离子筛H_(1.6)Mn_(1.6)O_(4)(HMO)。结果表明,在掺杂5%的时候,锂吸附容量最大为27.8mg/g(C_(Li+)=250 mg/L),相比未掺杂的20.6mg/g,提高了35.95%。Li^(+)脱附率由未掺杂的87.44%提升为97.60%,提高了11.62%。锰溶损率由未掺杂的4.12%降低为3.36%,相比,降低了18.45%。得出Al掺杂能提高HMO对锂的吸附容量,且在保持较高吸附容量条件下,掺杂有效提高其结构稳定性,Langmuir和pseudo-second-order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Al掺杂的HMO对Li^(+)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锰溶损 吸附性能 掺杂改性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晶TiO_(2)为钛源合成高耐酸性钛系锂离子筛的研究
11
作者 杨恒宇 莫恒亮 +5 位作者 李天玉 吕龙 陈亦力 王珞聪 赵文芳 刘曼曼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3,共7页
为提高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耐酸性,以不同比例的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为混晶钛源合成高耐酸性β-H_(2)TiO_(3),研究了混晶钛源比例对锂离子筛吸附容量、离子选择性及耐酸性的影响,优化出混晶钛源的最佳... 为提高钛系锂离子筛β-H_(2)TiO_(3)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耐酸性,以不同比例的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为混晶钛源合成高耐酸性β-H_(2)TiO_(3),研究了混晶钛源比例对锂离子筛吸附容量、离子选择性及耐酸性的影响,优化出混晶钛源的最佳比例,并对其进行了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的质量分数为0、20%、40%、60%、80%和100%时,提高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含量,β-H_(2)TiO_(3)的吸附容量增加,且对离子选择性无明显负面影响。耐酸性结果表明,当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质量分数为40%时,能显著提高酸浸后的β-H_(2)TiO_(3)的质量剩余率,此时质量剩余率为65%,且剩余物的吸附性能衰减程度最小。对酸浸后的剩余物进行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采用1 mol/L盐酸浸泡β-H_(2)TiO_(3),可使以单一晶型TiO_(2)为钛源合成的β-H_(2)TiO_(3)生成锐钛矿型TiO_(2)新物相;当钛源中锐钛矿型TiO_(2)质量分数为40%时,合成的β-H_(2)TiO_(3)浸酸后无新物相生成。将其循环测试30次,吸附容量稳定在17 mg/g左右,基本无衰减,优于单一晶型TiO_(2)为钛源合成的β-H_(2)TiO_(3)。综上所述,采用混晶TiO_(2)为钛源制备锂离子筛,可提高锂离子筛的耐酸性及循环使用寿命,为工程上制备高稳定性钛系锂离子筛提供了方向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提锂 钛系锂离子筛 混晶TiO_(2) 耐酸性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溶液中钾离子的吸附分离研究
12
作者 祝增虎 王敏 +2 位作者 彭正军 贾国凤 李燕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118,共7页
作为初级原料的氯化锂产品因钾、钠、钙等杂质含量过高,直接影响了氯化锂及由氯化锂制备的金属锂的应用和系列产品的开发。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由水热法合成的硅铝酸盐分子筛在氯化锂溶液中对钾离子的吸附分离性能,考察了接触时间、温... 作为初级原料的氯化锂产品因钾、钠、钙等杂质含量过高,直接影响了氯化锂及由氯化锂制备的金属锂的应用和系列产品的开发。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由水热法合成的硅铝酸盐分子筛在氯化锂溶液中对钾离子的吸附分离性能,考察了接触时间、温度、不同钾离子初始浓度、溶液pH、离子强度等对分子筛吸附钾离子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分子筛对钾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分子筛对钾离子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且吸附速率快,在溶液初始钾离子浓度为0.005 mol/L、温度为25℃的条件下,30 min后分子筛对钾离子的吸附量为56 mg/g,接近吸附平衡容量;溶液中初始钾离子浓度、离子强度直接影响着分子筛对钾离子的平衡吸附量。通过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得知,分子筛对钾离子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且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速率由多个控制步骤共同决定。同时,分子筛对钾离子有较好的解吸效率,可循环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吸附 钾离子 氯化锂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对钛锂离子筛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理元 张菁菁 +1 位作者 吴娜 沈如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4-61,共8页
以二氧化钛为钛源,氢氧化锂为锂源,氟化铵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氟改性钛酸锂(F-Li_(2)TiO_(3)),经盐酸洗脱得到氟化钛锂离子筛(F-H_(2)TiO_(3))。研究氟化铵用量和煅烧温度对Li_(2)TiO_(3)前驱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F-Li_(2)TiO... 以二氧化钛为钛源,氢氧化锂为锂源,氟化铵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氟改性钛酸锂(F-Li_(2)TiO_(3)),经盐酸洗脱得到氟化钛锂离子筛(F-H_(2)TiO_(3))。研究氟化铵用量和煅烧温度对Li_(2)TiO_(3)前驱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F-Li_(2)TiO_(3)洗脱和F-H_(2)TiO_(3)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别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晶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元素含量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氟钛比为0.15时,可以得到颗粒分散且具有多孔结构的F-Li_(2)TiO_(3),经过700℃热处理的样品各晶面结晶度最完整,洗脱率达到96.98%,显著高于未改性样品(90.55%)。F-H_(2)TiO_(3)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6.52 mg/g,与未改性样品(35.51 mg/g)相比有较大提升,对Li+的吸附速率明显加快,吸附平衡时间从12 h缩短到10 h。F-H_(2)TiO_(3)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方式为化学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锂离子筛 氟化 水热法 洗脱率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锂离子筛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智锋 陈进 +1 位作者 周雯雯 谢加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随着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的兴起,锂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锂离子筛作为吸附剂的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介绍了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类型,综述了钛基锂离子筛的... 随着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的兴起,锂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锂离子筛作为吸附剂的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介绍了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类型,综述了钛基锂离子筛的合成方法及钛基锂离子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不同钛基锂离子筛合成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钛基锂离子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锂离子筛 盐湖卤水提锂 纳米材料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筛在盐湖卤水提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勇 马瑞瑞 +2 位作者 田元立 马晓栋 郭永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4-498,共5页
综述了锰基锂离子筛、钛基锂离子筛、铝基吸附剂中Li+的脱出、嵌入机理,重点介绍了LIS制备及改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LIS在含Li+溶液中的提锂机理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总结了锂离子筛材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锂离子筛未来的研究... 综述了锰基锂离子筛、钛基锂离子筛、铝基吸附剂中Li+的脱出、嵌入机理,重点介绍了LIS制备及改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LIS在含Li+溶液中的提锂机理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总结了锂离子筛材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锂离子筛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筛 盐湖卤水 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胶溶法制备铝掺杂偏钛酸型锂离子筛前驱体
16
作者 张菁菁 张理元 +3 位作者 许霜 赵甜甜 刘佳 刘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73-2884,共12页
以Ti(SO_(4))_(2)为钛源、CH_(3)COOLi为锂源,AlCl_(3)为掺杂源,采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铝掺杂锂离子筛前驱体,探究铝掺杂对Li_(2)TiO_(3)前驱体溶胶稳定性及前驱体形貌、组成等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 以Ti(SO_(4))_(2)为钛源、CH_(3)COOLi为锂源,AlCl_(3)为掺杂源,采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铝掺杂锂离子筛前驱体,探究铝掺杂对Li_(2)TiO_(3)前驱体溶胶稳定性及前驱体形貌、组成等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Zeta电位仪等对样品表面形貌、晶相组成、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相应的化学价态、溶胶体系的分散性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50℃煅烧下,当铝掺杂的固液比为1.087 g·L^(-1)时,溶胶ζ电位绝对值达到45.4 mV,溶胶的稳定性最好,可以得到结构完整的介孔状前驱体。铝掺杂使得锂离子筛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从5.22 m^(2)·g^(-1)增加到6.16 m^(2)·g^(-1),平均孔容从0.000967 cm^(3)·g^(-1)增加到0.002394 cm^(3)·g^(-1),平均孔径从14.76 nm增加到36.42 nm,晶面出现取向生长,有利于后续锂离子筛前驱体的洗脱、锂离子筛的吸附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锂离子筛 前驱体 AL掺杂 沉淀胶溶法 取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卞维柏 张睿轩 潘建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73-4186,共14页
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制备方法较多,也是最有潜力进行工业化制备生产并实际应用的吸附提锂材料。由于不同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局限性,所制备出的离子筛材料在形态、选择性、吸附容量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也各有不同,总结归纳出... 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制备方法较多,也是最有潜力进行工业化制备生产并实际应用的吸附提锂材料。由于不同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局限性,所制备出的离子筛材料在形态、选择性、吸附容量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也各有不同,总结归纳出这些制备方法的技术优势与不足及离子筛材料的特点,对设计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离子筛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几种常见方法制备无机金属锂离子筛的研究工作进展,主要探讨了这些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无机金属锂离子筛的微结构、性状、结晶度、吸附容量等综合性能,并重点论述了对应制备方法的技术优势与不足,还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吸附性能优异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的技术瓶颈,并结合技术方法特点提出了针对不同方法制备吸附性能优异离子筛材料可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以期推动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规模化生产制备并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无机金属锂离子筛 制备方法 选择性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铁复合掺杂锂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珍 高建明 +1 位作者 赵茜 郭彦霞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4101,共8页
利用具有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的锂离子筛从低浓度液相中吸附和分离锂已成为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但锂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因其Mn溶损率大、循环性能差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以LiOH·H_(2)O、MnO_(2)、Fe_(2)O_(3)、Cr_(2)... 利用具有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的锂离子筛从低浓度液相中吸附和分离锂已成为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但锂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因其Mn溶损率大、循环性能差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以LiOH·H_(2)O、MnO_(2)、Fe_(2)O_(3)、Cr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铬铁复合掺杂锂离子筛。重点研究了Cr掺杂量和煅烧温度对锂离子筛结构、吸附性能和Mn溶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锂、锰、铁、铬的摩尔比为1∶2∶0.05∶0.05、煅烧温度为550℃时,合成的锂离子筛饱和吸附容量为27.30 mg/g, Mn溶损率仅为0.43%。选择吸附实验表明该锂离子筛对Li~+具有优异的选择性能。此外,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铬铁复合掺杂锂离子筛的饱和吸附容量仍能保持第二次循环的89%,为18.51 mg/g,优于未掺杂锂离子筛的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复合掺杂 锂锰氧化物 尖晶石 吸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_(2)TiO_(3)型锂离子筛从盐湖卤水中提锂试验研究
19
作者 朱晓峰 吕龙 +3 位作者 李天玉 侯雪超 冀颖 彭文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针对西藏碳酸型盐湖,采用吸附法进行连续离子交换提锂试验研究,考察了H_(2)TiO_(3)型锂离子筛在盐湖卤水提锂的吸附—解吸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前后锂离子筛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造粒后H_... 针对西藏碳酸型盐湖,采用吸附法进行连续离子交换提锂试验研究,考察了H_(2)TiO_(3)型锂离子筛在盐湖卤水提锂的吸附—解吸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前后锂离子筛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造粒后H_(2)TiO_(3)锂离子筛表面颗粒分散性良好,孔道疏松,晶体结构稳定,循环使用后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在连续离子交换系统中,按吸附—洗料—解吸—洗酸4段工序将30柱分配为6∶1∶2∶1,H_(2)TiO_(3)型锂离子筛在吸附进料流速12 BV/h、三级吸附、吸附时间3 h、洗料流速10 BV/h、冲洗时间30 min、解吸过程盐酸为0.1 mol/L、解吸温度30~40℃、循环解吸1 h、洗酸流速8 BV/h、冲洗时间30 min条件下连续吸附卤水运行30个周期,吸附性能稳定,吸附量约6.67 mg/g,吸附率约80%,富锂解吸液中Li^(+)质量浓度约为1.2 g/L,ρ(Li^(+))/ρ(Na^(+))约为1。该法具有一定工业化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TiO_(3) 锂离子筛 吸附法 盐湖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筛型锂吸附剂吸附法从盐湖卤水/海水中提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0
作者 柏春 郭敏 +2 位作者 张慧芳 吴志坚 李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2-809,共8页
金属锂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需求与日俱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传统的从矿石中提锂步骤繁琐、能耗大,且资源量日益减少,因此,从液态锂源如盐湖卤水、海水中提取锂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者对液态提锂的方法也... 金属锂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需求与日俱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传统的从矿石中提锂步骤繁琐、能耗大,且资源量日益减少,因此,从液态锂源如盐湖卤水、海水中提取锂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者对液态提锂的方法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而离子筛型锂吸附剂以其绿色而高效的优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液态提锂方法之一。本文对离子筛型锂吸附剂进行了分类,综述了锰系氧化物、钛系氧化物以及掺杂型离子筛这3种典型锂离子筛型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制备方法、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离子筛型吸附剂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离子筛型锂吸附剂的改进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离子筛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