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横向位置差异的CBCT研究
1
作者 李放 张锡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件进行4个部位不同深度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结果:高角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的骨厚度最小。下颌第一磨牙舌侧骨厚度高于颊侧。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4 mm处近中舌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远中舌侧,近中颊侧牙槽骨厚度与远中颊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处远中颊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近中颊侧,近中舌侧的牙槽骨厚度与远中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同一测量位点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的牙槽骨厚度高于根方4 mm的牙槽骨厚度。结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测量部位、测量深度、牙齿解剖形态都会反映出下颌第一磨牙在牙槽骨中横向位置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牙槽骨厚度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破坏对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朱洁 秦毅 +2 位作者 彭东 李聪 刘存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对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行种植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重度牙周破坏(advanced periodontal defect,APD)对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自然愈合3~12个月行种植手术的患者176例,共179个种植位点,进... 目的:对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行种植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重度牙周破坏(advanced periodontal defect,APD)对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自然愈合3~12个月行种植手术的患者176例,共179个种植位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缺牙时间以及拔牙时是否有AP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拔牙前APD是否是种植时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风险因素。结果:对年龄、性别、缺牙时间等因素校正后,结果显示,有APD的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时行GBR的风险是无APD位点的4.738倍(95%可信区间:1.650~13.609,P<0.05)。结论:APD的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种植手术时行GBR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重度牙周破坏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管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俊 樊明文 +1 位作者 范兵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749,共3页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管形态。方法:取100个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印度墨水染色,硝酸脱钙,酒精脱水,于水杨酸甲脂透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结果:Ⅰ类根管9例,Ⅱ类根管31例,Ⅲ类根管1例,Ⅳ类根管49例,Ⅴ类根管2例,Ⅵ类根管6例,无...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管形态。方法:取100个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印度墨水染色,硝酸脱钙,酒精脱水,于水杨酸甲脂透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结果:Ⅰ类根管9例,Ⅱ类根管31例,Ⅲ类根管1例,Ⅳ类根管49例,Ⅴ类根管2例,Ⅵ类根管6例,无Ⅶ、Ⅷ类根管。根管侧支41例,其中75%位于根管冠1/3,21.95%位于根管中1/3,68.03%位于根管尖1/3。根管峡部58例,13.79%位于根管冠1/3,75.86%位于根管中1/3,10.34%位于根尖1/3。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复杂,根管峡部多位于根管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峡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丽霞 申静 +2 位作者 韩磊 乐鑫 高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人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为根分叉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3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开口下2 mm的宽度、根柱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人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为根分叉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3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开口下2 mm的宽度、根柱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柱长度舌侧(3.06±0.71)mm大于颊侧(2.48±0.74)mm;根分叉开口下2mm的宽度颊侧(1.63±0.55)mm大于舌侧(1.08±0.46)mm;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根柱长度、根分叉开口下2mm的宽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与颊侧相比,下颌第一磨牙舌侧根分叉开口下2mm的宽度更窄,根柱更长,且两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以期为根分叉病变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分叉病变 下颌第一磨牙 锥形束CT 根柱 根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应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在不同工况下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变化,以期从学角度探讨咬合异常与牙裂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一颗青年下颌第一恒磨牙数字化,应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模拟加载,观察不同作用力大小、作用部位及作用方向下应力分布... 目的:分析在不同工况下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变化,以期从学角度探讨咬合异常与牙裂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一颗青年下颌第一恒磨牙数字化,应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模拟加载,观察不同作用力大小、作用部位及作用方向下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应力集中的差异。结果:加载部位的影响:当加载作用点处于近中颊尖顶及颊斜面时,牙本质内牙髓顶角部无应力集中;随着加载点逐渐由近中颊尖颊斜面移向中央窝方向,牙颈部应力集中区由近中颊颈部经由近中颈部转移至舌侧颈部,当加载点趋近于中央窝时,则在近、远中颊髓角和近、远中舌髓角以及近、远中颈部出现较为广泛的应力分布区;加载方向的影响:在颊尖顶不同方向加载时,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牙尖局部及牙颈部,而且加载方向与颈部应力集中变化方向一致。舌侧方向加载时髓室顶还出现小的应力集中点,总体表现为加载方向与牙体应力分布变化一致;加载强度的影响:加载强度增大时未见牙髓顶角有应力集中的现象。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近颊尖局部加载方向和加载部位对其牙颈部和牙本质髓角处应力集中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加载大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有限元分析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形态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闵艺 何淼 卢冠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使用显微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5mm形态。方法:采用显微CT对152颗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扫描,利用3-D软件三维重建根尖5mm形态。记录根尖孔和侧副孔数目、峡区发生和分型。结果:94.08%下颌第一恒磨牙有两个单独牙根,61.84%有3... 目的:使用显微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5mm形态。方法:采用显微CT对152颗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扫描,利用3-D软件三维重建根尖5mm形态。记录根尖孔和侧副孔数目、峡区发生和分型。结果:94.08%下颌第一恒磨牙有两个单独牙根,61.84%有3个根管。60.91%的近中根有两个根尖孔。37.27%的近中根和33.01%的远中根有侧副孔。73.68%的牙出现峡区,峡区形态以IV型最为常见。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形态复杂,常规根管治疗和根尖手术应考虑其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 CT 下颌第一磨牙 峡区 根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3根管3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卢静 卢兆杰 姜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报告3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3根管的临床病例。病例的诊疗过程应考虑根管变异的可能性,并且有意识地去探查可能的根管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漏根管,提高根管治疗质量。治疗过程中手术显微镜的使用有助于寻找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额外根管,在... 报告3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3根管的临床病例。病例的诊疗过程应考虑根管变异的可能性,并且有意识地去探查可能的根管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漏根管,提高根管治疗质量。治疗过程中手术显微镜的使用有助于寻找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额外根管,在根管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近中中间根管 手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娴 杨细虎 许建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9期668-670,共3页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共73颗牙分为两组,分别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制作桩核,然后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随访2年后,从桩松动或脱落、牙根折裂等方面评价临床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共73颗牙分为两组,分别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制作桩核,然后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随访2年后,从桩松动或脱落、牙根折裂等方面评价临床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组修复成功率为97.30%,铸造金属桩组成功率为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下颌第一磨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下颌第一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缺损牙体修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9
作者 李凌旻 田力丽 +1 位作者 梁伟 麦汉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721,727,共6页
本研究结合了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建立了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牙体缺损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在不同加载方案、修复材料及修复洞型下的全场应力分析,并通过Mohr强度理论对修复体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 本研究结合了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建立了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牙体缺损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在不同加载方案、修复材料及修复洞型下的全场应力分析,并通过Mohr强度理论对修复体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临床上制备壁厚1mm的预备牙体进行充填修复在力学上是可行的;而对大面积缺损牙体的修复,桩核全冠修复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缺损牙体 逆向工程 三维有限元分析 Mohr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壁倒凹的不同处理对下颌第一磨牙嵌体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小翠 周珊 +5 位作者 李晨 燕高飞 张荣 王梅力 张文卿 郭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通过医学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探讨当龋洞内有不同大小的倒凹时,采用传统外展预备和留有倒凹的微创预备两种预备方式对嵌体修复的力学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CBCT扫描生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O缺损且颊侧壁... 目的:通过医学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探讨当龋洞内有不同大小的倒凹时,采用传统外展预备和留有倒凹的微创预备两种预备方式对嵌体修复的力学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CBCT扫描生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O缺损且颊侧壁有半球形倒凹的有限元模型,3种倒凹直径(1、2、3 mm),3种倒凹充填材料(流体树脂、玻璃离子、粘接剂)。采用两种不同的嵌体预备方式(A组为留有倒凹的微创预备,B组为传统外展预备)。比较两组中各结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1)两种倒凹的处理对牙齿应力水平有一定影响。在倒凹充填材料和倒凹直径均一致的情况下,垂直加载时A、B两组,牙釉质的应力值基本相同,牙本质的应力值A组略大于B组,修复体应力值B组明显大于A组;斜向加载时B组牙釉质、牙本质和修复体的应力值均大于A组。(2)A组中不同材料充填倒凹后,各结构应力值略有差异,就倒凹层的应力及应变峰值分析,流体树脂应力相对较小且均匀。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留有倒凹的微创预备方式有利于保护牙釉质和改善修复体应力,尤其是受到侧向力的情况,但是要保证倒凹冠方有足够的牙本质;倒凹充填材料的选择对整体影响较小,综合来说,流体树脂是比较优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倒凹 牙体预备 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姗 张文欣 +2 位作者 葛久禹 刘澍 王铁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9-783,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探讨在体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的对称性,以及与年龄、性别及根分叉水平的关系。方法:200位患者按年龄分组,测量近颊根管在不同根分叉水平下各壁厚度并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探讨在体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的对称性,以及与年龄、性别及根分叉水平的关系。方法:200位患者按年龄分组,测量近颊根管在不同根分叉水平下各壁厚度并分析。结果: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各壁厚度均增加,仅远中壁有显著差异(P<0.05);颊侧壁与近中壁厚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距离根分叉越远壁越薄;而远中壁在根分叉下3 mm处最薄,男性为(0.77±0.10)mm,女性为(0.76±0.07)mm,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壁厚度具有对称性,远中危险区增龄性变化及性别差异更为明显。在根分叉下3 mm处,远中危险区厚度最薄。对于年轻的女性患者,预备近颊根管时应避免过度切削远中牙本质,以防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壁厚度 锥形束CT 根管预备 增龄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河南下王岗人群磨牙磨耗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娜 李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分析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4个区域的磨耗特点。方法: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下颌骨共36例,磨牙共66颗,将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分为4个区域,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比较各个区域的磨耗级别,并与近代、青... 目的:分析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4个区域的磨耗特点。方法: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下颌骨共36例,磨牙共66颗,将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分为4个区域,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比较各个区域的磨耗级别,并与近代、青铜铁器时代人群进行对比。结果:下王岗人群下颌第1磨牙的磨耗区1〈区3,与近代、青铜铁器时代人群不同(区1〉区3)。结论:下王岗人群下颌第1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大小关系为区3〉区1〉区4〉区2,与近代、青铜铁器时代人群(区1〉区3〉区4〉区2)的差异可能与下颌骨的相对尺寸、咬合时齿尖的对应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下王岗 下颌第1磨牙 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亮亮 张玉昕 +1 位作者 甘抗 朱娟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第一磨牙区牙槽嵴的形状将下颌第一磨牙区颌骨形态分为凸型(C型)、直型(P型)、凹型(U型);确定每组的发生率,通过选定的解剖标志测量舌侧凹陷的角度、深度,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在107例患者中,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U型)发生率为29.0%,凹陷的平均角度为(57.77±8.68)°;凹陷的平均深度(LCD)为(2.77±0.80)mm;舌侧最凸点(P)到牙槽嵴顶(Vc)和下颌下缘(Vd)的平均垂直距离分别为(11.61±1.73)mm和(15.33±2.65)mm。结论:下颌磨牙区舌侧倒凹的存在为在该区域进行种植手术增加了潜在风险,本研究中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倒凹的发生率为29.0%;CBCT影像可以准确描述下颌磨牙区域的解剖特征,为制定种植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舌侧凹陷 牙槽嵴形态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用TF镍钛锉根管预备术后疼痛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晓军 顾远平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应用机用TF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通过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感知,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需要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的患者130例,共442个根管,随机分成TF组和K锉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机用TF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进行扩管,... 目的:应用机用TF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通过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感知,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需要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的患者130例,共442个根管,随机分成TF组和K锉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机用TF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进行扩管,术后通过患者视觉痛觉量表(VAS)记录并比较1周疼痛严重程度。结果:机用TF预备磨牙根管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F镍钛锉方法进行管根预备明显优于不锈钢K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TF 术后疼痛 下颌第一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下颌磨牙矫治安氏Ⅲ类错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红明 刘丹 章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进行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关系的疗效,第二磨牙向前移动代替第一磨牙的适应症,支抗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6例Ⅲ类错关系并伴有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第...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进行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关系的疗效,第二磨牙向前移动代替第一磨牙的适应症,支抗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6例Ⅲ类错关系并伴有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第一恒磨牙,使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所有16例病例均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无近中倾斜及舌倾现象。双侧磨牙Ⅰ类关系,面角减少,患者侧貌较直,取得较为满意的矫治疗效。结论:拔除下颌磨牙结合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轻度骨性Ⅲ类错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类错 拔除 下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管治疗下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与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思乐 李銶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4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下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与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下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根管治疗,... 目的分析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下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与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下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疼痛消退和炎症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退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分别为(5.91±1.15)、(4.41±1.07)d,均短于对照组的(8.28±1.07)、(7.88±1.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下颌第一磨牙牙髓坏死与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好,可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长,消炎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坏死 一次性根管治疗 下颌第一磨牙 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分根术牙冠延长术桩核联冠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建书 李松辉 魏彦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3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牙周手术及桩核联冠修复后的疗效。方法选68个下颌第一磨牙的残根残冠,贯序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分根术、牙冠延长术及桩核联冠修复。结果随诊2年,2例失去联络,4例失败。成功率为93.94%。结...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牙周手术及桩核联冠修复后的疗效。方法选68个下颌第一磨牙的残根残冠,贯序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分根术、牙冠延长术及桩核联冠修复。结果随诊2年,2例失去联络,4例失败。成功率为93.94%。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要尽量保留,进行上述贯序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分根术 牙冠延长术 桩核联冠 下颌第一磨牙 残根 残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远中3根管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冠凡 孙德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198,共2页
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下颌第一磨牙远中3根管病例。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远中根管 远中第三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远中4根管1例
19
作者 方艳君 宣汉生 +2 位作者 潘婉 梁珊珊 孟柳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4-816,共3页
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多样。下颌第一磨牙远中4根管的病例较为少见,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人群中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4根管的根管治疗过程。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解剖 根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区域相关CBCT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成军 吴斯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4期20-22,共3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区域与周围牙槽骨及神经管的关系。方法 100例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的患者,术前CBCT扫描明确下颌第一磨牙周围牙槽骨情况及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确定种植体的选择及植入的角度和长度。结...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区域与周围牙槽骨及神经管的关系。方法 100例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的患者,术前CBCT扫描明确下颌第一磨牙周围牙槽骨情况及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确定种植体的选择及植入的角度和长度。结果牙槽间隔顶与下颌神经管垂直和水平的距离分别为(14.21±1.32)、(2.31±0.59)mm,此位置下颌神经管至颊腭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5.20±1.21)、(5.40±1.28)mm;近中根尖到下颌神经管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60±1.26)、(1.28±0.39)mm,此位置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5.81±0.76)、(5.02±1.03)mm;远中根尖到下颌神经管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为(6.63±0.93)、(3.40±0.36)mm,此位置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4.62±0.87)、(6.43±1.15)mm;近中根尖和牙槽间隔处下颌神经管与舌侧骨板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部位处同一测量项目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即刻种植前进行CBCT扫描可以明确种植体材料的选择及确定植入位置和角度,对下颌第一磨牙的即刻种植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