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南越冬鸳鸯对城市近郊人工湿地的生境利用和行为适应
1
作者 程磊 李友菊 +2 位作者 高齐齐 陈锦云 刘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而形成的人工湿地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生境利用模式及其行为变化规律,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淮南鸳鸯湖城郊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越冬鸳鸯在不同天气、越冬阶段以及雌雄个体间...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而形成的人工湿地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生境利用模式及其行为变化规律,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淮南鸳鸯湖城郊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越冬鸳鸯在不同天气、越冬阶段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境利用和日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观察记录觅食、休息、游泳、移动、社群、维持、警戒和飞行等行为,共记录1628条有效数据,累积时长407 h。结果显示:(1)越冬鸳鸯种群数量在不同越冬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031,P<0.001),中期种群数量最多且相对稳定[(223.526±11.026)只,雌雄性比1∶1.16]。(2)越冬鸳鸯对鸳鸯湖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存在明显偏向性特征(χ^(2)=163.436,P<0.001),通常选择生境面积最小(0.034 hm^(2))且可利用率最低(0.005)的水域-芦苇交错区栖息觅食(偏好指数128.074)。(3)不同天气条件下越冬鸳鸯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晴天,越冬鸳鸯的觅食、游泳、维持、警戒和飞行行为相对于阴雨和雾霾天时间占比最高,休息行为占比最低;阴雨或雾霾天,越冬鸳鸯则增加个体静息等低能耗行为,减少觅食和飞行等高能耗行为。(4)不同越冬阶段以及性别之间越冬鸳鸯日行为时间分配模式不同。鸳鸯的日行为时间分配整体组成仅在越冬前期和后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游泳和社群行为在越冬中期时间占比最高,均显著高于前期;警戒行为则随着越冬期进程呈现前期最高,中期次之,后期最低的变化趋势;觅食、休息、移动、维持和飞行等行为在不同越冬阶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个体在休息、游泳、社群和维持行为上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呈显著性差异(P<0.05),觅食、移动、警戒和飞行等行为则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在城郊人工湿地公园中,越冬鸳鸯展现出不同于传统越冬地的生境利用模式和行为特征。鸳鸯通常选择避开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和时间,以减少人为干扰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鸳鸯等越冬雁鸭类水鸟对生态修复后人工湿地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栖息地恢复和物种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利用 行为时间分配 人工湿地 越冬鸳鸯 采煤沉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172m水位线前后江面江岸鸳鸯越冬种群的分布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化龙 肖文发 +4 位作者 胥执清 刘富国 刘小云 张小蓉 王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6,共5页
2006-2009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12条主要支流的冬季水禽分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其中鸳鸯的总体数量大约为100~120只.水位变动对鸳鸯的分布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三峡大坝不同工程阶段的分期蓄水,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 2006-2009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12条主要支流的冬季水禽分布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其中鸳鸯的总体数量大约为100~120只.水位变动对鸳鸯的分布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三峡大坝不同工程阶段的分期蓄水,三峡库区长江主河道的越冬鸳鸯种群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蓄水达172 m和168 m水位线后越冬鸳鸯集中分布于3条支流河道中,长江主河道中未见有越冬鸳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越冬种群 172m水位线蓄水前后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数量、分布及日行为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方忠艳 胡灿实 +2 位作者 冉景丞 徐光华 王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755只±17只,性比为1.14∶1,各条河沟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4.041,df=5,P<0.01),即大河、小河与坝坎为鸳鸯分布及活动的主要区域;种群密度与人为干扰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9,n=90,P<0.01),在人为干扰次数为1次±1次的区域,种群密度为42只/hm^2±3只/hm^2~53只/hm^2±14只/hm^2,当人为干扰次数达到7次±3次时,几乎没有鸳鸯活动。同时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鸳鸯的8种越冬行为进行了34 d(442 h)的观察,共记录各行为136 933次。取食、休息和修整为鸳鸯的主要行为;除了修整,鸳鸯在保育区与非保育区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越冬日行为节律极具规律性,取食高峰在07∶00—08∶00、14∶00—15∶00和17∶00—18∶00;休息高峰在13∶00—14∶00和15∶00—16∶00;飞行高峰在06∶00—07∶00(飞回湖区)和18∶00—19∶00(飞往夜栖地);修整在各时间段发生均较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 鸳鸯 越冬 种群密度 日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首次记录到野生鸳鸯繁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刚 吴少武 +3 位作者 莫晓军 陆安信 陆明鑫 张志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518,共3页
2017年5月和2018年6月,作者分别在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观测到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对及幼鸟。经查阅文献,确认为湖南省境内野生鸳鸯繁殖的首例实证,同时也为该物种在南方省份繁殖点增加了新纪录。
关键词 鸳鸯 繁殖纪录 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兆麟公园繁殖期鸳鸯日行为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NGO THI KIEU TRANG 杨雨尘 +6 位作者 李浙 田一柳 王佳明 吕泓学 邓文攸 石娟 吴庆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2-852,共11页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 2021年4—7月,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瞬时扫描法对繁殖期鸳鸯(Aix galericulata)日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在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成幼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记录静栖、站立、游走、理羽、觅食、警戒、打斗和飞行等行为,累积观察726 h,共获得173246条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在日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及成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栖是卵期、雏期成年雌雄个体的优势行为,雄性站立和打斗行为显著高于雌性,雌性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雄性。卵期游走、觅食行为显著高于雏期,雏期站立、理羽行为显著高于卵期。成幼优势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静栖为成体的主要行为,而幼体为游走和觅食;成体用于静栖、站立和理羽的时间显著高于幼体,而幼体用于游走、觅食的时间显著高于成体。(2)在行为活动节律上,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及成幼间表现的方式不同。不同性别、不同阶段(卵期和雏期)主要行为节律趋于一致,均表现为早、午和晚3个觅食峰值,觅食中或觅食后会有站立、理羽、警戒和游走行为,晨食后有明显的静栖高峰,雌性个体下午出现静栖小峰值,期间伴有游走和飞行行为,雄性打斗行为偏多,卵期打斗行为波动较大,并与雏期呈互补的螺旋结构。成幼间行为节律存在显著差异,觅食、静栖、站立、理羽和游走行为全时段基本均有发生,幼体除觅食外均有1个明显峰值,但成体活动的峰值不明显(觅食除外)。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兆麟公园在鸳鸯卵期和雏期要视性别、成幼给与不同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性别差异 阶段差异 成幼差异 日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