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发达国家颠覆性技术资助计划管理实践经验及启示——基于项目生命周期视角
2
作者 黄颖 傅慧 +3 位作者 张慧 商雨萱 邸月宝 张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188,共11页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相应科研资助机制和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以推动颠覆性创新,进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法,梳理了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法...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相应科研资助机制和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以推动颠覆性创新,进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实力。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法,梳理了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与欧盟的代表性颠覆性技术资助计划的管理实践,基于项目生命周期视角,系统梳理颠覆性资助计划在项目申请、立项、运行与结项四个阶段的做法,提炼总结颠覆性技术资助的共性特征,通过借鉴典型发达国家颠覆性技术资助计划在资助管理方面的经验,为中国相关机构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资助与管理体系提供以下启示与建议:设立专门的资助计划,构建科学公正的遴选机制,推行项目经理人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以期通过多方面举措促进中国颠覆性技术培育,催生颠覆性技术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资助管理 科学基金 项目生命周期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水电工程科技与智能建造创新及实践
3
作者 李志 曾伟 +1 位作者 刘金山 路立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70-975,共6页
作为澜沧江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的标志性工程,TB电站肩负着新时代下水电工程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 作为澜沧江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的标志性工程,TB电站肩负着新时代下水电工程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B水电标杆工程”为目标,建立了“1+3+N”科技创新及绿色智能建造体系,实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全面应用。通过创新科技与智能建造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工程安全、绿色、优质、高效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使TB水电站较可研进度提前一年实现投产发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动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水电工程 智能建造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条件 筑牢智慧时代发展根基
4
作者 贺德方 陈涛 +1 位作者 杨芳娟 张昊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意义]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活力,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从战略统筹、技术攻关、... [目的/意义]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活力,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从战略统筹、技术攻关、生态构建、风险治理等维度,梳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路径,分析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根技术研发、根生态构建、场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逻辑。[结果/结论]本文从完善国家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根技术研发体系、创新市场化要素资源配置机制、优化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制度环境、构建人工智能人才雁阵格局以及深度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健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5
作者 李文新 余荣川 樊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95-98,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研需求的提升,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促进科研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及优化策略,包括建设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研需求的提升,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促进科研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及优化策略,包括建设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多方合作与交流等,以期为高校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研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与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资源共享 开放机制 科研创新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
6
作者 刘洁 吴海平 +1 位作者 张志红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78-80,83,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实施产教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及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等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策略 自主创新能力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逻辑: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治彦 代炳垚 王谦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型劳动者所驱动,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新型劳动资料作为介质,劳动对象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维度空间更为广阔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效助推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 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型劳动者所驱动,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新型劳动资料作为介质,劳动对象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维度空间更为广阔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效助推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为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迈向智慧时代提供重要支撑。技术进步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管理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二者共同构建起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逻辑,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构筑“产学研用”发展链条、筑牢绿色科技创新底色、构建相应新质生产关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本质逻辑 科技进步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发达国家国家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戬 李春红 +1 位作者 谢文海 李冬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6,115,共8页
每一个科技强国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4个科技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管理模式和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剖析,在规划... 每一个科技强国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4个科技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管理模式和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剖析,在规划层次、治理结构、经费保障、用人制度、绩效评估、对外交流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得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定位;探索“三会”治理模式,构建扁平化组织架构;建立国家财政资助为主,竞争性经费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发挥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建立科学考评机制,摒弃急功近利式评价;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缝合科技经济“两张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国家实验室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焦点难点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50
9
作者 梁圣蓉 罗良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7,共8页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聚焦于科技创新驱动...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聚焦于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布局、新型工业化发展、人力资本提质、生产关系变革等五个方面,并提出如何形成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体制机制、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源头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如何开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如何化解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结构性障碍、如何营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营商环境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五大难点。最后,文章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强国背景下构建甘薯产业强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云利 陆建珍 《农业展望》 2024年第9期49-56,共8页
农业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势必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甘薯产业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随着农业强国目标的提出,甘薯产业链如何转型升级使其契合农业强国的内涵与要求不断变“强”,对于甘薯产业... 农业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势必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甘薯产业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随着农业强国目标的提出,甘薯产业链如何转型升级使其契合农业强国的内涵与要求不断变“强”,对于甘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从甘薯产业链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农业强国对甘薯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指出构建甘薯产业强链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完善甘薯繁育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机械化水平、延长甘薯加工链条、开发精深加工品、扩建销售网络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等对策,以期提升甘薯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甘薯产业强链,助推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甘薯 繁育体系 机械化水平 品牌建设 科技创新 产业强链 发展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彻驹 张向前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构建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和科技创新价值链分析主体性风险。研究发现,全国2015-2021年平均系统性风险指数均低... 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构建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和科技创新价值链分析主体性风险。研究发现,全国2015-2021年平均系统性风险指数均低于0.45,系统性风险整体稳定可控,但是需要加强防范三类人才安全风险和四类科技安全风险。中国应当建立包含情报收集、分析预警、防范处置三个部分的人才与科技安全风险治理体系;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改革,构建高质量链式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有利于提高创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与实践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春艳 李东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从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依据、作用机制、实践路径的多重维度理解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复杂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历史依据是系统考察人类社...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从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依据、作用机制、实践路径的多重维度理解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复杂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历史依据是系统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的历程及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历史演进;作用机制阐发了现代科学技术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提供新动能、新要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的内在机理;实践路径回答了高新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模式与路径,揭示高新科技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要素重塑实现更高层级跃升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历史依据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是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科技企业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以适应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分析实施这种科研管理模式... 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是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科技企业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以适应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一种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定义及主要特征,分析实施这种科研管理模式的意义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总结出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强化重点项目牵引、优化科研组织管理3方面的实践经验。梳理实施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1年来的工作,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开放合作、必须坚持人才为先3方面的启示,为铁路科技企业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现代化体系建设 科研管理 顶层设计 专业融合 协同创新 铁路科技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丽平 白鸿章 +3 位作者 吴昊 贾莉华 刘然 肖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5期20-22,27,共4页
林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产业,要想提高区域林业发展水平,提升林业生产效率,还应加强林业机械化建设,为林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林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混乱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 林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产业,要想提高区域林业发展水平,提升林业生产效率,还应加强林业机械化建设,为林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林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混乱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与国际先进机械技术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林业机械化程度是影响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正确认识林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要对林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机械化发展 产品体系 科技创新 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消防救援领域科技创新机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15
作者 吴希晖 吴弘浩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0-1173,共4页
基于当前国家对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的新时代任务要求,对消防科技创新现实需求与既有能力之间不匹配、与社会化创新体制不适应、政策落实落地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剖析,结合河北省消防救援系统的消防科技管理体制... 基于当前国家对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的新时代任务要求,对消防科技创新现实需求与既有能力之间不匹配、与社会化创新体制不适应、政策落实落地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剖析,结合河北省消防救援系统的消防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提出构建完善的省域消防科技创新体系框架,重点在提高思想认识、合理搭建组织构架、优化调整创新体系、锚定前瞻性领域、加大人、财、物保障等方面给出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救援 消防科技创新 消防科技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矿山企业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16
作者 孟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0-44,共5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国有矿山企业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和短板。本文解析了科研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工作职责,从广义范围阐述其系统性、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国有矿山企业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和短板。本文解析了科研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工作职责,从广义范围阐述其系统性、协同性、主观能动性等显著特点,深入剖析国有矿山企业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科研管理部门定位偏差、科研管理人员要求不明确、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梯队不健全、管理模式偏传统、科技报告管理待优化等具体问题,针对现有不足提出优化对策建议,为国有矿山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参考:(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分设职能层、部门层与研究室层三个管理层级,各层级之间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管理人员提出具体岗位要求;(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项目绩效、分红激励、股权激励等方式实现经济性激励,同时注意不同激励方式的适用人群;(4)搭建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科研管理全流程管理与跟踪,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做好科技报告管理与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矿山企业 科技创新 科研管理 人才培养 人才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进程中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研究
17
作者 马茹 刘俭 +5 位作者 王霞 李晓瑞 梁英 李娜 杨淑婷 张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2期101-104,113,共5页
在调研基础上,对宁夏乡村振兴进程中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使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深入剖析宁夏乡村振兴进程中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资金使用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科技创新驱... 在调研基础上,对宁夏乡村振兴进程中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使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深入剖析宁夏乡村振兴进程中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资金使用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需求、人才培养与引进需求、提高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能力需求,以及保留衔接资金保障乡村振兴投入的持续性、加快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资金的整合力度、创新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政策设计、拓展资金渠道增加投入、提高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效益等方面提出今后宁夏乡村振兴进程中资金需求变化与使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绩效管理 使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永清 宁夏 +2 位作者 孔令孜 李小红 韦志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76-1784,共9页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面临的制约因素,明确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方向及重点,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统计资料,分析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现状、主要模式及特点...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面临的制约因素,明确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方向及重点,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统计资料,分析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现状、主要模式及特点等;设计调查问卷,系统调查近年来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困难;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创新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征集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议;组织召开座谈会,与专家及专业人员一起研讨优化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对策措施。【结果】广西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但在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农业科技成果需求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重点是:(1)深化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完善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及管理机制,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切实提高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及国内外合作机制。(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及创新转化方式,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跟踪管理服务。(3)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议】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稳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保障,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支撑,促使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而有效地转化,最终实现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现状 机制创新 对策建议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卫红 陈高翔 +2 位作者 杨婷 陈冬生 方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3,共9页
以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阶段的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研究不同科技管理组织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工作、科技资源分配的职能。研究发现中国的科技管理组织结构经历了一个由... 以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阶段的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研究不同科技管理组织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工作、科技资源分配的职能。研究发现中国的科技管理组织结构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少数部门到多数部门,由少层次到多层次的发展过程,当前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管理、科技资源分配等工作既有统筹,又有分工。最后,总结出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的特点,并对科技管理体制后续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管理体制 组织结构 改革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永平 李涛 +3 位作者 吴爱梅 戴宝林 王发虎 王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87,113,共3页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以机械类(或工程训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科技创新训练基地为平台,构建适于机械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以机械类(或工程训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科技创新训练基地为平台,构建适于机械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层次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创新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科技创新 实践教学 组织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