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调节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龚诗涵 肖洋 +3 位作者 方瑜 郑华 肖燚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72-7478,共7页
径流调节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生物物理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在区域尺度上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特征,对于科学认... 径流调节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生物物理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在区域尺度上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特征,对于科学认识和合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地表径流与降水,径流系数与植被的关系,建立径流系数与植被的回归方程,分析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调节特征。结果表明:(1)各森林类型地表径流与降水相关性显著,其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为37%—76%。此外,径流系数与植被也显著相关,其对径流系数的解释能力为27%—47%。(2)基于植被覆盖数据,通过植被与径流系数回归方程估算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调节特征。全国各森林生态系统径流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强弱顺序为: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调节 森林生态系统 降水 植被 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 被引量:27
2
作者 申卫军 周国逸 +3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林永标 曾友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3-281,共9页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鹤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草坡<林果苗系统,分别为2.3%、6.97%、13.30%、...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鹤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草坡<林果苗系统,分别为2.3%、6.97%、13.30%、17.90%、22.16%;径流模数变率差马占相思林<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果园,分别为0.46、0.57、0.63、0.65、1.68,可见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在蓄留水分、调节水量上均优于草坡,而两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所欠缺;各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均有明显的干、湿季差异,表现为湿季>全年>干季,径流模数变率差的季节变化则恰好与此相反。b.5种系统每场降水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是非匀速的,年地表径流量主要由几场大的降水所决定;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c.5种系统发生产流的最小降水量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分别为15.9、13.28、8.1、6.71、5.21mm;各系统对产流和洪峰的滞后约为10—30min,马占相思林滞后时间最长,其含蓄水分、削减洪峰和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最为明显。文中讨论了造成林果苗和果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生态系统 地表径流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森林复合流域径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金叶 车克钧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7,共6页
祁连山是由森林、草原、冰川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固定试验区长期(22a)进行径流规律研究表明:该区林地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草地不同程度均有地表径流发生;河川径流年动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一个水文年径流过程以月为时间单元... 祁连山是由森林、草原、冰川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固定试验区长期(22a)进行径流规律研究表明:该区林地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草地不同程度均有地表径流发生;河川径流年动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一个水文年径流过程以月为时间单元划分为3个时期;森林植被的影响贯穿于径流全过程,减少地表径流、延长径流历时、消洪补枯、涵养水源,而且不减少河川径流总量;据此,提出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径流量 地表径流 河川径流 山地森林植被 祁连山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玲 王震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 ,对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进行了森林水文生态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森林树种个体水文生态作用方面 ,直干桉和黑荆树冠截留能力比云南松强 ,而云南松树干茎流量较高 ,直干桉树冠下降雨量比云南松、黑荆要大。三种树种...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 ,对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进行了森林水文生态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森林树种个体水文生态作用方面 ,直干桉和黑荆树冠截留能力比云南松强 ,而云南松树干茎流量较高 ,直干桉树冠下降雨量比云南松、黑荆要大。三种树种水文生态作用的差异与其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有关。在人工林群落调控地表径流方面 ,直干桉 -黑荆混交林和云南松人工林群落与无林地对照、直干桉人工林群落相比 ,具有强调控径流的能力。几种树种树冠下降雨量、树干茎流量、树冠截留量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模拟。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 ,主要体现在人工林群落使地表径流发生频率降低 ,径流量减小。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能力是的无林地的四倍 ,但是在高的降雨强度下 ,这种调控能力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群落 地表径流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 森林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不同地表下垫面对暴雨径流PAHs含量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巧花 陈步峰 +1 位作者 裴男才 史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6-743,共8页
城市频发暴雨过程中,地表径流携带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极其显著。以广州市帽峰山的水文试验场为基础,对比观测了林区3种下垫面类型(草地、水泥、沥青)的暴雨径流,及2种森林生态系统暴雨水文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多环芳... 城市频发暴雨过程中,地表径流携带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极其显著。以广州市帽峰山的水文试验场为基础,对比观测了林区3种下垫面类型(草地、水泥、沥青)的暴雨径流,及2种森林生态系统暴雨水文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特征,解析不同地表下垫面及森林生态系统对暴雨产流PAH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市区及林区10次暴雨∑16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6.1、112.7ng·L^(-1),市区暴雨中PAHs较林区高13.4ng·L^(-1)。(2)不同地表垫面径流中PAHs的污染负荷为沥青地表>水泥地表>草地地表,与林区暴雨中∑16PAHs相比,草地及水泥地表垫面分别表征出32%、13%的滤除效应,沥青地表垫面表征出111%的增加效应。(3)相对林区暴雨,阔叶林、杉阔混交林两种森林生态系统总径流∑16PAHs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45.43、69.64ng·L^(-1),滤除效应分别达到40%、58%。阔叶林林冠层吸附了暴雨中14%的∑16PAHs,其地表层向径流中贡献了17%的∑16PAHs;杉阔混交林地表径流∑16PAHs浓度较暴雨低32%。本研究反映出广州市植被下垫面可有效滤除暴雨有机污染物,结果可为珠三角以及其他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暴雨 地表径流 污染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