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9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约束下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建宏 师萍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在环境约束下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表明: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西部地区TFP年均增长由传统的0.4%下降到0.3%,传统TFP表现...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在环境约束下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表明:在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西部地区TFP年均增长由传统的0.4%下降到0.3%,传统TFP表现最差的西部地区TFP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无论是否考虑环境约束因素,技术进步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 西部地区 环境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摊系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的DRG医师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业春 黄小红 +1 位作者 林圻 贺嘉嘉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 构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方法 运用“费用比例”构建“分摊系数”,明确“同一患者多个医师”的绩效权重分配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明确评价指标权重并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构建DRG医师绩效评价指... 目的 构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方法 运用“费用比例”构建“分摊系数”,明确“同一患者多个医师”的绩效权重分配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明确评价指标权重并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构建DRG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医院数据开展医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 经绩效分摊和加权综合后,DRG基础评价指标及绩效评价指数均呈现0~100分的近似正态分布;基于DRG绩效评价指数可开展医师绩效的综合评价及优劣势分析;同一医师的评价结果采用绩效分摊较传统方法更为准确,尤其对转科患者较多的医师影响更为明显。结论 采用“分摊系数”进行“一患多医”的绩效权重分摊及评价指标加权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基于分摊系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的DRG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的绩效分配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医师 绩效 分摊系数 加权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和脆弱性指数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梅 赵建飞 +5 位作者 邵振东 张伟强 郑妍 尹心雨 盖贵超 韩昭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脆塑性岩石厚度比、断层交点和尖灭点密度、断层强度指数等6个主控因素。采用FDAHP法和EWM法分别确定主控因素的主、客观权重,并利用SSD法有效融合主、客观权重构建最优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脆弱性指数模型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4大区域:安全区、过渡区、危险区、强危险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将主控因素主观、客观权重有效融合,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践相吻合,预测效果较好,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指数 煤层底板突水 模糊层次分析 熵权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和近红外潮滩指数的海岸带潮滩提取方法
4
作者 周汝佳 夏清 +4 位作者 郑琼 朱丽红 李建华 李斌 宋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遥感瞬时影像提取海岸带潮滩时,受潮汐影响导致空间分布提取准确性低。以削弱潮汐影响为目的,提出一种联合时序Sentinel-2影像与潮滩指数的海岸带潮滩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利用分位数合成法生成高、低潮影像... 利用遥感瞬时影像提取海岸带潮滩时,受潮汐影响导致空间分布提取准确性低。以削弱潮汐影响为目的,提出一种联合时序Sentinel-2影像与潮滩指数的海岸带潮滩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利用分位数合成法生成高、低潮影像,分析不同地类在高、低潮影像上的光谱反射率特征,构建一种可排除潮汐瞬时干扰的近红外波段潮滩提取指数;将影像光谱与潮滩提取指数输入到机器学习算法中,实现潮滩的快速、高效提取。此外,研究讨论了潮滩指数的可分离性及方法的普适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潮滩提取指数对潮滩具有较好的可分离性,潮滩提取总体精度为93.02%,Kappa系数为0.86,提出的方法对含有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实现自动、快速的潮滩提取,为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遥感 海岸带潮滩指数 定量分析 近红外波段 Sentinel-2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指数法和形态学的黄河游荡段水体动态监测
5
作者 武雷岗 何荣 王瑞琨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填补近十年黄河游荡段河道平面变化情况的空白,提出了一种针对黄河的水体提取方法,以实现对黄河游荡段变化情况的监测。首先通过分析黄河干流水体与沿岸非水体地物的波谱特征差异,构建了一种针对黄河干流不同含沙量水体提取的多光谱... 为填补近十年黄河游荡段河道平面变化情况的空白,提出了一种针对黄河的水体提取方法,以实现对黄河游荡段变化情况的监测。首先通过分析黄河干流水体与沿岸非水体地物的波谱特征差异,构建了一种针对黄河干流不同含沙量水体提取的多光谱水体指数(GSWI),利用GSWI和改进的直方图双峰法进行水体粗提取,然后基于形态学进行优化,实现对水体的精确提取,最后基于获取的河道平面参数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含沙量不同的3个实验区均能较好提取出黄河干流水体,Kappa系数分别为94.8、96.5和97.7;游荡段干流河面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枯水期河面整体呈增加态势,增长率为2.4 km^(2)/a;枯水期心滩面积先减小后增加,2019年后剧烈增加,增长率为7.71 km^(2)/a;平均河宽整体呈增加态势,增长率为0.015 k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游荡段 水体指数模型 形态学 直方图双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频数据的数字经济热度指数的构造方法与应用
6
作者 苏冰杰 许永洪 潘文捷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6,共14页
使用混频经济数据和大数据共同构造多时间维度经济测度指标是使用大数据改善经济监测时效性的重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搜索平台大数据,首先借助文本分析技术筛选出动态数字经济年度热度关键词;其次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MCMC... 使用混频经济数据和大数据共同构造多时间维度经济测度指标是使用大数据改善经济监测时效性的重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搜索平台大数据,首先借助文本分析技术筛选出动态数字经济年度热度关键词;其次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MCMC)算法完成了年度、季度、月度、周度和日度层面的Level和Growth维度的数字经济热度指数的编制,然后采用BP检验和chow方法验证数字经济热度指数的年度轮换效应并分析其区域发展概况;最后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经济热度与数字创新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及四大区域Level和Growth维度的数字经济热度指数均呈现波动中逐渐上升的态势,西部地区趋势最为明显,并且Growth维度的指数波动呈现明显的以2021年为界的两阶段特征;数字经济热度与数字创新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全国层面的年均值基本处于“中度失调-濒临失调”的阶段,全国31个省份大多呈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低-高”型和“高-低”型集聚较少,基本形成了“同质特征为主,异质特征为辅”的空间关联模式.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指数编制理论,另一方面构建的高频宏观指数提高了宏观经济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为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预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频数据 数字经济热度指数 文本分析 分层动态因子模型 耦合协调度 数字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指数脉冲标准化高斯成形的Z域实现方法
7
作者 徐鑫航 李孝哲 +2 位作者 黄洪全 陈闻 陈德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40,共8页
在特定核环境下,需要对含有噪声的双指数核脉冲信号的波峰值进行快速、精确地提取。高斯成形算法具有优越的信噪比;梯形成形算法输出脉冲宽度可调,有助于提升对堆积脉冲的识别能力。为保留高斯成形算法的优点,提升对堆积脉冲的识别能力... 在特定核环境下,需要对含有噪声的双指数核脉冲信号的波峰值进行快速、精确地提取。高斯成形算法具有优越的信噪比;梯形成形算法输出脉冲宽度可调,有助于提升对堆积脉冲的识别能力。为保留高斯成形算法的优点,提升对堆积脉冲的识别能力,输出脉冲宽度需要变窄。本文设计了一种输出脉冲满足标准高斯函数分布且宽度可变的数字化脉冲滤波成形算法,即Z变换标准高斯成形算法。对采集到的双指数核脉冲信号进行优化拟合算法处理,在拟合优度为99.8%左右的情况下得到拟合参数A、τ_(1)、τ_(2)的数值,代入Z变换标准高斯成形算法中提取波峰峰值。实验结果表明,当Z变换标准高斯成形算法中标准差取值为3Ts~5Ts(Ts为采样周期)时,对连续多个核脉冲信号波峰值的取值误差均小于1%。该算法运算公式简单,成形简便、快速,加强了成形算法对堆积脉冲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对核脉冲连续输出信号波峰数值提取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脉冲 优化拟合算 Z变换标准高斯成形算 脉冲宽度 脉冲堆积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二号的多光谱指数迭代水体提取方法
8
作者 马仪 吴星宇 +3 位作者 张珂 李顺章 王国芳 孙建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0-144,共5页
针对哨兵二号卫星结合最大类间方差的阈值法自动提取水体信息存在大量噪点的问题,以最大类间方差为基础,结合形态学膨胀算法,提出了一种结合5种水陆像元度量指数的多指数迭代算法,该算法以各种水陆像元度量算法在水体信息提取中的误提... 针对哨兵二号卫星结合最大类间方差的阈值法自动提取水体信息存在大量噪点的问题,以最大类间方差为基础,结合形态学膨胀算法,提出了一种结合5种水陆像元度量指数的多指数迭代算法,该算法以各种水陆像元度量算法在水体信息提取中的误提和漏提概率为基础,对算法进行排序后结合形态学膨胀在迭代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优化水体提取的识别范围的特点,使最大类间方差的阈值划分更加接近最佳阈值,从而有效降低水体提取噪点,提高水体提取的精度。以哨兵二号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的清水海水库为水体信息提取对象,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大类间方差迭代法、多指数迭代提取算法对清水海水库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研究,从而比较并检验算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最大类间方差迭代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46%,决定系数为0.827 9,平均Kappa系数为0.94,相较于改进前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29.74%,决定系数提升了0.732 2,平均Kappa系数提升了0.12;多指数迭代提取算法可以进一步提升水体信息提取的精度和稳定性,它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62%,决定系数为0.913 3,平均Kappa系数为0.95,相较于迭代法而言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84%,决定系数提升了0.085 4,平均Kappa系数提升了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提取 哨兵二号 最大类间方差 最大类间方差迭代 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 清水海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紫苏壮苗指数模型构建及其验证
9
作者 韩蕊 郭潇潇 +3 位作者 李国辉 付晨青 刘徐冬雨 王秀萍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快速简便判定紫苏种苗质量,于4叶1心时测定322株紫苏种苗的16项农艺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将16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分析,筛选与综合评价指... 为快速简便判定紫苏种苗质量,于4叶1心时测定322株紫苏种苗的16项农艺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将16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分析,筛选与综合评价指数相关性较高的壮苗指数;选择3个不同紫苏品种对适宜的壮苗指数稳定性进行验证;用离差平方和法对紫苏种苗质量进行分级,计算缓苗指数综合判定紫苏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壮苗指数模型“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10”可评价紫苏种苗质量;壮苗指数>1.67时为优级苗,壮苗指数在1.19~1.65之间为中级苗,壮苗指数<1.17时为弱苗;100株供试紫苏被分为4个缓苗级优、良、中、差,分别对应的壮苗指数范围为1.75~2.85、1.21~1.65、0~1.10、0,基本符合壮苗指数临界值。综上所述,壮苗指数模型“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10”可用于指导紫苏种苗高效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模糊综合评判 熵权 壮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消解法测定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并探究氯离子对其影响机理
10
作者 李静 王琳 +1 位作者 郭晶晶 林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399,共8页
采用2种碱性消解法(草酸钠碱法、碘化钾碱法)测定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并优化了碘化钾碱法。取100 m L样品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0 g·L^(-1)氢氧化钠溶液0.5 mL和0.01 mol·L^(-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10.00 mL,摇匀,于... 采用2种碱性消解法(草酸钠碱法、碘化钾碱法)测定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并优化了碘化钾碱法。取100 m L样品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0 g·L^(-1)氢氧化钠溶液0.5 mL和0.01 mol·L^(-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10.00 mL,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30±2) min,迅速冷却,加入25%(体积分数)硫酸溶液5 mL和0.5 g碘化钾,立即摇匀,避光5 min,用0.01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5 g·L^(-1)淀粉溶液1 mL,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或深褐色刚好消失,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对比了碘化钾碱法与草酸钠碱法在氯离子存在下测定葡萄糖、丙三醇、间苯二酚以及实际样品中CODMn的差异,结合不同阶段的反应过程分析了氯离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样品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不同时,氯离子会影响CODMn的测定值,对于实际样品难以得出统一的氯离子干扰阈值;碘化钾碱法相较于草酸钠碱法具有更好的抗氯离子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钠碱 碘化钾碱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氯离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指数法的黄河龙羊峡—积石峡山洪致灾因子分析
11
作者 胡少伟 隆坤 +2 位作者 郭要辉 许耀群 张志伟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2,19,共6页
青海省因地形复杂、气候特殊等而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为了给其山洪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提供依据,以青海省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黄河上游龙羊峡—积石峡区间为研究区,初选10个山洪灾害影响因子,依据研究区1958—2000年115个历史洪水... 青海省因地形复杂、气候特殊等而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为了给其山洪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提供依据,以青海省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黄河上游龙羊峡—积石峡区间为研究区,初选10个山洪灾害影响因子,依据研究区1958—2000年115个历史洪水灾害发生点位的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剔除4个相关性较强的因子,对筛余的6个影响因子进行分级,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6个影响因子分级数据,采用熵指数法计算各因子权重并识别主要致灾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高程、年降水量、地形粗糙度、NDVI、与河道距离、坡向为研究区山洪灾害致灾因子(权重分别为0.5716、0.1448、0.1079、0.0948、0.0719、0.0090),其中高程、年降水量、地形粗糙度为研究区山洪灾害主要致灾因子;按主要致灾因子分级对研究区历史山洪灾害进行统计,91.30%发生在高程低于3091 m的地区,99.14%发生在年降水量大于317 mm的地区,98.26%发生在地形粗糙度小于1.10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致灾因子 指数 权重 黄河龙羊峡—积石峡区间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梅罗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修正探讨与实践效果
12
作者 王斌 曾兆荷 +1 位作者 董璐 岳林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传统的内梅罗指数法在评价过程中未考虑权重,过分强调污染因子中的最大值,从而导致评价结果脱离实际。同时,针对火山岩下伏复式含水层系统的研究,海南省琼北地区比例尺多集中在1꞉200000-1꞉100000之间,中大比例尺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 传统的内梅罗指数法在评价过程中未考虑权重,过分强调污染因子中的最大值,从而导致评价结果脱离实际。同时,针对火山岩下伏复式含水层系统的研究,海南省琼北地区比例尺多集中在1꞉200000-1꞉100000之间,中大比例尺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以1꞉50000白莲市幅第2承压含水层(组)(海口组一段)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为基础,对8个点位地下水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其水质污染特征和污染成因;运用修正前、后4种内梅罗指数法,选取Fe、As、Hg、Cd、Pb等5个重金属污染因子,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修正后的3种内梅罗指数法弥补了传统内梅罗指数法的不足。水质主要受Fe的影响最大,占权重的85%;其次是Cd和Pb,占10%;As和Hg影响最小,占5%。该方法充分考虑污染因子最大值的权重和评分均值,可以对最大污染因子数值进行修正,弥补过于突出最大值,而忽略浓度较小因子贡献值的缺陷,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研究区第2承压水水质整体较好,局部有Fe、As等因子超标,但呈零星点状分布;研究区处于集中补给区,玄武岩出露地表,潜水含水层防污性能差,若污染源量大,且有持续性,必将引发区域性地下水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梅罗指数 地下水水质评价 大比例尺 重金属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评价研究
13
作者 张丽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2期31-33,共3页
从河岸带生态修复、生态水量调控、物理结构修复、水质提升以及水域生态重建等方面总结常用的治理技术,并考虑经济、技术和整治效果建立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按照四级标准筛选出不适宜、较适宜、适宜、极适宜的生态治理技术,为解决... 从河岸带生态修复、生态水量调控、物理结构修复、水质提升以及水域生态重建等方面总结常用的治理技术,并考虑经济、技术和整治效果建立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按照四级标准筛选出不适宜、较适宜、适宜、极适宜的生态治理技术,为解决平原区河道生态退化问题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区 生态治理 综合指数 河流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应力损伤特征值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新岗 李宁一 +5 位作者 马志鹏 谭世耀 范益杰 张金京 黄宇杨 赵龙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XLPE绝缘的电压耐受指数n表征绝缘电寿命特性,对加速寿命试验中获取的失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n值,然而,加速寿命试验中的外施场强与试验所获失效数据的分析方法影响n值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电压耐受指数n的评估方法,对XLPE绝缘试样分别... XLPE绝缘的电压耐受指数n表征绝缘电寿命特性,对加速寿命试验中获取的失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n值,然而,加速寿命试验中的外施场强与试验所获失效数据的分析方法影响n值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电压耐受指数n的评估方法,对XLPE绝缘试样分别进行恒定应力试验与步进应力试验,提出基于损伤特征值的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损伤矩阵建立试验中累积损伤阈值(Dc)与n的映射关系,以矩阵秩的变化作为n值的选取依据。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恒定应力试验中获取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n2=12.43,在步进应力试验中获取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n3=12.04,较线性拟合获取的XLPE绝缘电压耐受指数n1=12.83仅相差3%与6%,且本文所提方法能够节省75%以上的试验时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绝缘 电缆 电压耐受指数 恒定应力 步进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和Sobol指数法的雷达系统效能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涛 申立群 +2 位作者 朱镜达 孙成会 董伟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69,共9页
为了以较小的代价快速提升对空探测雷达系统的综合效能,首先搭建了对空探测雷达系统综合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综合效能评估模型的建立。选择两种基于方差原理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即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测试(Fourier ampli... 为了以较小的代价快速提升对空探测雷达系统的综合效能,首先搭建了对空探测雷达系统综合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综合效能评估模型的建立。选择两种基于方差原理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即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测试(Fourier amplitudes sensitivity test,FAST)和Sobol指数法,分别从频域和时域对建立的评估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基于FAST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提出了21维输入指标所对应的特征频率集的选取方法;在基于Sobol指数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时,考虑了二阶及高阶敏感性指数的影响。对比FAST和Sobol指数法的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获得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功率和频率为对空探测雷达系统的主要影响指标,为雷达系统的研发和升级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系统 效能评估 敏感性分析 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测试 Sobo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存量效应、真实效率追赶与中国低碳TFP核算——基于RAM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涛 陈碧琴 何雪峰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23,共8页
传统以GDP为导向的TFP核算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本文采用新发展的非径向DEA方法 -双重产出RAM模型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框架构建了中国低碳TFP指数,继而基于TFP分解研究了技术存量效应和效率追赶效应,并... 传统以GDP为导向的TFP核算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本文采用新发展的非径向DEA方法 -双重产出RAM模型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框架构建了中国低碳TFP指数,继而基于TFP分解研究了技术存量效应和效率追赶效应,并检验了低碳TFP的收敛性。研究发现碳排放纳入核算明显拉低了中国TFP增长,中国粗放经济模式付出了的高额环境代价;2006年后技术进步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引擎;地区间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中国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 非径向DEA RAM 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收敛分析——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冉启英 王倍倍 周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3,共7页
采用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SBM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 采用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SBM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4年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5%、1.91%、0.43%和0.98%,相比无碳排放约束下的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农业非期望产出的过度排放对农业能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效率损失;(2)考察期内,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该增长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技术效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3)碳排放约束下,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既存在绝对卢收敛,也存在条件卢收敛,说明不同地区在朝着各自稳定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收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效率评价研究——基于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纪玉俊 张彦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基于SBM模型,测度了1998—2013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的静态技术效率,并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动态分解。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沿海地区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效率,同时要注意... 基于SBM模型,测度了1998—2013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的静态技术效率,并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动态分解。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沿海地区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效率,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以实现同等投入下更多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SBM模型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伟 章上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11期33-39,共7页
目前,关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多数只考虑如增加值之类的"好"产出,从而忽略了环境污染"坏"产出,故对工业发展效率的评价出现失真。鉴此,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重新测算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工业全要素生产... 目前,关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多数只考虑如增加值之类的"好"产出,从而忽略了环境污染"坏"产出,故对工业发展效率的评价出现失真。鉴此,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重新测算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寻找行业"创新者",同时与不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忽略环境约束会低估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效率指数,但会高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行业"创新者"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尤其是环境污染较低的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约束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黎黎 杨颖 +1 位作者 郑慧 王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92,共9页
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技术进步及其在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间的偏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差异,论文构建了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出绿色技术进步是否存在... 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技术进步及其在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间的偏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差异,论文构建了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出绿色技术进步是否存在投入与产出的组间偏向,而且对投入要素群及产出要素群组内偏向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论文以2005-2017年为时间跨度,选取我国30个省份进行绿色技术进步测度,对涵盖劳动力、资本、能源的投入要素群与包括污染物排放与GDP的产出要素群的组间及组内偏向特征予以分析,并给出引致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性绿色技术进步与投入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对区域技术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技术水平年均上升0.57%和1.43%,但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年均下降0.49%。②从投入要素群组内偏向来看,自西向东,资本密集使用、劳动与能源节约的要素驱动特征逐渐显著,产出要素群多表现出环境友好型技术进步特征。③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异质性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能源结构调整大幅度改善了中性绿色技术进步而对投入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相对有限,仅为促进作用的49.09%;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向于整体性的提高资源配置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即形成中性绿色技术进步而对投入及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存在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对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正;环境规制引导了企业绿色技术革新,可能对生产性资本临时占用而对当期中性绿色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但对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及下一期的中性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 要素群组内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