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丙锋 史静 +2 位作者 谢新水 刘晟 曹倩倩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采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并深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 采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并深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相比于绿色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占新质生产力比例更大。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北京、江苏、浙江部分地级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峰,河南、安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低谷,且2020年各地新质生产力水平均有所提升。其聚集效应沿大运河呈现“三角”分布现象,且表现出“两角聚集夹分异”的发展趋势。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等为影响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主导因素,且各个主导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运河文化带 时空分异 XGBoost-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生产关系理论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小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生产关系视角,选取2011-2022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生产关系视角,选取2011-2022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且数字经济对新质劳动对象的影响最大。就区域而言,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在不同资源禀赋下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成熟型城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等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政策路径
3
作者 刘伟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7,共9页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国产大模型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性能竞争力与开源共享特征的技术体系,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释放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构建微观要素重构—中观链式创新—宏观制度适配的递进分析框架,...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国产大模型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性能竞争力与开源共享特征的技术体系,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释放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构建微观要素重构—中观链式创新—宏观制度适配的递进分析框架,系统地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国产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通过梳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以及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优势来考察国产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基础。最后从国产大模型技术的研发投入、产业生态和人才矩阵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政策举措,以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价值创造与新质生产力——基于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复杂中介模型检验
4
作者 张曾莲 张宸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F0003,共12页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提升的新动力,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以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500强的A股上市公司中的148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TOE框架模型分析,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提升的新动力,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以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500强的A股上市公司中的148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TOE框架模型分析,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与复杂中介模型分析驱动企业价值创造成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工业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拥有较高的技术整合能力是工业互联网企业提高企业价值成效的普适动力。进一步分析不同组态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现,驱动企业价值创造成效提高的TOE框架因素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复杂中介效应,并且不同组态均能通过驱动价值创造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为此,工业互联网企业应组建跨领域团队评估技术图谱,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区域创新生态,联合标杆企业明晰平台价值创造路径;政府需定向强化欠发达地区数字基建,实施精准补贴促进中小企业升级,严控低效扩张型资源投放;双方应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加速技术转化与生产力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E框架 工业互联网 价值创造 新质生产力 fsQC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赋能共同富裕——基于β收敛模型
5
作者 徐礼志 孙定茂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框架与驱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9—2022年,我国共同富裕及其三大维度均呈优化型收敛趋势,并加速迈向共同富裕。... 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框架与驱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9—2022年,我国共同富裕及其三大维度均呈优化型收敛趋势,并加速迈向共同富裕。(2)新质生产力对三大维度影响不同,在发展性上“促进但不收敛”,在共享性上“抑制但不收敛”,在可持续性上“促进且收敛”。(3)分区域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差异明显,西部地区领先收敛,实现均衡共同富裕;东、中部地区虽受新质生产力推动但没有呈现收敛趋势,呈两极分化现象。基于此,提出了加大新质生产力的辐射效应、加大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果、差异化布局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河北省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6
作者 杨飒 刘宏权 +2 位作者 魏丽贤 明宇 潘增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微咸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可以显著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探究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微咸水在农业、... 微咸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其有效利用可以显著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探究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微咸水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用水量以及微咸水单方水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微咸水替代淡水的占比、微咸水灌溉作物产量变化、农业灌溉面积增加值以及微咸水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测度分析,对2012—2022年间河北省微咸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2012—2022年间,河北省微咸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575,效率较高的微咸水利用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沧州市和邢台市,其中,黄骅市的综合效率最高,而永清县的综合效率最低;近年来,河北省微咸水资源利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115,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对其影响较大,而效率变动的驱动作用次之。尽管河北省微咸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较低,但仍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和潜力。此外,技术进步在提高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持续增强河北省在微咸水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模型、作用系统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黎远波 汪梦妤 邱均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目的/意义]数据安全是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深入研究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模型、作用机制系统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理论建模法,基于数据安全“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度,构建... [目的/意义]数据安全是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深入研究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模型、作用机制系统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理论建模法,基于数据安全“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度,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维向度理论模型;其次,借助系统论分析方法,解析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输入机制、转化机制、输出机制和调适机制;最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动能、基础、人才和生态4个方面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结果/结论]数据安全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载体维度和环体维度四重向度,总体性覆盖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结构,数据安全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系统包括输入机制、转化机制、输出机制和调适机制四大机制,亟待整体从维护科技数据安全、产业数据安全、培育数据安全人才和加强数据安全治理4个层面,构建数据安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理论模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与体育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相关关系——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8
作者 邓卫权 岑聪 詹新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的44个有代表性的体育企业为数据采集对象,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与体育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该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的样本企业提高2.00%的新质生产力水平...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的44个有代表性的体育企业为数据采集对象,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与体育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该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的样本企业提高2.00%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且不只影响试点城市的样本企业,也影响其邻近城市的样本企业,这一相关关系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样本企业数字化创新在这一相关关系中产生了35.5%的中介作用;在该政策的影响下,样本企业新质生产力由我国内地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扩散,且地理分布范围日益扩大。上述研究结论不仅可以加深对体育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也为扩大“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推行范围提供了依据,还为体育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体育企业 新质生产力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金丽娇 黄睿 殷红卫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共9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质量生产力,必将对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Hansen的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旅游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质量生产力,必将对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Hansen的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旅游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在空间特征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②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区域经济、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3个变量均具有双重门槛作用.③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的门槛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呈现单一门槛效应、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呈现双重门槛效应,中部地区交通条件呈现双重门槛效应,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呈现单一门槛效应.针对新质生产力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全国和地方视角分别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经济 门槛模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大模型赋能工业新质生产力:逻辑、机制与行动框架
10
作者 唐露源 徐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对工业AI大模型企业的调研以及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AI大模型赋能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场景贯穿工业链主要环节,呈现人机交互、设备智能化、工业数据驱动以及组织结构重构四个特点。AI大模型通过培养劳动主体“新素质”,提... 通过对工业AI大模型企业的调研以及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AI大模型赋能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场景贯穿工业链主要环节,呈现人机交互、设备智能化、工业数据驱动以及组织结构重构四个特点。AI大模型通过培养劳动主体“新素质”,提升认知决策和人机协作能力;构建劳动资料“新模式”,优化智能设备和生产效率;创造劳动对象“新价值”,实现精准加工和全程质量追溯;激发生产关系“新动能”,促进跨部门协作和商业模式创新。然而,当前AI大模型赋能工业新质生产力面临技能重塑压力和人机冲突、能源短缺和设备集成困难、工业数据处理困境以及利益分配失衡等问题,进而提出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大模型 工业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培训政策的执行阻滞与优化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分析
11
作者 刘孙渊 陈静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61,共10页
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职业培训政策的持续发力。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文本内容相对滞后和执行主体活力匮乏的双重桎梏、目标群体认识的分化壁垒与执行环境的制约瓶颈是阻碍职业培训政策执行的主要因... 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职业培训政策的持续发力。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文本内容相对滞后和执行主体活力匮乏的双重桎梏、目标群体认识的分化壁垒与执行环境的制约瓶颈是阻碍职业培训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后续执行职业培训政策的过程中,需要从多种途径入手改善政策执行效果,通过改进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手段、优化职业培训政策架构、激活执行主体核心内驱力、凝聚政策目标群体共识、塑造政策执行优渥环境,从而确保职业培训政策执行目标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政策 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动态演进、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源 段丁允 +1 位作者 冯宗宪 张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3,共13页
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使用熵值法测度各省市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以及地区差异,识别新质生产力关键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及作用路径,并通过障碍度计算主要发展... 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使用熵值法测度各省市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以及地区差异,识别新质生产力关键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及作用路径,并通过障碍度计算主要发展障碍因子,提出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结果显示:①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包括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以及山东,按区域划分,东部沿海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②各区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态势但存在较大差异,高水平地区对低水平地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③技术合作流动、未来产业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影响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框架,为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熵值法 动态演进 DEMATEL—ISM模型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丹 陈思年 +1 位作者 雷乐瑶 贺泽凯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5,共17页
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劳动资料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CRITIC法测度了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构建产业链网络经测算得到产业链韧性指数... 在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劳动资料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CRITIC法测度了中国地级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构建产业链网络经测算得到产业链韧性指数,除此之外梳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的事实,最后通过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首先,在时间趋势上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韧性均呈现上升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两者都呈现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低于平均水平。其次,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弱于其他地区。再次,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最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溢出效应呈现衰减的趋势。基于此,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及缓解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引导新质生产力能效发挥提供了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韧性 中介效应 遗传寻踪模型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费改税、绿色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佩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作为绿色税制体系的主体税种,环保税凭借税惠红利激励企业“向绿而行”,促使企业主动技术升级,并将新型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环保费改税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识别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 作为绿色税制体系的主体税种,环保税凭借税惠红利激励企业“向绿而行”,促使企业主动技术升级,并将新型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环保费改税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识别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在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环保费改税通过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此,提出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持续推动环保政策落实;以绿色生产力为“种子”,增强产业创新动力;以前沿技术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费改税 绿色创新 企业新质生产力 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与新质生产力:效率改善还是产品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青 陈东尧 刘尔卓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6,共13页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求。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显著提升了企业...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求。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股票市值。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效应在大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借助BERT大语言模型构建企业层面“效率改善水平”与“产品创新水平”两类指标,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产品创新和效率改善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这两种机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企业产品创新水平较高时,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有助于推动效率提升;而在企业效率显著改善的前提下,其对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显著。为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应用与场景化推广,特别是加强工业机器人对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支持力度,培育工业机器人赋能企业产品创新的生态体系,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 效率改善 产品创新 BE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及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斯琴 田雪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41,共8页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碳转型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核心解释变量,把能源效率、产业结构、消费低碳转型水平作为表征新质生产力的中介变量,利用2011—2022年黄河流域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推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2)数字经济的低碳转型效应在黄河流域具有城市等级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心城市其效应更显著,在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效应依次递增;3)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低碳转型效应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供给侧能源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显著助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的两条具体路径。提出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着力点、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低碳转型 现实路径 双重差分模型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建鑫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2,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增强我国畜牧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2012—202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增强我国畜牧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2012—202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分指标层面来看,我国畜牧业新质劳动资料指数最高,畜牧业新质劳动者指数居中,畜牧业新质劳动对象指数最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财政支农力度、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均能够提升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文章提出加强畜牧产业科技创新、优化畜牧产业战略布局和转变畜牧产业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 影响因素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双三螺旋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海滨 刘儒昞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质生产力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构以适应新质生...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质生产力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重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以“大学-企业-政府”外三螺旋为培养主体、“德-能-行”内三螺旋为培养目标的双三螺旋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双三螺旋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最后从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等七方面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三螺旋模型 审计人才 培养模式 “政产学研”协同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型及生态环境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翾 李晨 +1 位作者 邱元 张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65,共10页
本文通过研究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发展所经历的孕育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提出以优秀博士生和博士后、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所构建的高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型。在此... 本文通过研究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发展所经历的孕育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提出以优秀博士生和博士后、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所构建的高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规律,系统研究高校人才队伍及科研活动在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指出高校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多主体协调互动以及开放包容的长周期学术研究生态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讨论重点要素配置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必要性。最后,以四所“双一流”大学的相关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在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最优人才生态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为高校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才队伍发展模型 人才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对人均电力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森 段啸贤 赵浩然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对人均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从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双重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人均电力碳排放;(2)新质生产力的电力碳减排效应...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对人均电力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从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双重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人均电力碳排放;(2)新质生产力的电力碳减排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异质性,西部地区效果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减排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东部地区边际效应有限;(3)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环境规制,进而促使经济活动低碳化,实现人均电力碳排放的有效减少。该研究能够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电力碳减排路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电力碳排放 新质生产力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