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富华 杨立 +2 位作者 吴诗宝 李韶山 张莉 《野生动物》 2013年第5期289-290,303,共3页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已制作成标本与母兽标本一起保存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胎儿的父亲仍饲养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基地,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有报道的全球第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资料,十分珍贵。表明马来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能够进行成功的繁殖交配,采取的人工驯养方法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穿山甲 圈养繁殖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复合扩增的马来穿山甲个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嘉昊 王辰 +3 位作者 雷行 逯金瑶 李立 李波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8-929,共12页
利用12个微卫星位点复合扩增构建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个体识别体系,评估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重构的个体识别体系累积无关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和同胞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sibs))分别为6.48×... 利用12个微卫星位点复合扩增构建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个体识别体系,评估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重构的个体识别体系累积无关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和同胞个体基因型匹配概率(P_((ID)sibs))分别为6.48×10^(-16)和9.65×10^(-6),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和灵敏度。在135只马来穿山甲个体上共检测出15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33,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12.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756,在鲮鲤科(Manidae)内处于高水平。聚类分析显示样本集分为3个种群,具有显著的遗传结构。重构的马来穿山甲个体识别体系具有可靠性强、成本低、物种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检材。同时,该体系可用于评估马来穿山甲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识别 马来穿山甲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