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分层分类建构——基于“分区”与“系统”逻辑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民 程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共8页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国际经验,提出在建立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明确市县全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规划分区的同时,应针对“分区”与“系统”的发展规律和管控需求,建立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生态区规划、海洋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体系;进而提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与“分区规划体系”“相关专项规划体系”“实施规划体系”共同建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最后,针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与基础性作用,阐述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家空间规划 分区与系统 分层分类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水机场下穿隧道悬臂掘进机施工路径规划及围岩损伤特征分析
2
作者 薛亚东 张庆雨 +3 位作者 郭永发 丁文云 杨进京 康殿海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6-1089,共14页
针对大断面机场下穿隧道施工中爆破法扰动围岩的技术难题,以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为依托,提出基于悬臂掘进机法的低扰动施工路径规划与围岩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基于FLAC3D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分块多步开挖法模拟悬臂掘进机渐进开... 针对大断面机场下穿隧道施工中爆破法扰动围岩的技术难题,以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为依托,提出基于悬臂掘进机法的低扰动施工路径规划与围岩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基于FLAC3D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分块多步开挖法模拟悬臂掘进机渐进开挖过程,通过渐进释放围岩荷载,精确表征机械开挖的低扰动特性。结合现场松动圈测试与孔内光学摄像,构建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测的交叉验证机制,重点分析悬臂掘进机施工路径及Ⅲ—Ⅴ级围岩条件下位移场、应力场及塑性区的时变特性。研究表明:1)分块多步开挖法可有效模拟悬臂掘进机渐进式开挖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适应性。2)相比于常规掘进路径,分块掘进路径可降低Ⅴ级围岩的拱顶沉降21.7%,有效控制围岩变形。3)围岩损伤特征呈现显著等级相关性,Ⅲ、Ⅳ级围岩损伤集中于隧道轮廓附近,塑性区以拉伸破坏为主;而Ⅴ级围岩损伤范围扩大,剪切破坏占比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掘进机 机场下穿隧道 围岩损伤 松动圈测试 数值模拟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国土空间演化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魏伟 王雅宁 +2 位作者 尹力 余侃华 薄立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68-2984,共17页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联作用和驱动机制,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成效凸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利用转换矩阵、InVEST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联作用和驱动机制,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成效凸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利用转换矩阵、InVEST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按照“国土空间演化-生态系统响应-影响因素解析”研究路径,分析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转换的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内蒙古高原城镇空间持续扩张,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此消彼长”特征显著,大兴安岭沿麓农牧区“由黄转绿”和锡林郭勒草原畜牧区“由草转牧”变化突出。(2)全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好转,ESI指数呈“东南高西北低”空间格局。主体功能区划对“三区空间”转型的生态效应具有显著分区作用,生态功能区内农业转向生态空间显示最强正向生态效应。(3)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政策工程综合影响“三区空间”转换的生态效应:土壤侵蚀、平均风速等自然因子促进山地、高原的正向生态效应,而放牧强度、第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条件加剧农牧空间转换的负向生态效应,政策工程则对全区持续发挥稳定约束作用。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把握城镇空间错位提升发展机遇,构建“一核双星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发挥农牧空间草地资源优势,推进“六牧四农”的农牧空间格局;实施生态空间全要素全域保护,建设“三山两带一弯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牢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内蒙古高原 三区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农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基于海南省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百超 王璇 沈克印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3,共14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其建设的价值所向。运用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价值逻辑与推进路径,以海南省为例剖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其建设的价值所向。运用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价值逻辑与推进路径,以海南省为例剖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成效与困境。研究认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对于体育旅游业具有推动经济价值转化、凸显和平发展功能、增强社会效益、活化文化内涵、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逻辑。但治理要素间协而不同、人才引育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与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等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桎梏。研究以优化治理场域为牵引,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以丰富绿色供给为基础,以促进技术创新为导向提出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体育旅游业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昀 王文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均属建立区域空间分区体系的举措,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衔接内容和衔接技术不清晰等问题,亟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均属建立区域空间分区体系的举措,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衔接内容和衔接技术不清晰等问题,亟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管理要求、技术逻辑、主要成果等方面的异同,分析总结地方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衔接实践。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的基本理念相同,共同维护发展保护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各有侧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管控目标是环境质量,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目标是用途管制,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和用途管制成果,可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和管控要求完全一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分析结论、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成果,可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在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时更多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在政府招商引资阶段,二者协同发力,共同保障项目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 底线约束 用途管制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密度修正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功能区构建
6
作者 张湉 沈振 +1 位作者 苏婷婷 戴代新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目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精准评估探究示范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机制,揭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尤为关键。【方法】基于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结合气候因子... 【目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精准评估探究示范区碳储量时空演变机制,揭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尤为关键。【方法】基于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结合气候因子构建碳密度修正模型,以提升碳储量估算精度;使用InVEST模型与QGIS软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量化分析示范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及碳储量演变特征并揭示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从碳汇-碳源视角出发,依据碳密度极差划分碳功能区。【结果】1)2000—2020年示范区的碳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年碳储量分别为3.17×10^(7) t、2.58×10^(7) t与3.26×10^(7) t。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碳储量动态演变的核心驱动因素:2000—2010年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10—2020年林地面积的大幅回升使得示范区的碳储量变化由负转正。示范区内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部和东部高、内陆水域及行政边界处低的特征。3)碳功能区划分结果显示碳功能平衡区面积显著增加,而碳排控制区面积有所减少,表明2000—2020年示范区的碳储结构正向集中分布与碳汇增强方向演变。【结论】提出基于“碳汇增强区—碳功能平衡区—碳排控制区”三级分区的精细化空间低碳发展与管控策略,为示范区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碳储量 碳功能区 时空演变 规划策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存量发展时代的上海强度分区规划技术方法优化研究——基于多要素互动反馈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玉 骆悰 朱春节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上海较早开展强度分区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现行的开发强度管控制度已执行了10余年,在上海的规划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了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要求。上海已经转入了注重存量发展的新时代;强... 上海较早开展强度分区规划的技术方法研究。现行的开发强度管控制度已执行了10余年,在上海的规划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了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要求。上海已经转入了注重存量发展的新时代;强度分区主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从为增量空间开发制定统一规则,转向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依据强度分区的基本特点,从问题导向和趋势导向出发,研究上海强度分区规划技术方法的优化路径;提出以现状与规划数据库分析为基础,依托综合交通模型,构建总规分解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规划分区制定技术框架,以实现强度和高度的协同统一、“人口—用地—交通—形态”的互动反馈。最后,延伸探讨精细化管控的若干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分区规划 技术方法 多要素互动反馈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8
作者 冯翰林 林宇渊 +4 位作者 杨厚邦 李银金 孙希宁 任小玉 王立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确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必要性。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技术框架,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方面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用于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体系;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建立了空间适应性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空间单元和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冲突问题;给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跟踪监测、执法督察等管理制度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的主要路径。结合海南省部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案例,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技术框架在不同类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环评过程中的应用特点,强调了建立部门间互动交流的工作机制和规范评价技术方法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环评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技术框架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城市特殊政策区规划运作机制及对我国详细规划的启示——以巴黎协议开发区为例
9
作者 李振燊 黄莹 +1 位作者 林若晨 陈永明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3,共12页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特殊政策区立足于重大发展战略或核心功能,具有多层级政策供给,各部门协同,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等多层次规划设计并存的特点。对法国巴黎协议开发区制度架构、运作机制与实施成效进行观察与分析。...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特殊政策区立足于重大发展战略或核心功能,具有多层级政策供给,各部门协同,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等多层次规划设计并存的特点。对法国巴黎协议开发区制度架构、运作机制与实施成效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其在法定地位上兼具规则和规划的双重性质,既是具有普遍羁束力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也是体现地方发展目标的规划文本;在项目设立、实施研究、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各环节体现出全过程的协商与赋权。结合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语境,从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实施治理两方面总结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特殊政策区 协议开发区 规划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型海岸带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与深圳实践
10
作者 秦正茂 樊行 +1 位作者 殷萌清 洪武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9,共9页
以都市型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空间对象复杂、修复需求迫切等基本认知,建立“现状分析—健康评价—规划技术”的海岸带生态修复规划总体框架。重点突破生态化潜力与健康状况评价、生态修复规划分区管控、生态修复技术导则制定等方面... 以都市型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空间对象复杂、修复需求迫切等基本认知,建立“现状分析—健康评价—规划技术”的海岸带生态修复规划总体框架。重点突破生态化潜力与健康状况评价、生态修复规划分区管控、生态修复技术导则制定等方面的难题,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通过深圳海岸带修复的实践案例,全面阐释深圳的先行示范经验,以期为其他同类地区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型海岸带 生态修复 规划编制 分区管控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2035”总规分区体系与传导路径优化研究
11
作者 林华 来佳莹 王晗昱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规划分区是引导各类资源差异化配置的区域划分,是承载多元空间治理需求、实现各类空间差别化治理、保障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传导的重要规划工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各地均在积极探索依托规划分区实现差异化引导与管控的实施... 规划分区是引导各类资源差异化配置的区域划分,是承载多元空间治理需求、实现各类空间差别化治理、保障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传导的重要规划工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各地均在积极探索依托规划分区实现差异化引导与管控的实施路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总规)对规划分区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但在分区体系与传导路径方面仍有待优化完善。因此,研究在“上海2035”总规的基础上,探索基础分区+叠加分区的开放式分区体系,基础分区以用途分区为主,叠加分区以形态分区和特定政策分区为主,实现对不同分区的规划引导。同时结合上海现有法定规划体系,进一步研究明确各类规划分区传导的内容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分区 传导路径 “上海2035”总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传导机制优化框架——以西安市“1+X”适应性传导体系建设为例
12
作者 白娟 李薇 +1 位作者 邓紫晗 陈思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通过梳理2019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1+X”适应性传导体系的优化框架。结合西安市市级层面的建设实践,搭建功能适应性模块,从系统优化和精度提升两大维度提出国... 通过梳理2019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1+X”适应性传导体系的优化框架。结合西安市市级层面的建设实践,搭建功能适应性模块,从系统优化和精度提升两大维度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优化方法:一是形成多元主体共识,构建“编管一体、目标合一、深度一致”的传导链条;二是借助功能分型图谱引导战略与空间的合理化匹配,通过“政策加技术”的实施保障方法,强化规划编制主体、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对规划内容理解的一致性以及提升规划正向传导的准确度,以此提高西安市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主体功能区 规划传导机制 功能体系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级碳排放管控单元构建与低碳优化策略
13
作者 李文婕 郑颖生 +1 位作者 张青芳 曾秋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目的】在“双碳”战略与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街区级碳排放空间评估方法缺失、管控单元传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将碳排放空间评估和低碳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方法】以广州市... 【目的】在“双碳”战略与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街区级碳排放空间评估方法缺失、管控单元传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将碳排放空间评估和低碳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方法】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运用自下而上结合自上而下的空间分配方法,开展覆盖工业、交通、居住及公共服务、商业、农业五部门的精细化碳排放空间评估,绘制碳排放分级管控单元地图,识别碳排放热点单元。【结果】碳排放热点主要聚集于LCZ分类中的高密度类型区,如LCZ 1(高层高密度区)、LCZ 2(多层高密度区)和LCZ 3(低层高密度区),不同碳排放分级管控单元的LCZ类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不同部门的碳排放一级管控单元街区提出差异化规划策略:工业街区推进产业集约化与清洁技术集成;交通街区发展公交导向与能源网络重构,构建绿色出行系统;居住及公共服务街区依托建筑能效提升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实施节能更新;商业街区鼓励建筑的混合用途开发与微气候调节;农业街区建议发展循环农业与生态碳汇保育。【结论】提出低碳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层级、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监督全流程,以及现状研究—数据建库—规划编制—平台管理的技术路线,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局地气候分区 碳排放 空间评估 街区级 低碳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街区建设的双向规划技术框架构建与实践——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14
作者 刘玮 任天漪 +1 位作者 曹静 祝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基于当前我国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建设开放街区确立为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规划策略之一,并构建开发区开放街区建设的双向规划技术框架。首先,自上而下地构建街区开放适宜度评价体系,对街区地块开放适宜度进行评价,并划分出3类... 基于当前我国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建设开放街区确立为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规划策略之一,并构建开发区开放街区建设的双向规划技术框架。首先,自上而下地构建街区开放适宜度评价体系,对街区地块开放适宜度进行评价,并划分出3类开放模式;其次,根据划分结果,自下而上地研究提出街区空间要素的改造措施;最后,综合两方面结果,制定各地块开放街区建设的设计导则,以此保障开发区内各开放街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该框架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旨在为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提供开放街区规划的新范式,有效指导街区精细化再开发,推动产城融合空间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街区 产城融合 转型升级 开发区 规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台共治的科技创新型产业片区规划实施方法——以上海临港科技城片区为例
15
作者 王梓懿 程亮 李盼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72,共7页
面对活力共享的新型空间需求难以落实的困境,以上海临港科技城片区面向实施的规划统筹与技术协同实践为例,从实施管理评估、目标协同控制、空间建设引导、项目衔接协调等方面,对科技创新型产业片区规划实施的有效工作方法进行总结,探讨... 面对活力共享的新型空间需求难以落实的困境,以上海临港科技城片区面向实施的规划统筹与技术协同实践为例,从实施管理评估、目标协同控制、空间建设引导、项目衔接协调等方面,对科技创新型产业片区规划实施的有效工作方法进行总结,探讨平台式协同共治模式如何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型产业片区各类规划、建设、管理要求的落实,以期从规划实施的角度为科技创新型产业片区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片区 科技创新 产城融合 规划实施 平台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
16
作者 张振威 肖涵岳 毛颜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
【目的】分区是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公园管理研究中重要的科学议题。【方法】采用编年史法、文献法解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发展的5个历史阶段;采用比较法、制度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解析每个历史阶段的演变特征及总体特征... 【目的】分区是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公园管理研究中重要的科学议题。【方法】采用编年史法、文献法解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发展的5个历史阶段;采用比较法、制度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解析每个历史阶段的演变特征及总体特征。通过对美国国家公园分区制度的历程及特征的系统解析,为中国国家公园分区制度的理论及方法提供启示。【结果】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经历了二分区模式、六分区模式、四分区模式、自主分区模式、无分区模式5个历史阶段;从功能属性、功能特征、功能目标、体系完整性、方法论等内部特征,以及管理政策完整性、政策的科学性、弹性与刚性框架、自检等外部特征两大维度,解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分区的9条特征。【结论】中国国家公园分区应当被视为一种依托管理细则的技术性方法,需加强制度建设,就此提出4点建议。1)在总体思路与路径上,宜体现灵活性与动态性,中国国家公园宜采用“1+N”的分区模式,或将功能分区改为管理分区与管控分区并置。2)分区形式体系应与分区的实质体系相配合,在管理规划中确立“关键问题/关键要素/关键区域—管理目标—管理规定—管理分区”的逻辑链及规则体系。3)在程序上,调整分区审批主体。将管控分区与管理分区的划定与调整纳入管理规划中,并随管理规划进行审批。4)在政策体系完整性上,加强顶层政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公园 管理分区 管理规划 管理目标 管理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模型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
17
作者 张召冉 张楠 杨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89-3197,共9页
为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针对传统选址方法忽视功能区划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模型的优化选址方法。首先,应用k-means++算法对应急物资需求点聚类,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基于人口、经济、交通等因素,确定需求点的需求... 为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针对传统选址方法忽视功能区划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模型的优化选址方法。首先,应用k-means++算法对应急物资需求点聚类,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基于人口、经济、交通等因素,确定需求点的需求量权重,构建考虑时间成本、覆盖价值和运作成本的选址优化模型。最后,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方案。以H省为例,对其下辖18个市的255个应急物资需求点进行了储备库选址布局优化分析,在保留原有4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基础上新增4个应急物资储备库。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优化模型后,储备库选址方案覆盖价值得到了提升,时间成本和运作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为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物资库 选址优化 功能区划 多目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山县龙牙峡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研究
18
作者 徐小美 柳皎林 肖姣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53-56,共4页
城郊森林公园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集游览、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科学规划与管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研究以广东阳山县龙牙峡县级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其主题定位与规划原则,并探讨了功能分区、景区建设、植物景观等方面的规... 城郊森林公园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集游览、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科学规划与管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研究以广东阳山县龙牙峡县级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其主题定位与规划原则,并探讨了功能分区、景区建设、植物景观等方面的规划要点。研究区主题定位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休闲游憩及科普宣传教育;遵循保护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与合理利用、优化布局与分步实施等原则。基于主题明确和原则要求,提出以下规划要点:科学划分功能分区,主要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等4个区域,景点分为云影丛林区、崇岭揽胜区等5个景区;精心打造植物景观,进行松林、桉树林、果树林等林相改造;优化升级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改造车行道、建设相应的游览步道和登山道;按照不同景点动线合理组织游览路线;结合其自身资源特点进行土地利用与社区发展规划。本文为同类型森林公园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森林公园 景观资源 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市规划区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19
作者 刘秀琴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以吕梁市规划区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共有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411株,其中一级古树138株,占33.58%;二级古树202株,占49.15%;名木11株,占2.68%;古树后备资源60株,占14.59%;古树群4个。并从树种构成、分布... 以吕梁市规划区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共有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411株,其中一级古树138株,占33.58%;二级古树202株,占49.15%;名木11株,占2.68%;古树后备资源60株,占14.59%;古树群4个。并从树种构成、分布特点、数量特征、生长情况、古树群状况五个方面分析了资源现状。阐述了保护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缺乏专职机构、管护不科学、经费短缺、未制定中长期保护规划、科学及价值研究少。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建议:制定规划区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及保护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科研、开发古树名木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市规划区 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 调查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战区联合作战的空间需求响应任务规划 被引量:1
20
作者 鲁赢 李琳 +2 位作者 李翼鹏 穆冠杰 林文浩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6,85,共7页
针对战区联合作战中的空间需求响应问题,描述了面向战区联合作战的空间需求响应任务规划的背景;从空间资源能力、空间需求响应机制、空间需求响应效益和代价等方面,分析了空间需求响应任务规划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定义并描述了任务规划... 针对战区联合作战中的空间需求响应问题,描述了面向战区联合作战的空间需求响应任务规划的背景;从空间资源能力、空间需求响应机制、空间需求响应效益和代价等方面,分析了空间需求响应任务规划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定义并描述了任务规划模型,设计了任务规划计算方法,并结合战区联合作战实际进行了案例仿真与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为战区联合作战中空间需求的有效响应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区 联合作战 空间需求响应 任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