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 |
杨爽
库丽霞
孟庆雷
侯本军
李家富
张君
陈彦惠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2
|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 |
邹超英
李芦江
杨克诚
潘光堂
荣廷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
3
|
改良S_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 Ⅱ.群体方差、配合力及杂交优势 |
彭泽斌
刘新芝
陈彦惠
刘祥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8
|
|
|
4
|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玉米群体的改良 |
彭泽斌
田志国
刘新芝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
5
|
半姊妹轮回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研究 |
刘新芝
彭泽斌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9
|
|
|
6
|
改良S_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 Ⅰ.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
彭泽斌
刘新芝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7
|
|
|
7
|
玉米“黄金”群体产量等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评价研究 |
刘海英
库丽霞
李家富
侯本军
张君
郭书磊
陈彦惠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8
|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在玉米群体ZZ4中的改良效果比较 Ⅰ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
彭泽斌
田志国
刘新芝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
9
|
玉米群体改良在创造新种质资源和选系中的效应与方法探讨 |
陈庆华
邓尔超
王延波
张喜华
李哲
李景昕
|
《辽宁农业科学》
|
1998 |
10
|
|
|
10
|
两个玉米群体的构建及其改良效果 |
陈坤
张述宽
杨耀迥
苏琪
刘亚利
滕辉升
侯青光
陈辉云
韦德斌
|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1
|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研究 Ⅱ.遗传方差、配合力及杂种优势 |
彭泽斌
田志国
刘新芝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12
|
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
陈彦惠
张传贞
高素玲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4 |
3
|
|
|
13
|
玉米群体改良的改良S_1综合选择法 |
彭泽斌
刘新芝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2 |
11
|
|
|
14
|
玉米群体半姊妹与全姊妹轮回选择的研究 |
郭玉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89 |
3
|
|
|
15
|
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沈综C_0群体的产量及植株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的研究 |
姚占军
王守才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
16
|
玉米群体混合选择的效果研究 |
刘祥
胡必德
毛建昌
刘绚霞
杨新成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