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4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计算的川滇地区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研究
1
作者 赵宇 任叶飞 +3 位作者 张鹏 刘也 王宏伟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生成。选取NGA-West数据库中的基岩场地强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一维等效线性化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在不同场地和不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震动输入下与震级、距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震中距和震级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均有限。场地放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据此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场地非线性效应与现有理论及认识相一致,残差分析亦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四川地区和云南地区的模型系数差异明显,体现了场地条件区域性差异的影响,也表明建立区域性经验模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川滇地区 场地非线性反应 经验模型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尺度离散裂隙—基质模型的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与软件开发
2
作者 刘殿广 杨蕴 +3 位作者 袁奕梁 窦智 吴剑锋 吴吉春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裂隙水反应运移模拟是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或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在刻画复杂裂隙网络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开发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软件FracRTM,基于离散裂隙网络... 裂隙水反应运移模拟是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或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在刻画复杂裂隙网络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开发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软件FracRTM,基于离散裂隙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采用升尺度离散裂隙—基质模型(Upscaled Discrete Fracture Matrix Model,UDFM)构建连续体网格并计算等效渗透率和孔隙率,采用开源反应运移数值模拟程序模拟裂隙—基质系统中地下水流动、溶质运移和化学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文章介绍了FracRTM的总体设计与功能模块,同时基于FracRTM进行了酸性矿坑水在碳酸盐岩裂隙网络中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案例分析,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水 反应运移模拟 数值模型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颗粒点火燃烧模型及微观界面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安熠 洪百禧 王海洋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55,共13页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如高超声速导弹理想的动力装置,近年来备受关注。该发动机通常以固体贫氧推进剂为动力来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硼、铝等高能燃料,以及少量氧化剂和黏结剂等。其中,硼的能量密度约是铝的2倍,能够显著...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如高超声速导弹理想的动力装置,近年来备受关注。该发动机通常以固体贫氧推进剂为动力来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硼、铝等高能燃料,以及少量氧化剂和黏结剂等。其中,硼的能量密度约是铝的2倍,能够显著提高比冲。然而,硼表面固有的、以及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氧化膜具有低熔点、高沸点的特性,难以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被快速移除,这阻碍了氧气的动态传输,进而导致硼点火困难、燃烧不充分。基于现有硼颗粒点火和燃烧模型,综述了硼的微观界面反应机制对其宏观点火与燃烧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有:(1)硼点火和燃烧模型:系统总结从单颗模型到多颗粒团聚模型的现有点火和燃烧模型,揭示了粒径与压力对硼燃烧模式的调控规律;(2)微观界面构建:通过掺杂活性金属、表面包覆氧化物和氟化物等方式,构建硼的活性微观界面反应,提升硼的点火和燃烧性能;(3)微观界面反应表征:分析了硼氧化层的动态反应行为,以及氧化物、氟化物等不同添加物对硼燃烧产物分布的调控作用。当前的研究进展表明,通过不同方法构建活性微观界面,可显著提升硼的点火和燃烧性能;通过不同的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手段,可对比分析硼氧化膜的去除效果,优化燃烧产物分布。然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硼的宏观燃烧特性,而硼的活性微观界面无法与宏观燃烧特性相匹配,该部分的缺失不仅使相关的模型建立缺少关键数据支撑,无法建立硼氧化层的动态演化机制,也阻碍了对硼微观和宏观燃烧机制的理解。因此,展望了硼基固体燃料在原位微观动态表征技术和多尺度能量耦合等研究方向,拟通过实验与模拟的结合,深入揭示硼氧化层的动态微观演化机制,建立硼微观燃烧特性与宏观燃烧性能之间的关联,为开发更高能效的固体硼基燃料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和燃烧模型 微观界面反应 宏观燃烧性能 原位燃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周期治疗和非局部感染的反应扩散多菌株HIV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陈龙昊 吴鹏 何泽荣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4-594,共11页
该文建立了一类周期反应扩散多菌株HIV感染模型,并考虑了空间异质性和非局部接触两个重要因素.首先,研究了模型的适定性,其次,通过更新方程推导出模型下一代再生算子R(x)并定义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为R(x)的谱半径,同时讨论了R_(0)... 该文建立了一类周期反应扩散多菌株HIV感染模型,并考虑了空间异质性和非局部接触两个重要因素.首先,研究了模型的适定性,其次,通过更新方程推导出模型下一代再生算子R(x)并定义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为R(x)的谱半径,同时讨论了R_(0)对应特征问题的主特征值之间的等价关系.最后,分析了系统关于阈值R_(0)的动力学行为,即R_(0)<1时无感染周期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R_(0)>1时系统是一致持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株HIV模型 周期治疗 反应扩散 非局部感染 基本再生数 阈值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控思想建构化学反应认知模型——以“中和反应”为例
5
作者 李聪聪 宁晓强 陈其美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8,共8页
发展“调控创造价值”的观念并建构“认识-调控-价值”认知模型有助于提升化学反应认识水平。在“中和反应”教学中,从“治疗胃酸过多”引入,设计数字化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对湿度及pH变化认识中和反应,发展类比、推理、归纳等科学... 发展“调控创造价值”的观念并建构“认识-调控-价值”认知模型有助于提升化学反应认识水平。在“中和反应”教学中,从“治疗胃酸过多”引入,设计数字化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对湿度及pH变化认识中和反应,发展类比、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以“处理碱性废水”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绘制调控反应装置图并归纳调控方法,最终建构并完善认知模型。通过设计“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案,使学生感受认知模型的迁移功能,进一步体会学科价值,增强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模型建构 中和反应 数字化实验 反应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6
作者 张薇 张庆容 +2 位作者 马茂林 冷强华 韩飞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以异基因BALB/c和C57BL/6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行心脏移植,于术后1、2d给予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供者特异性抗体... 目的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以异基因BALB/c和C57BL/6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行心脏移植,于术后1、2d给予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水平、移植物病理学表现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异基因移植模型中,CTLA4-Ig治疗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28.2±4.1)d比(7.0±0.7)d,P<0.01];术后第2、3、4周血清DSA-IgG水平升高,DSA-IgM水平不变;术后3周移植心脏心肌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毛细血管内C4d沉积,且术后第4周加重;移植物内浸润的免疫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结论利用小鼠异基因心脏移植加用CTLA4-Ig成功建立了CR模型,为后续CR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小鼠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供者特异性抗体 免疫细胞 炎症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板间非设定地震的水平与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模型
7
作者 王乐添 何瑾 侯瑞彬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3,共15页
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台网所获取的59次俯冲带板间地震的3048条强震记录,采用随机效应算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地震类型、谱周期、场地条件等因素对水平与竖向加速度(H/V)反应谱比的影响,并建立了俯冲带板间非设定地震(不包含震源... 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台网所获取的59次俯冲带板间地震的3048条强震记录,采用随机效应算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地震类型、谱周期、场地条件等因素对水平与竖向加速度(H/V)反应谱比的影响,并建立了俯冲带板间非设定地震(不包含震源项、路径项等参数)的H/V反应谱比模型,用于调整无震源、无路径信息时的工程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类型和场地类别对H/V反应谱比均存在显著影响,H/V反应谱比的峰值周期与各类别场地的平均场地周期接近,预测模型的H/V反应谱比峰值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路径效应项和场地效应项的随机误差对H/V反应谱比离散程度的贡献随谱周期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场地效应的贡献在各类场地的平均场地周期处最大。为便于工程应用,模型中未加入震源和路径参数,残差分析表明震源特性和传播路径仍会对H/V反应谱比产生影响,当有明确的地震信息时,引入震级、断层距、断层深度等因素可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反应谱比 俯冲带板间地震 残差 标准差 随机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群空间非均匀反应扩散竞争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8
作者 吕东霆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1183,共13页
该文讨论了两种群空间非均匀反应扩散方程组的Neumann问题.当种群的反应函数关于该种群密度不单调时,首先利用上下解方法得到两种群唯一正平衡解的存在性;然后证明了当扩散系数足够小时,该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通过一个具体例子的... 该文讨论了两种群空间非均匀反应扩散方程组的Neumann问题.当种群的反应函数关于该种群密度不单调时,首先利用上下解方法得到两种群唯一正平衡解的存在性;然后证明了当扩散系数足够小时,该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通过一个具体例子的数值解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模型 全局渐近稳定性 正平衡解 反应扩散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故障诊断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9
作者 朱佳浩 戴滔 +1 位作者 隋阳 李枭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567-4573,共7页
针对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在不确定环境下准确诊断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eactor coolant system, RCS)故障这一问题,按照以下路线建立了一种核电厂RCS故障诊断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dynamic fuzzy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 针对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在不确定环境下准确诊断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eactor coolant system, RCS)故障这一问题,按照以下路线建立了一种核电厂RCS故障诊断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dynamic fuzzy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DFRBFNN)模型。首先,根据RCS的故障类型和样本数据,确定DFRBFNN模型的初始结构;然后,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RCS故障诊断DFRBFNN初始模型,应用随机初始化方法,对DFRBFNN初始模型的去模糊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重进行初始化处理;最后,应用误差下降率法,修正DFRBFNN初始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构建了RCS故障诊断DFRBFNN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冷却剂丧失、失流和蒸汽发生器管道破裂事故进行诊断,并与传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核电厂RCS故障诊断DFRBFNN模型能够在不确定环境下准确地诊断RCS的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故障诊断 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葡萄糖/苯丙氨酸和葡萄糖/丙氨酸Maillard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保江 李成刚 +5 位作者 刘珊 李鹏 曾世通 胡军 徐秀娟 郝菊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43-149,共7页
为研究反应条件对葡萄糖/苯丙氨酸和葡萄糖/丙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中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法对不同反应物比例和反应时间下Maillard反应产物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 为研究反应条件对葡萄糖/苯丙氨酸和葡萄糖/丙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中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法对不同反应物比例和反应时间下Maillard反应产物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反应时间对葡萄糖/苯丙氨酸和葡萄糖/丙氨酸体系挥发性产物的影响趋势相似,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及脂肪族、芳香族、呋喃类、有机酸、吡啶、吡咯、呋喃酮和碳环类化合物的生成量增加,吡喃酮类化合物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2)反应物比例对葡萄糖/苯丙氨酸和葡萄糖/丙氨酸体系挥发性香味成分生成量的影响不同,随着体系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葡萄糖/苯丙氨酸体系芳香族化合物生成量增加,脂肪族化合物生成量降低,而在葡萄糖/丙氨酸体系中呈相反的趋势。两个体系中吡嗪类、有机酸、吡喃酮类、吡啶、吡咯、碳环类和呋喃酮类化合物生成量均随体系中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葡萄糖/苯丙氨酸 葡萄糖/丙氨酸 反应条件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模型体系Maillard反应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祥英 胡军 +1 位作者 曾世通 赵明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2-116,共5页
以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为抗氧化性评价指标,研究了葡萄糖-酪氨酸和葡萄糖-组氨酸两种模型体系在不同初始pH下(pH=5、7、9)反应生成的Maillard反应产物(MRPs)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 以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为抗氧化性评价指标,研究了葡萄糖-酪氨酸和葡萄糖-组氨酸两种模型体系在不同初始pH下(pH=5、7、9)反应生成的Maillard反应产物(MRPs)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对于葡萄糖-酪氨酸体系,MRPs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均在碱性条件下最大;对于葡萄糖-组氨酸体系,MRPs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碱性条件下最大,还原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来自两种体系的MRPs的抗氧化性与紫外吸收(A280nm)和棕色化程度(A420nm)均呈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表明紫外可见吸收可用来指示葡萄糖-酪氨酸/组氨酸体系MRPs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2
作者 张燕 季玲 顾伟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84-2489,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llo-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73例)和验证组(42例)。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llo-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73例)和验证组(42例)。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进行检验,计算CRP/ALB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转化为风险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对预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CRP/ALB和NLR高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3次、有原发性血液病史、有输血史、有过敏史、病人基础体温≥38℃、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输注红细胞滴速每分钟≥50滴、输注血小板滴速每分钟≥90滴以及CRP/ALB≥0.90和NLR≥1.37是allo-HSCT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均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H-L检验结果显示P=0.856,模型的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775,Youden指数为0.68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H-L检验结果显示P=0.813,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75,Youden指数为0.593。结论:构建的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为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输血 不良反应 预警模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冬油菜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
13
作者 刘东海 徐新朋 +6 位作者 张智 梅亮贤 刘东伟 肖卓熙 乔艳 胡诚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1408,共8页
【目的】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专家施肥系统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和多种作物上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我们利用该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冬油菜推荐施肥方法,以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降低环境风险。【方法】以“油菜”“油菜+产量”“油菜... 【目的】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专家施肥系统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和多种作物上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我们利用该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冬油菜推荐施肥方法,以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降低环境风险。【方法】以“油菜”“油菜+产量”“油菜+养分吸收”“油菜+肥料利用率”为关键词及其组合,系统收集了2000—2023年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冬油菜田间肥料试验数据,采用QUEFTS模型分析冬油菜养分吸收特征,及优化施肥下油菜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等参数,构建油菜养分专家系统。2021—2023年在湖北多地开展65个田间验证试验,设置油菜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和测土配方推荐施肥(ST)3种施肥处理,调查了油菜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响应特征。【结果】QUEFTS模型分析表明,我国生产1 t冬油菜籽粒,冬油菜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需求量分别为43.5、11.0和44.6 kg;油菜主产区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1.08、0.63和0.42 t/hm^(2);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6.26、8.24和4.97 kg/kg。通过模型拟合,获得氮、磷、钾肥与油菜产量的定量关系分别为y=−0.8043x2+6.9351x−0.0648、y=−2.6103x2+16.139x−0.408、y=−3.0654x2+14.031x−0.1571。65个田间验证试验地点的氮磷钾肥推荐方案总体表现为减氮、增磷、稳钾,具体为N降低20 kg/hm^(2),P2O5施用量提高7 kg/hm^(2),K2O施用量基本不变。与ST处理相比,NE处理肥料成本降低了201元/hm^(2),油菜产量和净收益平均分别增加了0.11 t/hm^(2)和898元/hm^(2),氮和钾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39和2.83 kg/kg。【结论】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大数据建立的油菜养分专家系统进行施肥推荐,实现了肥料总投入的降低,能有效提高冬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率,是适用于我国冬油菜种植的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养分专家系统 QUEFTS模型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浩杰 杨子龙 +5 位作者 俞朝贤 冯治宇 董海平 李祥 赵威 邝浩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90-2695,共6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及空腹、服药后2 h的利奈唑胺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预测模型,采用RO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校准能力。结果复治(OR=2.540,P=0.028)、合并空洞(OR=4.092,P=0.021)、贫血(OR=10.921,P=0.005)、C_(min)≥0.7665 mg/L(OR=6.813,P<0.001)是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851(95%CI:0.774~0.929),约登指数为0.590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χ^(2)=8.719,P=0.273)。结论C_(min)≥0.7665 mg/L、合并空洞、复治、贫血的MDR/RR-TB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较高,基于上述4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多药 肺结核 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Ⅱ:本征反应动力学
15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6-2261,共16页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变动力学参数均值的不统一;(3)缺乏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动力学模型,如常用的n级动力学模型、随机孔模型和自催化模型分别含有不确定性参数,如反应级数n、结构参数ψ、反应指数a和c。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GSAFM,其反应机理函数f(X)=1-X(X为转化率),且活化能EX和指前因子AX是随转化率变化的。采用4种等转化率法(变动力学参数模型)包括等温(ISO)GSAFM、非等温(NON)GSAFM、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以及一种定值动力学模型ISAFM,对将军庙(JJM)和红沙泉(HSQ)煤焦的非等温和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SO GSAFM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FWO和KAS的预测效果很差,主要由于这2种模型涉及的温度积分近似处理给EX的求取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该误差在求取AX时呈指数级放大。ISOGSAFM获取的煤焦等温燃烧的EX均值为141k J/mol,与ISAFM获取的146 k J/mol接近,从而解决了问题(2);其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煤焦非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表明非等温和等温试验可以共用ISO GSAFM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即解决了问题(1);其f(X)=1–X,具有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性,即解决了问题(3)。ISO GSAFM得到的煤焦的EX在着火区间达到最大值,这一现象表明,煤在锅炉内的着火过程是其燃烧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随后,EX由于煤焦燃烧进入稳定阶段而逐渐减小,但在反应后期会转变为快速增大的趋势,这符合煤焦在反应后期存在失活现象的事实。因此,ISO GSAFM在解决问题(1)~(3)的同时还能解释试验现象,有望为以基于定值动力学模型的CFD模拟提供新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子模型。同种煤阶的JJM和HSQ煤焦存在理化结构上的差异,但两者的EX随转化率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大小差异小于5%,采用各自变动力学参数的算数平均可对其本征反应速率进行准确预测,表明同种煤阶的不同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可以用基于GSAFM的均值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即有望实现同一种煤阶的煤焦反应速率采用同一种变动力学参数(多样本的均值)进行预测。此外,GSAFM表明煤焦的EX只与其化学结构相关,利用变活化能的特征值可精细化地研究煤焦的化学结构对其本征反应性影响的内在机理,如前述的着火困难和失活机理等;用煤焦的化学结构预测出EX后,可通过GSAFM直接预测出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上述关联方法为煤焦结构与反应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 等转化率法 本征反应动力学 变活化能 着火特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建模:基于双因子模型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小军 柏小云 罗照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62,共11页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答时间 反应 依赖关系 分层模型 双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缩尺模型的复杂体型建筑结构楼面加速度反应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治邦 樊圆 +2 位作者 任祥香 程春兰 卢文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floor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FAA)能够反映结构对地面加速度的放大,而当前的规范与研究多是依赖于历史楼面记录或者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涉及复杂体型建筑结构时计算分析和实际震害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以整体... 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floor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FAA)能够反映结构对地面加速度的放大,而当前的规范与研究多是依赖于历史楼面记录或者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涉及复杂体型建筑结构时计算分析和实际震害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以整体结构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记录数据为基础,通过拟合分析得到各条记录下原型结构沿高度的FAA分布。基于类拟地震反应谱形状模型,得到具有一定保证率的FAA分布曲面,针对不同结构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相比于规范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复杂体型建筑结构的FAA分布特征。定性地探索了场地卓越周期变化对该类型建筑结构FAA分布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反应 分布曲面 保证率 整体结构 缩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气体爆炸化学反应简化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炜 王成 +3 位作者 钱琛庚 徐坤 刘志林 孟繁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7-1005,共9页
针对火焰加速和爆燃转爆轰数值模拟中由于总包反应机理的化学反应刚性导致的时间步长小、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气体燃料爆炸化学反应模型简化方法.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简化反应模型Arrhenius参数寻优设计方法,使简化反应... 针对火焰加速和爆燃转爆轰数值模拟中由于总包反应机理的化学反应刚性导致的时间步长小、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气体燃料爆炸化学反应模型简化方法.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简化反应模型Arrhenius参数寻优设计方法,使简化反应能够得出与详细反应机理量值相近的火焰特征参数,最大误差不超过5%;在此基础上,将构建的简化反应模型与多组分反应流体Navier-Stokes方程进行耦合,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实现气体燃料爆炸化学反应过程的高效精确模拟.以开敞空间的氢气爆炸过程模拟对提出方法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和精度对实际物理过程进行近似,弥补详细反应机理仿真效率过低的不足,对各类气体爆炸化学反应过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爆炸数值模拟 计算效率 模拟精度 简化反应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催化剂失活的环氧乙烷反应器机理与数据模型
19
作者 黄纯西 洪小东 +5 位作者 黄波 严玲晴 廖环宇 阳永荣 王靖岱 廖祖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71,共11页
环氧乙烷是乙烯工业的重要衍生物之一,主要由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氧化生产。针对催化剂活性缓慢衰减,需定期调整操作条件以维持产量和高选择性的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方法,以确定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和各操作条件的影... 环氧乙烷是乙烯工业的重要衍生物之一,主要由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氧化生产。针对催化剂活性缓慢衰减,需定期调整操作条件以维持产量和高选择性的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方法,以确定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和各操作条件的影响。以某工业环氧乙烷反应器为对象,通过阿里云智能制造平台挖掘生产数据,分别使用反应动力学、失活动力学、反应器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建立了各操作条件与反应器出口组成的模型。结果表明,在输入变量中添加机理模型所得的活性变量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较原始模型更加准确,计算的反应器出口组成和选择性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3%,为优化选择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催化剂失活 反应动力学 反应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阈预测模型研究
20
作者 马孝宝 沈佳丽 +6 位作者 汪玮 孙进 王璐 贺宽 杨军 陈向平 陈建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66,共5页
目的通过短声听性脑干反应阈(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c-ABR)及500 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阈(500 Hz-tone burst ABR,tb-500 Hz),预测tb-1000 Hz、tb-2000 Hz及tb-4000 Hz的反应阈,为临床婴幼儿tb-ABR反应阈预估及测试组合... 目的通过短声听性脑干反应阈(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c-ABR)及500 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阈(500 Hz-tone burst ABR,tb-500 Hz),预测tb-1000 Hz、tb-2000 Hz及tb-4000 Hz的反应阈,为临床婴幼儿tb-ABR反应阈预估及测试组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118耳)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2~36月龄,平均月龄13.9±2.8月。分别进行c-ABR、tb-500 Hz、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测试。随机选取60耳以tb-500 Hz和c-ABR反应阈建立预测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余58耳使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法验证方程预测值与实际所测得的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的关系。结果tb-1000 Hz、tb-2000 Hz和tb-4000 Hz三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1.698+0.578X_(1)+0.382X_(2),R^(2)=0.924,P<0.001;Y2=1.814+0.230X_(1)+0.722X_(2),R^(2)=0.933,P<0.001;Y4=4.735-0.018X_(1)+0.969X_(2),R^(2)=0.920,P<0.001。配对t检验显示,tb-1000 Hz实测值与方程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71),tb-2000 Hz和tb-4000 Hz实测值与方程预测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P=0.008)。Bland-Altman法显示三组实测值与方程预测值差值超出95%一致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均<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预测tb-1000 Hz、tb-2000 Hz、tb-4000 Hz反应阈,快速获得受试儿各频率反应阈,节省测试时间。临床诊断时,可优先组合c-ABR和tb-500 Hz反应阈,若条件允许,可进一步完成tb-1000 Hz、tb-2000 Hz和tb-4000 Hz的反应阈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短纯音 听性脑干反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