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for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RF
1
作者 王海霞 阮予明 +1 位作者 孔笋 王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284-287,共4页
The work principle of flat-plate structure under shearing mode is expounded based on a vertical type rheometer for MRF which combined data acquisition with treatment and result display.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shearin... The work principle of flat-plate structure under shearing mode is expounded based on a vertical type rheometer for MRF which combined data acquisition with treatment and result display.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shearing stress is deduced.Based on different recipe for MRF,experiment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gap length were done by altering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The rheological model for MRF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hearing stress,viscosity and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were deduced.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MRF has the flowing characters:with an increase of the magnetic induction and the nominal shear rate,the shear stress of MRF increases.However,as the working gap decreases,the shear stress increases.MRF has shear thinning property under magnet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CONSTITUTIVE EQUATION RHEOMETER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史文库 侯锁军 +2 位作者 王雪婧 王少华 李海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57,共8页
为了改善发动机悬置低频隔振特性,结合磁流变液体的流变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磁流变发动机悬置,推导流动工作模式下液体液阻的表达式,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其键合图模型,推导磁流变悬置动刚度和阻尼角的表达式,应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对悬... 为了改善发动机悬置低频隔振特性,结合磁流变液体的流变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磁流变发动机悬置,推导流动工作模式下液体液阻的表达式,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其键合图模型,推导磁流变悬置动刚度和阻尼角的表达式,应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对悬置低频动态特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建模的准确性;建立了考虑悬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发动机车架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搭建其仿真模型,并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对二自由度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磁流变发动机悬置的隔振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悬置结合模糊PID控制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车身加速度和传递到车架的力。该文为磁流变悬置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振动控制 模糊控制 磁流变液体 键合图 发动机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与温度效应 被引量:40
3
作者 潘胜 吴建耀 +3 位作者 胡林 沈峰 孙猛 周鲁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4-267,共4页
通常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大约比电流变液大一个数量级,磁流变液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屈服应力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用多畴的软磁材料同连续相一起充分混合获得的磁流变液,在3×105A/m的场强下静态屈服应力达到60kPa以上... 通常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大约比电流变液大一个数量级,磁流变液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屈服应力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用多畴的软磁材料同连续相一起充分混合获得的磁流变液,在3×105A/m的场强下静态屈服应力达到60kPa以上,而其零场时的粘度仅为15mPa.s。本文报道了我们研制的拖板式磁流变仪的性能。同时,我们比较了几种磁流变液在零场下的沉淀性、以及外加磁场、屈服应力、温度、永磁材料、表面处理剂、添加剂和磁流变效应的关系。我们发现,磁流变效应主要由固相材料决定;表面处理剂可以改善固液界面的性质,并增强磁流变效应;不同的载液需不同的添加剂与其匹配;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对温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屈服就力 温度效应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超细包裹型铁粉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朝平 邓伟 +3 位作者 胡宗超 罗玉萍 高翔 胡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包裹型超细铁粉.由XRD、SEM、TEM和IR谱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平均粒径约120nm.微粒的密度为3.00g/cm3.比饱和磁化强度σs=92.4Am2/kg,矫顽力He=43(Oe),剩磁r=3.89Am2/kg.将其用于...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包裹型超细铁粉.由XRD、SEM、TEM和IR谱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平均粒径约120nm.微粒的密度为3.00g/cm3.比饱和磁化强度σs=92.4Am2/kg,矫顽力He=43(Oe),剩磁r=3.89Am2/kg.将其用于制备磁流变液(MRF),具有良好的磁流变(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包裹型铁粉 微乳液 制备 磁流变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验建模 被引量:44
5
作者 翁建生 胡海岩 张庙康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半主动控制阻尼器。基于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验 ,建立了描述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的 Bingham塑性模型和非线性滞回模型。讨论了施加电压(磁场强度 )、激振振幅及频率对两种模型的参数的影响。该文提出...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半主动控制阻尼器。基于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验 ,建立了描述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的 Bingham塑性模型和非线性滞回模型。讨论了施加电压(磁场强度 )、激振振幅及频率对两种模型的参数的影响。该文提出的非线性滞回模型具有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滞回 磁流变阻尼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装置磁流变液瞬态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道明 孟庆睿 +1 位作者 侯友夫 田祖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7-292,共6页
基于Bingham模型和传热学基本理论,建立滑差工况下磁流变液瞬态热传导方程,并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了磁流变液温度场沿轴向和径向的分布以及滑差功率和工作间隙对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轴向各间隙中磁流变液间存在着温度差异,由内... 基于Bingham模型和传热学基本理论,建立滑差工况下磁流变液瞬态热传导方程,并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了磁流变液温度场沿轴向和径向的分布以及滑差功率和工作间隙对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轴向各间隙中磁流变液间存在着温度差异,由内向外温度逐渐降低,且内外温差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时刻磁流变液表面温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工作半径中心处;磁流变液温度随滑差时间呈近似线性上升,且温升速度随滑差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装置 滑差工况 磁流变液 瞬态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形磁路多片式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瞻 宋爱国 +3 位作者 秦欢欢 陈大鹏 刘玉庆 姜国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1-829,共9页
提出了一种大输出阻尼力矩,低初始阻尼力的小体积多片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设计方法。阻尼器内部的导磁元件、隔磁元件和间隙中磁流变液构成闭合的蛇形磁路。针对漏液的问题采用铁磁密封的设计思想,显著减小了转轴处的摩擦力。基于Bingha... 提出了一种大输出阻尼力矩,低初始阻尼力的小体积多片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设计方法。阻尼器内部的导磁元件、隔磁元件和间隙中磁流变液构成闭合的蛇形磁路。针对漏液的问题采用铁磁密封的设计思想,显著减小了转轴处的摩擦力。基于Bingham塑性模型分析了磁流变液的力学特性,导出了阻尼器的力矩模型,采用ANSYS Maxwell软件对阻尼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磁路的准确性,并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对阻尼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制出了一种小体积磁流变液阻尼器。在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力矩测量实验和响应时间测量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阻尼器具有大输出力矩,低初始阻尼力和低响应时间的特点。阻尼器的直径为33.6 mm,高度为21.6 mm,重约200 g,当输入电流为1.2 A时,产生的力矩为350 N·mm,达到了操作者抓取虚拟物体所需的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阻尼器 蛇形磁路 铁磁密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鸿云 郑惠强 李泳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4,99,共4页
磁流变液是一种性能奇特的智能流变材料,由于其响应时间快、可控性强、耗能极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已经成功应用在各种领域,尤其在减振控制方面。耗能量、动力学性能及精确性为下一代产品的三大性能指标,而基于磁流变液结构的产品... 磁流变液是一种性能奇特的智能流变材料,由于其响应时间快、可控性强、耗能极小、工作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已经成功应用在各种领域,尤其在减振控制方面。耗能量、动力学性能及精确性为下一代产品的三大性能指标,而基于磁流变液结构的产品无疑将成为未来产品的主力军。介绍了磁流变液的组成、特性、工作模式及典型应用(主要在阻尼器、离合器、制动器及柔性夹具方面),指出了磁流变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阻尼器 离合器 制动器 柔性夹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筒充气型轿车磁流变液减振器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鞠锐 廖昌荣 +2 位作者 周治江 唐锐 张登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86-92,共7页
针对传统的双筒型磁流变液减振器底阀容易堵塞和单筒浮动活塞密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筒复合节流充气气囊补偿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利用实验数据辨识了磁流变液的Herschel-Bulkley本构模型参数;建立了环形阻尼通道内磁流变液准稳态流... 针对传统的双筒型磁流变液减振器底阀容易堵塞和单筒浮动活塞密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筒复合节流充气气囊补偿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利用实验数据辨识了磁流变液的Herschel-Bulkley本构模型参数;建立了环形阻尼通道内磁流变液准稳态流动微分方程,利用Herschel-Bulkley本构模型得出了磁流变液速度分布表达式;研究了非牛顿流体环形通道节流、牛顿流体小孔节流和气囊补偿共同作用下的阻尼力计算方法。根据某轿车悬架参数要求,设计制作了磁流变液减振器样机;利用WDTS型油压减振器实验台对其进行了示功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激励作用下,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理论阻尼力值和测试值吻合较好,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减振器 小孔节流 Herschel—Bulk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减振器磁路设计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郑玲 李以农 +1 位作者 胡勇 谭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8,共6页
设计了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微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讨论了结构参数对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可调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磁路设计的结构优化方法,对磁流变减振器的一些关键尺寸进行优化、计算,以确保各部分磁化工作点接近于饱和工作点,阻尼... 设计了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微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讨论了结构参数对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可调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磁路设计的结构优化方法,对磁流变减振器的一些关键尺寸进行优化、计算,以确保各部分磁化工作点接近于饱和工作点,阻尼通道处的磁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且磁响应时间最短。电磁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了磁流变减振器的磁路设计。应用磁路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制造了3个原型磁流变减振器,并完成了台架试验。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预测,表明磁路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磁路优化设计方法能够使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更加紧凑,能量利用率更高,调节范围增大,响应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减振器 电磁设计 优化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制动器的设计与制动性能测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建晓 孟光 +2 位作者 任小平 余歆尤 茹润权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6-407,414,共3页
磁流变液制动器是一种可控回转阻力的新型制动装置。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盘式磁流变液制动器 ,对其制动力矩进行了静态测试。实验表明 ,在使用自制的磁流变液的条件下 ,最大制动力矩达到 10 N· m。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制动器 制动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减振车刀模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永亮 潘健健 +1 位作者 洪明 张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8-902,共5页
针对车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颤振,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挤压工作模式的减振车刀。为研究不同励磁电流下减振车刀的动态特性变化,通过类固体定义的方式在软件中定义磁流变液的参数,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Workbe... 针对车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颤振,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挤压工作模式的减振车刀。为研究不同励磁电流下减振车刀的动态特性变化,通过类固体定义的方式在软件中定义磁流变液的参数,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减振车刀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通过设计的瞬态激振实验方案对减振车刀进行了模态测试实验。仿真与实验得出减振车刀的前4阶模态值。结果表明,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大,各阶模态值均增大,对应的刚度值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器 磁流变液 颤振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毛阳 陈志勇 +3 位作者 史文库 邬广铭 王世朝 孙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133,共7页
为检验设计的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对传动系扭振的减振特性,基于AMESim建立了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的仿真模型,获得其在不同扭转激励幅值、不同激励频率以及不同电流下的动刚度和滞后角曲线,并通过扭转试验台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结... 为检验设计的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对传动系扭振的减振特性,基于AMESim建立了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的仿真模型,获得其在不同扭转激励幅值、不同激励频率以及不同电流下的动刚度和滞后角曲线,并通过扭转试验台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结合其动态特性可由电流控制的特性搭建了控制模型,对其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分别获得怠速、匀速、加速、减速、点火及熄火工况时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对传动系扭振的衰减情况,并与普通双质量飞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在各个工况下对传动系扭振的衰减性能都优于普通双质量飞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双质量飞轮 动态特性 扭振 减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进秋 彭志召 +1 位作者 张建 岳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7,170-171,共6页
基于传统叶片式减振器设计了符合"失效-安全"特性的磁流变减振器(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简称MRFD),并建立MRFD的阻尼力矩计算模型,分析可调系数的影响因素,为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受结构和空间的限制,磁路设计和... 基于传统叶片式减振器设计了符合"失效-安全"特性的磁流变减振器(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简称MRFD),并建立MRFD的阻尼力矩计算模型,分析可调系数的影响因素,为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受结构和空间的限制,磁路设计和优化是保证MRFD性能的关键。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设计的MRFD进行三维非线性磁场仿真,发现铁芯容易成为整个磁路的瓶颈。经过对一定安装空间内绕组的优化,大幅度提高了阻尼通道内的磁感应强度。仿真结果表明,该MRFD设计方案能控制从非预设缝隙泄露的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简称MRF),增大了MRFD阻尼力矩的可调范围,保证了减振器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MRFD工作稳定,耗功能力好,满足实车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减振器 力学模型 磁场仿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技术在液压传动与控制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京涛 吴张永 +1 位作者 岑顺锋 王晓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133,144,共4页
介绍了磁流变效应的机理及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归纳了磁流变技术在液压传动与控制中的一些应用,重点介绍了磁流变阀的应用;展望了磁流变技术在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磁流变效应 磁流变阀 液压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强度增强技术的磁流变液离合器的设计、工程估算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琪民 向勇 +2 位作者 张培强 何汉相 郑春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利用静态加压使磁流变液强度增强技术 ,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离合器实验装置 ,使强度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对其做了工程估算 ,制作了一台磁流变液离合器 ,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计算和实验测试 。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离合器 强度增强 设计 工程估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PID算法的磁流变液柔顺关节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余建军 蔡世波 +3 位作者 胥芳 韦威 鲍官军 张立彬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3-401,共9页
为了使机器人关节具备主动变刚度特性,基于磁流变液的可控流变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柔顺关节,并提出基于分数阶PID(PIλDμ)控制算法进行磁流变液柔顺关节的动态扭矩跟踪控制,采用频域设计方法,通过期望截止频率和相位裕量推导出理... 为了使机器人关节具备主动变刚度特性,基于磁流变液的可控流变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柔顺关节,并提出基于分数阶PID(PIλDμ)控制算法进行磁流变液柔顺关节的动态扭矩跟踪控制,采用频域设计方法,通过期望截止频率和相位裕量推导出理想Bode传递函数状态下的PIλDμ控制器设计参数,建立了基于PIλDμ的控制系统。设计了磁流变液柔顺关节实验平台,并且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控制软件系统,分别进行了基于PIλDμ和整数阶PID动态扭矩跟踪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证明,PIλDμ控制算法对基于磁流变液设计的机器人柔顺关节具有较好的动态扭矩跟踪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机器人柔顺关节 PID 动态扭矩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质量飞轮的启停工况传动系扭振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志勇 毛阳 +1 位作者 史文库 张贵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研究发动机启停工况时装有双质量飞轮传动系的扭振特性,建立了双质量飞轮的动特性仿真模型,分析获得了不同扭转频率和振幅激励下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曲线,并通过动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发动机启停工况时传动系将产生瞬时大扭矩和... 为研究发动机启停工况时装有双质量飞轮传动系的扭振特性,建立了双质量飞轮的动特性仿真模型,分析获得了不同扭转频率和振幅激励下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曲线,并通过动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发动机启停工况时传动系将产生瞬时大扭矩和扭转振幅,从而引起车辆剧烈抖动,且可能导致零件损坏,然而增大双质量飞轮阻尼的解决方案却会影响怠速及匀速行驶工况时传动系的扭振减振效果.针对传动系不同工况对双质量飞轮阻尼的对立要求,结合磁流变液黏度可受磁场强度控制的特性,设计了一套阻尼可调的半主动控制式的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装置并对其进行启停工况分析.结果表明,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在启停工况时最大扭矩和相对转角比传统双质量飞轮明显降低,从而可降低启停时车辆及传动系的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飞轮 磁流变液 启停工况 扭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式磁流变力矩传递装置的研制及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国发 赵朴 +3 位作者 刘畅 高威 单翠云 张继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4,39,共6页
为了提高磁流变装置的力矩传递范围和稳定性,研究了具有多层动、静转子的磁流变液力矩传递装置.该装置实际上增加了剪切力的实际面积,在剪切力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输出力矩增大,在输出力矩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层数,使得单位面积上的载... 为了提高磁流变装置的力矩传递范围和稳定性,研究了具有多层动、静转子的磁流变液力矩传递装置.该装置实际上增加了剪切力的实际面积,在剪切力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输出力矩增大,在输出力矩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层数,使得单位面积上的载荷变小,从而保证了转子从动盘不会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在深入研究磁流变液流变机理及流变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流变液力矩传递装置的力矩传递模型.通过三维建模和ANSYS有限元仿真对该装置进行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从而确保理论上的可行性.通过搭建的试验平台对所研制的样机进行了力矩传递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单层磁流变液力矩传递装置相比,该装置传递的可控力矩可成倍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分层式 力矩传递 数学建模 ANSYS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变刚度变阻尼缓冲系统减振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小闵 余淼 +1 位作者 廖昌荣 陈伟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4,39,共6页
针对传统缓冲着陆装置阻尼刚度不可调节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基于磁流变技术的自适应变阻尼变刚度缓冲装置。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实现刚度阻尼等效控制的原理,分析了刚度阻尼调节范围;进而设计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天棚阻... 针对传统缓冲着陆装置阻尼刚度不可调节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基于磁流变技术的自适应变阻尼变刚度缓冲装置。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实现刚度阻尼等效控制的原理,分析了刚度阻尼调节范围;进而设计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天棚阻尼控制技术的飞行器缓冲着陆的自适应控制器,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考察缓冲器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被动缓冲装置相比,基于磁流变技术的缓冲装置不仅能降低着陆冲击过程的峰值载荷,而且需要的行程也较小,表明设计的缓冲装置和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半主动控制 变刚度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