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shold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human brain
1
作者 Wieslaw L NOWINSKI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60-469,共10页
In this paper,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o determine low and high thresholds to segment out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for MR images of different pulse sequences of human brain. First, a two-dimensional re... In this paper,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o determine low and high thresholds to segment out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for MR images of different pulse sequences of human brain. First, a two-dimensional reference image is determined to represent the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hree-dimensional data. Then a region of interest of the reference image is determined where brain tissues are present. The non-supervised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for obtaining head mask, the low threshold for T2-weighted and PD-weighted images, and the high threshold for T1-weighted, SPGR and FLAIR images. Supervised range-constrained thresholding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low threshold for T1-weighted, SPGR and FLAIR images. Thresholding based on pairs of boundary pixels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high threshold for T2-and PD-weighted images. Quantification against public data sets with various noise and inhomogeneity level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can yield segmentation robust to noise and intensity inhomogeneity. Qualita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s work well with real clin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疾病 磁共振成像 脑内结构 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gnostic value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lesions on DWI and T2WI assessed using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lexicon descriptors
2
作者 ZHANG Liying ZHANG Tongzhen ZHAO Xi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9-1817,共9页
Objective To qualitatively assess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and T2-weighted imaging(T2WI),alone or in combination,in the evaluation of breast cancer... Objective To qualitatively assess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and T2-weighted imaging(T2WI),alone or in combination,in the evaluation of breast cancer.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39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breast lesions who had undergone 3-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lesions were evaluated using DCE,DWI,and T2WI based on BI-RADS lexicon descriptors by trained radiologists.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mass and non-mass groups based on MR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sion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i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s fo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Diagnostic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and DeLong test.Results For mass-like lesions,all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ted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on consensus DCE,DWI,and T2WI(P<0.05).The combined method(DCE+DWI+T2WI)had a higher AUC(0.865)than any of the individual modality(DCE:0.786;DWI:0.793;T2WI:0.809)(P<0.05).For non-mass-like lesions,DWI signal intensity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malignancy(P=0.036),but the model using DWI alone had a low AUC(0.669).Conclusion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DCE,DWI,and T2WI provides better diagnostic value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mass-like lesions than assessment with only one of the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T2-weighted imaging diagnostic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对比MRI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急性高原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硕 刘文佳 +3 位作者 张浩 王明霄 鱼笑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1,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相位对比(PC)MRI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急性高原反应(AMS)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7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于平原地区采集平静呼吸及轻、中及重度瓦尔萨尔瓦动作(VM)下的颈内动脉(ICA)及颈内静脉(IJV)PC MRI并记录ICA及IJV血... 目的观察基于相位对比(PC)MRI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急性高原反应(AMS)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7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于平原地区采集平静呼吸及轻、中及重度瓦尔萨尔瓦动作(VM)下的颈内动脉(ICA)及颈内静脉(IJV)PC MRI并记录ICA及IJV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急进海拔4411 m的高原地区10 h后路易斯湖评分(LLS)结果划分AMS组(n=9)与无AMS组(n=6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各状态下AMS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单一及联合VM状态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结果轻度VM下ICA搏动指数(PI ICA)、中度VM下IJV面积(S IJV)及重度VM下IJV阻力指数(RI IJV)均为AMS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联合VM状态模型(AUC=0.869)预测AMS的效能高于单一VM状态模型(AUC=0.698~0.738)。结论基于轻度VM PI ICA、中度VM S IJV及重度VM RI IJV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MRI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鉴别三阴性乳腺癌的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辰 李洪娥 +3 位作者 顾艳 徐峰 王文荣 赵红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目的:构建超声联合MRI的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以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2月... 目的:构建超声联合MRI的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以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176名乳腺癌患者为训练组(TNBC:55例,NTNBC:121例),2020年1月-2020年9月的71名乳腺癌患者为内部验证组(TNBC:19例,NTNBC:52例),另收集来自连云港市中医院及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6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TNBC:18例,NTNBC:44例)。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开源软件ITK-SNAP 4.0.2对病灶进行分割,影像组学采用Pyradiomics软件进行组学特征提取;深度学习采用ResNet50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NN)学习框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等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最后采用结果维度模型融合构建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实际观测与预测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超声联合MRI建立的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模型在训练组中,AUC为0.923(95%CI:0.880~0.955);内部验证组中,AUC为0.989(95%CI:0.967~1.000);外部验证组中,AUC为0.941(95%CI:0.820~0.944)。所建诺莫图模型的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提示该模型在区分TNBC与NTNBC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在风险阈值0.00~0.88时,采用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对患者进行术前区分TNBC与NTNBC预测的临床净获益率最高。结论:超声联合MRI的临床-深度学习组学诺莫图对TNBC与NTNBC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影像组学诺莫图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小梅 和建伟 +1 位作者 贾应梅 王莉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利用MRI影像组学在无创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突变方面的研究质量,并全面评估相关预测模型的诊断精确度。材料与方法 使用PubMed...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利用MRI影像组学在无创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突变方面的研究质量,并全面评估相关预测模型的诊断精确度。材料与方法 使用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4年10月所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涉及利用MRI预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文献。对纳入研究使用修订版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估(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2,QUADAS-2)和放射组学质量评分(radiomics quality score,RQ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对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进行检验,使用Stata 18软件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同时进行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SROC)曲线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2684个病例,基于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7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75%~83%]、74%(95%CI:68%~80%)和0.85 (95%CI:0.81~0.88);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均存在中异质性,异质性统计量I2值分别为:56.80%(95%CI:34.08%~79.53%)、77.35%(95%CI:67.22%~87.48%);Q值分别为39.35(P<0.001)、75.05(P<0.001);亚组分析和单变量Meta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变量都对异质性有一定影响(P<0.05);Deek's漏斗图基本对称,斜率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表明纳入的研究没有统计学上显著性的发表偏倚。结论 MRI影像组学可以无创地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然而,影像组学研究是异质的,建议未来的研究者更加重视研究方法的质量,并利用多中心数据集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以增强模型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高级别浆液性癌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倩 翁春娇 +1 位作者 平小夏 姜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6月—202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GSC的患者51例,OEC患者23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影像学检测,对比2组临...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6月—202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GSC的患者51例,OEC患者23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影像学检测,对比2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学特征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OEC、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HGSC组与OEC组患者在年龄和绝经状态上无显著差异(P>0.05);HGSC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显著小于OEC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显著高于OEC组,而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比例则低于OEC组(P<0.05)。HGSC组肿瘤表现为双侧分布、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实性为主、多囊,T1WI信号呈现不均匀的稍高或高信号,实性部分中至重度增强,腹膜种植转移及中或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OEC组(P<0.05)。HGSC与OEC组在附壁结节的发生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存在附壁结节的病灶中,HGSC组不规则团块状的附壁结节比例显著高于OEC组(P<0.05)。HGSC组的ADC值显著高于OEC组。在ADC值鉴别诊断HGSC与OEC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 0.669~0.882),通过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的截断值为1.20×10^(-3) mm^(2)/s,灵敏度为76.50%,特异度为78.30%。结论:OEC与HGSC在MRI影像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MRI可为临床术前鉴别OEC与HGSC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子宫内膜样癌 高级别浆液性癌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层表面分析的脑结构MRI研究在抑郁症异质性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凡 徐莉 +1 位作者 刘威 杨建中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1,132,共7页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临床症状、治疗反应及病理机制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传统神经影像技术难以解析其复杂脑结构特征。基于皮层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通过量化皮层厚度(cortical thickness,...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临床症状、治疗反应及病理机制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传统神经影像技术难以解析其复杂脑结构特征。基于皮层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通过量化皮层厚度(cortical thickness,CT)、表面积(surface area,SA)及局部脑回指数(local gyrification index,LGI)等指标,为揭示MDD的神经生物学异质性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系统综述了SBM在MDD研究中的关键进展,旨在为MDD的精准分型提供关键影像学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 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DCE-MRI指导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及肌层浸润判断的价值
8
作者 徐双 周锋 +2 位作者 李晓彦 苏秦 杨长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指导子宫内膜癌(EC)术前诊断及肌层浸润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2例疑似EC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于1周内行3D-TVS及DCE-MRI检查。以病理结...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指导子宫内膜癌(EC)术前诊断及肌层浸润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2例疑似EC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于1周内行3D-TVS及DCE-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D-TVS、DCE-MRI单独及联合诊断EC及肌层浸润程度的效能。结果:122例疑似EC患者中,病理结果显示恶性63例、良性59例;3D-TVS示恶性60例、良性62例;DCE-MRI示恶性55例、良性67例;3DTVS联合DCE-MRI示恶性77例、良性45例;3D-TVS联合DCE-MRI诊断EC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3D-TVS及DCE-MRI单独诊断(P<0.05)。63例EC患者中,病理结果显示深浸润29例、浅浸润34例;3D-TVS示深浸润23例、浅浸润40例;DCE-MRI示深浸润20例、浅浸润43例;3D-TVS联合DCE-MRI示深浸润35例、浅浸润28例;3D-TVS联合DCE-MRI诊断EC患者肌层浸润程度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3D-TVS及DCE-MRI单独诊断(P<0.05)。结论:3D-TVS联合DCE-MRI能显著提高术前诊断EC及肌层浸润程度的效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
9
作者 冯燕韻 罗纯 +1 位作者 陈炯垣 赵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22年9月间收治的16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前MRI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观察并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界、...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22年9月间收治的16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前MRI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观察并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界、累及范围、信号特征等MRI表现,对其病理学成分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病灶位于子宫腔内,1例局限在宫颈肌层内,1例局限在宫体肌层内,2例位于宫体肌层并突破浆膜向宫外生长。大多数肿块边界较清晰,呈囊实性,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局部少许斑片状出血,T_(2)WI呈稍高信号,并见少许流空血管,部分见片状梭性低信号;D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呈“多间隔网格状”,局部实性部分强化同子宫肌层。病理学检查提示肿块由正常腺体上皮细胞组成,周围分布异常间质,并见核分裂像。结论: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其病理学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肉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参数评估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研究
10
作者 孙胜杰 姚丽娣 +1 位作者 刘东 郑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不同肿瘤处理方式后进行根治性放疗。根据患者术后放疗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77例),比较2组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olumefractionofextracellular extravascular space,Ve)]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CE-MRI参数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前病灶最大径≥4 cm、溃疡型病灶、N分期为N1~N3期、分期为晚期(Ⅲ、Ⅳ)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Ktrans、Kep高于未复发组,Ve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为阳性、N分期为N1~N3期、Ktrans、Kep是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是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三参数联合应用和五指标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920(0.858~0.961)、0.923(0.862~0.963),三参数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的AUC明显提高(P<0.05),与五指标联合应用的AUC比较无差异。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ep、Ve与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Ktrans、Kep、Ve联合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放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成像的VBQ评分对骨质疏松筛查的诊断效能
11
作者 刘斋 刘冲 +2 位作者 张家恺 赵君禄 任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椎体骨质量(VBQ)评分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VBQ评分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腰椎MRI扫描及腰椎定... 目的分析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椎体骨质量(VBQ)评分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VBQ评分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腰椎MRI扫描及腰椎定量CT检查的139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通过计算矢状位T1WI L_(1~4)椎体的信号强度(SI)除以L3水平椎管内脑脊液的SI获得VBQ评分。使用定量CT测量L_(1~3)椎体的BMD值。根据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参数的差异,两两比较应用LSD法。VBQ评分与BM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VBQ评分对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效能。结果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间VBQ评分分别为2.37±0.31、2.77±0.42和2.90±0.5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BQ评分与QCT测量的BM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6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BQ评分预测骨质疏松的AUC值为0.84、阈值为2.90、敏感性为78.70%、特异性为76.60%。VBQ评分预测骨量正常的AUC值为0.88、阈值为2.55、敏感性为79.31%、特异性为87.27%。结论基于MRI成像的VBQ评分对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VBQ评分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质量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在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梁旭 胥豪 +3 位作者 罗红兵 徐忠孜 周鹏 周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EIC阳性组和EIC阴性组。分析乳腺X线和MRI影像征象,乳腺X线征象包括腺体密度、病变类型、肿块边缘特征、恶性微钙化数量、范围、位置、形态特征及分布特征;MRI征象包括乳腺背景实质强化类型、MRI病变类型、强化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无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是否多中心病灶、是否有瘤内坏死、病变长径。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征象,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回归模型对EIC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EIC阴性组86例(50.6%)和EIC阳性组84例(49.4%)。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临床病理特征中,两组患者在HER2状态、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乳腺X线征象中,两组患者在乳腺X线病变类型、恶性微钙化、钙化数量、位置、范围、形态及分布特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征象中,两组患者在MRI病变类型、病变形态、边缘、强化特征及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范围钙化(OR值=6.087,P<0.001)和存在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OR值=4.334,P<0.001)与EIC存在关联;回归模型对术前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成分的预测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46~0.877)。结论:乳腺X线征象显示的大范围恶性微钙化以及MRI征象表现为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对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乳腺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蝾螈瘤MRI表现: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潘峰 李安琪 袁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恶性蝾螈瘤(MT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TT患者,观察病变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MTT均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右大腿、骶部右侧、颈部右侧及右肩部,最大径8.05~19.91 cm、平均11....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恶性蝾螈瘤(MT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TT患者,观察病变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MTT均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右大腿、骶部右侧、颈部右侧及右肩部,最大径8.05~19.91 cm、平均11.62 cm;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呈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均见坏死,坏死范围小于肿瘤体积50%,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肿瘤内部及边缘均见结节样结构,部分边缘结节呈“卫星样”改变;4例均见瘤内分隔,呈T1WI等-高信号、T2WI低信号,其中3例见瘤内束带样结构。增强后2例肿瘤呈中度强化、2例呈明显强化,瘤内坏死区无强化。4例MTT病变均向周围呈弥漫浸润生长,3例瘤周存在广泛水肿、1例瘤周局部水肿,2例见骨侵犯;4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MT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肉瘤 恶性蝾螈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膝关节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王超 谢晓亮 +4 位作者 朱熹 黄文诺 尚松安 叶靖 王志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环境中通过优化扫描参数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提升膝关节MRI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110例行膝关节MRI平扫的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常规组)与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扫描(复合组),采... 目的:探讨临床环境中通过优化扫描参数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提升膝关节MRI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110例行膝关节MRI平扫的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常规组)与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扫描(复合组),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组主客观图像质量。结果:相较常规组,复合组PD和T1序列的骨髓、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肉、脂肪、关节液的SNR分别提升89.3%、52.5%、65.3%、73.8%、60.3%、103.9%、58.9%和78.0%、172.9%、78.0%、72.5%、75.4%、63.4%、97.0%。相较常规组,复合组PD和T1序列的软骨-关节液、软骨-骨髓、半月板-关节液、韧带-关节液、骨髓-关节液、脂肪-关节液、肌肉-关节液的CNR分别提升119.5%、83.3%、116.2%、109.2%、109.2%、99.3%、116.8%和61.7%、23.1%、78.7%、32.5%、161.7%、44.9%、39.2%。复合组的峰值信噪比(PSNR)相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结构相似度(SSIM)均>0.999。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复合组病灶边缘区分度、运动伪影和综合诊断度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灶辨别度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优化扫描参数并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可在提升扫描效率的同时显著提高膝关节MRI的图像质量和综合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超分辨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强MRI在儿科和产前胎儿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16
作者 董素贞 陈浩 +1 位作者 张志勇 江帆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0-715,722,共7页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的磁场强度越高,通常越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信噪比与图像分辨率。然而,高场强 MRI 设备存在购置成本高昂、安装要求严苛、维护费用不菲等问题,使其难以广泛普及。相比之下,低场强 MRI 扫描仪因成本较低且具...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的磁场强度越高,通常越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信噪比与图像分辨率。然而,高场强 MRI 设备存在购置成本高昂、安装要求严苛、维护费用不菲等问题,使其难以广泛普及。相比之下,低场强 MRI 扫描仪因成本较低且具备便携性,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本文旨在综述低场强 MRI 扫描仪当前在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监护室及产前胎儿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全面阐释低场强 MRI 在胎儿及儿科诊断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产前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17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我国MRI设备临床质控体系建设——充分保障设备临床使用效能
18
作者 尹红霞 李成伟 +3 位作者 刘雅文 徐辉 张禹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3-586,共4页
随着我国MRI设备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其质控特别是临床使用环节的质控尤为重要。MRI设备临床质控需要明确其全流程工作原则,包括人员、设备、标准、工具、方法等多项内容。本文从标准建设、模体研发、培训和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 随着我国MRI设备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其质控特别是临床使用环节的质控尤为重要。MRI设备临床质控需要明确其全流程工作原则,包括人员、设备、标准、工具、方法等多项内容。本文从标准建设、模体研发、培训和监督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推动MRI设备临床质控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切实保障MRI临床质控工作开展提供解决思路;并对信息化医疗的时代背景下MRI设备临床质控正在向自动化、智慧化方向迈进的现状进行评述,为MRI设备临床使用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影像学背景下MRI用于乳腺癌进展
19
作者 李晓婷 孙应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1-424,共4页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可重复,已广泛用于早期筛查乳腺癌,以及术前评估、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等。精准医学时代对MRI用于乳腺癌提出新的挑战,未来应深入探究MR多序列微观成像、影像组学与基因组信息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高算力,充...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可重复,已广泛用于早期筛查乳腺癌,以及术前评估、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等。精准医学时代对MRI用于乳腺癌提出新的挑战,未来应深入探究MR多序列微观成像、影像组学与基因组信息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高算力,充分发挥MRI在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作用。本文就精准影像学背景下MRI用于乳腺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