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沉积法去除西部矿区矿井水硬度研究
1
作者 毛行之 唐佳伟 +5 位作者 王霄 冒冉 李杰 李宁 孙彦龙 赵旭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6,共9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去除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矿井水硬度,分析了阴极材料结构与形貌对矿井水硬度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磨砂结构更有利于钙、镁离子的电沉积去除,网状形貌阴极可进一步强化电沉积效率。同时探讨了初始硬度、电流密度...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去除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矿井水硬度,分析了阴极材料结构与形貌对矿井水硬度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磨砂结构更有利于钙、镁离子的电沉积去除,网状形貌阴极可进一步强化电沉积效率。同时探讨了初始硬度、电流密度、电极数量、pH等参数对电化学去除矿井水硬度的影响。在中性条件下,初始硬度为310 mg/L,电流密度范围为2~6 mA/cm^(2),阴极和阳极极板面积之比3∶2时,矿井水硬度去除率可在180 min内约达90%。随着硬度/重碳酸氢盐碱度的不断降低,硬度去除效率也不断增加,通过响应曲面法探究了不同因素对电化学除硬效率影响的交互作用,发现对水软化效率交互影响:电流密度与初始硬度>初始硬度与硬度/重碳酸盐碱度>电流密度与硬度/重碳酸盐碱度。并且在初始硬度为795.6 mg/L,硬度/重碳酸盐碱度为0.668、电流密度为4.74 mA/cm^(2)的优化条件下,矿井水硬度去除率可达99.91%,验证试验得到硬度去除率为99.54%,相对误差为0.37%。SEM、EDS、XRD分析结果显示,阴极沉积物的主要晶型为方解石,主要由不规则形状、2~10μm的碳酸钙晶体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西部矿井水 钙镁离子 水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水氯镁石电沉积法制备镁铝水滑石
2
作者 张瑞 周金勾 +1 位作者 马广超 狄跃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55,75,共7页
以盐湖地区钾肥工业副产的水氯镁石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材料,研究了不同电沉积参数对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探究了不同条件下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 以盐湖地区钾肥工业副产的水氯镁石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材料,研究了不同电沉积参数对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探究了不同条件下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法可以制备出形貌规则的镁铝水滑石材料;高电流密度下产物会发生严重的团聚;在更低的电解液浓度条件下,水滑石层间距增大,有利于晶体的生长;过高的镁铝质量比不利于产物生成;同时发现镁铝水滑石的制备过程依托于极板附近的逐层脱落,极板附近的过饱和现象会影响产品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氯镁石 电沉积 镁铝水滑石 团聚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表面电化学沉积LDH涂层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敬春 赵子晔 +3 位作者 赵建国 侯俊英 王会强 郝建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1,共10页
为提高AZ31B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优化了原位电化学沉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涂层的工艺参数。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用原位电化学沉积方法在AZ31B表面沉积了一层LDH涂层,用硬脂酸修饰后得到SA-LDH复合涂层。测试了其微观组织... 为提高AZ31B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优化了原位电化学沉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涂层的工艺参数。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用原位电化学沉积方法在AZ31B表面沉积了一层LDH涂层,用硬脂酸修饰后得到SA-LDH复合涂层。测试了其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利用电化学极化和交流阻抗(EIS)实验表征了涂层的耐腐蚀性,确定优选的电化学沉积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的溶液浓度为0.05 mol/L时,所得涂层表面多孔,与基体结合良好。X射线衍射能谱(XRD)中存在LDH(003)与(006)两个特征峰。极化曲线显示LDH涂层腐蚀电流密度为9.21×10^(-6) A/cm^(2),与无涂层镁合金相比降低两个数量级,SA-LDH涂层的腐蚀电位提升到-1.33 V。在3.5 wt.%NaCl溶液浸泡后的LDH涂层交流阻抗显示阻抗模值和频率增加,表现出较好耐腐蚀性。添加硬脂酸可以在涂层表面形成一层超疏水薄膜,能够有效地阻碍腐蚀介质Cl^(-)对AZ31B镁合金的渗透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电化学沉积 LDH 耐腐蚀性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多物理场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左晋松 狄跃忠 耿佃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9,689,共9页
为了优化电沉积法制备片状氢氧化镁的工艺,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对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的过程进行了二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极板间距和极板放置深度下的槽电压、电流密度、电解质流场和气体分布情况,分析了极板参数对电解槽工作... 为了优化电沉积法制备片状氢氧化镁的工艺,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对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的过程进行了二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极板间距和极板放置深度下的槽电压、电流密度、电解质流场和气体分布情况,分析了极板参数对电解槽工作过程中电场与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极板放置深度会使槽电压降低,但较小的极板放置深度会导致槽内电解质流动性变差,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减小极板间距可以增大极板间电解液流速、加强传质、降低槽电压,但同时会导致极板上反应均匀性变差.为了保证电解质流速更快、槽电压更低、电流分布更均匀,应尽量加深极板放置深度,并适当调整极板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多物理场 氢氧化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在钢板阴极上的电沉积现象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宝刚 于亚鑫 +1 位作者 王兆文 邱竹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4-527,共4页
采用NaCl KCl MgCl2 熔盐体系进行了金属镁的电解研究·在电解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阴极钢板上沉积的镁的形貌进行SEM观察 ,从而研究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等对镁在阴极上电沉积的影响 ,以及MgO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泳现象·研究表... 采用NaCl KCl MgCl2 熔盐体系进行了金属镁的电解研究·在电解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阴极钢板上沉积的镁的形貌进行SEM观察 ,从而研究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等对镁在阴极上电沉积的影响 ,以及MgO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泳现象·研究表明 ,增大电流强度 ,单位时间电解槽的产能增大·时间的延长和氟化物的添加 ,都有利于镁在阴极钢板上的沉积 ,而MgO在阴极钢板的沉积 ,则会导致电解条件恶化 ,电流效率大大下降 ,因此应严格控制MgO在电解质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阴极 氧化镁 电泳 炼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8镁合金阴极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雪松 吴化 +1 位作者 杨友 江中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1267,共7页
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电沉积技术,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显微形貌和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镀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显微硬度,利用快速磨损试验... 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电沉积技术,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显微形貌和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镀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显微硬度,利用快速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利用电化学测试仪测定复合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可以获得结晶均匀、结构致密的纳米复合镀层,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达HV 682,其耐磨性能超过硬铬镀层,且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自腐蚀电位较镁合金基体提高677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8镁合金 电沉积 纳米复合镀层 纳米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时间对镁合金表面Ca-P生物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明 朱青 +1 位作者 余勇 许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168,共7页
目的镁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消除其在人体环境中降解速度过快的不足,需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能够降低其腐蚀速度且具有很好生物相容性的防护涂层。方法采用电沉积法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Ca-P生物涂层,沉积条件为:在... 目的镁合金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消除其在人体环境中降解速度过快的不足,需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一层能够降低其腐蚀速度且具有很好生物相容性的防护涂层。方法采用电沉积法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Ca-P生物涂层,沉积条件为:在Ca(NO3)2和NH4H2PO4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06 mol/L的电解液中,p H值4.5,沉积电压2 V,沉积时间分别为1、2、3和4 h。采用XRD、SEM/EDS分析Ca-P涂层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测试Ca-P涂层在Hank,s模拟体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镁基体表面均获得物相为DCPD(二水合磷酸氢钙)的生物涂层,但涂层表面形貌随沉积时间的不同变化明显,当沉积时间为3 h时,涂层颗粒尺寸均匀、细小,涂层钙磷比为1.324。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沉积1 h时涂层对基体已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随着沉积时间的加长,涂层的腐蚀电压也呈增大趋势。相对镁基体,沉积3 h的涂层腐蚀电位升高了180 m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3个数量级。结论当沉积时间为3 h时,涂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镁合金 极化曲线 耐蚀性 DC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膜电沉积法制备片状氢氧化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信忠 狄跃忠 +1 位作者 王耀武 冯乃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0-1284,共5页
以氯化镁为原料,采用隔膜电沉积法制备了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对氢氧化镁形貌及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氢氧化镁的形貌和颗粒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产物沉降快且... 以氯化镁为原料,采用隔膜电沉积法制备了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对氢氧化镁形貌及颗粒粒径的影响.采用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物氢氧化镁的形貌和颗粒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产物沉降快且易分离;电解质浓度增加,片状形貌更大且更厚,颗粒粒径变大;反应温度升高,导致片状形貌缺陷增大,团聚更严重,颗粒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电流密度增强,造成片状特性变差,最终出现枝状形貌,颗粒粒径减小.对样品进行BET检测,发现合成样品中比表面积最大可达82.36 m2/g,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可达1 25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片状 隔膜 电沉积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电沉积研究评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朗 王文继 张锁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97,共5页
Mg离子二次电池是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绿色"蓄电池,它比Li离子二次电池低价、较高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及可大电流、大容量放电 本文对迄今为止关于镁的电沉积及镁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电沉积 镁离子二次电池 电解质溶液 格林试剂 负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阚洪敏 祝跚珊 +3 位作者 冯筱珺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5,共8页
目的以AlCl_3和LiAlH_4为溶质,苯和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电沉积铝镁合金,探索制备铝镁合金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AlCl_3-LiAlH_4-苯-四氢呋喃体系中,采用镁作阳极,通过预电沉积获得一定浓度的Mg^(2+),从而进行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镀层。... 目的以AlCl_3和LiAlH_4为溶质,苯和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电沉积铝镁合金,探索制备铝镁合金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AlCl_3-LiAlH_4-苯-四氢呋喃体系中,采用镁作阳极,通过预电沉积获得一定浓度的Mg^(2+),从而进行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镀层。改变电流密度、沉积时间、预电沉积时间和预电沉积次数等参数,以探究工艺参数对铝镁镀层的形貌、晶粒大小和镁含量的影响,并通过SEM和EDS检测和分析铝镁合金的镀层形貌、成分及含量。结果镀层主要成分为Al_3Mg_2和Al_(12)Mg_(17),当电流密度为16.67 m A/cm^2时,获得的镀层表面效果最好,其晶粒尺寸可达1~2mm。预电沉积次数越多,通过预电沉积获得的Mg^(2+)越多,铝镁合金镀层中镁的含量越高,最高可达2.93%(质量分数)。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镀层中的镁含量随预电沉积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预电沉积次数越多,通过预电沉积溶解的Mg^(2+)越多,铝镁合金镀层中的镁含量越高。当沉积时间过长时,不利于镀层中镁含量的提高。铝镁镀层中的镁含量越高,电化学阻抗越大,腐蚀电位越大,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铝镁合金 镁含量 电沉积 耐腐蚀性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在镁电极上的电沉积
11
作者 吕艳卓 魏刺梅 +2 位作者 陈增 唐定骧 张密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研究了熔融氯化锂与氯化钾在摩尔比为58∶42的熔盐中,锂在镁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循环伏安法扫描技术,考察了在450℃,扫描速度为20 mV/s时,锂在钼电极和镁电极上的析出电位,得到析出电位分别为-2.4和-2.28 V。结... 研究了熔融氯化锂与氯化钾在摩尔比为58∶42的熔盐中,锂在镁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循环伏安法扫描技术,考察了在450℃,扫描速度为20 mV/s时,锂在钼电极和镁电极上的析出电位,得到析出电位分别为-2.4和-2.28 V。结果说明,镁电极对于锂的析出具有诱导作用;发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电流效率均大于9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镁电极沉积锂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镁电极上沉积锂之后与未沉积锂前相比,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合金层;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表明,合金试样中的杂质元素主要为氧,可能是由于样品放置在空气环境中所致,测量时间内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PGA-g-β-CD自组装及其医用纳米涂层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杨 沈佳丽 +3 位作者 董罕星 曲冬安 孙家娣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β-环糊精(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 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β-环糊精(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 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结合恒电位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g-β-CD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β-CD的接枝率为28%,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68±5.3)nm,所制备的γ-PGA-g-β-CD生物涂层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胶束粒子 镁合金 电沉积 生物纳米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流暂态法研究镁在非水体系的电沉积
13
作者 徐达峰 张文智 徐晓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09-612,共4页
恒电流暂态法做为研究金属电沉积的有效工具广泛被采用。传统的恒电流暂态法需要用示波器及照相装置,操作较繁。本文利用Model-273恒电势仪和Apple-Ⅱ微机联用完成了恒电流暂态实验,利用该装置可使操作全部自动化,数据的采集、贮存、打... 恒电流暂态法做为研究金属电沉积的有效工具广泛被采用。传统的恒电流暂态法需要用示波器及照相装置,操作较繁。本文利用Model-273恒电势仪和Apple-Ⅱ微机联用完成了恒电流暂态实验,利用该装置可使操作全部自动化,数据的采集、贮存、打印以及超电势与时间之间关系图的绘制全部由计算机完成,不仅操作简便,且精度高。在验证该装置可靠的基础上,本文用其测定了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电沉积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非水体系 恒电流暂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于离子液体中电镀铝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文达 陈树友 +2 位作者 庄牧寰 张仍奎 孙亦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本研究利用AlCl3-EMIC离子液体在AZ91D镁合金表面电镀铝金属,探讨离子液体组成及电流密度对电镀层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铝金属可以成功地电镀于AZ91D镁合金表面上.在-0.2V的电位下,在60m/o AlCl3离子液体中可以获得较佳的电镀... 本研究利用AlCl3-EMIC离子液体在AZ91D镁合金表面电镀铝金属,探讨离子液体组成及电流密度对电镀层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铝金属可以成功地电镀于AZ91D镁合金表面上.在-0.2V的电位下,在60m/o AlCl3离子液体中可以获得较佳的电镀铝层.另外,在低定电流密度下进行电镀,电流效率较佳,镀层较厚.于3.5%NaCl(by mass)溶液中,铝金属镀层可以大幅提升镁合金之开路电位,并使其表面活性下降.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分析显示,镁合金裸材于3.5%NaCl(bymass)水溶液中之极化阻抗值约为470~510Ω·cm^2,镀铝之镁合金极化阻抗值则可提升至5200Ω·cm^2。极化曲线则显示,镀铝之镁合金可以被钝化,其钝化电流密度低至5×10^-5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离子液体 电镀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