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志安 富熙湖 +2 位作者 范国光 李晓非 吴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垂体微腺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范兵 杜华睿 +3 位作者 王霄英 许玉峰 李沙 张珏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9例,其中高级别胶质瘤(HGG)12例,低级别胶质瘤(LGG)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MRI动态增强(DCE)扫描。利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9例,其中高级别胶质瘤(HGG)12例,低级别胶质瘤(LGG)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MRI动态增强(DCE)扫描。利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开发的Ktrans计算系统,分别测量颅内占位性病变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的Ktrans值和Ve值。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Ktrans和Ve值进行分析。结果:HGG及LGG组的Ktrans值分别为(0.24±0.17)和(0.07±0.04)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5,P=0.018);Ve分别为0.92±0.15和0.5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3,P<0.001);Ktrans以0.12min-1为阈值,诊断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86%;Ve以0.88为阈值,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85%。结论:采用Ktrans值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扫描 脑胶质瘤 诊断价值 定量参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颅内占位性病变 高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孤立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3
作者 张俭 储成凤 +4 位作者 仲刚才 杨明 陈龙桂 孟爱芳 姚旭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8-1239,共2页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 影像学诊断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推法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敏华 郭勇 +2 位作者 胡向红 安维民 张永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手推法 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 临床应用 手推注射造影剂方法 高压器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英文)
5
作者 Ruediger E.Port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当前在医药工业中越来越关注将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潜在的病人体内药物作用早期检测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可监测组织中放射标记的药物和其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或者是特殊受体的配体浓度,且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它们在体内的分布... 当前在医药工业中越来越关注将非损伤性功能成像技术作为潜在的病人体内药物作用早期检测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可监测组织中放射标记的药物和其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或者是特殊受体的配体浓度,且可以三维直观地显示它们在体内的分布。磁共振波谱分析可监测体内未标记药物的代谢转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影像学可显示小分子、亲水的造影剂在血浆与组织细胞间隙间的即时分布,并可以用来检测抗血管或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波谱分析 功能成像技术 磁共振影像学 动态对比增强 非损伤性 检测技术 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的MRI诊断原则和动态增强分析
6
作者 万卫平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6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ri 影像学诊断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的MRI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殷允娟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胰腺癌 mri 影像学诊断 动态增强扫描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MR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其可切除性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龙玉 孔祥泉 +5 位作者 徐海波 刘定西 杨帆 熊茵 于群 彭振军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MR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 8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采用的磁共振序列分别为 :GRET1 WI,TSET2 WI,脂肪抑制GRET1 WI,延迟增强GRET1 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目的 :探讨多种MR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其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 8例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采用的磁共振序列分别为 :GRET1 WI,TSET2 WI,脂肪抑制GRET1 WI,延迟增强GRET1 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和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3DDCEMRA)。肿瘤累及胰周血管根据程度依次分为 0~ 4级。结果 :1 8例胰腺癌肿瘤病灶 ,在GRET1 WI上均呈稍低信号 ,TSET2 WI上均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GRET1 WI上所有肿瘤均呈明显低信号 ,延迟增强GRET1 WI上肿瘤表现环形不规则强化 1 4例 ,均匀强化 4例 ,但均低于正常胰腺强化。MRCP显示胆总管与主胰管均扩张表现为典型“双管征”8例。在 3DDCEMRA上 ,根据肿瘤与血管周径接触面 >1 / 2为不能切除的标准 ,则门静脉受累 56 % (1 0 / 1 8) ,脾静脉受累 39% (7/ 1 8) ,肠系膜上静脉受累 67%(1 2 / 1 8) ,腹腔干及主要分支受累 2 2 % (4/ 1 8)及肠系膜上动脉受累 1 7% (3/ 1 8)。MRI判断 2例可完全手术切除 ,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MRI快速扫描序列、脂肪抑制技术、MRCP及 3DDCEMRA四大MR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提供胰腺癌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必需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 可切除性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 mri快速扫描序列 脂肪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卓灵 龚水根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图像后处理技术 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诊断 MSCT 空腔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面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晓珠 凌华威 +2 位作者 施卫平 彭承宏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面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们总结分析了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52例接受多层面CT检查的晚期肝病患者。采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肝脏实质病变及血管变异情况。结... 目的:探讨多层面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们总结分析了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52例接受多层面CT检查的晚期肝病患者。采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肝脏实质病变及血管变异情况。结果:其中接受肝移植手术26例,其中有6例肝动脉变异,与术前判断完全吻合。5例门脉癌栓形成及5例血栓形成中各有1例误诊。结论:多层面CT是一种快捷、无创、价廉的检查手段,可为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提供详尽且准确的解剖及病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受体 多层面CT 术前评估 动态增强扫描 血管造影技术 门脉癌栓形成 2004年 2003年 横断面图像 肝移植手术 肝动脉变异 应用价值 肝病患者 CT检查 血管变异 术前判断 血栓形成 检查手段 接受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RSNA年会传真(二)
11
作者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腹部 mri RSNA 早期 动态增强扫描 结节性 血供 WI 信号 传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定量影像专栏”征文通知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6-686,共1页
精准医疗战略使得医学影像领域向着定量影像的方向快速发展。随着定量影像相关的序列、软件和应用技术的优化,尤其是伴随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开发与改进,动态增强定量成像技术在MRI、CT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征文通知 肿瘤 动态增强 动力学模型 成像技术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