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mechanism and extension of GM (1,1) 被引量:17
1
作者 Xinping Xiao Yichen Hu Huan Gu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445-453,共9页
First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ey model GM (1,1) is summarized,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assimilation, alienation and melting stages. Then, the matrix analysis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 First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ey model GM (1,1) is summarized,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assimilation, alienation and melting stages. Then, the matrix analysis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e modeling mechanism of GM (1,1), which decomposes the modeling data matrix into raw data transformation matrix, 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ion matrix and background value selection matrix. The changes of these three matrices are the essential reasons affecting the modeling and the accuracy of GM (1,1).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a generalization grey model GGM (1,1), which is a extended form of GM (1,1) and also a unified form of model GM (1,1), model GM (1,1,α), stage grey model, hopping grey model, generalized accumulated model, strengthening operator model, weakening operator model and unequal interval model.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xtended model i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 (1 1) matrix analysis GGM (1 1) model parameter modeling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eatar XModeling的地应力场模拟自动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振 吴耕宇 +3 位作者 杨博 潘懋 刘培刚 贾志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25,共7页
有限元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在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开挖领域应用广泛,有限元应力分析软件ANSYS凭借其强大的通用处理能力受到青睐;但是在地应力分析过程中该软件建模能力较弱,不能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其建模过程烦琐,且无法直接处理钻孔... 有限元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在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开挖领域应用广泛,有限元应力分析软件ANSYS凭借其强大的通用处理能力受到青睐;但是在地应力分析过程中该软件建模能力较弱,不能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模型;其建模过程烦琐,且无法直接处理钻孔、测井与地震等地学数据,同时考虑整个地应力求解过程人工参与较多,自动化水平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地应力场模拟自动化系统将地质建模与地应力求解置于同一个平台环境下,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地下岩体模型,展现地层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并进行有限元求解得到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该系统能够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建模误差、简化材料参数设置,从而提高了地应力场建模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地应力 三维地质建模 岩石力学参数 建模效率 系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vitation mechanism modelling for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海波 段吉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30-1237,共8页
A novel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large travel range ultra precision motion.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levitation subsystem and a propulsion subsystem.During the propulsion subsystem driving the movi... A novel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large travel range ultra precision motion.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levitation subsystem and a propulsion subsystem.During the propulsion subsystem driving the moving platform along the guideway,the levitation subsystem uses six pairs of electromagnets to steadily suspend the moving platform over the guideway.The model of the levitation system,which is a typical nonlinea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upling system and has many inner nonlinear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was deduced.For testifying the model,the levitation mechanism was firstly controlled by 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 control,and then a lot of input-output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The least-squar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used.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e model is feasible and suitable for the re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levitation mechanism modeling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AA5052胶粘接头力学性能及工艺参数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大勇 崔俊佳 +3 位作者 王绍螺 王书豪 蒋浩 李光耀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6,375,共12页
本文研究了胶粘剂、基材和尺寸等重要参数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BFRP)-铝合金(AA5052)和BFRP-BFRP单搭接胶粘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工艺参数(AA5052基板厚度、搭接区长度、加载方向与玄武岩纤维主方向的夹角... 本文研究了胶粘剂、基材和尺寸等重要参数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BFRP)-铝合金(AA5052)和BFRP-BFRP单搭接胶粘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工艺参数(AA5052基板厚度、搭接区长度、加载方向与玄武岩纤维主方向的夹角)对接头机械性能影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胶粘接头的强度和刚度受到被粘基材的屈服强度和刚度影响,BFRP-BFRP胶粘接头具有更高的峰值载荷,而BFRP-AA5052胶粘接头的整体刚度更大。使用脆性结构胶可以显著提升胶粘接头的强度和断裂吸收能,最高分别达到了57.4%与1 128.5%。引入了剪切强度Y作为评估胶粘剂强度利用率的评价指标,基于RSM建立了Y的强度预测模型,得到了具有良好显著性的回归方程,并对最佳工艺参数的区间进行了预测。根据强度预测模型分析了工艺参数的耦合作用,发现纤维方向与接头强度呈负相关,而搭接区长度和铝合金基板厚度与接头强度呈正相关。综合考虑接头强度、胶粘剂使用成本和轻量化效果,应使加载方向和纤维主方向一致,并控制搭接区长度在20-25 mm区间内,AA5052基板的厚度在2-2.5 mm区间内。本文为BFRP-AA5052胶粘结构在载运装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铝合金 胶粘接头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庄区块岩石力学特征对压裂的影响及开发对策
5
作者 张聪 赵立平 +6 位作者 杨瑞强 王琪 桑广杰 李可心 王玉婷 贾慧敏 李俊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7,共13页
煤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对天然裂缝的形成演化及人工裂缝的扩展规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是影响煤储层压裂改造的关键因素。为明确郑庄区块岩石力学特征和压裂裂缝发育规律,实现煤储层高效改造和开发,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建立纵横波转换模型,... 煤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对天然裂缝的形成演化及人工裂缝的扩展规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是影响煤储层压裂改造的关键因素。为明确郑庄区块岩石力学特征和压裂裂缝发育规律,实现煤储层高效改造和开发,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建立纵横波转换模型,基于岩石力学参数试验和测井计算建立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转换模型,利用声波时差、密度等常规测井数据,计算得到郑庄区块岩石力学参数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FrSmart压裂模拟软件建立郑庄区块不同井区水平井的地质力学模型,开展压裂模拟探究岩石力学参数和压裂规模对压裂裂缝形态的影响,并针对不同井区提出差异化开发对策。结果表明:郑庄区块静态弹性模量在0.28~1.45 GPa,平均为0.95 GPa,静态泊松比为0.31~0.34,平均为0.32,整体呈不均匀分布。随着煤储层弹性模量的不断增大和泊松比的减小,压裂缝长和单缝宽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压裂缝长和单缝宽与压裂规模有正相关关系,增加压裂液量和砂量可以有效增加压裂缝长和单缝宽,提高裂缝体积。增大施工排量,压裂缝长、单缝宽、裂缝体积均大幅度增加。在郑庄区块北部开展大规模大排量压裂先导试验,裂缝监测结果显示:平均压裂缝长超400 m,缝宽在40 m以上,平均单段储层改造体积170×10^(4) m^(3),改造效果较以往提升580%。在后续开发过程中,郑庄区块北部井区建议采用大规模大排量压裂,最佳井距为320 m;中北部井区建议采用中等压裂规模进行改造,最佳井距为300 m;西南部井区建议采用中等规模压裂,最佳井距为26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郑庄区块 岩石力学参数 动静态转换模型 压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蠕变模型研究
6
作者 陈有亮 肖鹏 +2 位作者 杜曦 王苏然 RAFIG A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准确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的各阶段特征对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典元件组合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及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改进传统的Kelvin模型和村山体模型,... 准确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的各阶段特征对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经典元件组合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及Kachanov蠕变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改进传统的Kelvin模型和村山体模型,建立起能够描述岩石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非线性函数。将弹性体、线性Kelvin体、非线性Kelvin体、损伤黏弹塑性体进行串联,建立能够同时描述岩石瞬时弹性应变、非线性黏弹性应变、非线性黏塑性应变和黏性应变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蠕变模型,采用Origin软件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最后通过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砂岩单以及三轴压缩蠕变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的吻合度较高,所建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瞬时弹性应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的蠕变曲线特征,而且能够较好地描述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 非线性 加速蠕变 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7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直径钻孔钻进多参量的煤体应力钻测方法
8
作者 赵同彬 赵志刚 +3 位作者 齐炎山 尹延春 牛旭 李淇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煤体高应力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及时准确测量评估煤体应力是冲击地压预警工作的关键环节。大直径钻孔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最常用的预卸压、卸压解危和应力调控方法,研发和应用基于大直径卸压钻孔的煤体应力随钻测量技术方法,可以... 煤体高应力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及时准确测量评估煤体应力是冲击地压预警工作的关键环节。大直径钻孔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最常用的预卸压、卸压解危和应力调控方法,研发和应用基于大直径卸压钻孔的煤体应力随钻测量技术方法,可以得到煤矿井下大量煤体应力数据。本文根据煤体钻削破坏特征,对钻头破煤进行了力学分析,以钻头钻削力为纽带,研究了钻头受力与煤体应力关系,建立了煤体钻削力学模型,给出了包含钻进多参量的煤体应力反演方程;开展不同强度和煤体应力的原煤室内钻进实验,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自主研制了大直径卸压钻机配套的随钻测量装置,开展煤矿井下实测实验,获取钻头位移、转速、转矩随时间变化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钻孔深度的煤体应力,给出了卸压孔区应力场分布形态,并与钻进能量和钻进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室内钻进实验加载应力与钻削力学模型计算应力平均误差为4.9%、最大误差为15.7%;现场实测煤体应力随孔深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煤壁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一致,同一钻孔的煤体应力、钻进时间和钻进能量随孔深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表明高应力区钻孔消耗能量较多,所需钻进时间也较长;对比相邻钻孔应力发现,先施工钻孔的应力峰值较高,后施工钻孔应力峰值较低,且峰值位置向深部转移,表明先施工钻孔起到明显的卸压作用。通过建立钻进多参量和煤体应力的定量关系,进行基于大直径卸压钻孔钻进多参量的煤体应力原位测量,将大直径卸压钻孔从卸压工程孔拓展为应力测量孔,实现钻孔卸压与应力测量评估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卸压钻孔 钻削力学模型 煤体应力 钻进多参量 钻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品包装机高速挂袋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9
作者 刘庆运 姚红 +1 位作者 刘涛 王宇航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影响其同步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挂袋轨迹所需的固定凸轮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真空上下吸块同步性为优化目标,结合具体生产实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高速挂袋机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机构参数和凸轮廓线;接着,利用ADAMS仿真得到运动曲线与MATLAB计算的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与运动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际挂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高速挂袋机构在提升卫品包装效率和合格率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速生产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品包装机 挂袋机构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高速挂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尺度兼容和树种分类的材积源森林碳储量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聪 刘琪 +2 位作者 李海奎 刘鹏举 詹思颖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目的】提出一种简单方便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构建考虑林分特征的尺度兼容和树种分类的材积源森林碳储量模型,为估算多尺度和多树种森林碳储量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第6~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异速生长方程,分别利用... 【目的】提出一种简单方便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构建考虑林分特征的尺度兼容和树种分类的材积源森林碳储量模型,为估算多尺度和多树种森林碳储量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第6~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异速生长方程,分别利用含哑变量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独立模型和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的联立方程组模型,构建考虑起源、龄组2个主要林分特征的尺度兼容和树种分类的森林碳储量模型,通过加权回归消除异方差,采用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预估误差(MPE)、总相对误差(TRE)和差异百分比(VP)对模型进行评价;同时利用2021年林草综合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尺度模型估算全国森林碳储量的差异。【结果】1)共构建2974类尺度兼容的森林碳储量模型,与独立模型相比,联立方程组模型的R^(2)无明显差异。独立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分别为1383和1591类,模型R^(2)的平均值分别为0.9661和0.9652,MPE分别为0.75%和0.78%,联立方程组模型的R^(2)仅下降0.0009,MPE仅上升0.03%。2)共构建2520类树种分类的森林碳储量模型,与尺度兼容模型结果一样,独立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的R^(2)无明显差异。独立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均为1260类,模型R^(2)的平均值分别为0.9443和0.9424,MPE分别为0.48%和0.49%,联立方程组模型的R^(2)仅下降0.0019,MPE仅上升0.01%。3)构建4种不同建模方式(独立-尺度模型、独立-树种模型、联立-尺度模型、联立-树种模型)的森林碳储量模型。相比独立模型,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参数变动幅度更小。4种不同建模方式共包含参数a和参数b分别为46157和23935个。独立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参数a的平均值分别为0.5965和0.6200,极差分别为2.3186和2.1922,独立模型的参数极差偏高0.1264;参数b的平均值分别为0.9332和0.9318,极差分别为0.6723和0.5065,独立模型的参数极差偏高0.1667。4)不同尺度模型估算全国森林碳储量时,无论何种尺度,独立模型的估算差异均大于联立方程组模型,但总体上各种尺度模型的估算差异均在3%以内。【结论】1)本研究提出的从森林蓄积量直接到森林碳储量的材积源森林碳储量模型数据有效、方法可靠,可用于直接估算森林碳储量。2)基于含哑变量的非线性似然无关的联立方程组方法,可更好地建立尺度兼容和树种分类的森林碳储量模型。3)本研究构建的森林碳储量模型平均R^(2)在0.95以上,MPE在1%以内,可用于林业实践中快速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4)根据模型的拟合精度以及参数的稳定性,建议使用以联立-尺度(以尺度为建模总体的联立树种分类模型)为建模方式的森林碳储量模型。5)在5%精度要求下,可使用国家尺度考虑林分起源、龄组的树种分类模型估算全国森林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模型 非线性似然无关 哑变量 参数库 尺度兼容 树种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非定常Maxwell岩石蠕变模型及参数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楚佳 刘晓辉 +1 位作者 张旭 王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26,共6页
针对传统蠕变模型难以反映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特征的问题,为了全面提升岩石蠕变3个阶段的准确描述,在传统Maxwell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黏壶元件蠕变参数的非定常化的同时,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性元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定常Maxwell蠕... 针对传统蠕变模型难以反映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特征的问题,为了全面提升岩石蠕变3个阶段的准确描述,在传统Maxwell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黏壶元件蠕变参数的非定常化的同时,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性元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定常Maxwell蠕变模型,并推导出相应蠕变本构方程。同时运用origin软件引入不同蠕变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该蠕变本构模型能够对岩石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较好拟合及参数辨识,能够较好模拟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蠕变变形特征,准确反应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蠕变特征,表明新建立的蠕变本构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正确性。为今后的岩土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蠕变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Maxwell模型 非线性 加速蠕变 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D模型参数识别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廖英英 刘永强 +1 位作者 刘金喜 杨绍普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8,340-341,共6页
为了识别磁流变阻尼器(MRD)Bouc-Wen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提高半主动控制中的参数通用性,提出一种逐渐缩小参数取值范围的遗传算法(GA)提高识别精度,并根据参数随电流的变化趋势对其函数关系进行拟合。对MRD Bouc-Wen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设... 为了识别磁流变阻尼器(MRD)Bouc-Wen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提高半主动控制中的参数通用性,提出一种逐渐缩小参数取值范围的遗传算法(GA)提高识别精度,并根据参数随电流的变化趋势对其函数关系进行拟合。对MRD Bouc-Wen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设计。除试验数据外,在无其他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参数识别,并在建立62个自由度铁道车辆整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悬挂半主动控制系统数值仿真分析,用于验证识别出的Bouc-Wen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识别的MRD Bouc-Wen模型进行半主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车体横向加速度,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BOUC-WEN模型 参数辨识 遗传算法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工作机构作业轨迹跟踪控制
13
作者 梁国栋 姜勇 +4 位作者 孟宇 谌炎辉 刘立 白国星 顾青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52-2566,共15页
装载机自主铲掘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的关键技术,而实现对目标作业轨迹的跟踪控制是其核心部分之一,铲斗在料堆中的实际运动轨迹关系着作业产量等指标,因此实现对目标作业轨迹的有效跟踪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PID等无系统模型控制... 装载机自主铲掘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的关键技术,而实现对目标作业轨迹的跟踪控制是其核心部分之一,铲斗在料堆中的实际运动轨迹关系着作业产量等指标,因此实现对目标作业轨迹的有效跟踪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PID等无系统模型控制方法在系统约束下存在较大超调幅度及抖振等问题,鉴于模型预测控制(MPC)具有可有效处理系统约束使系统平稳运行的优点,将MPC思想引入到装载机工作机构运动控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MPC)的工作机构作业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工作机构在驱动空间下的运动学模型,其次给出了作业轨迹描述,进而基于NMPC方法设计了用于工作机构作业的轨迹跟踪控制器,最后以常规PID为对照组进行了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分析发现,在相同系统约束下,针对不同目标作业轨迹,相比PID控制,所设计控制器的斗尖位移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0.052m,同比降低了71%,铲斗转角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2.58°,同比降低了16%,且具有更平顺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所设计控制器在处理系统约束和平顺性方面相比PID控制器具有更优秀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工作机构 PID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耗能自解耦式MR阻尼器的设计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国军 杜成斌 万发学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431,515,共6页
为设计制作基于土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高耗能自解耦式磁流变(magneto-rheologcal,简称MR)阻尼器,通过对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及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进行研究,得知在副活塞中设置解耦装置可使阻尼器在不同的振幅下具... 为设计制作基于土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高耗能自解耦式磁流变(magneto-rheologcal,简称MR)阻尼器,通过对阻尼器设计的关键技术、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及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进行研究,得知在副活塞中设置解耦装置可使阻尼器在不同的振幅下具有不同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在主活塞中将永久磁场和电流磁场结合起来实现阻尼器的逆向控制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铜制隔磁环的设置保证了磁力线沿理论设计的路径穿行,又使线圈避免与磁流变液的长期接触腐蚀,从而提高其耐久性。通过对阻尼器采用基于反正切函数的MR阻尼器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得到了与试验结果吻合的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解耦 磁流变阻尼器 反正切函数 力学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MR阻尼器工程结构的非参数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强 瞿伟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本文首先建立了结构-磁流变阻尼器非线性系统的非参数模型,该模型不需要太多的受控结构的先验知识,且具有结构简单、参数少,是时变增量形式等优点,因此适合于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非参数模型学习自适应半主动控... 本文首先建立了结构-磁流变阻尼器非线性系统的非参数模型,该模型不需要太多的受控结构的先验知识,且具有结构简单、参数少,是时变增量形式等优点,因此适合于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非参数模型学习自适应半主动控制算法,并以一个6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了深入的仿真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通过在较大范围内选取结构参数值,验证了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非参数模型 学习自适应控制 鲁棒性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法向应力耦合模型研究
16
作者 吴兵 盛建龙 +1 位作者 叶祖洋 周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5-2504,共10页
为解决传统Forchheimer方程难以描述高围压及高水压耦合下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问题,采用双弹簧Hooke模型(two-part Hooke’s model,简称TPHM)描述单裂隙水力开度与有效法向应力关系,将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表征为有效法向应力的函数... 为解决传统Forchheimer方程难以描述高围压及高水压耦合下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问题,采用双弹簧Hooke模型(two-part Hooke’s model,简称TPHM)描述单裂隙水力开度与有效法向应力关系,将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表征为有效法向应力的函数,提出考虑单裂隙非线性渗流-法向应力耦合作用的Forchheimer修正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及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不同法向应力和裂隙水压下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在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水力耦合效应显著,压力梯度-流量试验数据逐渐偏离传统Forchheimer方程,而Forchheimer修正模型仍然与试验数据吻合一致;当裂隙水压p恒等于0时,修正模型能够退化为不考虑水压力影响的传统Forchheimer方程;系数A、B对有效法向应力具有敏感性,随法向应力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裂隙水压增大而非线性减小;与不考虑水力耦合模拟相比,考虑水力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在相同流量下所需的压力梯度更小,模拟结果能用修正模型准确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应力 水力耦合 非线性渗流 双弹簧Hoo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对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的影响
17
作者 于曰伟 宋云鹏 +2 位作者 李波 赵雷雷 焦国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8,共11页
为了揭示时滞对阻尼连续可调(CDC)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影响,便于控制策略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建模方法,构建了CDC减振器力学... 为了揭示时滞对阻尼连续可调(CDC)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影响,便于控制策略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建模方法,构建了CDC减振器力学本构模型,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以车辆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模型为基础,开发了天棚阻尼控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4种代表性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含时滞影响的CDC半主动悬架闭环控制系统整车仿真模型,分析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较小时滞影响下,4种控制策略仍能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但随着时滞的增大,天棚阻尼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显著恶化,最优控制、模糊控制受其影响较小,整体而言,在时滞因素影响下模糊控制策略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 力学本构模型 控制策略 时滞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阻尼器的简化参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邬喆华 楼文娟 +3 位作者 陈勇 陈以一 唐锦春 孙炳楠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MR阻尼器应用于控制风振、地震等引起的随机振动时需用参数化表达式来描述MR阻尼器简化的力学模型 ,从而更好地揭示MR阻尼器的减振机理。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误差估计、Chebyshev多项式拟合建立了MR阻尼器简化模型的参数化表达式 ,并... MR阻尼器应用于控制风振、地震等引起的随机振动时需用参数化表达式来描述MR阻尼器简化的力学模型 ,从而更好地揭示MR阻尼器的减振机理。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误差估计、Chebyshev多项式拟合建立了MR阻尼器简化模型的参数化表达式 ,并应用于斜拉索振动控制中 ,为合理选择MR阻尼器提供了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被动控制 斜拉索 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MRA的隔震结构时变非线性参数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丽洁 林东钦 +1 位作者 杜永峰 李万润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24,676,共7页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简称WMRA)理论,建立结构时变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研究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时变非线性力学行为。首先,以描述隔震支座的迟滞非线性Boucwen模型为研究对象,引入3阶有...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简称WMRA)理论,建立结构时变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研究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时变非线性力学行为。首先,以描述隔震支座的迟滞非线性Boucwen模型为研究对象,引入3阶有效数值差分技术,将运动方程中非线性模型的恢复力增量进行线性化,形成递推观测方程;其次,基于WMRA理论,将观测方程中每一待识别参数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展开,将模型参数识别问题转化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小波重构系数的估计问题;最后,分别采用数值模拟、串联隔震体系(serial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简称SIS)振动台试验测试数据,识别结构及隔震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验证该识别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隔震结构在施工、运营期各阶段状态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时变非线性 小波多分辨率 迟滞非线性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频率稳定智能增强判别方法
20
作者 吕昊 陈锦辉 +4 位作者 杜友田 徐式蕴 李宗翰 傅太国屹 刘俊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14-3323,共10页
经典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可快速计算各项频率指标,但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扰动类型多样,运行方式复杂多变,难以准确获取系统参数和扰动功率大小,同时模型本身线性化会引起较大误差,导致频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为使频率响应模型... 经典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可快速计算各项频率指标,但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扰动类型多样,运行方式复杂多变,难以准确获取系统参数和扰动功率大小,同时模型本身线性化会引起较大误差,导致频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为使频率响应模型适应实际应用场景中高精度的要求,该文提出了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频率稳定智能增强判别方法(model-data driven intelligent enhanced method for frequency stability discrimination,MD-IEFSD),利用扰动初期频率响应数据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辨识,建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CNN-Attention频率参数预测模型,构建了融合参数预测误差和频率响应曲线预测误差的损失函数,引入了参数的敏感性和学习速率的分析,实现了频率稳定性的准确判别。最后以中国电科院万节点测试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 模型-数据融合驱动 参数辨识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