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陈清法 黄华垚 +1 位作者 陈振强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1Hz 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1Hz rTMS治疗以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上肢F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MAS评分以及F波潜伏期、波幅、Hmax/Mmax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rTMS治疗组明显低于伪rTMS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但rTMS治疗组的FMA-UE、MBI评分与伪rTMS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高春华 徐乐义 +1 位作者 黄杰 肖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下肢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步行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tricity指数(MI-L)进行下肢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I、MI-L、BBS、MA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FMA、BI、MI-L、BB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MA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成本-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奇勇 叶锦萍 +2 位作者 李洋 欧阳旺敏 许伟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并进行相关费用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和治疗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并进行相关费用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和治疗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治疗2个月和4个月末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进行评定,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总成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每改善1分(或5分)所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每增加1分,少花费56.3元;ADL评分每提高5分,少花费278.5元。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应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柏京 杨卫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称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称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称为MOTO训练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接受功能评定,以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承重能力、独立步行能力及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患肢承重能力、独立步行能力及稳定性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MOTO训练组的治疗效果改善更为明显(P<0.05),与常规治疗组对应时间点作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站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承重能力 步行能力 稳定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谈建新 赵娟娟 陈红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533-1536,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疗效、下肢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MAS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针灸 脑血流动力学 康复医学 运动功能 神经康复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敏 李泽萍 +4 位作者 崔艳 康丽红 谢志蛟 姚雪华 顾秋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28-829,共2页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表评定疗效。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性瘫痪 康复 肌力 肌张力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任平 卢柳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 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58.63±7.64)分]和BI评分[(69.61±9.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52±13.61)分,(56.25±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经颅磁刺激技术 智能训练系统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运动训练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友美 宋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54,共5页
针对当前运动训练系统的误差考虑不全面、效果差等缺陷,设计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运动训练系统。首先,采集运动训练视频图像,得到训练关节点运动轨迹,并依据运动轨迹和误差检测方法分析运动员运动训练测量误差;然后,依据误差成绩智能测评... 针对当前运动训练系统的误差考虑不全面、效果差等缺陷,设计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运动训练系统。首先,采集运动训练视频图像,得到训练关节点运动轨迹,并依据运动轨迹和误差检测方法分析运动员运动训练测量误差;然后,依据误差成绩智能测评模块评价运动员热身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反应时间、运动训练动作精度与稳定性等,并给出提升运动效果的训练建议;最后,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系统,所提系统反应时间速度快,动作控制精度高,可以获得理想的运动训练误差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系统 机器视觉技术 视频图像采集 运动轨迹 误差分析 智能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品操 唐芳 +1 位作者 杨义 禹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两组均采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头皮针治疗,试验组另采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共8周...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两组均采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头皮针治疗,试验组另采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功能测试(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UEFT评分和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显著增加(F>11.676,P<0.001)。治疗4周和8周后,试验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22,P<0.05)。结论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皮针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滩排球竞争情报智能服务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宴锋 王红英 +1 位作者 张峰筠 徐成龙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5,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沙滩排球竞争情报智能服务系统进行研究。沙滩排球竞争情报智能服务系统包括青少年科学选材、国际运动训练前沿、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环境信息(赛事导航系统)、综合信息知识与动态五大部分...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沙滩排球竞争情报智能服务系统进行研究。沙滩排球竞争情报智能服务系统包括青少年科学选材、国际运动训练前沿、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环境信息(赛事导航系统)、综合信息知识与动态五大部分,其中竞争对手情报与国际运动训练前沿是核心内容。竞争对手情报包含对手主要比赛视频和技战术特点、心理特点、最新动态与伤情舆情、体能特征、基本信息、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等内容;国际运动训练前沿包含运动康复、技战术、体能训练、心理训练、运动营养等前沿信息与情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滩排球 竞争情报智能服务系统 竞争对手 运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训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承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9-79,共1页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建立项目内稳态(SSH),超常训练建立SSH必需系统的内稳态。常规训练用于维持SSH必需系统的内稳态,建立和维持SSH非必需系统的内稳态(附录1)。已有的常规训练有,体能训练训练非必需的肌肉和供能等,智能训练训练...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建立项目内稳态(SSH),超常训练建立SSH必需系统的内稳态。常规训练用于维持SSH必需系统的内稳态,建立和维持SSH非必需系统的内稳态(附录1)。已有的常规训练有,体能训练训练非必需的肌肉和供能等,智能训练训练非必需的神经系统,心理训练训练心理系统。免疫系统可以形成内稳态,野生小鼠的有氧能力不受寒冷和细菌感染的影响(Kristan2004)。因此,免疫系统也可以作为常规训练的内容之一。活性氧(ROS)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OAH所维持的骨骼肌和供能系统等SSH必需系统的ROS(SEROS),另外一类是SSH非必需系统的ROS(SNR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常规训练 供能系统 体能训练 智能训练 心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