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高校MOOCs现状与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琳 李雁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7,共12页
"MOOCs"在美国等西方大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一些"MOOCs"商业巨头将这一模式迅速推向世界。通过对美国重要调查项目组织(Primar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高校MOOCs计划调查报告》进行分... "MOOCs"在美国等西方大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一些"MOOCs"商业巨头将这一模式迅速推向世界。通过对美国重要调查项目组织(Primar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高校MOOCs计划调查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美国高校MOOCs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MOOCs开发的可能性、认可度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解,同时可以基于此分析影响美国高校MOOCs发展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另外还可以对我国MOOCs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moocs 在线教育 现状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焕喆 邱珍 郎明朗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面发展基础;逆境磨砺,强化个人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促进社交技能提升;文化传承,激发民族自豪感。实践路径: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以中华体育精神引领思政教育新范式;逆境教育的强化与实施,利用体育赛事平台磨炼意志品质;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培育,凸显体育社团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独特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中华体育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红梅 邹秀春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1-44,共4页
中华体育精神同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将中华体育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中华体育精神同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将中华体育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是:深化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解,铸就思政课育人的专业力量;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素材,构建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拓展中华体育精神载体,延展思政课教学的多元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高校 思政课 大学生 课程体系 多元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MOOCs促进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路径分析
4
作者 张正华 薛岩松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5,共6页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知识、经济等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式课程,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网络远程、教...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知识、经济等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式课程,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网络远程、教学互动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课程的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但是,来自于行业特色高校的自身局限性,或者是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行业特色高校未能很好地利用当前的时代特征和MOOCs教育的优势弥补不足和回归创新性的特色定位发展。"互联网+"的时代特点和MOOCs教育的创新性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如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协同创新发展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moocs 行业特色高校 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定位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向兵 曲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1,95,共9页
劳动教育作为与社会生产关联最直接、最紧密的一育,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天然优势和底层支撑作用。因此,要强化劳动教育的政治宣示功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共享发展的价值导向;强化劳动教育的接班人培育功能,站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民立场;... 劳动教育作为与社会生产关联最直接、最紧密的一育,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天然优势和底层支撑作用。因此,要强化劳动教育的政治宣示功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共享发展的价值导向;强化劳动教育的接班人培育功能,站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民立场;强化劳动教育的社会生产动员功能,优化新质生产力的人力资源流动;强化劳动教育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精神动能。实践中,可通过聚焦新质生产关系,优化劳动教育必修课建设;强化劳动价值引领,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把握新质生产力要素质变特征,搭建虚实结合的劳动实践平台;立足新质生产力的文化底蕴,构筑学校劳动文化浸润体系四条路径,切实发挥劳动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教育 高校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招生视域下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孟亚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全国中医院校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现状,为中医院校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国24所中医院校2021-2022年公布的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全国中医院校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现状,为中医院校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国24所中医院校2021-2022年公布的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专业设置和专业布点在校际区域间差异较大,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对中医特色逐渐彰显,针对拔尖人才培养聚力不够,招生模式传统单一,生源质量整体偏弱。结论高校可通过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招生策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培养特色等,提升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中医护理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契合相通。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乡村振兴输送新型农业人才、实现涉农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契合相通。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乡村振兴输送新型农业人才、实现涉农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融合客体对农耕文化的了解不深认同不强、融合主体农耕文化素养不高、教学中“供给”和“需求”矛盾、融入形式缺乏创新等主要问题。切实加强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关键要做好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素养,坚持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中融入优秀农耕文化,形成“三位一体”协同融入,实现思政课与优秀农耕文化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 涉农高校 思政课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类院校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8
作者 范新凤 宋芸 +2 位作者 刘亚令 王向英 冯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氛围、考核三方面,探讨了提升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善课堂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业类院校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特色与医防融合能力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其改革路径探析——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校琦 刘维映 +6 位作者 闫梦璠 梁洁 侯杰 王世宇 吴曦 杨练 彭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8-1162,共5页
在“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的指引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被提升至新的高度,尤其要求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公共卫生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医药防控策略以其独特优势,在历次突发公共卫... 在“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的指引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被提升至新的高度,尤其要求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公共卫生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医药防控策略以其独特优势,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彰显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凸显了其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中医药院校在培育具备中西医结合预防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起步晚、规模小、师资紧缺、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不清晰等诸多挑战。本文旨在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剖析多年来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革实践路径。核心在于,强化中医药院校构建一种具备中西医结合预防特色与医防融合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中西融通的现代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预防医学 人才培养 中西医结合 医防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时代新人培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琼豪 吕嘉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追逐民族复兴梦想的生动反映和能动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在高校时代新人培养中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使命担当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这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追逐民族复兴梦想的生动反映和能动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在高校时代新人培养中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使命担当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这在我国近代以来高校新人培养中得到了实践验证,体现为以中华民族学说激发高校学生的新民蜕变、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无产阶级革命新人及“又红又专”新人养成、以锐意进取精神塑造“四有”新人。进入新时代,我国铸牢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优化高校时代新人培养路径,即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育人价值,重点开展“四史”教育;以担当精神丰富育人目标,着重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培育;以民族团结意识拓宽育人路径,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时代新人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学生主体培育探析
11
作者 陈星 蒙怡馨 杨玲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人的工作,人类历史发展的未来需要大学生成为主体以对抗物的统治,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需要大学生成为主体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的未来需要自身成为主体以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艺术高校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人的工作,人类历史发展的未来需要大学生成为主体以对抗物的统治,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需要大学生成为主体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的未来需要自身成为主体以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大学生培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这是培育大学生其他方面主体性的基础条件;培育为社会主体,使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社会存在;培育为共同体主体,使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从教育内容层面着手,确立大学生的主体观念;其次提供实践机会,锤炼大学生的主体动能;最后结合艺术院校的艺术资源,各个部门、各项活动应当协同发力,为培育大学生主体创设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主体培育 中国式现代化 艺术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23
12
作者 龚学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价值向度,应体现品质特色与人才特色的内容向度,应践行文化活化与文化再生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 大学生 文化传承 文化育人 品质特色 文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域下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问题审思与现实路径
13
作者 袁峰龙 李春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思政课是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满足精神需求的主渠道。马克思需要理论从何以存在、内在契合和基本方向等三个维度提供了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场域。以马克思需要理论审思民族院校思政课的建设困境,存在民族院校思... 思政课是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满足精神需求的主渠道。马克思需要理论从何以存在、内在契合和基本方向等三个维度提供了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场域。以马克思需要理论审思民族院校思政课的建设困境,存在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民族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仍需革新、民族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缺乏张力、民族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欠缺特色等问题。以马克思需要理论观照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现实路径,通过改善思政课教学方法、整合思政课内容、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完善思政课程体系,从而满足民族院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理论 思政课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国际学生中文教育的育人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海燕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国际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之下,注重育人功能是高校国际学生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强调育人功能是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自觉,因具有教学场域及对象的特殊性,发挥育人功能... 国际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之下,注重育人功能是高校国际学生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强调育人功能是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自觉,因具有教学场域及对象的特殊性,发挥育人功能是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冲击、教育主客体文化及认知差异的制约、教育体系育人协同支撑的缺乏等现实问题,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实现育人效能提升,首先应深刻理解当前人类发展问题和利益的共同性,在全球性视野下重塑国际语言教育的价值理念,明确具有操作引领性的育人实践面向,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深刻理解中国及国际社会、具备国际沟通能力和全球性视野、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全球性人才,进而通过深化教育主客体对育人价值的认同、构建以全面发展为指归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等途径提升育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校 国际学生 国际中文教育 育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15
作者 拉巴次仁 大强巴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6,共7页
文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挖掘西藏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层内涵特质,探索其发展方向和可行路径。由逻辑理路分析和现实图景白描,揭示新时代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特质,即坚持“师生并肩、心向祖国”教育理念、坚持“人格情... 文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挖掘西藏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层内涵特质,探索其发展方向和可行路径。由逻辑理路分析和现实图景白描,揭示新时代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特质,即坚持“师生并肩、心向祖国”教育理念、坚持“人格情操并重提升”培养模式、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主线。认为这是边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引领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要求。未来,西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持久化方向,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以思想引领厚植爱国之情,以制度构建保障爱国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16
作者 靳晓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学科交叉是科技与医学高速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现代生物学进行中医药理、法、方、药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让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可为日后跨学科助力药物研发做好准备。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交叉性强的课程有助于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授课模式对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极大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时代发展特点,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注重基础、衷中参西、重视实践等教学理念,在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中医药专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教改和实践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和总结,可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拓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中医药院校 交叉创新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2014年高校慕课课程建设情况调查 被引量:67
17
作者 崔璨 刘玉 汪琼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4,共6页
为了了解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对于慕课建设和利用的态度,特别是已经行动的高校的计划和定位,作者对中国大陆地区32所已经建设慕课且已经开展慕课教学的高校相关校级领导和项目主管人员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对于慕课建设和利用的态度,特别是已经行动的高校的计划和定位,作者对中国大陆地区32所已经建设慕课且已经开展慕课教学的高校相关校级领导和项目主管人员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且与美国相关报告进行了同类数据对比。研究发现,大陆地区高校在慕课建设策略上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在慕课建设动机与定位方面与美国高校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我们对部分高校的做法进行了点评,就高校建设慕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通过政策防范,做出了提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慕课 MOOC政策支持 管理人员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背景下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的变化与因应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友富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0,共8页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个阶段。MOOC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新型开放课程,它的变革性特征和优势给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教学团队、服务对象、建设目的、主要用途、开放程度、建设方式...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个阶段。MOOC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新型开放课程,它的变革性特征和优势给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教学团队、服务对象、建设目的、主要用途、开放程度、建设方式、认定方式、建设效果等八个方面的变化。应对的关键是在发挥教指委的指导作用、名校的示范作用和名师的带头作用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内在的动力,积极学习、应用MOOC,并参与到MOOC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图书馆学 课程建设 爱课程 中国大学MO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顾容 曾丹 +1 位作者 卢丽 陈丹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7,共6页
近年来,慕课(MOOCs)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热点,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基于此,通过开展高校学习者对其认知的实证研究,分析其在高校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慕课整体认知偏低;已经学习慕课者,其学习动机不高、效率... 近年来,慕课(MOOCs)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热点,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基于此,通过开展高校学习者对其认知的实证研究,分析其在高校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慕课整体认知偏低;已经学习慕课者,其学习动机不高、效率偏低、结业率低、退学率高,这些均制约了慕课在高校的应用和普及。因此,高校应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整合慕课与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以规避和克服现有不足,促进我国高校慕课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认知 高等学校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排球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戴显岩 李大威 李尚滨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84,共3页
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MOOC给全球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文章以高校为例分析了传统排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了基于MOOC的排球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阐述了基于MOOC的排球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关键词 MOOC 高校 排球教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