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itanium-based layered composites made using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 metallurgy and hot isostatic pressing
1
作者 Pavlo Markovsky Jacek Janiszewski +5 位作者 Dmytro Savvakin Oleksandr Stasyuk Bartosz Fikus Victor Samarov Vianey Ellison Sergey V.Prikhodk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4,共14页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iles based on Ti-6Al-4V(Ti64)alloy,reinforced with 10,20,and 40(vol%)of either TiC or TiB particles were made using press-and-sinter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 metallurgy(BEPM)and then bonded to...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iles based on Ti-6Al-4V(Ti64)alloy,reinforced with 10,20,and 40(vol%)of either TiC or TiB particles were made using press-and-sinter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 metallurgy(BEPM)and then bonded together into 3-layer laminated plates using 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The laminates were ballistically tested and demonstrated superior performance.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laminates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BEPM and HIP processing on the ballistic properties of the layered plates.The effect of porosity in sintered composites on further diffusion bonding of the plates during HIP i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bonding features at the interfaces between different adjacent layers in the laminate.Exceptional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fabricated structures was explained by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residual porosity of the BEPM products by their additional processing using HIP,which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of the layered composites.It is argu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sed two technologies,BEPM and HIP is principally complimentary for the materials in question with the abilities to solve the essential problems of each used indivi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owder metallurgy Titanium hydride powder Master alloy Titanium carbide Titanium boride Hot isostatic pressing Ballistic t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fine and fine particle emission in turning titanium metal matrix composite(Ti-MMC)
2
作者 Seyed Ali NIKNAM Masoud SABERI +3 位作者 Jules KOUAM Ramin HASHEMI Victor SONGMENE Marek BALAZINSK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63-1572,共10页
Titanium metal matrix composite(Ti-MMC)has excellent features and capabilitie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 candidate to replace commercial titanium and superalloys within an extensive range of products and ind... Titanium metal matrix composite(Ti-MMC)has excellent features and capabilitie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 candidate to replace commercial titanium and superalloys within an extensive range of products and industrial sectors.Regardless of the superior features in Ti-MMC,however,referring to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high unit cost and existence of rigid and abrasive ceramic particles in the generated matrices of the work part,the Ti-MMC is grouped a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ut with a poor level of machinability.Furthermore,adequate process parameters for machining Ti-MMCs under several lubrication methods are rarely studied.Therefore,adequate knowledge of this regard is strongly demanded.Among machinability attributes,ultrafine particles(UFPs)and fine particles(FPs)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main machinability attributes an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minimized emission have been studied.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despite the type of coating used,the use of higher levels of flow rate led to less UFPs,whil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UFPs.Under similar cutting conditions,higher levels of FPs were recorded under the use of uncoated inserts.Moreover,cutting speed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UFPs;nevertheless,it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FPs despite the type of insert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s) particle emission dust emission TURNING lubrication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 long rod 被引量:8
3
作者 Ji-cheng Li Xiao-wei Chen Feng-lei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2-145,共14页
In the present manuscript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WP/MG) composite rod is conducted by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 In the present manuscript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WP/MG) composite rod is conducted by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correspon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imulations a modified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constitutive model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glass(MG)matrix, and geometrical models of the WP/MG composite rod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its inner structur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d and target materials are analyzed in detail,and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composite long rod are discussed. Related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net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rod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ungsten fiber/metallic glass matrix(WF/MG) composite long rod, i.e., a "self-sharpening" behavior also occurs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and correspondingly its penetrating capabil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ungsten heavy alloy(WHA) rod. However, the mass erosion manner of the WP/MG rod is different and the erosion is relatively severe, thus its penetrating capability is a little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F/MG one. Moreover, the impact velocity and the target strength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composite rod, whereas the effect of initial nose shape is very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 (WP/MG)composite BALLISTIC performance Shear band Self-sharpening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eatment optimization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8011 Al/15% SiCp metal matrix composit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7
4
作者 V.VEMBU G.GANES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90-395,共6页
In this study,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aluminum(8011) silicon carbide particulate composites.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so... In this study,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for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aluminum(8011) silicon carbide particulate composites.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solutionizing time,aging temperature,and aging time.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an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according to centre rotatable design matrix.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with the main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check the adequacy of the developed model.The optimum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or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Fractographic examination shows the cracks and dimples on the fractured surfaces of heat-treated speci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优化 颗粒复合材料 响应曲面法 拉伸性能 金属基体 万能试验机 开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的原位制备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劲风 张昭 张鉴清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3-456,392,共5页
本文概述了几种原位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s)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包括原位凝固自生法、VLS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SHS)、接触反应法、固 液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及直接氧化法 ,简述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
关键词 制备 原位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l MMCs等离子弧原位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雷玉成 李贤 +2 位作者 张建会 袁为进 程晓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9-512,共4页
通过填充Ti,N元素对SiCp/A l基复合材料(SiCp/A lMMCs)进行等离子弧原位焊接,分析了焊缝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以氩、氮混合气体为离子气,0.8 mm厚钛片作为原位合金化材料进行原位焊接,不仅抑制了脆性相的形成,而且在焊缝中形成了TiN,TiC等... 通过填充Ti,N元素对SiCp/A l基复合材料(SiCp/A lMMCs)进行等离子弧原位焊接,分析了焊缝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以氩、氮混合气体为离子气,0.8 mm厚钛片作为原位合金化材料进行原位焊接,不仅抑制了脆性相的形成,而且在焊缝中形成了TiN,TiC等新的增强相,保证了焊接接头的性能.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加填充材料焊接时,试样拉伸强度仅为母材强度的31.24%;进行原位焊接时,试样强度达到母材强度的50.89%.断口主要表现为混合型脆性断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基复合材料 等离子弧 原位焊接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A法制备MMCs骨架工艺及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守仁 耿浩然 李怀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综述了有机前驱体浸渍烧蚀法(PIA)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用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网络结构预制体的工艺过程及技术方法,分析了其制备工艺特点,指出PIA法是目前制备MMCs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并论述了工艺进展的情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提出... 综述了有机前驱体浸渍烧蚀法(PIA)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用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网络结构预制体的工艺过程及技术方法,分析了其制备工艺特点,指出PIA法是目前制备MMCs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并论述了工艺进展的情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前驱体浸渍烧蚀法 金属间化合物 陶瓷 网络结构增强预制体骨架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NSRMMCs网络骨架结构几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守仁 耿浩然 +1 位作者 王英姿 惠林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用β-Si3N4颗粒浆料浸渍有机前驱体多孔聚合物材料,通过加热烧蚀掉聚合物,制备出三维空间连续网络结构预制块体。其几何特征遵循Euler定律、Aboav-Weaire定律和Levis准则等拓扑规律,在复制过程中,孔穴结构产生扭曲、变形,使其结构在空... 用β-Si3N4颗粒浆料浸渍有机前驱体多孔聚合物材料,通过加热烧蚀掉聚合物,制备出三维空间连续网络结构预制块体。其几何特征遵循Euler定律、Aboav-Weaire定律和Levis准则等拓扑规律,在复制过程中,孔穴结构产生扭曲、变形,使其结构在空间三维方向上出现各向异性,各向异性率因扭曲变形程度不同而不同。通过实验数据测量和拓扑规律计算,定性和定量地描述了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网络结构的几何特征,为获取复合材料优良性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网络结构 拓扑规律 几何特征 各向异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MMCs材料浸渗工艺研究
9
作者 杨淑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综述了润湿角、毛细力、浸渗压力、浸渗时间和浸渗温度以及界面对网络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浸渗工艺的影响,提出下一步需要改善浸渗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网络陶瓷 浸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s平台惯导仪表动态可靠性分析
10
作者 张洪立 许奔荣 周海丽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3期66-69,共4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 ( MMCs)有适合于惯导仪表的多项优异特性且性能价格比较好 ,三种主要制备技术在国内均已成熟 ,该材料应用的主要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根据平台惯导系统的特点对铝基 MMCs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某小型平台作了力学及可靠性分... 金属基复合材料 ( MMCs)有适合于惯导仪表的多项优异特性且性能价格比较好 ,三种主要制备技术在国内均已成熟 ,该材料应用的主要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根据平台惯导系统的特点对铝基 MMCs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某小型平台作了力学及可靠性分析。预计该材料将在未来两年后可批量应用于惯导仪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平台惯性仪表 稳定性 力学特性 动态可靠性 铝基 增强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的B_(4)C/7075Al复合材料界面本构方程反演分析
11
作者 薛克敏 王可成 +3 位作者 代良伟 田辙环 石文超 李萍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为研究热处理后高压扭转B_(4)C/7075Al复合材料界面的介观尺度力学性能,利用纳米压痕实验获取复合材料界面的载荷-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结合量纲法和有限元反演分析法来确定复合材料界面弹塑性本构关系的逆向分析方法。并基于获得的弹塑... 为研究热处理后高压扭转B_(4)C/7075Al复合材料界面的介观尺度力学性能,利用纳米压痕实验获取复合材料界面的载荷-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结合量纲法和有限元反演分析法来确定复合材料界面弹塑性本构关系的逆向分析方法。并基于获得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开展有限元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高压扭转B_(4)C/7075Al复合材料界面的弹性模量、应变硬化指数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17.44 GPa、0.296和978 MPa。模拟得到的弹性模量和纳米硬度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8%和2.9%,证实了基于纳米压痕反演分析B_(4)C/7075Al复合材料界面本构方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高压扭转 纳米压痕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演变、现状与机遇挑战
12
作者 李文亚 黄春杰 徐雅欣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34,共13页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颠覆性制造技术,通过“自下而上”的材料累加成形方式,可实现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完成的复杂结构。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独特的固态金属粉末高速碰撞沉积特性,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潜力。本文系统阐...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颠覆性制造技术,通过“自下而上”的材料累加成形方式,可实现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完成的复杂结构。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独特的固态金属粉末高速碰撞沉积特性,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潜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历史、技术优势及挑战,并重点分析了此技术在受损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等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表明,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具备沉积效率高、结合强度高、涂层致密性好等优点,尤其在高强高塑性沉积体制备和复杂构件修复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该技术也面临沉积体塑韧性不足、薄壁构件易变形开裂及喷嘴寿命短等挑战。本文总结了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 金属 金属基复合材料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13
作者 刘钧 陈哲 +4 位作者 陈东 李险峰 吴一 夏存娟 王浩伟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制造。对比分析了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传统铝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介绍了铸造、变形和增材制造三大系列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与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系列铝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 原位自生 铸造成形 塑性加工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功能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应用进展
14
作者 方杰 刘彦强 +8 位作者 杨志宇 樊建中 刁恩泽 崔西会 黎康杰 彭颐豫 张坤 孔欣 杨博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5-1305,共11页
电子信息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无人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子封装持续减小尺寸、降低重量和减少功耗(SWaP,即Size,Weight and Power)。传统的基于可伐合金、铝合金和高硅铝的微电子封装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大跨度热匹配、良好的钎焊与... 电子信息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无人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子封装持续减小尺寸、降低重量和减少功耗(SWaP,即Size,Weight and Power)。传统的基于可伐合金、铝合金和高硅铝的微电子封装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大跨度热匹配、良好的钎焊与激光熔焊性能、高导热、高比刚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可制造性,无法适应SWaP要求。功能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综合了铝合金与铝硅、碳化硅铝等先进复合材料的优点,既具备大跨度热匹配、高导热率的特点,又具备精细加工和良好的激光熔焊等工艺性能,是新一代微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功能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的优势、制备方法和封装应用情况,并对该材料制备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 功能梯度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电子封装 研究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与性能特点
15
作者 刘子瑞 肖和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16,共22页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相多孔预制体制备方法如固相烧结法、有机泡沫浸渍法、生物模板法、添加剂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以及复合方法如无压浸渗法、挤压铸造法及真空压力浸渗法等。分析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机理。最后展望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 多孔预制体 浸渗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夏正辉 汪丹丹 +7 位作者 丁健翔 张培根 田无边 王丽瑶 李大平 魏坤霞 魏伟 孙正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0-166,共17页
新型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因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浸渗法、机械搅拌铸造等方法制备了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成分、界面反应、制备工艺对其... 新型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因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浸渗法、机械搅拌铸造等方法制备了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成分、界面反应、制备工艺对其抗电弧侵蚀、摩擦磨损、阻尼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其在电接触、核反应堆、微波吸收和机械轴承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MAX相的性能和应用以及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就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金属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界面反应 力学性能 抗电弧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楚怡 刘秀波 +4 位作者 张飞志 孟元 解芳 赵红亮 朱锦鹏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71,共14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因综合了金属相的延展性和增强相的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性,在耐磨减摩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传统的MMC硬质涂层主要通过提高增强相的含量来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然而由于两相间理化性质...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因综合了金属相的延展性和增强相的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性,在耐磨减摩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传统的MMC硬质涂层主要通过提高增强相的含量来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然而由于两相间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涂层内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或相变应力,导致涂层韧性下降,裂纹敏感性升高。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熔覆(laser cladding,LC)使用高能激光束作为热源,涂层形成过程迅速,有利于获得细晶组织,降低涂层开裂敏感性。此外,石墨烯(graphane,Gr)因具有特殊的二维结构与优异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自润滑性能,将其作为增强相加入金属基体中,可以形成多尺度结构涂层,在提升涂层硬度、改善减摩耐磨性能的同时,提高涂层的断裂韧性。因此本文以采用激光熔覆法制备石墨烯增强钛基、镍基、钴基复合涂层为主线,系统综述了石墨烯对金属基复合涂层微观组织演变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并针对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难题,归纳了常用的制备激光熔覆用石墨烯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介绍了目前采用激光熔覆法制备MMC耐磨涂层的研究现状,并归纳总结了石墨烯的减摩耐磨机理。最后提出LC加工制备Gr/MMC涂层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难点,并对涂层制备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石墨烯增强机理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石墨烯 金属基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研究
18
作者 孙佳琪 郑顺奇 王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过程中紊流较少;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存在以Si、Na为主要成分的过渡区;Al、O、Si扩散形成的Na_(2)SiO_(3)等化合物和Fe扩散进入Al_(2)O_(3)颗粒,都可改善Al_(2)O_(3)颗粒润湿性,优化铸渗效果,促进Al_(2)O_(3)颗粒与灰铸铁基体的结合;过渡层的显微硬度最低为165HV~235HV,Al_(2)O_(3)颗粒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至2005HV~2230HV,铁基体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230HV~294HV;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19.1 MPa,抗压强度为51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增强 液态铸渗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粉末床熔融对NiTi/Zr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性能的调控机制
19
作者 李晟 唐柳琳 +4 位作者 闫星辰 邓朝阳 褚清坤 黄正华 郑李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8,共8页
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普遍存在延展性低、缺陷多、形状记忆性能调控困难等问题。针对此,通过在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粉末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ZrH_(2)粉末,形成NiTi/Zr金属基复合材料,以改善NiTi合金的成形性和... 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普遍存在延展性低、缺陷多、形状记忆性能调控困难等问题。针对此,通过在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粉末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ZrH_(2)粉末,形成NiTi/Zr金属基复合材料,以改善NiTi合金的成形性和力学性能,并通过工艺参数有效调控NiTi合金的相变性能。结果表明:Zr掺杂在合适的成形参数条件下有效抑制了球化现象,从而减少了未熔合缺陷。同时分析了Zr掺杂NiTi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激光工艺参数能够改变Zr在NiTi基体中的状态,形成Zr单质、固溶体、析出相等不同显微组织。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实验表明:Zr掺杂结合不同的工艺参数能够实现形状记忆性能调控,并在不显著改变弹性模量的前提下同时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NiTi/Zr金属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与现状
20
作者 刘俊伟 方杰 +1 位作者 范才河 欧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7-1941,共25页
本文综述了三维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cerami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3DNSCMMCs)的制备方法、机理及研究现状。重点对陶瓷预制体的孔隙调控机理、金属熔体浸渗原理及金属-... 本文综述了三维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cerami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3DNSCMMCs)的制备方法、机理及研究现状。重点对陶瓷预制体的孔隙调控机理、金属熔体浸渗原理及金属-陶瓷界面润湿和界面结合理论予以详细的介绍,并对多孔陶瓷预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熔体浸渗方法进行探讨,概述了3DNSCMMCs当前的研究现状,认为“增材制造(3D打印)陶瓷预制体+金属熔体真空压力浸渗”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将取得快速发展,获得低热膨胀、复杂结构、高体积分数增强体、高强度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实现其低成本、短周期、高性能及大批量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多孔陶瓷 液相浸渗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