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作用下劣化灰岩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本构模型 |
杨忠平
侯善萌
张益铭
高宇豪
刘新荣
|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基于水质水量耦合模型的南涑河水资源调度模拟分析 |
侯祥东
赵香玲
|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浅水湖泊群连通与调水的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
黎育红
贺石磊
|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4
|
水动力-水质模型在人工湖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哈佳
顾霜妹
孟潇
薛海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5
|
考虑流-固耦合的输水隧道动力模型试验中的一种相似技巧 |
刘金云
陈健云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6
|
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湖库纳污能力量化 |
张永勇
花瑞祥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
7
|
|
7
|
基于MIKE21的南浔区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拟研究 |
徐存东
任子豪
李智睿
赵志宏
訾亚辉
徐慧
胡小萌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0
|
|
8
|
基于一维水动力-水环境耦合模型的长兴港生态流量研究 |
张祖鹏
张泽贤
刘思远
桑静
董鑫晟
|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9
|
MIKE11模型在浑河流域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
常旭
王黎
李芬
时瑶
张雷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27
|
|
10
|
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
张婷
徐彬鑫
康爱卿
郑彦辰
李建柱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2
|
|
11
|
基于水动力-力学耦合方法的岩溶塌陷预测 |
陈冬琴
唐仲华
陈锐
|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
2016 |
6
|
|
12
|
基于MIKE21研究生态补水对巢湖水质时空分布的影响 |
黄明
马飞虎
匡武
孙亚敏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3
|
基于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流量研究 |
李新宇
刘佩玺
李建军
刁艳芳
苏瑞
郭诗超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岩溶塌陷水动力-力学耦合过程数值模拟——以武汉市青菱乡为例 |
陈冬琴
唐仲华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基于MIKE21的小清河感潮河段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
耿玉莹
钱秀红
金炳琪
潘维艳
徐征和
窦祥洲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6
|
一维-二维耦合的防洪保护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
陈文龙
宋利祥
邢领航
张文明
周建中
|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9
|
|
17
|
基于MIKE11的辽河流域一维水质模型 |
朱茂森
|
《水资源保护》
CAS
|
2013 |
45
|
|
18
|
增强型地热系统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模拟——以河北马头营凸起区为例 |
冯波
曹云龙
齐晓飞
崔振鹏
张兰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9
|
基于MIKE21模型的汤逊湖水质水量模拟研究 |
杨博林
陈倩倩
夏伟
|
《绿色科技》
|
2021 |
2
|
|
20
|
考虑水动力条件及水系连通的平原河网圩区畅流活水方案 |
王军
蒋煜
张兰
李扬
孟楠
秦纯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