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1
作者 龙宪连 管政 +4 位作者 张军 方超平 张薇薇 张倩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EAT模型组(n=8)、CⅡ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和正常对照组(n=5)。除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外,其余3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CⅡTAm治疗组和GFP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及Ad-GFP进行治疗,EAT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日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Ⅱ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 mulator,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Ⅱ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3±0.5)低于EAT模型组(1.4±0.4)和GFP对照组(1.5±0.2,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AT模型组和GFP对照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 Ⅱ类分子表达,而CⅡ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μg/mlpTg刺激下,CⅡ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与SI结果类似(P<0.01)。CⅡ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CⅡ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T细胞ICOS分子阳性表达率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 腺病毒科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在上调HepG2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柏秀娟 张绪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在调控HepG2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含CⅡTA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EBS-NPL-CⅡTA和不含CⅡTAcDNA的空...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在调控HepG2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含CⅡTA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EBS-NPL-CⅡTA和不含CⅡTAcDNA的空载体EBS-NPL分别转染至HepG2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未经转染的HepG2细胞、转染EBS-NPL-CⅡTA及空载体EBS-NPL的HepG2细胞CⅡTA mRNA的表达,并用间接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3种HLAⅡ类分子(HLA-DR、DP、DQ)的表达。结果未经转染的HepG2细胞和转染空载体EBS-NPL的HepG2细胞均无CⅡTA mRNA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转染EBS-NPL-CⅡTA后的HepG2细胞出现CⅡTA mRNA表达,并表达3种HLAⅡ类分子。结论CⅡTA是调控HepG2细胞是否表达HLAⅡ类分子的关键因子,HepG2细胞不表达HLA-Ⅱ类分子与其缺乏CⅡTA表达有关,为进一步研究CⅡTA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激活因子 HEPG2细胞 HLA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与HLA-DR抗原的关系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开林 李慧 +6 位作者 潘秀英 李振宇 鹿群先 张颖 主鸿鹄 杜冰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 本研究探讨Ⅱ类抗原反式激活因子(CIIT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时相的关系和差异,及STAT1-α反义寡核苷酸(STAT1-αAS)对CIITA和HLA-DR的抑制作用。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干扰素-γ(IFN-γ)后,用RT-PCR法检测CIITAmRNA,Westernblot分析HLA-DR抗原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STAT1-αAS和STAT1-α寡核苷酸有义链(STAT1-αS),再次检测CIITAmRNA和HLA-DR的表达。结果表明:CIITAmRNA在IFN-γ作用后5小时开始表达,14小时达峰值;HLA-DR在28小时后可被检测出,52小时达高峰。5、10和20μmol/LSTAT1-αAS作用于细胞后,CIITA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S组明显高于AS处理组(P<0.01),S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HLA-DR的表达可被STAT1-αAS抑制,AS组仅为对照组的64.3%(P<0.01),S组与对照组间仍无差异;STAT1-αAS作用后,HLA-DR变化同CIITA。结论:CIITAmRNA表达与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且早于后者;STAT1-αAS可特异性抑制CIITA和HLA-DR的表达,并能预防T淋巴细胞激活,CIITA在移植免疫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激活因子 HLA-DR STAT1-α 义寡核苷酸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pIV启动子调控CⅡTA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表达选择性抑制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
4
作者 龙宪连 管政 +4 位作者 张军 方超平 张薇薇 张倩 沈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1-785,共5页
目的:观察受CⅡTA-pIV启动子驱动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重组腺病毒对MHC Ⅱ类分子表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了N-端酸性氨基酸区缺失了118aa的CⅡTA突变体及其CⅡ TA-pIV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 目的:观察受CⅡTA-pIV启动子驱动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重组腺病毒对MHC Ⅱ类分子表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了N-端酸性氨基酸区缺失了118aa的CⅡTA突变体及其CⅡ TA-pIV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pIV-CⅡTAm,将Ad-pIV-CⅡTAm或对照腺病毒Ad-GFP感染小鼠内皮细胞株SVEC细胞和转染巨噬细胞株J774细胞,并以IFN-γ刺激。用RT-PCR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CⅡTA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C Ⅱ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CⅡTA-pIV启动子调控下的CⅡTA突变体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pIV-CⅡ TAm;该腺病毒介导的CⅡTA突变体mRNA在SVEC和J774细胞内的表达受到IFN-γ的上调,同时抑制这些细胞上诱导型和组成型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Ad-pIV-CⅡTAm重组腺病毒是一种IFN-γ调控型表达载体,可有效地抑制受感染细胞上 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 pIV启动子 腺病毒科 mhc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Jurkat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何飞 吴书林 +1 位作者 孙明 郭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07-61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3408-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并稳定转染Jurkat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M1-3408-GS阳性Jurkat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其表面HLA-DR、HLA-DP、HLA-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83.17%、94.12%及84.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t=4.89)。结论:抗CⅡTA的M1-RNA(M1-3408-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TA) 核糖核酸酶P(M1-RNA)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ⅡTA基因在五种人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魏国庆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5种血液病细胞株细胞的HLA-Ⅱ类抗原表达,以及对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及CⅡTA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肿瘤细胞CⅡT... 目的:探讨5种血液病细胞株细胞的HLA-Ⅱ类抗原表达,以及对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及CⅡTA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肿瘤细胞CⅡTA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细胞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与CⅡTA表达一致;结构型或诱导型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增高;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其对IFN-γ促HLAⅡ表达的作用不反应。Jurkat诱导后刺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IL-2mRNA。结论:某些恶性血液病细胞株细胞对IFN-γ不能诱导HLA分子表达与CⅡTA诱导型表达缺陷有关,表明CⅡ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激活蛋白 抗原 HLA IFN-Γ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优化的OE-PCR法构建CⅡTA中间缺失突变体 被引量:3
7
作者 管政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以构建缺失第109~2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MHCII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class Ⅱ molecule transactivator,CIITA)突变体为例探索一种简便、稳定的构建中间缺失突变体的方法。方法:首先按照传统重叠延伸PCR方法的原理扩增缺失片... 目的:以构建缺失第109~2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MHCII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class Ⅱ molecule transactivator,CIITA)突变体为例探索一种简便、稳定的构建中间缺失突变体的方法。方法:首先按照传统重叠延伸PCR方法的原理扩增缺失片段两端的基因片段,再将两片段混合,在不加入外围引物的情况下进行8次PCR循环以有效完成重叠延伸,然后再加入引物进行目的片段指数扩增,将扩增产物直接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结果:成功地构建出缺失第109~2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CⅡTA突变体。结论:优化后的重叠延伸PCR法(OE—PCR)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弊端,非常适合于构建中间缺失突变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延伸PCR法 中间缺失突变体 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晓俊 张绪清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探讨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启动子Ⅳ区G-944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203例慢性HBV感染无症携带与慢性肝患者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对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位点... 目的探讨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启动子Ⅳ区G-944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203例慢性HBV感染无症携带与慢性肝患者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对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CC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分别为25·7%和19·7%,彼此间相差显著(χ2=5.560,P=0·018),而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6%和49.9%,彼此间相差显著(χ2=4·774,P=0·029);在G基因显性模式下(C基因隐性模式),即GG+GC基因型频率在无症状携带和发病组人群中分别为74.3%和80.3%,两者间相差显著(χ2=5.560,P=0·018);在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变3组人群中,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1%、45.8%和45.0%,彼此间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CⅡTA基因启动子Ⅳ中的G-944C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发病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基因型为CC纯合子的慢性HBV感染者不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激活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克隆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海良 张笑人 +1 位作者 张惠珍 周光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并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 目的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并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生长受限,IFN-7可诱导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死亡。结论转导CⅡTA基因能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激活蛋白 肿瘤细胞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IITA基因启动子IV不同单倍型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0
作者 洪晓俊 张绪清 柏秀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构建人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基因启动子IV4种不同单倍型DNA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人CIITA基因启动子IV区的2个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C-1350T和G-944C,可以构建出4种单倍型(CG、CC、TG和TC)。分别以CG/CG、CC/CC、TG... 目的:构建人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基因启动子IV4种不同单倍型DNA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人CIITA基因启动子IV区的2个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C-1350T和G-944C,可以构建出4种单倍型(CG、CC、TG和TC)。分别以CG/CG、CC/CC、TG/TG和TC/TC4种基因型的人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包含启动子IV两个SNP位点的长487bp的DNA片断,TA克隆至pMD18-TSimple载体后用MluI/HindⅢ双酶切,纯化回收后分别与同样双酶切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GL3-Promoter相连接,构建CG-PGL3-Basic、CG-PGL3-Promoter、CC-PGL3-Basic、CC-PGL3-Promoter、TG-PGL3-Basic、TG-PGL3-Promoter、TC-PGL3-Basic、TC-PGL3-Promoter8个表达载体,并测序验证其DNA序列。结果:实验得到含有人CIITA基因启动子IV4种不同单倍型DNA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8个,且测序证实了这8个表达载体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人CIITA基因启动子IV不同单倍型的真核表达载体,为CIITA基因启动子IV不同单倍型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激活因子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