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MCC的云图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范俊红 王欣璞 +2 位作者 孟凯 李宗涛 侯瑞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8-1398,共11页
使用风云2号红外云图和TBB资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河北中部区域性暴雨的MCC云图特征、天气尺度环境场和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构成MCC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其成熟时期,在... 使用风云2号红外云图和TBB资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河北中部区域性暴雨的MCC云图特征、天气尺度环境场和动力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构成MCC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其成熟时期,在均匀的α中尺度砧状系统中仍有2~3个β中尺度的对流活动;MCC发生、发展在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高低空急流有利配置以及大气层结为中性或弱对流不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暖湿平流成为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强迫因子;MCC形成阶段,中层出现暖中心并且气旋性涡度增大,辐合辐散运动随高度交替出现,量级相当,上升运动的层次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 云图特征 天气尺度环境 物理量诊断 动力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催化”下的传媒转向——直播带货的动因、实质与潜在风险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彪 高贵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0,共8页
2019年岁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诸多传媒转向的催化剂,网络直播带货便是其中一例。文章发现,在疫情催化作用的背后,网络直播带货这种新型网络经济形态的疾速崛起,有着传受形态演变、传播革新与社会变迁等多方深层动因,其通过准社会关系... 2019年岁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诸多传媒转向的催化剂,网络直播带货便是其中一例。文章发现,在疫情催化作用的背后,网络直播带货这种新型网络经济形态的疾速崛起,有着传受形态演变、传播革新与社会变迁等多方深层动因,其通过准社会关系强化、情景化人际交互建构等手段,实现了对传统“名人代言”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演化出了新的电商形态,并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掀起了互联网经济新的风潮。文章认为,受场域融合、工具理性驱遣与无形资本转移等影响,网络直播带货潜在的风险已初步显露。因此,需处理好直播带货中社会角色的关系,防止工具理性泛滥与关系经济过分倚重,以保证其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网络直播带货 传受变革 场域融合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高压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61
3
作者 黄樱 钱永甫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2-607,共6页
利用1958—1997年40年华北地区逐月降水资料与南亚高压的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分别检验了同一年6月南亚高压中心经度和前一年6月高压中心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的相关性。从100hPa流场形势、低层到高层速度势和流函数的上下配置、辐合辐散风... 利用1958—1997年40年华北地区逐月降水资料与南亚高压的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分别检验了同一年6月南亚高压中心经度和前一年6月高压中心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的相关性。从100hPa流场形势、低层到高层速度势和流函数的上下配置、辐合辐散风场以及涡旋风场的高低空配置等不同方面讨论了南亚高压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如果当年6月南亚高压的位置偏西,华北夏季降水就有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华北降水 流函数 速度势 涡旋场 辐合辐散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8”特大暴雨中低层流场的滤波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连志鸾 王春彦 王丽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54,21,共5页
1996年8月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模式资料的低层流场进行滤波分析发现:在台风低压的东北象限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辐合线,它的出现是台风低压北上过程中与西风带高压交绥,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命史与暴雨发生时段相当吻合,是... 1996年8月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模式资料的低层流场进行滤波分析发现:在台风低压的东北象限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辐合线,它的出现是台风低压北上过程中与西风带高压交绥,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命史与暴雨发生时段相当吻合,是造成“96·8”暴雨的中尺度系统之一;该辐合线具有东风波的某些结构特征,暴雨区出现于它的东南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低层流场 滤波 中尺度 辐合线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4 位作者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环境场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柳林 张国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0-44,共5页
通过对鲁西北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 MCC)环境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鲁西北 MCC生成、发展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 :MCC发生在副高西北侧深厚的高能级、准饱和、潜在不稳定的气层中 ,5 0 0 h Pa东移的中支短波槽是MC... 通过对鲁西北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 MCC)环境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鲁西北 MCC生成、发展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 :MCC发生在副高西北侧深厚的高能级、准饱和、潜在不稳定的气层中 ,5 0 0 h Pa东移的中支短波槽是MCC的触发系统 ;高、低空急流和低层辐合流场对 MCC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 环境场特征 鲁西北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